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
2023-12-29石照霞
石照霞
(吕梁学院外语系,山西 吕梁 033000)
20 世纪中叶,以马斯洛(Abraham Maslow)和罗杰斯(Carl Rogers)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对行为主义观点的批判中形成并发展。他们对教育进行了探索,都关注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罗杰斯对学习进行了更多专门的论述,创立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他的经典著作《自由学习》全面阐释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他尊重个体的价值和尊严,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发现、自我尊重和自我指导的发展潜能。[1](P21)他的这一教育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于教育教学的认识,引发了世界范围内教育教学的一系列改革浪潮。1998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首届高等教育大会宣言中提出“高等教育需要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0)》中也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对学生价值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与课程思政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育人三位一体的要求一致,为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国内鲜有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角度开展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笔者梳理了已有研究,发现学者主要是从时代和教育发展的大背景切入探讨的,如:孔标从“大思政”角度研究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落实、[3]叶俊从“四个自信”角度研究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的实现路径、[4]刘思阳从“新时代”角度研究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格局的构建、[5]刘晶和胡加圣从“通识教育”角度调查研究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元素需求。[6]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多以宏观性、思辨性、规定性研究为主要特色”。[7]因此,本文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新角度,结合实践研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
罗杰斯将“以人为中心”或“来访者为中心”的心理咨询治疗方法应用到教育领域,提出了不同于行为主义观点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一)以人为本的全人发展理念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罗杰斯将来访者视为有自尊和有自我价值的人,他认为有必要强调全人的发展,主张“将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珍视、信任和接纳”。[1][P342]他反对把认知和情感分裂的教学方法,反对机械地将人分割为不同要素,认为学习的结果应该是整个人全面的变化和发展。他主张“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对世界的探索作为重点是非常有意义的”。[1](P396)因此,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关注学生个体内在的心理和精神世界,尊重个体作为人的价值,强调学习涉及人的智力、思想、情感、态度、精神、信念和心灵的变化,重视人的认知和情感的统一发展。
(二)有意义学习 罗杰斯深入分析学习,区分了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提出有意义的学习不止涉及头脑的思维活动,还涉及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体验得到有重要意义的东西,对学生未来的行为和发展会有影响。[1](P115)他所指的意义学习不仅是增长知识,还是思维和情感都参与的,能够构建良好的、健全人格的学习。他从学习者的角度概括了有意义学习包含的四个要素:“一个要素是个人卷入的程度,即整个人的身心,包括情感和认知都成为学习的一部分;第二个要素是个人投入的主动性,即使刺激来自于外部,探索、接触以及理解和掌握的愿望却是发自内心的;第三个要素是渗透性的。它引起了学习者在行为、态度甚至是人格上的改变;第四个要素是关于学习者对事件的评价。学习者能清楚地判断学习内容是否能满足自身的需要,能否将他引向自己想要了解的领域,是否恰好填补了自己的空白。”[1](P116)因此,有意义学习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的认知和情感的统一,促进学生全身心自觉地投入学习,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 罗杰斯批判和反对传统教学,反对只注重学生智育,不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做法,主张教育要使学生知情合一,培养自我实现的完整的个体。他在教育实践中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强调课程要与学生的价值、意义联系起来,形成非指导性的教学思想和模式。非指导性教学的关键在于促进学习,促成个体自我实现,强调积极的师生关系能促进人的成长和个性发展,教学要以学生的自我成长为中心;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认识自己的问题和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情感的重要性,教学要创设有同理心沟通的情境和氛围,以便引导学生表达隐藏的思想和情感。[8](P288-289)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内在逻辑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从学习者主体角度出发,倡导有意义学习和非指导性教学,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在育人目标导向上有契合,教学思想也有关联性和一致性,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一)育人目标导向契合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个体的整体性和全面发展,强调促进个体的智力、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完善和发展,从而达到知情合一的育人目标。教育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与课程思政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育人为一体的要求一致。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注重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完善和发展,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者皆重视个体的完善和发展,皆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育人宗旨一致,育人目标契合。
(二)教育教学思想一致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有一致性。
1.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者看作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罗杰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是学习发生的必要条件,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有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动机,学习有自发性、自主性。同样,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的需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9]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目的,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二者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自觉参与学习,全面完善自我。
