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感体验视角下的食品包装设计研究
2023-12-29彭冠淇
彭冠淇,梁 甜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艺术学院,肇庆 526000)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享受和高品质精神追求逐渐成为当代人重要的生活理念和方式。人类拥有复杂丰富的感知系统,对于食品包装而言,单纯的保护功能难以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无论是从保护商品、方便储运而言,还是吸引消费者、促进销售而论,现代食品的包装设计需要使包装设计“活”起来。食品包装设计师应根据不同食品的特征,强调商品的情感化内涵与渗透,从造型、材料和色彩入手,结合包装使用者的情感需求体验特征,以创新的包装设计方式吸引消费者,让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得到全方位升级,从而促成消费行为。
1 情感体验设计的内涵
食品包装设计与现代科技、文化同步同行,代表着当今时代的前沿技术。将新技术工艺融入食品包装设计中,能够使消费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满足。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人体工程学也顺势而生,转变了消费者的审美观念。在以往的食品包装中,其功能主要体现在食品保护方面,对于包装设计存在缺失,或者只是局限于装饰包装的外表。随着现代食品包装设计的开启,人们更加关注食品流通和运输等环节,在确保保护食品、运储便捷的基础上,还致力于产生吸引用户、促进消费的效果。利用前沿的技术方法,依托容器、材料和辅助物,便于人与物之间的交流。可见食品包装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既要满足基本的实用功能,还要凸显包装情感化内涵,赋予产品“人情味”。食品包装设计师需要在图形、色彩、材料等环节开拓创新,不断提升作品的人文内涵与附加值,确保情感体验和情绪传达实现同步[1]。此外,设计师还应根据产品本身的外部形态,不断加强个性化体验和情绪传达设计,力求吸引消费者的目光,给消费者带来深刻的感触。设计师通过与消费者达成深层次互动,才能使产品真正走进消费者内心,使其感官体验进一步得到升华和愉悦,实现情感共鸣。
2 情感体验设计理念及思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不仅仅局限于满足物质的基本需求,更加注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食品包装设计师应通过精准定位,针对不同消费人群的特征,考虑情感因素需求,确保产品设计释放最大价值。
2.1 情感体验设计目的
情感化设计也可以称为感性工学、感性意象、感知意象或感性设计。研究情感化设计的目的在于掌握消费人群的心理体验变化,根据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反应,便于厂家不断完善产品生产质量。这就要求设计师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结合想要表达自身的情感,在满足消费者对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开展个性化的情感表达[2]。
2.2 产品符号与情感认知反应
产品符号认知系统包括审美印象、语义阐释与象征联系三方面。作为产品与消费者间的交流媒介,产品符号能够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在特定语境氛围中,设计师采取特定的手法,透过产品符号向消费者传递产品内在的信息,一来可以实现顺利交流产生共情效应,二来可以激发全面认知反应。食品包装设计的美感和价值既可以通过符号形式来表现,还与本身表达的内容息息相关。认知和情感二者紧密联系、相互作用,产品认知符号越清晰,就会产生更加立体、全面的情感反应[3]。
3 食品包装设计中情感化的表达
按照内在感知、行为体验、思考反应的属性特征,可将情感化设计表达划分为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这也被称为基于情感化设计的三层理论。其中本能层是基础,行为层是反馈与行为表达,反思层是本能层和行为层合力促进下产生的全新情感反应。三层交相循环与递进、互为影响,形成了设计师-商品-受众的链条,符合人们情感需求的产品。
3.1 本能层包装设计
基于情感体验视角下的食品包装设计,需要从本能层设计入手,抓住消费者与产品交互过程的第一反应时间。通过消费者本能反射产生回应,使其产生难以抗拒的情感。首先,在形态设计中,要根据产品的特征,利用创新的手法,根据用户的心理动向,通过形态向用户传递信息,丰富消费者的情感,从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应,以期有效影响消费者的情绪。其次,在色彩设计中,设计师需要通过美的属性赋予包装特殊基调和意蕴,传递产品的特色涵义,使其产生各种生命韵律情感。最后,在材质设计中,由于材质是食品包装的本能触觉元素,设计师在材质的选择与设计中应与时俱进,打破以往的惯例,紧跟时代材料发展的最新动向,适当加入工艺与技巧的趣味,以期产生更多的可能性与变化性效应,传达作品的精髓魅力[4]。
