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生产线自动化改造分析
2023-12-29李建强刘文进
摘要: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对汽车生产线的智能化、自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企业的生产线落后,无法满足新品类的生产要求,影响了企业的综合效益,对此需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对汽车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改造。以Y企业为例,分析了Y企业生产线现状的现状,并从焊装生产线、冲压生产线、自动调度系统几个方面总结了汽车生产线自动化改造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汽车生产线;自动化改造;分析
中图分类号:U472.7 收稿日期:2023-09-22
DOI:10.19999/j.cnki.1004-0226.2023.11.020
1 前言
随着汽车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人们对于汽车的生产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生产质量,需通过技术手段的创新促进订单的迅速下达,对车辆生产情况进行动态化的跟踪,帮助相关人员了解各类车型的位置和状态,避免由于各类客观和主观因素引起的误装、缺料问题。汽车的整车生产中有多个流程,如冲压、焊装、涂装、总装,为了满足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要求,需对传统的汽车生产线进行适度的改造[1]。
2 Y企业生产线现状
2.1 焊装生产线
Y企业是一家历史悠久的汽车企业,由于车间的使用时间较长,面对现代化的生产要求,亟待进行转型。具体来看,Y企业的焊装车间存在几个突出问题:a.生产线的柔性不足,不支持灵活生产,由于生产线的建设时间不同,设备的规格以及产业的布局具有差异,无法兼顾目前的车辆生产要求,不仅浪费了资源,也会增加生产成本;b.厂房面积较小,不支持新车型的生产,一些新设备受到厂房面积的制约无法顺利投入,影响了Y企业的经济效益;c.自动化水平较为滞后,在传统的厂房之中是采用人工的作业方式,没有实现数字化、自动化的生产。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下,当前的新车型广泛采用了新技术,加之劳务成本的逐年上涨,严重影响Y企业的效益,因此对现有的生产线进行提质改造,既可以降低人工成本,还可发挥品牌效益,提高生产质量。
2.2 冲压生产线
Y企业的冲压生产线已经建立了多年,迄今为止已有10余年的时间,已经与当前时代的发展表现出了一些不适应性。a.传统冲压生产线需要多个操作人员的共同参与,也增加了Y企业的成本;b.传统冲压生产线的设备老化问题严重,信息化发展水平之后,在10余年前,Y企业受到技术因素、企业规模的限制,冲压生产线的建设也是遵循简洁性、集约性原则,生产线是以人工操作为主,生产设备有双梁行车、配油压机、曲柄压力机、板材清洗机等,由于长时间的运行,部分设备已经老化,常常发生故障,且信息化、自动化程度较多。另外,冲压生产线附近还有不少危险源,人们需要交叉作业,由于人员因素引起的不安全事件频发,且车间采用的是开放式的作业布置模式,环境比较复杂,存在一些危险因素,这是后续自动化改造中需关注的重点内容[2]。
3 Y企业焊装车间的自动化改造方向与对策
3.1 焊装生产线的自动化改造
3.1.1 改造方向
鉴于Y企业焊装车间生产线存在的各类问题,对于焊装车辆的自动化改造,从如下几个方向进行:
a.减小生产线的损失。在自动化改造的过程中,不能影响正常的生产活动,为了保障新、旧生产线之间可以紧密衔接起来,最大限度发挥出资金的利用效率,需要科学制定总体规划方案,为自动化改造提供精准的支持。在具体改造过程中,采用“分步走”的方式,先拆除一条生产线,建立新的自动化生产线,在生产稳定之后再逐步拆除其他的生产线,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前提条件下进行自动化改造。
b.以技术手段提高生产质量。在自动化改造的过程中,融入自适应等焊接技术,这可以提高焊接质量,还可记录焊接数据,支持焊接的可追溯。同时,应用涂浇自动化与视觉检测技术,利用CV 技术、AI技术等精准评估生产品质。引入最新的设备备件,推广通用化部件,减少备件库存,让备件库存的管理可以实现灵活化。
3.1.2 改造对策
