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学习理念下大学英语 教学生态系统优化策略研究
2023-12-29刘娜 张丽娜
刘娜 张丽娜
摘 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混合学习理念出现并在高校教学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成为大学英语教师所秉承的核心理念之一。大学英语教学持续优化,但仍存在一些显著问题,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因此,教师有必要深入理解并应用混合学习理念,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堂的生态因素,使生态主体、人文环境、物质环境、制度环境等因素之间保持良好的生态关系,进一步优化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混合学习理念;大学英语;生态系统
作者简介:刘娜(1977.12-),女,天津人,天津天狮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文学;张丽娜(1984.10-),女, 山西大同人,天津天狮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翻译教学。
一、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升级,一种融合了面授学习和在线学习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诞生了。它能够将课堂同步的口语交流与在线非同步的书面交流结合在一起,在不影响课题交流意义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的学习形式。国内学者对混合学习进行了深入研究,如何克抗指出,混合式教学是一种集合了传统教学方式优点以及现代化数字网络学习方式优点的新型学习模式,它对于教师的引导、启发以及监督职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也保护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身份,对其创造性、主动性的发挥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生态学中对于“生态”一词的定义为:处于特定空间内的动植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它所关注的是动植物在生存空间具备的基本属性,即整体性、开放性、平衡性,同时也包括动植物之间维持联系并保持和谐、共生、动态发展关系的状态。生态化教学模式,指的是以生态学的角度将课程作为一个动态、开放且具有兼容、动态、良性特征的生态系统。以生态学视角来分析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可以将它理解为一种包含教师、学生、教学媒介及环境四个主体且主体之间相互影响的教学生态系统,各主体通过相互的影响以及制约来维持教学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态主体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主体方面,虽然大多数教师会对自身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反思,并具有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意识,但力度不足。此外,教师对学术进修、教研培训等活动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然习惯于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缺乏趣味性,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师生配置比例方面,公共英语教学存在严重的师生比例失调现象,一位公共英语教师需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导致教师精力不足,无法保持较高的教学水平,也无法针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制定针对性学习方案,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学生主体方面,大多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应对考试。此外,他们缺乏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的意识,无法对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合理安排。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仅仅停留于课堂,缺乏课外实践,缺乏对英语知识的实际应用,导致语言学习与文化风俗相脱离,最终制约了其英语水平的提升。在对学生进行访谈中发现,他们没有意识及能力去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过重,导致被动学习状态十分显著,学习效果无法达到预期要求。
(二)人文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文环境方面,师生角色和定位存在僵化现象。中国儒家文化提倡以师为尊,从古至今,教师都是权威的象征。这一理念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被改变,它显然违背了当代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在生态主体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高校学生对英语学习及应用缺乏主动性,愿意参与课后英语实践活动的学生仅占少数。在教师对自我课堂氛围的评价中,多数教师承认自己的课堂属于“严肃”类型,这样能够降低课堂管理的难度;而认为自己所创建的课堂氛围轻松愉悦的教师占比非常低,他们表示这种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并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綜上可知,教师与学生仍然存在角色上的冲突,过于传统的师生关系无法激发学生的活力与创造力,使得教学生态位出现失衡现象。
(三)物质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物质环境方面,认为目前班级学生数量配置以及座位安排缺乏合理性的教师占比较高。生态学中的胜汰原理告诉我们,在一定的时间内,课堂系统中的环境容纳总量和资源承受力是保持不变的,一切生态因子在生存空间方面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且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相关研究发现,在英语课堂的生态系统中,20名学生能够使得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都具备较好的输出质量以及输入质量,即20名学生是一个班级的最佳人数。虽然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努力补充英语师资,并提倡小班教学,但还是很难将班级人数控制在50人以下,一些高校的英语课堂甚至达到60-100人。面对如此大的课堂规模,教师无法记住每一名学生的姓名,更难以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特征及需求,因此也就无法在教学中进行及时的反馈及指导。
(四)制度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制度环境方面,评价体系和课程体系都存在极大的改进空间。调查发现,大部分师生认为评价主体过于单一,提出多元化的主体更有利于实现评价的公正性。一些师生提出增加生生互评、学生自评以及家长评价等形式。关于评价内容,不少师生认为应取消成绩第一的分值占比原则,评价时不仅要对学生的语言知识、技能运用、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考查,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养方面的情况。“唯成绩论”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使一些原本对英语学习有较高热情的学生仅仅因一两次考试失利而削弱学习积极性。
三、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优化策略
(一)改进课堂生态主体,调整课堂主体生态位