3.2 行为层包装设计
在满足本能层的基础上,设计师需要关注产品的功能性,做到以消费者为中心,做好行为层的设计。同时根据消费者与产品交互时表现出的情感,设计师应侧重产品感知体验的舒适性和针对性。一方面,设计师应基于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充分了解不同类型消费群体的特点,有机渗透设计的情感要素,以含蓄、理性的形式进行表达,确保产品包装高效、易用、有吸引力,由此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设计师要根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规律,在满足用户功能需求层面的基础上,不断对原有设计进行升级、优化,特别要侧重将人文元素融入到产品包装设计中,赋予设计作品产生新的内涵,确保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获得愉悦感[5]。
3.3 反思层包装设计
反思层更多体现为领悟、尊重、反省,通过与象征符号挂钩,让消费者在购买产品之后,能够获取并感受到更多的产品信息和意蕴冲击。一方面,可以采取叙事性设计的方式,以设计作为物质载体,提供深刻的设计韵味。为实现预期的叙述效果,可以借助造型、颜色、肌理等烘托媒介,以产品名称作为线索,依赖消费者的联想和想象,一来丰富产品的内涵,二来增进与消费者的情感距离,激发潜在消费者的情感。另一方面,设计师需要具备超越自然生理本能的情感,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以脱俗忘我、自我实现为核心,凸显情感设计的社会性和文化性,从形状、造型、生理的触觉入手,依托合理的构图、舒适的外表和美感,带给消费者别样的情感体验,产生强烈的信任和依赖情感[6]。
4 情感化设计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方向与原则
根据食品包装行业的特点,结合情感化设计的优势,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更加注重产品与包装设计的融合,这就要求设计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通过情感化设计融入与表达,一来能够重塑商品包装情感,赋予商品包装特定的情感与生命。二来可以让消费者产生深刻的触动感知,从心理上提高其购买欲望。设计师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该以情感化设计与食品包装设计融合为导向,从用户的角度思考和关怀,通过精准的定位,让设计产生共情能力,促进消费者产生感性与理性的共鸣,使产品充满“人情味”并体现最大的价值需求,以此带动消费、提升品牌竞争力[7]。
为了健全情感化设计的质量和效果,避免受限因素的制约,要求设计师坚持人性化、民族化、绿色特质以及仿生视角的原则,不断寻求新的融合方向和路径,最大限度地彰显设计的实用价值。首先,设计要强调对人性的尊重,根据人的行为习惯,遵循人性的表达。基于消费者的心理情况和思维方式,全方位优化设计食品包装,以期增强设计的核心意图,确保兼顾消费者的身心需求,促进消费群体各种精神情感的转变。其次,食物产品具有商品的属性,因此具备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包装设计过程中,为了强化消费者的情感体验,需要构筑无形的纽带,形成更好的情感互动。我国民族文化资源丰富,设计师可以挖掘艺术、文化、风土人情等宝贵的传统资源,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与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化设计风格。最后,在食品包装设计中,需要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基于生态理念的视角,在强调作品设计风格的基础上,还要满足环境目标要求。无论是材料的创新选取,还是材料的应用,都要与生态紧密相连,例如设计可回收、可重复利用的作品,并将其付诸行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8-9]。此外,借助仿生手法,结合夸张的形势,模仿万物的形、色、结构,进一步提取和创新,赋予包装更加新颖的表达形式。
5 情感化设计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策略
情感化设计为食品包装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更丰富的设计思路,有助于激发设计师的创作灵感,提升设计的艺术价值。情感化设计需要加强细节把控,侧重外形、图案、材料和色彩,以期产生更好的情感化设计效果。
5.1 外形情感化
