APP下载

逆流而上且从心行

2023-12-29王鹤仪

现代阅读 2023年14期

格拉夫曼对中国琴童与家长太执着于竞争的评论让我深有同感,确实,中国式竞争太过盲目,刻意追求第一已经成为一个消耗的过程,而非收获的过程。

中国人强调竞争,自几千年前就已经开始。从状元,榜眼,囊萤映雪,独占鳌头,到现如今的衡水中学,很多中国人热衷于用这些符号来刺激自己与他人。人若挑灯夜读,我便悬梁刺股。竞争欲使一批批人盲目付出健康甚至生命的代价以超越别人。其实,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清楚自己到底在争什么,只是被社会压力、家庭期冀驱策着,蒙着眼去消耗生命而已。朝着别人的方向奔跑,徒添无用的冠冕,只怕会南辕北辙,浪费了生命与激情。

格拉夫曼说中国人在生活中就不自觉地强调这种观念。好一个“不自觉”!其实很多人已经察觉到盲目竞争是对生命的浪费,但最终还是被社会的洪流裹挟前行,不自觉地被同化。陶渊明也曾因时局“以心为形役”,但他没有像当今许多人“一入尘网中”便无可自拔,而是拂袖而去。牡丹之爱,虽宜乎众矣,但并不适合每一个人。循着心之所向,为梦想而奋斗,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样的竞争才有意义。谁道“唯有牡丹真国色”,只要凝聚血汗与热情,清淡雏菊也能“我花开后百花杀”。从心而行,不随波逐流,更为重要。

有人会质疑:竞争是发展的动力,竞争意识有何不好?从心而行,奋力拼搏当然好,但为竞争而竞争,只想“高人一等”的竞争就是本末倒置、“目的不纯”了。苏联本是工农阶级在资本主义世界外团结起来追求幸福的一隅乐土,后期盲目与美国竞争,大搞军备竞赛,背离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耗空了国力。人如果沉迷于无益的竞争,才是对生命的浪费。

每个人都是一枚流火,即使如闪电般迅疾,也要在自己的轨迹上迸发光芒,而不是沿着别人画好的轨迹盲目比拼,与别人挤得头破血流。找到自己的方向并为之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教师点评

文章先“破”后“立”,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分3处引用原材料并依次论述,条理清楚而不失文采。论述过程中,作者始终围绕自己的观点“从心而行”,做到援引而不偏失方向,适度宕开又能恰当回归。作为一篇初次练习、临场而作的文章,能把握到此,实属不易。

(指导教师:鲁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