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主问题在高中英语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3-12-29陈吉凤浙江省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3年36期
关键词:整本书小说文本

陈吉凤∣浙江省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课标》”)规定,高考英语应以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内容为命题依据[1]。其中,针对选择性必修文化知识内容要求,《高中课标》指出应“理解和欣赏部分优秀英语文学作品(喜剧、诗歌、小说等)”“从作品中的意蕴美中获得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启示”[2]等。与碎片化、拼盘式的英语单篇阅读教学相比,高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使用多种阅读策略对文本信息进行梳理、加工、概括、整合,并逐步建立结构化认知,而且能够推动学生在信息量大、信息链条齐整、信息相互关联的整本书阅读过程中通过建构与解构,逐步完善认知过程[3],还能够引导学生透视某种具体的社会和文化,进而更为深刻地理解作品与语言。

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在提升学生高考读后续写题型和阅读理解题型答题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4]。然而,目前的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浅”“杂”“乱”等问题:“浅”指的是教学聚焦识记型和理解型认知层级,引导学生围绕小说进行“事实性”信息的定位和搜索;“杂”和“乱”指的是教学缺乏内在的关联性、逻辑性、条理性和秩序性,导致学生对小说理解不到位。这使得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无法得到有效落实。笔者认为,依托主问题开展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抓手。

二、主问题与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

主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研读的重要问题、中心问题或关键问题”[5],以此为抓手开展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结构化思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教学过程来看,主问题有助于教师从整体出发,把教学步骤整合成符合逻辑与学生学情的精简化教学程序,避免课堂教学的“碎”“杂”“乱”等问题,使教学过程紧凑、有序,环环相扣。同时,主问题也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前进行整体阅读,在课中进行整体性产出,奠定学生对小说整本书的整体理解。

从教学主体来看,主问题契合学生学情,指向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助于避免教学中的“无效问”和“满堂灌”现象,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基于生本和探究的主问题也是有效的教学支架,可以帮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对文本信息进行梳理、加工、概括、整合,并逐步建立结构化认知,实现对主题意义的探究。

从课堂活动来看,主问题指向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本质问题,不仅能“牵引”学生的思维,而且能“牵引”学生深度理解小说,还能“牵引”学生进行跨文本阅读,启发他们更好地审视现实生活。这有利于促进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学生形成跨文化意识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三、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策略

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具体形态,拥有不同的文体特点。小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逼真的环境、深刻的主题思想等,人物、情节、环境和主旨构成了小说的四要素[6]。在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小说四要素切入,找到它们与整个文本的关联点,设计主问题,丰富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内涵。

(一)从小说标题切入设计主问题

标题是小说的“眼睛”,它指向小说的线索,暗示小说的主旨。在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小说标题切入设计主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标题是否完整,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和兴趣。下面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为例进行具体阐述。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讲述的是在远离尘嚣的英国维塞克斯发生的普通人的爱恨情仇和起伏人生,描写了在工业文明的侵蚀下,男女主人公最后在远离尘嚣的乡村享受宁谧的生活。小说标题暗示小说的主旨,但留有“缺口”。因而,笔者以小说标题为切入点,设计主问题“Look at the title,is the title a complete sentence?What is left out in the title?”,并在此基础上设计“Who is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What does the‘Madding Crowd’refer to?”“Why do the characters have to be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等一系列直接指向主问题的问题链,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扫清阅读的心理障碍,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指出的是,从小说标题切入设计的主问题多用于激趣导读课和应用创新课中。

(二)从人物形象切入设计主问题

小说以塑造人物为核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在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人物形象切入设计主问题,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探究人物形象,避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误读或浅读的现象,帮助学生建立关于小说人物的结构化知识、实现对小说主题意义的探究。下面以Bloomsbury Publishing PLC出版的Holes为例进行具体阐述。Holes讲述的是一个肥胖、贫穷的男孩Stanley,因被怀疑偷窃而进了绿湖营改造,在那里,他与一个名叫Zero的小男孩揭开了绿湖营管理者的惊天诡计,他们的友谊也因此得到了升华。笔者以人物形象为切入点,设计主问题“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nley and Zero?”,在此基础上设计“What good qualities does Stanley have that contribute to their increasingly strengthened friendship?”“Which incident in the story highlights his being helpful,warm-hearted and selfless?”等直接指向主问题的问题链,引导学生探究人物在事件中所展示的品质,进而联系现实生活,深化对“友谊”和“品质”的认知,发展核心素养。需要指出的是,从人物形象切入设计的主问题多用于辅读推进课中。