2.注重学生的潜能和探究能力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有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基本潜能,“人是具有自我实现的欲望或心理倾向的”,[1](P91)强调学生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潜能,引导学生去探知,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问题,使学生通过学习成为能适应变化的自由的人。同样,“大学英语课程也注重学生的潜能和探究能力,大学英语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有现实意义,为知识创新、潜能发挥和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基本工具。”[9]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发掘自身的潜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价值统一发展。
3.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塑造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尊重学生的情感、思想和价值,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把学生的情感体验看作重点,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条件,提供促进学习的语言情境和氛围,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我理解,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这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重视个体的情感体验,强调弘扬人的价值要求一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关注师生间应有的人际交往与情感交流,“给予学生思想、情感、人格、审美等方面的熏陶和感染,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教学内容中。”[9]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就要注重情感交流和价值观的引领,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三、人本主义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教育实践中倡导有意义的学习和非指导性教学,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促进作用。体现的特点是:“把教学活动的重心引向学生,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行为看作是教学的主体;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突出情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知情协调活动为主线。”[10](P252)结合该理论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要求,笔者以《新时代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4》为例进行教学实践研究,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探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主动的全身心投入,罗杰斯认为“只有教师把学生视为知识的创造者,而非被动的接受者,学生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1](P65)因此,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放在首位,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和自我教育意识,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合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以《综合教程4》第三单元“International Students”为例,出国留学的话题贴近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对此很感兴趣。课前笔者通过对单元内容的梳理,挖掘思政内容和元素,如新时代留学方针、留学的目的和意义、疫情和中美关系对留学生的影响等。然后,根据不同内容给学生安排了小组任务,各小组分别搜集资料,具体调查世界主要国家国际生占该国高等教育人口比例情况、世界主要国家的留学政策、来华留学生和中国海外留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等。课上各小组作报告,分享数据和资料,讲述现实的事例,学生们收获颇多。同时,师生共同研讨课文,分析当前中国留学生面对的问题和挑战。通过线上平台,学生们分小组阅读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的留学生、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的回信,了解了国家对留学生的关心和嘱托,从而加深对留学目的和意义的思考。课后学生在线上对各小组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打分。
小组合作学习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知到自身主体地位得到提升,自我意识得到尊重,学习自主性加强。小组成员都要参与课堂活动和交往,人际关系得以和谐发展,在促进学生建构知识的同时,丰富了学生的内在体验和思想认识。
(二)问题导向探究模式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人的潜能和探究能力,相信学生有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和创造力。教学活动可以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讨论探究学习。
以《综合教程4》第一单元“Family and Love”为例,该单元主题围绕家庭、家人、情感展开,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家的内涵和家庭对个人的重要意义,更高层次升华到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家国认同。课前笔者设置好关于课文内容、思政主题的问题,学生提前预习准备。课上组织学生回答问题,并开展生生之间的问答。课文A 选自美国作家简·约伦的小说,讲述了Johanna 为救重病的母亲深夜穿越深林去找医生而被猎人误杀的故事。在引入主题部分,学生朗读了Topic-related Quotes 中主题相关的中国古代名人名言,回答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家庭、家教与家风的论述。通过在线观看微视频My Dad 和阅读Family binds nation, its people, Xi says 中习总书记谈家庭、家教与家风的论述,学生问答讨论,交流和发表感想,提出要热爱家庭,理解父母,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家庭和睦。通过问题导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的家庭观,使他们深入理解家庭的概念以及家庭对个人的意义,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道理,身体力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以问题为导向教学,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重构,探索欲和潜能得到激发,教师在知识中挖掘思政元素和思想资源,将思想和情感价值潜移默化地融入知识理解、能力提高中,使得课堂教学有情感和有温度,学生在自我实现中价值观得以内化,理智和情感各个方面得到了整体化发展。
(三)情境体验教学模式 罗杰斯强调自由学习的氛围和情境的重要性,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他认为教师应向学生创设积极发言的环境,并在探究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帮助,这种环境能让学生实现自主实现,并参与到自发学习中。[1](P438)他比较了两种不同的学习环境,即被动课堂与主动课堂,发现在主动课堂中学生能成为课堂学习环境的积极参与者,并主动融入学习。因此,课堂上,教师应重视积极性的学习环境,通过创设一种促进性的氛围,让学生置身于特意创设的情境中,为学生提供自由的氛围,增强情感体验。