提升教师在专业知识、文化内涵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素养,形成生态化高校英语师资队伍。在教学生态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从而对学生在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发展施加作用。因此,教师应提升自我素养,注意日常言行举止,端正教学态度,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应不断更新理念,探索新型教学方法,掌握先进教学软件的应用技巧,全方位提升自我素养。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是一个有机系统,在传授语言知识时不仅要传播英美文化,也要进行本土文化的渗透。然而,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并未受到重视。为此,教学主体应关注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并完善自身中西方文化素养,这是构建大学英语生态系统的重点环节。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和学生共同作为大学英语生态教学的主体,都需要努力钻研信息技术知识,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创建良好课堂氛围。随着线上教学方式的不断发展,线上教学逐渐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为了能够与面授教学实现良好配合,共同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完善,教师应采取错位发展方式来协调生态位,通过面授模式来实现线上教学无法达到的目的。如对学生施以人文关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借助教学内容的优化来提高授课过程的针对性,使教师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优势在教学中被有效利用。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教师面临巨大的挑战,教师需要在海量网络资源中甄选出适宜、有效的内容。教师应采用科学的手段激发学生的自我监督力及自我驱动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拓展生态位。
(二)依托适度原则,创建生态化教学环境
课堂生态环境的优化,可以通过缩小班级规模来实现。最适密度原则是由美国生态学家Allee提出的,主要内容是指种群密度对于种群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当密度值合适时才能实现种群的快速扩张,这一原则也可应用在大学英语生态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对于班级容量的适应情况和忍耐情况有一个最佳区间,超出这一区间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就会受到限制,不利于班级良好氛围的创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师生关系同样会受到负面影响。
生态教学内容以及方法的重新构建,可通过甄选适宜的教材来实现。教材是师生之间的沟通媒介,学生所获取的大部分知识来源于教材。在选择教材时,教师应参考最近发展区理论,识别每个班级学生的平均水平,并为其筛选适宜的教材,这样能够让学生接受与自身能力更为匹配的知识,既能使學生持续进步,也不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从而为学习主体和学习内容之间搭建一座更和谐的生态之桥。教师应用心选择教材内容,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切入点,选择符合学生兴趣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渗透改变了传统的知识获取方式,学生不仅能够通过面授课堂来掌握知识,同时也可以借助翻转课堂、慕课等进行学习。教师也在常规教学中渗透了大量校外实践,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极大帮助。
(三)完善课程设置和考试评价体系
在对课程进行设置时应分层次分类别,构建层次化课程体系。大学英语教学不能盲目进行,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水平以及学习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不同的教学方案,选择适宜的教材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形成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培养模式。同一年级的学生在英语水平上不会存在较大差异,学习风格以及能力也相近,因此他们所处的生态位基本一致。教育生态个体聚集在同一生态位时,具有同一类问题的个体之间会形成强烈的竞争,这些竞争关系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分级分类培养体系的构建需要得到层次化课程体系的支持。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高校必须结合现有水平为自己量身定制适宜的、层次化的校本英语课程体系,将各类不同的英语课程有机整合起来,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接受与自己能力和学习需求相匹配的英语教学,从而确保他们的内在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激发与提升。同时,要应用信息技术来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高校需要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队伍,合理运用网络资源,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注重课程的差异化、信息化以及特色化,为学校发展注入持续稳定的力量。
完善学生评价机制,依托生态化理念实施教学评价。现阶段,大多数高校的英语教学评价所采用的方式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占比较大的是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并未得到重视。此外,评价内容以及评价主体也存在许多问题,如评价内容不够多元化,评价主体过于单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应更加重视以考促学、以学促用的生态循环形式,不仅应提高形成性评价的占比,也要拓展评价范围,评价内容需要涵盖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学习习惯及学习策略、社会实践情况等,从多个维度来实施综合性评价。为了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应采用多元化评价主体,家长、学生、教师以及校外实践机构都应积极参与进来,共同对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作出有效反馈。
四、结语
综上所述,混合学习理念对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优化发挥着关键作用。教师借助网络与课堂来剖析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发展规律,并以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习需求为出发点设定线上线下的总体发展目标,以此提升大学英语教学与育人工作的有效性,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因此,在混合学习理念下构建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教师需要同时考虑生态主体、人文环境、物质环境、制度环境等多方因素,通过各种协调和控制手段促使其维持动态平衡状态。只有确保生态系统中各因素的和谐发展以及相互促进,才能实现整个生态系统的有效发展,从而使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得到持续优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混合学习理念下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优化策略研究——以天津天狮学院为例”( 项目编号:2022TJ0001)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刘红艳,杨海鸥.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地方院校大学英语课堂生态优化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22(6):104-108.
[2]李晔.网络信息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现状及优化[J].现代英语,2021(16):85-87.
[3]雷佳.浅谈网络信息化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现状及优化[J].校园英语,2020(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