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城市空间非正义的批判

2023-12-29刘卫东汪怀君

关键词:恩格斯资本主义工人

刘卫东,汪怀君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 266580)

随着城市化、互联网、信息化以及交通道路网不断的密集,西方学者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向度转向了空间维度。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例如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大卫·哈维的“时空压缩理论”等深刻影响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转向。西方空间理论的转向对我们重读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因此,距焦于恩格斯对所处时代的城市空间问题加以剖析,并对如何解决空间中非正义现象作出了诊断,此书也成为空间生产中非正义现象批判的重要之作。

一、资本主义空间生产与城市空间的形成

在社会科学范畴中,空间并不仅仅指的是物理意义上的容器,而是蕴含着社会属性,并将其理论聚焦于资本主义的城市空间。城市社会空间作为现代文明的载体,是人类对象化活动的产物,是一个能够集聚于权利、资本等多种要素参与城市空间生产的创造。

(一)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实质 空间作为一种社会生产关系进入到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中,被用来生产资本。空间生产类似于生产商品,它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而被生产出来的,被浸入各种历史和自然元素而形成。[1](P47)既然空间是被生产出来的产品,那么“每一种特定的社会、生产模式或生产关系都会生产出自己特殊的空间。”[2](P31)即空间表征着社会关系。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下,工业革命促进了交通技术的发展,这为资本的不断增殖奠定基础。资本的过度积累,只是为了寻找剩余资金的投资机会,资本家将剩余的资本转移到了海外,从而去缓解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于是,资本按照自身的逻辑,突破各种空间屏障,打破了原有闭塞狭隘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不断地将非资本领域资本化,进而达到对空间的重组。[3](P72)

现代资本主义的资本增值逻辑是通过空间扩张来牟取利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条件是资本流通,为了缓解生产的过度积累,资本家将剩余的资本转移到另一种资本流通的方式,即对建成的环境进行投资——城市规划。城市空间作为生产的一部分,以可被复制的形式大量生产,除此之外,“城市空间也包含了一种权力论调、一种权力语言。”[2](P142)在对社会空间重新编码的过程中,对于权利在城市空间中的重新分割,使得资本家、政府管理者在空间的治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简言之,城市空间的生产过程就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进行空间的规划、再造及修正的权利过程。[4]资本主义的空间生产实质上就是空间被开发、设计、使用和改造的过程,是社会利益集团通过控制地域等空间来塑造和影响空间形态和组织的过程。[5](P1)

(二)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的形成 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提升,形成了工厂生产,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大工业对人口的需求激增。为了工作的便捷性,工人选择居住在工厂空间附近的区域,该区域在人口的突然涌入以及商店兴起的双重作用下,形成了村镇。一方面,工人对生活产品有着一定的需求,这就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工人的后代也生活在村镇,工人数量的增加导致工资的下降,廉价的劳动力吸引更多的工厂搬到这里建设投资。城市空间的虹吸作用聚集了不同的产业后,达到了饱和状态。资本家为了继续扩大生产,城市空间附近的郊区成为他们建筑的场地。在城市郊区的农村中建立的每一个工厂都含有工厂城市的萌芽。[7](P406)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城市的面貌再次塑造,“许多工厂城市,就像是用了法术一样,一下子就从地下变出来了。”[7](P395)工业化进程促进了城市空间的形成。

交通工具的革新开创了新的社会空间,连接了大城市。恩格斯在《状况》中,以恢宏的笔调描述了交通设施的改进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大规模的海运、公路以及铁路等交通工具的使用,使得资本更好地在全球空间中实现扩张。资本借助铁路和海船等新的交通工具,开创了世界市场,英国成为世界工业的中心,形成“中心—边缘”的模式。另一方面,交通设施的修筑将大城市连接了起来,城市间的距离大为缩减。例如,19世纪30年代,在英国开通的第一条铁路将利物浦和曼彻斯特联系起来,剑桥与伦敦等各大城市之间也都有交通设施的贯通。交通工具的革新加速了城市空间的接触、融合与扩展。

(三)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的特征 恩格斯在《状况》一书中揭示了城市空间的布局规律。城市是人类自觉能动性并付诸于实践的产物。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路径中,资本主义的城市空间建构都是围绕资本的逻辑展开的。在城市化发展的早期,资本家居住在城市工厂附近,以便监督工人的生产活动以及享受工厂利润带来的成果。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空间逐渐饱和并且已经无法调和各种问题。因此资产阶级对城市空间进行重构。城市中的工人区与资产阶级的住宅区是严格分开的。曼彻斯特城中心是一个边长为1.5英里正方形的商业区,里面是营业所和其他商店,商业区外围的索尔福、修尔姆等区域,共同形成了工业区,从空间景观来看,呈现出条带状区域把商业区包裹起来,最外围是资产阶级居住的高等住宅区,这里大多分布于郊外的高地或空气流通较好的位置。