以《综合教程4》第四单元“Fashion and Beauty”为例,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了由于时尚和美的标准不同,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人民审美标准的差异。课堂导入呈现关于时尚和美的音视频、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同伴阅读,解读体验课文“Chicken-Hips”的作者的亲身经历,探讨美洲和非洲人对美的标准的差异使她对美的理解发生变化。同一主题下的名篇选自张爱玲的作品《更衣记》,描述了中国古代女子的着装和举止。笔者结合内容确定思政目标,教学中通过对时尚发展方向的辨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时尚发展的积极走向,对时尚和美形成正确的理解;并结合主题设计了辩论活动,以当今流行的整容手术为切入点,学生们在热情高涨的辩论中发表自己对时尚和美的标准的见解。辩论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加深了他们对时尚、对文明之美的理解,理智区分了时尚与盲目追求时尚的区别,树立了正确的时尚观。
通过创设自由辩论的宽松氛围和情境,为学生提供积极发言的环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更愿意表达思想,交流体会。而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学生获取深刻的情感体验,使得学习变得有意义。
四、教学成效和反思
基于教学实践,笔者面向吕梁学院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文科、理工科、艺术类的8 个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以了解教学的成效,反思教学效果。
(一)教学成效 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总人数194人,问卷主要了解学生通过大学英语课程学习在思想品德认识方面的改变。统计得出,22.58%的学生认为大学英语课程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影响和帮助很大,有很大提升:55.23%的学生认为对他们思想品德方面的影响较大,15.1%的学生认为影响一般。笔者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回答,展示如下:
学生甲:课本中有与单元主题相关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用典。通过学习,加深了我们对国家发展大局的了解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了我们的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课堂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拓宽了我的视野,我认为大学生要放眼全球,立足中国,面向世界,要具备对国际问题的正确判断和思考。大学英语课增强了我的爱国情感,更加坚定了我为党和国家事业拼搏奉献的决心。
学生乙:大学英语课上学习了现代化进程中国家的发展,我们认识到国家的富强与青年人的成长和发展息息相关。例如,在以国际教育为主题的单元学习中,我们学习和讨论了与留学相关的话题,清晰地认识到留学的新形势。祖国的快速发展为青年人提供了提升自我和展现风貌的机遇,青年学子要担当有为,肩负起时代的重任。国际教育让中国和其他国家彼此增进了解和合作,中外留学生都要为中国的发展发出正确的声音。
学生丙:虽然大学英语课的学习时间短暂,但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洗礼、心灵震撼和理念革新。时尚和美为主题的单元学习后,我感受到大学生应该了解一些审美艺术,懂得如何欣赏美、鉴赏美。在课上我参加了辩论,进一步改变了对美的理解,树立了赏析美的正确价值观,尤其对人性和心灵的感悟更加透彻。
学生丁:通过家庭与亲情专题的学习,我获得了正确处理家庭成员关系的解决方案,体会到家庭里亲情是不可缺位的,家庭教育要“涵养正道”,对个人、社会和国家都有重要意义;在国际教育专题学习中,我了解了中西方在留学方针政策方面的差异,认识到留学生在促进国与国的相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灾难和人类生存这个主题让我更加深切地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理解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和问题的良方。总之,各个专题的学习极大地提升了我的思想认识。
笔者选取了10位认为大学英语课程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影响“一般”的学生进行了访谈,了解到他们对课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他们较片面地将课程性质局限在工具性方面,对课程的人文性感受还不够深刻。其中有2位学生不理解课程章节中古文板块内容安排的学习意义,比如古人名言、古文鉴赏的英文版。笔者在访谈中为他们深入讲解,帮助他们理解了用英语学习经典,对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价值观的重要性。学生也表示了理解,增进了对大学英语课程性质和课程思政育人重要性的认识。
(二)教学反思 综合问卷和访谈我们得出,融思政于大学英语内容的教学能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悟人生、领悟道理,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整体能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育人的目的。大部分学生认为课程的学习对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有影响,思想认识有提升。学生普遍接受大学英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和内容,且具有一定的接受度和影响力,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成效。也有个别学生需要加以细致引导才能理解,说明要协调和合理安排融入思政的隐性和显性教育方式,使学生能自然地接受和理解,内化于心。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要求高,学生需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发挥重要的主导角色,如设计小组活动、引导小组活动的开展。教师的促进作用在于培养学生,而不是控制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帮助,提供资源,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拓展能力的同时,自觉关注外语教学中的人文元素、思政元素。小组合作中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有差异,教师要注重促进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问题导向探究模式对学生的问题意识、思辨能力要求高,教师要信任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围绕思政主题、思政内容发掘问题、提出问题,从不同角度深入思考。问题设置应有开放性和启发性,教师应充分尊重、理解和接纳学生的不同见解和看法,给予学生表达的自由。教学中发现,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仍需提高;情境体验模式要求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情境,学生能在情境中获得体验,积极参与情感交流。情境要结合实际,贴近现实和学生的兴趣点,应有意义导向,使学生获得真实的参与感、体验感,从而自由地、积极地表达思想、情感,提升道德情感体验的能力。
结语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提供了的新角度,其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潜能和探究能力、重视学生的内在情感和体验,起到了关照学生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作用。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导向探究、情境体验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深入挖掘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有助于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对发挥大学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和功能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