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临床病理参数对Ⅰ~Ⅲ期子宫内膜癌复发的预后分析

2023-12-28张春香陈维燕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肌层内膜淋巴结

张春香,赵 琳,刘 婷,陈维燕,钟 艳

(临沂市肿瘤医院,山东 临沂 276000)

手术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手段,尤其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治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仍有10%~20%的患者发生术后复发或转移[1]。如何识别子宫内膜癌复发的高危因素并指导术后辅助治疗至关重要。有研究[2-3]指出,肌层浸润深度≥1/2 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复发率显著高于肌层浸润深度<1/2 的患者。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免疫组化标志物在子宫内膜癌患者复发转移中的应用优势逐渐凸显。研究发现,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异常表达与激素相关癌症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激素相关癌症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4-5]。除此之外,Ki-67、P53 与子宫内膜癌病理机制的关系也逐渐被揭示,Ki-67 蛋白可促进肿瘤增殖和侵袭,P53 蛋白的异常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凋亡。本研究探讨临床病理参数对Ⅰ~Ⅲ期子宫内膜癌复发的影响,以期为子宫内膜癌的规范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早期识别复发高风险患者,并给予个体化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3 年1 月—2019 年6月在临沂市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Ⅰ~Ⅲ期子宫内膜癌患者391 例的临床资料,年龄31~79 岁,平均(52.84±12.08)岁;体质量指数17.48~34.86 kg/m2,平均(24.12±3.74)kg/m2;高血压106 例,糖尿病21 例,高血脂症97 例;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Ⅰ期271 例,Ⅱ期69 例,Ⅲ期51 例;分化程度:高分化189 例,中分化138 例,低分化64 例,肌层浸润深度:≥1/2 121 例,<1/2 270 例;ER 0~85%,平均(57.18±20.13)%,PR 0~90%,平均(60.28±21.61)%,Ki67 0~75%,平 均(33.91±14.08)%,P53 0~75%, 平 均(32.61±13.22)%;病例分型:Ⅰ型302 例,Ⅱ型89 例;原发灶大小1.09~14.87 cm,平均(4.61±2.02)cm;淋巴结转移56 例;淋巴脉管间隙浸润:阳性59 例,阴性332 例。

纳入标准:参考FIGO 分期标准,入组患者均为FIGO Ⅰ~Ⅲ期子宫内膜癌;在我院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全子宫/次广泛子宫/广泛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积极配合术后随访;临床信息及随访资料完整,包括年龄、病理检查结果、手术资料、免疫组化标记物检查结果、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等。排除标准:病理检查显示为子宫肉瘤患者;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至子宫内膜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手术治疗前已经接受过化疗或放疗的患者;患有其他进展性疾病者;术后失访或未进行规律随访者;治疗和随访期间参与了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本研究已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免疫组化检查 患者术后标本采用福尔马林组织液固定,并制作成石蜡包埋标本,采用HE 染色选定具有代表性的癌变部分进行观察。采用免疫组化Max VIson 法检测ER、PR、Ki-67、P53 蛋白在癌变组织中的表达,均以癌变组织细胞中细胞核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采用Fromowitz阳性细胞半定量分级法进行结果判定,阳性细胞≥10%为阳性(+),<10%为阴性(-)。

1.3 随访和观察指标 术后对患者进行规律随访,第1 年每3 个月随访一次,第2~3 年每6 个月随访一次,3 年以后每6~12 个月随访一次,随访内容包括常规体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胸片、腹部或盆腔彩超等)等。根据随访结果记录复发转移情况、部位,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局部区域(阴道、盆腔、盆腔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复发和不良预后复发(腹腔转移复发或肝、脑、肺等其他转移复发)。以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 free survival,RFS)和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观察终点,其中RFS 定义为手术当天至肿瘤复发的日期,生存率(OS)为手术当天至死亡的日期。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描述,计数资料均以n(%)描述;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未复发组、局部区域复发组、不良预后复发组患者的RFS 和OS,并进行Log-Rank 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子宫内膜癌不同类型复发的影响因素,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复发类型患者的RFS 和OS 比较 随访时间为6~60 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3 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局部区域复发31 例(7.93%),不良预后复发42 例(10.74%),未复发318 例(81.32%)。未复发组患者的RFS 与局部区域复发组、不良预后复发组比较,P<0.001,但局部区域复发组和不良预后复发组的RFS 比较,P>0.05,见图1。未复发组患者的5 年OS 为97.51%,中位生存时间为40 个月;局部区域复发组患者的5 年OS 为58.16%,中位生存时间30 个月;不良预后复发组患者的5 年OS 为45.27%,中位生存时间25 个月;经Log-Rank检验分析显示,三组患者5年OS比较,P<0.05。见图2。