城市的空间景观以同心圆式的模式依次向外延伸,体现出区域差别的空间格局。资产阶级占据着城市中环境优美的空间,拥有宽敞的街道和现代的建筑,而无产阶级被分割到空间狭小、环境恶劣的区域,街区以疾病、脏乱、贫穷等特征为主。工人区被资产阶级通过空间重组的手段进行隐藏,以至于他们通过工人区也不会看到脏乱的生活场景。恩格斯指出,“像曼彻斯特这样有系统地把工人阶级排斥在大街以外,这样费尽心机把一切可能刺激资产阶级的眼睛和神经的东西掩盖起来。”[8](P85)“工业城市的资本积累得越快,可供剥削的人材料的流入也就越快,为工人安排的临时住所也就越坏。”[9](P725)由于城市空间的生产方式对工人形成了极大的压迫,因此,工人意识到了资本家对他们只有纯粹的经济利益关系,对他们只有无尽的剥削。

二、《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揭露的城市空间非正义

大机器的创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类劳动的使用并且使得劳动的效率提升,但却引起了城市空间中劳动工人过度疲劳的状态。生产力与社会关系的对立是显而易见的。[10](P775)资本主义的空间生产亦是如此,在社会财富日益增进的同时,工人生产空间的压迫、工人居住空间的恶劣、城市空间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城市空间的二元对立等不可避免地显现出来。

(一)工人生产空间的压迫 恩格斯通过对英国工厂的大量考察,发现工人的工作环境是一个密不透风的空间,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不通风、缺氧、阴暗、空气污染等。为了节省空间成本,资本家使得工人们挤满了工作场所,工人们长期在浑浊的工厂环境工作,超负荷地呼吸着受污染的空气,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伤害。他们成为这种工作空间的受害者,令人窒息的环境使得劳动者们在工作时像机器一样变得麻木。又由于工业的不断发展,对工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使得劳动力的供给数量远远超过了工厂对工人的需求,从而导致工人之间的竞争,工资必然会降低。此外,恩格斯指出,工人最好的状况就是暂时可以维持目前的生活,靠紧张的工资来维系日常中的吃、喝、住等生活需求,这当然是站在无产阶级的视角来看,而最坏的情况就是工人沦落到街头,直到饿死的地步。[8](P115)

在恶劣的工作空间环境下,超长的工作时间使工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疾病,成年工人要在同一岗位连续工作12小时,小孩自9岁起要工作8小时。由于长时间处于工作状态中,导致工人的身体出现了职业病症。在曼彻斯特的棉纺织部门,工人需要连续工作12 个小时,甚至是在资本家的要求及拨动工作时钟的情况下多劳动一个小时。因此,在超强劳动的工作水平下,工人们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脊柱弯曲、关节畸形等疾病。在卡郎郡、得比郡和苏格兰西部地区,假如某一个图案受到欢迎,当地的印花工就要连夜赶制,甚至通宵完成。为了缓解工作的精神压力,许多工人毫无节制地沉迷于酗酒以及纵欲的不良嗜好。长期的结果,工人无论是从精神上还是生理上,都遭到了严重的摧残。

(二)工人居住空间的恶劣 由于大量的工人涌入城市空间,资产阶级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工人的居住空间,他们将原来堆放杂物的地下室变为住宅区域,进而获得租金。据恩格斯在《状况》中描述,“在利物浦,尽管它的商业发达,但全市人口中足有五分之一,即45000 人以上,住在狭窄、阴暗、潮湿而空气不流通的地下室里。”[6](P317)但是,地下住宅有着地域性的明显特征,并不是英国各大城市的普遍现象,例如诺丁汉、利兹等城市空间中的地下室住宅并没有呈现出利物浦这样的大规模趋势。1840 年,在利兹地区,17839处的住宅中,其中仅有555处地下室作为住宅。[11]

其次是把联排式建筑切割出租,这样的住房原本是殷实之家的场所,但由于市内环境的污染,原先居住的商业巨头已迁至空气清新的郊区,现在殷实之家已沦落为工人的居住空间。现在的居住空间已被切割为若干个小单元,这解决了部分工人居住空间。在波尔顿地区,从谷底到山顶的狭长地带分布着无产者的小宅子,这样连在一起的小宅子共有三排,其通风状况不尽相同,房租就按照通风条件的好坏进行收取。在19世纪初,通过切割出租的方式,使得人口数量与城市空间的容量达成了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

