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交感偶联机制对缺血性脑卒中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2023-12-28张宇飞武文文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肌群吸气心功能

张宇飞,顾 冉,武文文

(鹤壁市人民医院,河南 鹤壁 458030)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脑部血管阻塞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造成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因素众多,除了年龄、遗传等不可干预因素外,还有血压、血糖等人为干预的因素,高血压对脑卒中的发生与复发有密切关联,是一项独立但可控的危险因素,且无论有无高血压病史,高达80%的患者在急性发病期存在血压升高的现象[1-2]。既往卒中后康复训练多从提升心肺功能、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各项生理机能方面入手,研究表明,呼吸模式的变化对高血压患者血液成分变化、心肺作用以及自主控制都有影响,能帮助降低血压。因此,本研究结合临床经验,在脑卒中伴高血压患者正常康复的基础上施以呼吸训练,深入探讨其降压机制以及对心功能、膈肌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 年4 月—2022 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并发高血压患者103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1 例,男30 例,女21例;年龄45 ~65 岁,平均(54.79±5.52)岁;病程2 ~5 个月,平均(3.76±0.91)月;病灶部位:额叶6 例,基底节区27 例,脑干6 例,多发性12 例。观察组52 例,男29 例,女23 例;年龄44 ~65 岁,平均(55.18±6.04)岁;病程2 ~5个月,平均(3.69±0.87)月;病灶部位:额叶6 例,基底节区29 例,脑干5 例,多发性12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3];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4];年龄≤65 岁,130 mmHg ≤收缩压≤160 mmHg,90 mmHg ≤舒张压≤130 mmHg;能正常沟通,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感染或器官功能障碍;合并认知功能及精神障碍,不能配合研究;既往行颅脑手术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1)仰卧位,双脚置于垫上,双膝弯曲;嘱患者深吸气至腹部,后缓慢收缩腹部肌肉直至全部呼出,屏住呼吸保持10 秒,恢复正常呼吸10 秒,如此重复,每日10 分钟,逐步过渡至坐站位练习。(2)患者站位,双足前后站立,保持正常呼吸,患者在指导下进行骨盆各个方向的运动控制训练,每日10 分钟。(3)首先指导患者进行俯卧位“小燕飞”式背伸训练,再行仰卧位双桥训练、屈膝位腹斜肌训练、肩胛骨前伸并伴腹肌训练、躯干屈曲位转体训练等,再指导患者进行坐位躯干侧屈、前后、屈曲位转体训练,最后在站立位下行躯干侧弯、转体训练以及骨盆各个方向倾斜训练,整个过程中均保持正常呼吸,每日20 分钟。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呼吸训练:(1)缩唇呼吸:闭紧嘴部用鼻吸气,平稳缓慢呼吸,呼气时口唇缩为吹口哨状,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两倍;腹式呼吸训练:用鼻子缓慢深吸气至腹部,收缩腹部肌肉,用嘴缓慢将气体呼出,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两倍,每分钟保持8~10 次呼吸。(2)膈肌刺激:指导患者取仰卧屈髋屈膝位,放松腹部肌肉,一手置于患者患侧第5~7 肋骨上,轻轻下压,另一手置于肋弓下方,手指勾起,患者吸气时保持手指不动,呼气时探入乳头方向,做5~6次深呼吸,最后一次吸气时结束,手指从肋弓下拿出。(3)患侧在上保持侧卧屈髋屈膝位,以感觉刺激以及语言引导患者深呼吸10 次左右,将气体尽力引导至患侧胸腔,以可见患侧胸廓有明显活动变化为宜,同时帮助患者对患侧躯干进行牵伸。两组每周训练5 天,共训练8 周。

1.3 观察指标 (1)血压:训练前、训练8 周后同一时间段测量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2)心功能:训练前、训练8 周后监测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以及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3)膈肌功能:训练前、训练8 周后监测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以及膈肌移动度。(4)肺部感染情况:训练后随访3 个月,记录两组肺部感染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SPS22.0 统计软件对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数以±s表示,采用t检验(正态分布)以及非参数检验(非正态分布);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降压效果 两组患者训练8 周后收缩压、舒张压均较训练前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训练前后血压比较(±s,mmHg)

表1 两组患者训练前后血压比较(±s,mmHg)

?

2.2 心功能变化 训练8 周后,观察组LVEF 水平高于对照组,LVESD 以及LVEDD 水平均较对照组水平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训练前、训练8 周后心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训练前、训练8 周后心功能比较(±s)

?