图1 不同复发类型患者的RFS KaPlan-Meier 曲线

图2 不同复发类型患者的OS KaPlan-Meier 曲线

2.2 局部区域复发的Cox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Cox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GO 分期、病理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ER、PR、Ki67、P53、病理分型、原发灶大小、淋巴结转移、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对子宫内膜癌局部区域复发均有显著影响(P<0.05);将这些因素纳入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FIGO 分期、肌层浸润深度、ER、Ki67、淋巴结转移是子宫内膜癌局部区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1。

表1 局部区域复发的Cox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2.3 不良预后复发的Cox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Cox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GO 分期、病理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ER、P53、病理分型、原发灶大小、淋巴结转移、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对子宫内膜癌不良预后复发均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将上述因素纳入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ER、P53、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是子宫内膜癌不良预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不良预后复发的Cox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是临床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约占女性恶性肿瘤的7%。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代谢性疾病的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呈年轻化发展,给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临床上有必要对复发高风险患者进行筛选,以便于提供合理化的术后辅助治疗方案。既往研究指出[6],FIGO 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年龄、原发灶大小等临床病理参数与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陈晓丽等[7]采用Spearman 相关性分析发现,子宫内膜癌原发灶大小与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r=0.384)、术后复发(r=0.209)均呈现正相关性(P<0.05)。Jeppesen 等[8]学者采用Cox 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病理类型是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此外,肌层浸润深度与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肌层浸润深度增加,暴露于淋巴管和血管的肿瘤细胞越多,从而加剧了肿瘤细胞的扩散。已有研究[9]证实,肌层浸润深度≥1/2 是导致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

基于上述临床病理参数与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的关系,本研究采用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FIGO 分期、肌层浸润深度、ER、Ki67、淋巴结转移是子宫内膜癌局部区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FIGO 分期、肌层浸润深度、ER、P53、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淋巴脉管间隙浸润(阳性)是子宫内膜癌不良预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ER 为核受体,其低表达或缺失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复发转移、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10]。Ki67 是一种细胞周期相关的核抗原蛋白。有报道[11]指出,Ki67 表达异常和FIGO 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年龄、肿瘤分级、肿瘤侵袭性呈正相关性(r>0,P<0.05)。但也有研究[12]表明,Ki67 异常表达并不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OR=0.70,95%CI:0.14~3.43,P>0.05)。P53 属于目前被广泛研究的抑癌基因之一,具有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而突变后的P53 基因会失去抑癌作用,还可能促进肿瘤细胞的恶性转化。上述研究说明了ER、Ki67、P53 等免疫组化指标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等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合免疫组化指标和临床病理参数有助于全面了解患者病理特征,评估预后。当然,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涉及恶性肿瘤的免疫组化指标较多,本研究仅纳入了ER、PR、Ki67、P53 四种,还有其他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复发转移有关的指标没有纳入研究;其次,本研究属于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而且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提出了随访资料不完整的患者,这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倚。

综上所述,FIGO 分期、肌层浸润深度、ER、Ki67、淋巴结转移与子宫内膜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有关,FIGO 分期、肌层浸润深度、ER、P53、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淋巴脉管间隙浸润与子宫内膜癌术后不良预后复发有关。临床上应当结合临床病理参数综合评估Ⅰ~Ⅲ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风险,对患者进行精细化筛选,重视复发高风险患者的术后管理,使更多患者从中获益。

猜你喜欢

肌层内膜淋巴结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TURBT治疗早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分析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
子宫内膜癌组织URG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HX-610-135L型钛夹在经尿道2μm激光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应用
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
精细解剖保护甲状旁腺技术在甲状腺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