a.新建车间:考虑到原有的车间面积较小,在改造时需要扩大车间面积,新建厂房,厂房选址与旧厂房距离相近,在改造前提前做好规划,根据投产计划来确定,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根据Y企业的情况,采用门式钢架结构,屋面使用岩棉夹芯板,按照要求设置好水、电、气以及消防参数,根据后续发展趋势预留好区间。对于车间照明、排烟、消防通道的设计需关注到环保、便利要求。
b.合理设置布局:一是优化输送线体,提高物流效率,减少机器与设备的占地面积;二是改进工件投入模式,采用自动化的传送方式,引入机器人搬运;三是科学优化生产线,将以往的人工总拼夹具改为自动模式,提高夹具对位精准度;四是优化设备,满足整体切换、自动切换要求;五是应用轻量高压力焊枪以及小型高速机器人;六是引入自诊断机器人,满足设备实施监控的要求,实现“零停机”。通过上述举措有效提高了生产的达成率以及涂胶自动化率。
c.革新工艺:为了满足自动化的生产要求,还需要对传统工艺进行革新,传统的生产工具定位的精度不理想,常常会影响车身精度,鉴于这一不足,在自动化改造上采用定位搬运一体化设备,对焊装的关键工序进行了改进,也促进了涂胶、焊接的自动化,可对涂胶与焊接品质进行自动化的全程控制。另外,传统的人工切换台车方式会造成一定的停链损失,在自动化改造时应用了伺服切换技术,大大提高了定位的精度和准确性[3]。
3.2 冲压生产线的改造
3.2.1 改造方向
冲压生产线是Y企业生产的重点内容,在自动化的改造上,对标目前先进的制造标准,使冲压生产线可表现出柔性化、智能化、自动化的特点。一方面,减少生产线的员工数量,对生产线的自动化改造中可用PLC系统、工业机器人、高速压力机替代以往的人工操作,可以减少人力投入,帮助企业节约成本。为了满足生产线的操作要求,还需优化人才的培育,引入一专多能型的技术人才,加强对人才的培训和教育,使人员可从以往的制造型转化为复合技能型;另一方面,采用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生产设备,将监控系统、信息系统、自动化设备结合起来,支持对生产的全过程管理,还支持对生产活动数据的实时采集,确保生产活动的稳定性和高效性,让管理活动变得更加智能、透明。在应用了数字化、技能化技术之后,可以减少现场的危险因素,此次自动化改造采用了全封闭的设计方式,此类设计实现了低噪音、高安全性,促进了“人”“机”之间的互动交流,进一步减少生产线的人员、环境危险因素。
3.2.2 改造对策
a.改进瓶颈工艺,提高工序能力,收集分钟冲次工序能力、换模效率以及工序平衡率等内容,通过价值流图的分析明确需要改进的内容,对设备进行升级与改造,优化设备升序,改善业务流程,引入大众SUDIT 评审机制与过程审核标准,及时识别出过程中存在的各类质量问题,优化工序能力。
b.建立智能生产控制中心,确保整个生产环节的高效性与稳定性,建立智能化的生产控制中心,采集现场作业流程、产品质量、人员、设备等信息数据,对生产活动进行全过程的监控,实时评估、核算生产要素,为管理人员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使整个生产车间可做到智能化、数据化的运行。
c.积极推进SMED,通过外部操作、内部区分的方式提高换模效率,采用人机联合分析法,在进行了改造之后,换模作业可以做到精准定位,有效缩短了换模时间,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d.增加安全技术投入,提升设备的可靠性,通过数据分析、评审、试点评估的流程来推广,确保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在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增加安全技术的投入,包括安全护网、安全地垫、安全挂锁、自动感应、警示警报、安全光栅等。
e.实现用能平衡,建立信息化生产平台,支持水、电、气数据的自动采集,优化能源消耗数据系统,支持能耗报表的自动化合成,可根据生产要求设定设备和生产线的能源指标,对能耗消耗情况进行实时分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f.优化现场管理模式,根据《企业现场管理准则》的要求优化管理模式,建立与自动化改造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从人、场、物几个要素进行管理,对其进行统一的组织、控制和改进,改进传统的设备管理、人员管理以及布局设计模式。在管理层面,不仅会关注现场的显性因素,也会注重隐性要素,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出标准、制度和流程的作用,建立起适合自动化改造后的管理机制[4]。
3.3 生产线自动调度系统的改造