在英国,最为臭名昭著的是背靠背式的住宅,这种住宅颇有中产阶级别墅的外貌,但是这种别墅是把两排这样的别墅背靠背地依靠在一起,中间有一堵后墙隔着,因此没有后门、后窗,只有前门和前窗。住宅的空气流通差,靠后的房子无法照射到阳光,这种房子也可称作大杂院。大杂院的中间留有一个小小的庭院,但是这个院子是用来堆放垃圾。背靠背住宅为了减少地租,采用大杂院的布局进行建设。

(三)城市空间生态环境的恶化 英国工业革命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城市空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郎卡郡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杰作,在一百年前,这里的几条河流汇聚成了广阔的大峡谷,附近分布着较多的沼泽地,而今却布满了城市和乡村。工厂的大规模扩建造成了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着工业化的迈进,破坏程度愈加强烈,城市空间的污染蔓延到了乡村地区。除此之外,工人住宅区紧靠着高耸烟囱的工厂,这些工厂以煤油或煤炭为燃料,带来严重的空气污染。工业化带来的城市环境问题,不仅要归因于产业革命的变革,还要归结为资产阶级缺少环保意识。增加财富是资本家运作资本的目的,然而,当他们去处理环境污染与经济利益的平衡关系时,却选择对环境污染视而不见。

在恩格斯所细致描绘的城市空间中,很难看到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地方,假使有,那也是资产阶级所居住的别墅和花园。反观工人的住宅区,呈现更多的是河流的污染,例如艾尔河流域曾经是英国当地颇负盛名的地域,但是随着工业废水废渣的排入以及工人生活垃圾的倾倒,流入城市的河流是清澈透明的,流出城市的河流则浑浊不堪。[6](P340)工人区的街道没有铺砌,肮脏的垃圾和废弃物堆积在臭气熏天的死水洼,地面上没有下水道或排水沟。成群结队的猪在街上跑,并在垃圾堆里乱拱,偶尔会躺在大杂院的垃圾堆里。曼彻斯特的旧城居住着两三万工人,这里的房屋东倒西歪,杂乱无章地堆积在一起,接近于倒塌的状态。房屋内部的脏乱与环境完全成正比,根本不符合清洁、通风等卫生标准。

(四)城乡空间的二元对立 恩格斯在《状况》中揭示了城乡空间的二元对立。在工业革命之前,由于生产工具水平的效率低下,乡村和城市空间处于隔离状态。[7](P389)随着工业革命发展步伐地加快,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打破了原有的城乡空间对立格局。

随着工业化的迈进,城市成为人口和资本积聚的场所。冶金业、纺织业、大机器业等分布于英国的各大城市中,交通的便利、市场的繁华使得资本和国民财富急剧增长。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以工业城市为空间的载体对乡村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为了缓解城市垃圾的堆积,资本家会将垃圾转移到农村,“乡村空间的内部要素是为了城市空间的扩张而存在”。[12]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城市与乡村空间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分工模式,更代表着文明程度的分水岭。城市拥有乡村所无可比拟的空间优势,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资本的内在运行机制是城市空间二元对立的根本。

除此之外,环境问题也在城乡空间中有所显现,“伦敦的空气永远不会像乡间那样清新而充满氧气。”[13](P380)都市空间中的工厂,由于长期排放工业废气和污染物,特别是化石燃料中的煤炭,它们消耗所产生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硫以及烟尘,不仅严重污染城市上方的空气,而且对当地的居民健康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虽然居住在都市空间的居民身患急性病的要比居住在乡村空间的村民要少,但患慢性病的人却很多。[7](P410)反观乡村地区分布零散、孤立,并没有形成集聚的规模,所以从环境污染方面来看,并没有都市空间的污染严重。

三、恩格斯对实现城市空间正义的思考

恩格斯所处的资本主义时代,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作,工人阶级陷入了悲惨的境地,城市空间的社会问题无法通过统治阶级自身得到合理的解决,恩格斯唤醒被资产阶级哄骗的工人,号召他们团结起来,通过革命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从而解决城市空间的社会问题。

(一)恩格斯对城市空间生态的审视 恩格斯在

1892 年的序言指出,《状况》中所细致描绘的工人生活的悲惨境地,甚至是人与动物生存在同一居住空间的场景得到了改善,污水有了排放处理的措施,道路进行了铺砌以及垃圾有了专项处理的举措。其原因是为了避免城市环境的污染造成对资本家健康的影响。但是英国工人的住宅空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这不过是资本家运用了变戏法的手段对工人悲惨境地的生活做了遮掩。城市空间的生态理念不应当从这些社会表面去寻找原因,而应当要探寻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层面上来。[7](P368)只有消灭私有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

