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

2023-12-28罗昀成

新疆农垦经济 2023年11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兵团红色

○罗昀成

(兵团党委党校,新疆 五家渠 831300)

一、引言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阶段性谋划,即科学有序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红色资源就是在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能够为我们今天所开发并且有重要价值意义的各种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的总和”[1]。兵团红色文化资源是兵团人屯垦戍边伟大实践的“见证者”,其内容丰富、价值多维,是兵团精神的体现。保护利用好兵团红色文化资源,能够为兵团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文化支撑和动力源泉,让更多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通过红色文化净化心灵、启迪心智、接受教育,增强身份认同和对兵团的归属感,激发参与兵团乡村振兴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同时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2]。立足新发展阶段,党中央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摆在重要位置,做出总体部署。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借助兵团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能够最大化地利用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也能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从而有力推动兵团经济社会更好发展,对兵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意义

兵团红色文化资源记载着兵团发展的历史,传承着革命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兵团人共同奋斗的见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厚重的红色内涵。因此,保护利用好兵团红色文化资源,发挥红色基因在乡村振兴中独特的文化、政治、经济价值,对促进兵团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保护利用兵团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提高文化自信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3]。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文化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能够以无形的意识和观念,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和现实,深刻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4]。文化是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5]。因此,乡村振兴不仅要抓物质文明也要抓精神文明。兵团职工群众对兵团红色文化资源在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上都具有天然的亲近感和亲切感,挖掘兵团红色文化资源,还原活化历史场景,能极大地增进兵团职工群众对家乡历史的了解,唤醒人们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增强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6]。文化自信,归根结底是对红色文化的自信,或者说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支撑[7]。挖掘兵团红色文化资源,提炼升华红色精神,以红色文化育人,让红色文化直抵人心,让红色精神润物无声,有助于培根铸魂,传承和发扬兵团的优良作风,进而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源泉。

(二)保护利用兵团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铸魂育人

兵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优良革命传统、革命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兵团人“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继承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永远是三五九旅的传人,不穿军装却承担着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兵团和兵团人的这种特殊性,使兵团文化打上了深深的红色烙印,在近70 年的屯垦戍边过程中形成了一大批红色文化资源。

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兵团红色文化资源带有兵团独特精神标识,广泛分布在兵团职工群众身边,是兵团人屯垦戍边伟大实践的“活化石”和历史见证者,是兵团乡村振兴中的特色优势资源,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新时期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强革命文物资源整合、统筹规划和整体保护;要以弘扬红色精神、继承红色文化为核心,不断推进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创新性利用[8]。利用好兵团红色文化资源,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有利于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能够起到消解各种不良思想,厚植家国情怀,教育和引导兵团干部职工群众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切实发挥维稳戍边职责使命的作用。

(三)保护利用兵团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发展经济

红色旅游是一种特殊而重要的旅游形态,近年来红色旅游不断发展,从2004年到2019年,全国红色旅游资源不断扩充,参加红色旅游的人次也从1.4亿增长到14.1亿,实现了10倍增长。红色景点成为中老年人重温激情岁月、感怀时代变迁的体验地和年轻人聆听红色故事、致敬英雄模范的“打卡地”[9]。根据文旅部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出游红色旅游人数超过1亿人次,“十三五”期间,红色旅游出游人数保持稳定增长,在国内旅游市场中保持11%以上的市场份额,经济效益显著[10]。《中国红色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1)》数据显示,2021年,41.7%的游客参加红色旅游的次数达到3 次以上,7.1%的游客参加红色旅游的次数超过5 次,40%以上的游客经常自主选择到红色景区参观学习,红色旅游搜索热度持续上升。

发展红色旅游是帮助群众致富,帮助乡村实现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都需要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兵团依托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大力加强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红色旅游规范化水平,积极充实红色旅游人才队伍,持续提升兵团旅游接待能力。目前,兵团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核一圈两带七区多点”的红色旅游资源体系。兵团红色旅游产业规模逐步壮大,效益不断增强,包括红色旅游在内的旅游产业成为兵团服务业的支柱产业[11]。保护利用好兵团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为兵团经济发展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赋予新的活力。

三、兵团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一)兵团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内容

兵团红色文化资源是兵团人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屯垦戍边的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宝贵财富,蕴含着兵团人独有的意志品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体可划分为物质类型红色文化资源和精神类型红色文化资源两大类。

1.物质类型兵团红色文化资源

兵团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物质型红色文化资源,大致可划分为红色遗迹遗址和红色纪念设施。

(1)红色遗迹遗址。兵团在近70年守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遗迹和遗址。如:玉儿滚军垦旧址、石河子军垦旧址、小李庄军垦旧址、红星二场地窝子遗址、军垦第一连、塔里木大学旧建筑群、八一制糖厂建筑群等。其中,小李庄军垦旧址、石河子军垦旧址和玉儿滚军垦旧址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遗迹遗址是了解兵团历史的重要窗口,是兵团人扎根新疆屯垦戍边,把亘古戈壁荒漠改造成生态绿洲伟大壮举的见证,是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