(三)从小说环境切入设计主问题

小说的环境描写往往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地点,增加故事的真实性,便于读者发挥想象。生动的环境描写契合小说的某种情感基调,不仅可以渲染故事气氛,而且可以感染读者。此外,环境描写有时也能起到烘托人物心理,突显人物心理活动的作用。小说的环境描写与情节发展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据,情节推动离不开环境描写。在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直接反映小说主旨的环境入手设计主问题,以此“牵引”学生分析小说情节,探究小说主题意义。下面以Vintage Publishing 出版的The Old Man at the Bridge为例进行具体阐述。The Old Man at the Bridge讲述的是在一场大战爆发前,作为侦察兵的“我”在桥头发现了一位老人,并和老人展开了一段对话的故事。小说以“小”见“大”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以及人性的善良,涉及许多直接反映小说主旨的环境描写,如“An old man with steel rimmed spectacles and very dusty clothes sat by the side of the road. There was a pontoon bridge across the river and carts, trucks, and men, women and children were crossing it.The mule-drawn carts staggered up the steep bank from the bridge with soldiers helping push against the spokes of the wheels. The trucks ground up and away heading out of it all and the peasants plodded along in the ankle deep dust. But the old man sat there without moving.He was too tired to go any farther.”。因而,笔者以小说环境为切入点,设计主问题“At the very beginning of the novel,why does the novelist give us a picture of what is near the bridge by depicting a bleak scene?”,在此基础上设计“Why does the author describe the old man as‘An old man with steel rimmed spectacles and very dusty clothes’?”“Why does author describe the mule-drawn as‘staggered up the steep bank’?”“Why does the author describe the peasants plodding along in the ankle deep dust?”等直接指向主问题的问题链,引导学生探讨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小说作者的情感基调,并启发学生关注环境描写与情节构建、小说主旨的关系。需要指出的是,以小说环境为切入点设计的主问题多用于激趣导读课和辅读推进课中,以此引发学生对小说环境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为探究小说主旨搭建支架。

(四)从小说情节切入设计主问题

孙犁曾说:“小说的情节,就像人体的脉搏,它表现着作家和作品的健康和气质,从总的方面看,整个的情节就是作品整个的生命。”[7]换而言之,抓住了情节就等于抓住了小说的核心,是读懂小说的关键。在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尤其是在篇幅较长、故事情节较为复杂的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设置主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对小说情节的结构化认知,进而开启跨文本对比阅读。下面以Audiobuchch出版的Wuthering Heights为例进行具体阐述。Wuthering Heights讲述的是弃儿希斯克里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受挫,外出致富,并在返回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因而,笔者以小说情节为切入点,设计主问题“Why did Heathcliff choose to take revenge on Hindley and Linton?”,并在此基础上设置“Why did Hindley stop Heathcliff falling in love with Catherine?”“After Heathcliff left Wuthering Height,who did Catherine marry?”“How did Heathcliff react to Catherine’s marriage to Linton after he returned?”等直接指向主问题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厘清故事发展脉络,即“希斯克里夫被收养—辛德雷阻拦希斯克里夫与凯瑟琳相爱—希斯克里夫离开呼啸山庄——凯瑟琳嫁给林顿—希斯克里夫报复林顿及其子女”。需要指出的是,以小说情节为切入点设计的主问题多用于辅读推进课和应用创新课中。

四、主问题在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整本书阅读教学一般可以分为激趣导读课、辅读推进课和应用创新课。激趣导读课一般是在学生阅读之前或之初开展的,学生在这一阶段的状态是困惑和具有畏难情绪的。教师在这一阶段可以从小说标题或小说环境切入设计主问题,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读起来”。辅读推进课一般安排在学生阅读之初或之中,学生在这一阶段可能会出现误读、浅读或续读遇到障碍等问题。教师在这一阶段可以从人物形象、小说环境、小说情节切入设计主问题,为学生探究/深挖主题意义指明方向,让学生“读进去”。应用创新课一般在学生读后开展,学生在这一阶段的状态是豁然贯通的。教师可以从小说标题和小说情节切入设计主问题,引导学生基于小说文本,联系生活进行创新运用,让学生“读出来”。主问题在上述三种课型中的具体应用如图1所示。