恩格斯指出,要将鲜明的政治立场与生态立场结合起来,通过无产阶级革命的力量消灭私有制和彻底中断资本的逻辑,为城市空间生态问题谋求生路。[14]恩格斯通过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与人与人的关系紧密结合在一起,突出了人的主导性和主动性。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下,资本、劳动以及人形成了相互对立的三重格局,映射出了资本主义矛盾的不可调和。工人阶级将作为解除生态危机的主力军,“如果发生一场从未见过的天灾,来势凶猛、……那么是谁会首当其冲去解救人类呢?……是谁会无代价地贡献生命,尽了义务就悄然离去,甚至不留下自己的名字呢?——人民!”[15](P388)恩格斯将社会空间变革的希望寄托于工人阶级,认为工人才有力量推翻无产阶级的统治,从根本上瓦解资本的逻辑,全面否定任意激化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矛盾的资本主义社会,从根本上改观城市空间环境的现状,努力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空间景观。

(二)城乡融合是城市空间发展的必然趋势 工业革命之后,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下,城乡空间的对立使得城市居民的劳动异化,乡村农民被自身的愚昧所奴役。城乡空间对立的打破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恩格斯指出:“城市和乡村的对立的消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已经成为工业生产本身的直接需要”[16](P313),城乡空间对立的消除,从事农业和工业的将不再是同一些人,不再是两个阶级,这意味着城乡空间的壁垒破碎,城乡空间实现了融合。

尽管城乡空间的发展是走向融合的发展趋势,但是也要具备客观的条件。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下,私有制的存在使得资本家将生产要素汇集起来,据为己有,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城乡空间对立的后果。例如,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能源需求,驱使城市空间中工厂的运转,将触手伸到了乡村地区,其导致的后果,乡村空间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田地被污染,经济陷入窘迫的境地。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使得城乡空间的差距愈加悬殊,因此,只有彻底废除私有制,城乡空间的对立才能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发挥城市空间的辐射作用。以机器为动力的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城市空间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乡村空间。城市空间作为资本集聚的核心,依托自身区位的发展优势,为社会空间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乡村空间的分散与城市空间的集中的对立的原因是取决于工农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17]因此,推动工农业的深度融合,打破城乡空间原有的分工模式,促进城乡空间资源的合理流动,有助于加深城乡空间的内在关联。城乡空间的工业体系要向乡村地区拓展,有效弥合城乡空间发展不足的差距,城乡空间发展一体化才指日可待。

(三)恩格斯对工人运动与解放的分析 恩格斯指出,大城市是工人阶级运动的发源地。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条件下,劳动者丧失了生产资料,仅靠出卖劳动力维持自身以及家庭的生活。由于城市空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资本家降低了工人的工资,有的甚至降低到连个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也不能满足。饥饿现象随处可见,大部分工人流落街头,失业现象加剧。爱尔兰的移民使得工人的生活境遇更加糟糕,一方面,爱尔兰的移民壮大了工人阶级的生产队伍,工资下降的趋势不可避免,另一方面,爱尔兰人的生命力异常强大,即便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下,他们也能随遇而安,因此拉低了整个工人阶级的工资水平。但是,爱尔兰人热情开放的性格冲击了英国本土的工人阶级,他们不再选择沉默。“工人们开始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整体,是一个阶级。”[13](P407)资产阶级无法改变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如果他们不起来反抗,那么他们还会像奴隶一样跟着资产阶级走下去。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赖以生存的地盘正从他们脚下被挖空并且每天都可能坍塌,而这种很快会发生的坍塌就像某个数学和力学定律那样肯定无疑。”[7](P385)要消灭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必须通过革命途径去实现。因此,最终产生了工会、宪章运动以及社会主义运动。

恩格斯提出,无产阶级需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这样才能真正觉醒,担负起历史的使命。恩格斯教育无产阶级应当借鉴法国工人运动的经验进行斗争,而不是像英国社会主义者那样,只是希望资产者通过和平的方式对社会体制进行改良。虽然法国运动最终失败,但里昂工人勇于向资产阶级斗争的勇气值得借鉴,而且,一部分工人转为了共产主义者。城市空间锻造了一支无产阶级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猜你喜欢

恩格斯资本主义工人
为了不吃预制菜,打工人有多努力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调配工人
基层关工人的梦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