在生产线自动调度系统的改造上,将SCADA系统监控与MES系统实时生产管理结合起来,满足WBS的要求,其中,MES系统支持品质管理、计划编制、计划管理、统计报表、系统集成、异常处理等功能,可支持Y企业的各类生产与管理工作,满足了管理层、车间之间的互通。改造后的生产线自动调度系统包括企业层、生产管理层、数据采集层、现场控制层组成,系统包括4个子系统:
a.生产管理子系统,主要为MES系统,可从企业层中接收信息,对信息进行自动分解,可将生产信息反馈至系统,满足车辆管理工作的要求。
b.数据采集系统,可监视设备的生产情况与运行状态,如果数据中存在异常,系统会发出警报。
c.RFID车体跟踪子系统,利用RFID标签建立动态数据链,可以与车间直接进行通讯,做到了数据信息的全程跟踪。
d.现场控制子系统,包括机器人系统、智能化设备、PLC系统以及传感器组成。
3.3.1 系统网络结构
系统的MES层使用的是B/S架构,数据采集层可将各个设备、车间的机器人系统、RFID系统以及PLC体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支持数据的通信协议转换。
3.3.2 生产管理子系统
生产管理子系统可为管理层、生产计划、物流、车间等提供支持。a.在管理层方面,利用生产管理子系统可以满足柔性生产的要求,支持订单计划的追踪和报表的自动生成;b.在生产计划方面,支持精益化生产,可帮助管理者掌握各类一线数据,根据数据情况修订生产计划,调整生产顺序;c.在物流方面,可帮助Y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支出,支持缺料的自动报警;d.在车间方面,利用RFID技术可以将车辆生产数据反馈给车间调度员,有效避免了人为因素造成的漏装、错装问题。
3.3.3 车间MES管理系统
车间MES管理系统包括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绩效管理模块,子模块包括品质管理、统计报表、计划管理、缺陷情况的处理以及作业指示。车间MES管理系统能够与SCADA系统之间进行数据的传输,可以监控各个单元的工作情况,有效避免了颜料浪费、减少了车辆停机时间。同时,库区还增加了查询功能与报警功能[5]。
3.3.4 MES子系统数据接口
MES子系统是利用数据缓冲区来交换数据,外部系统不会直接与内部系统进行交互,在系统内部设置了缓冲区,缓冲区可支持生产任务、工艺流程、基础数据、物料清单的交互,保障几个区域的独立性,也可有效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同时,配备了冗余OPC服务器,OPC通信数据涵盖生产状态数据、生产指导数据、生产视图数据等。
3.3.5 SCADA数据采集子系统
SCADA数据采集子系统可将总装车间、焊装车间、涂装车辆通过控制设备与网络连接,系统可展示车身存储、工艺运行、工位情况、车型信息。在SCADA数据采集子系统中还设置了冗余服务器、历史数据服务器,这是系统的核心所在,负责Alarm Server、Report Server、IOServer的运行。
3.2.6 RFID车身跟踪子系统
RFID车身跟踪子系统应用了RFID标签,这是利用射频信号满足信息传递要求,有着非接触、储存量大、远距离、保密性能好、识别速度快等优势,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使用。其中,标签对应的信息有产品编码、计划号、状态位置、订单号、生产线编码、车型编码等内容[6]。
4 结语
经过自动化改造之后,Y企业在工艺规划、总体布局上已经形成了标准化流程,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伟龙.柔性改造在汽车生产线改造中的运用研究[J].汽车世界,2019(17):74.
[2]高勇.汽车焊装生产线改造的探索与应用[J].汽车实用技术,2023,48(10):181-186.
[3]姚重庆,裴一庆.汽车磷化生产线改造成硅烷化前处理生产线的分析[J].现代涂料与涂装,2017,20(9):57-59+62.
[4]马菲,徐西亮,兰冬云,等.某汽车工厂焊装车间生产线融入性改造方案研究[J].汽车工艺师,2022(12):6-10.
[5]罗继宗.汽车生产线柔性化改造的有效措施[J].低碳世界,2016(17):235-236.
[6]王伟.汽车侧围外板模具自动化生产线的改造设计与应用[J].机械管理开发,2019,34(2):140-141+152.
作者简介:
李建强,男,1982年生,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自动化自主集成和改造、工装模具自制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