2.3 膈肌功能比较 训练8 周后,观察组DTei 以及膈肌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DTee 比较,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训练前、训练8 周后膈肌功能比较(±s,cm)

表3 两组患者训练前、训练8 周后膈肌功能比较(±s,cm)

?

2.4 肺部感染情况比较 随访3 个月,对照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10 例(19.61%),观察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3 例(5.77%),两组比较,P<0.05。

3 讨论

高血压患者的肾交感神经活性增强。研究中观察组血压低于对照组,提示联合治疗能有效降低血压,效果优于单纯核心稳定性训练。规律的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减少血内皮细胞黏附因子含量以及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减轻血管内皮炎性反应,降低舒张压,并进一步减缓动脉血管硬化,改善外周阻力,降低收缩压水平[5]。呼吸-交感神经偶联就是呼吸方式变化影响交感神经活动,优化通气和血流比例的一种机制,从解剖层面来说,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的调控中枢均位于延髓头端腹侧,呼吸神经元与前交感神经元神经突触互相作用,从而造成呼吸变化影响交感神经呼吸调节,进一步影响心血管功能变化,机体的呼吸运动持续受自主神经控制协同,呼吸训练能提高机体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减少了外周血管阻力及心排血量,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该系统具有调节血管压力、平衡盐水稳态、调节离子组成等作用,能有效调节血容量、钠稳态以及血压,最终使周围小血管舒张,减少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6]。

脑卒中后存在肢体活动受限导致心脏自主神经支配不平衡,影响心脏舒缩功能,出现心功能不全。本研究结果示观察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提示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是一种有氧运动方式,能改善供氧与心肌需氧的供需平衡,有效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提升氧摄取量,增强心脏舒张功能,增加肌纤维含量和毛细血管网密度,相关肌群肌肉力量增强,有效提升心排血量,促进心室重建,提高心脏储备功能[7]。呼吸训练通过指导患者进行缓慢均匀的深吸气,帮助患者逐渐形成更好的呼吸模式,从而提高机体潮气量,削弱呼吸阻力,防止气道闭塞,使肺泡充盈,心肺功能密不可分,肺功能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心功能,规律的呼吸运动能改善患者的心率,使机体摄氧量增加,从而提升血液中氧气水平,心血管效应相应提升,有效改善心功能[8]。

脑卒中呼吸中枢受损,出现通气功能障碍及呼吸肌无力现象,严重者呼吸衰竭,膈肌是人体最主要的呼吸肌,膈肌移动能使呼吸循环中的无效腔减少,肺通气量增加[9]。本研究结果示观察组DTei 以及膈肌移动度大于对照组,DTee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吸气末膈肌厚度以及膈肌移动度,呼气末膈肌厚度两组效果相当。核心肌群训练包含多裂肌、腹横肌群收缩能使腹腔变硬,升高腹内压力,调节、控制呼吸,提高神经肌肉控制能力,激活核心深浅层肌肉群,锻炼膈肌力量[10]。本研究中腹式呼吸训练主要以增强膈肌为主的吸气肌群的耐力与肌力为主,缩唇呼吸增加气体呼出阻力,膈肌刺激训练过程中,医护人员帮助干预膈肌震动与伸张,加强了对膈肌的锻炼效果,但呼气末膈肌厚度两组效果相当,究其原因可能因呼吸肌锻炼需要长期坚持锻炼,收效较缓慢,本研究周期在康复中相对较短,故未能达到理想效果;患者呼吸时进行一定的膈肌刺激,能使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舒张,帮助肋骨与胸骨运动,锻炼肌肉控制能力,扩大胸廓体积,加大胸腔负压,快吸慢呼的方式也能帮助膈肌快速收缩,增加吸气肌强度[11]。本研究中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除了呼吸肌肌力增强,肺功能提升以外,也与呼吸锻炼改善了患者的咳嗽能力与吞咽功能有关。

综上所述,呼吸训练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能通过呼吸方式激活呼吸-交感神经偶联机制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发挥降压作用,有效改善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提高心功能,改善膈肌功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猜你喜欢

肌群吸气心功能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男子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实验测量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肺癌患者康复 做做呼吸操
心功能如何分级?
产后盆底肌群康复训练对初产妇顺产后尿失禁的防治效果
没事多练壮腰功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四逆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