食品包装的外形很重要,甚至决定着消费者是否购买。作为产品的整体呈现方式之一,优秀的包装既可以展示产品有效的价值信息,还可以实现与消费者情感的交流与互动,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更为明显。儿童天性活泼,愿意在玩耍、娱乐的环境下进行学习与交流,为此需要设计师针对儿童的特点,基于寓教于乐的理念,对产品包装实施个性化设计,一来吸引儿童的关注,二来侧重激发儿童探索欲和求知欲,由此强化食品包装的教育功能。例如一些儿童食品包装中,设计师可以将包装设计为手工玩具,儿童按照说明要求折叠出个性化玩偶。通过外形情感化创新,加深了儿童对产品的认同感,让儿童在享受食品美味的同时,提高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设计师可以采取仿生手法以及传统文化元素,挖掘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例如将剪纸、水墨等融入到食品包装设计中,既可以让消费者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还可以加深消费者的民族认同感,产生良好的文化育人效应。
5.2 图案情感化
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者对于食品多元化需求日益强烈,在注重食品包装的外观和内涵的同时,消费者希望通过购买食品获取心理和精神层面的双重慰藉。为此食品包装设计师应明晰消费者的需要以及动态变化特征,紧跟时代的步伐,增强多元化元素的渗透。为了传达情感的需要,设计师应注重图案元素的创造,无论是选取何种图案,都需要与产品内涵保持一致,做好图案的细化设计,避免出现冲突的现象。以植物图案为例,由于人们对绿植和花木十分熟知,不同的植物也具有自身独具的含义。在食品包装设计中,可以筛选引用与产品相符合的植物图案,以此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植物图案既可以通过摄影等方式来获取,也可以采取漫画或原创的手段来促成,结合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打散重构,利用植物图案所蕴含的美好寓意,体现食品包装的设计主题。例如月饼的包装设计可选取牡丹图案,结合现代化表现形式,以期呈现出花开富贵的设计特色,满足消费者对节日的诉求[10]。
5.3 材料情感化
食品包装材料的选用对于产品情感化的作用极大。不同的材料都有各自的情感价值,有些材料本身自然朴实,给人一种亲近平和的感觉。一些材料时尚温馨,会满足人们的深层精神追求。根据材料的不同表现特点,将其精准应用于食品包装设计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凸显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以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为例,采用可食性纤维类包装材料就体现了设计者对儿童群体的保护。当然这种材料相比于纸质包装或塑料包装价格高,目前无法普及,但足以吸引儿童的兴趣,而且安全性非常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更加优质、性价比高的包装材料将会陆续出现。
5.4 色彩情感化
色彩应用是食品包装设计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由于舒适、和谐又具备美感的色彩能够让消费者第一时间捕捉、呈现出美景全貌,有效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一来确保产品在同类中脱颖而出,使用户产生深刻的视觉记忆,增加包装的生命周期。二来可以传达产品的深层语义,给消费者带来二次体验,增强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以包装设计为载体,基于消费人群的情感色彩认知规律,增加创意图形的色彩元索,升华包装的整体艺术效果,最大限度契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以期引起消费者的情感体验,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的购物需求。
6 结 论
综上所述,包装设计作为食品加工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设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增强产品的亲和力,食品包装设计师应根据食品包装行业的特点,切实发掘用户的真实需求。针对不同消费人群的特征,设计师要以外形情感化、图案情感化、材料情感化、色彩情感化为抓手,全面把控食品包装设计情感要素。通过精准定位探索多元化、个性化的设计方式,完成从“为产品而设计”向“为用户和品质而设计”的转变,确保食品包装设计具有较强的情感体验效果,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更高层次的情感共鸣,以此带动消费热潮、提升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