图1 主问题在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三种课型中的具体应用

下面以Oxford University Press出版的If It Comes Back为例进行具体阐述,它讲述了身患残疾、被迫坐在轮椅上的姑娘Amy拒绝Charles成为她唯一的轮椅推车人的故事。

(一)主问题在激趣导读课中的应用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激趣导读课的目的在于通过探讨主题激发学生对书籍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树立阅读的自信[8]。但目前的激趣导读课存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一是阅读启动困难,学生习惯阅读试题和教材中的短篇幅文章,对于篇幅较长的整本书有很强的畏难情绪,需要教师加以有效的驱动;二是整本书阅读难度高,教师的“散乱式”提问难以确保阅读的效果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小说标题、小说情节切入设计主问题,能够在消除学生畏难情绪的基础上,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提升学生对整本书探究的热情。

If It Comes Back涉及被“困”轮椅的残疾女生Amy坚决拒绝热切追求她的男生Charles的情节。因此,笔者从小说情节切入,设置主问题“If you were a wheel-bound boy/girl,would you reject him or her to be your only wheelchair pusher despite the fact that you love him or her?”,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促使学生“开启”阅读。

(二)主问题在辅读推进课中的应用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辅读推进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疏通”阅读中的困难,实现对小说主题意义的探究。目前的辅读推进课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教学形式:一是直接给学生发放背景知识读本或背景知识讲义,让学生自行阅读并提炼相关背景知识;二是设置一些“散乱式”问题,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上述教学形式无法帮助学生建立背景知识与文本主题意义之间的有效关联,不利于学生建构对文本主题意义的结构化认知。教师应在分析小说整本书阅读中的知识盲点或小说整本书鉴赏中的难点的基础上,以人物形象、小说环境、小说情节为切入点,设计主问题,激活学生的文学背景知识,“疏通”学生理解小说整本书过程中的“堵点”,避免出现学生误读或浅读的现象。

If It Comes Back涉及不为学生所熟知的当时的社会环境——女权主义运动。因此,在教学中,笔者以小说环境为切入点,设置主问题“Why did wheel-bound Amy refuse to be pushed by Charles?”,在此基础上提出“Was it because Amy could still push her own wheelchair?”“Was it because Amy didn’t want to be seen together with Charles?”“Was it because Amy didn’t love Charles?”“Or what might be the hidden reason?”等直接指向主问题的问题链。主问题和问题链之间形成总分关系,层层递进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Amy拒绝Charles不仅仅是个人原因,也有时代的原因。可见,指向小说环境(故事发生的背景和情境)的主问题对“疏通”学生阅读的“堵点”,帮助学生探究主题意义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主问题在应用创新课中的应用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应用创新课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思维的触角由“单一文本”向“多个文本”和“现实生活”延伸,促进学生将在整本书阅读中学到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等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教师在应用创新课中可以从小说标题、小说情节切入设计主问题,引导学生“开启”跨文本阅读,以使学生在文本对比中深化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跨文本阅读是指超越当前所阅读的整本书,在两部或者多部书之间进行互动、关联或者比较,实现“一文”带“多文”,促进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为帮助学生深化对主题意义的探究,笔者选取The Chaser,引导学生开展对比阅读。The Chaser讲述的是一位年轻男子为了获取爱情,不惜向卖药老人寻求love potion,追求梦想中不离不弃的爱情的故事。它与If It Comes Back传递的主题意义都是“爱情应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没有了平等和尊重,所有的爱情都会变味、都会慢慢被腐蚀掉”。笔者设置主问题“What 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ose two novels in plots and titles?”,在此基础上设计“What are the hidden meanings in the two titles?”“Can you find out the climaxes of the two novels?”“Can you figure out what the novelists mainly want to convey in the novels respectively?”等直接指向主问题的问题链,以此推动学生在文本对比阅读中深化对主题意义的探究。

五、结语

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主问题应是综合性、生本性的,应发挥简化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成效的作用。教师在运用主问题开展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应从小说的文本特点出发,着眼于学生的整体互动参与,结合激趣导读课、辅读推进课和应用创新课不同的教学目的,设置具有“撬动”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牵引力”的主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直接指向主问题的问题链,构建开放、整体的高中英语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堂,真正实现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

猜你喜欢

整本书小说文本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