(2)红色纪念设施。纪念设施是物质类型兵团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主要有纪念馆、博物馆、陵区陵园、纪念碑、纪念塑像、名人故居等。如,沙海老兵纪念馆、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孙龙珍军垦烈士陵园、第十四师四十七团老战士陵园,三五九旅屯垦纪念碑、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碑,“军垦第一犁”雕像、第十师北屯“永不移动的界碑”雕塑,陶峙岳/张仲瀚办公居住旧址、戈壁母亲旧居等。其中,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是全国4A 级旅游景区,被评为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第三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并入选第四批国家三级博物馆名单;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并于2020年,被中宣部定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一期)红色基因库试点单位,2022年8月入选党史新中国史教育专题实践教学基地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地名单。这些红色纪念设施展示了兵团驻守边疆、保卫边疆的光辉历史,是研究兵团红色文化的重要物质资料。

2.精神类型兵团红色文化资源

精神类型兵团红色文化资源由兵团屯垦戍边过程中的红色人物、红色故事、展现兵团精神风貌的红色文艺作品,以及兵团人在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建设美好新疆的屯垦戍边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兵团精神、胡杨精神、老兵精神等红色精神信念组成。

(1)红色人物。兵团近70年扎根新疆、建设新疆,把亘古戈壁荒漠改造成生态绿洲的奋斗过程中有王震、陶峙岳、张仲瀚等领导人的辛苦付出,也有一大批久经革命战争生死考验,为革命立下卓越功勋的老红军、老八路、老战士,他们在新疆最荒凉、最落后艰苦的地方驻守下来,在平淡艰苦的生活中继续为国奉献[12]。如,徒步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解放和田的十四师四十七团老战士、“穆桂英小组”塔河五姑娘、兵团第一代女拖拉机手金茂芳、“铁姑娘”孙龙珍、边境线上的“活界碑”“七一勋章”获得者魏德友、“马背医生”李梦桃、“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的马军武等。听他们的故事,触摸的是历史,震撼的是心灵,这些为兵团发展甘于奉献的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就是生动、形象、极富感染力的红色文化资源。

(2)红色故事。兵团红色故事展现了兵团事业发展历程、军垦人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披荆斩棘、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批革命军人为解放新疆,强行军18 天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到和田平叛、剿灭乌斯满等匪患。之后遵照毛主席的命令“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13]。脱下军装就地集体转业,开始了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1962 年“伊塔事件”发生后,兵团按照中央要求出色执行了“三代(代耕、代牧、代管)”任务。这些励志的奋斗历程中形成的红色故事是获取知识、了解历史、传承红色精神的生动教科书,是激励今天的兵团人牢记初心使命,忠实履行维稳戍边职责使命的精神养料,是凝聚人心实现乡村振兴的宝贵精神财富。

(3)红色文艺作品。兵团红色文艺作品主要有歌曲、诗歌、小说、影视作品、戏剧等多种类型。其中,歌曲有《送你一束沙枣花》《戈壁滩上建花园》《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等;诗歌有《凯歌进新疆》《老兵歌》《年轻的城》等;小说有《军队的女儿》等;影视作品有《军垦战歌》《生命的火花》《热血兵团》《戈壁母亲》《沙海老兵》等。此外还有大量的民谣和口述故事。这些文艺作品是兵团人流血流汗,不怕牺牲,不畏艰难、前赴后继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真实反映。

(4)红色精神信念。精神信念是兵团红色文化内容的精粹。其包括代代兵团人建设祖国、守卫边疆的过程中孕育出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塔里木大学在办学过程中体现出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沙海老兵们仗剑扶犁,扎根大漠的过程中谱写出的“扎根新疆、热爱新疆、屯垦戍边”的老兵精神。这些红色精神信念体现着兵团人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发挥特殊使命的价值体系和精神信念,是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中永不褪色的精华内涵。

(二)兵团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

1.兵团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

兵团人在不畏艰难,砥砺前行的过程中孕育了内容比较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包括以红色遗迹遗址和纪念馆、博物馆、陵区陵园、纪念碑、纪念塑像、名人故居等为主要内容的物质型红色文化资源,也包括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文艺作品,以及兵团精神、胡杨精神、老兵精神等红色精神信念在内的精神型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多彩,是兵团屯垦戍边的历史遗存,也是兵团精神的生动写照,在新时代能够引导兵团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兵团人忠实履行国家赋予屯垦戍边光荣使命的职责感、使命感。

2.兵团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广泛

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背景和担当特殊职责使命的需要,兵团所属师市、团场呈嵌入式格局分布于南北疆,而形成于兵团屯垦戍边实践过程中的兵团红色文化资源在地理空间上与兵团各师、团分布相同,广泛分布于南北疆地区。比如,北疆的第六师五家渠市将军纪念馆、第四师七十二团红军团纪念馆,南疆的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四十七团沙海老兵纪念馆等。同时,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也具有区域集中分布的特点。如北疆的第八师石河子市红色文化资源较多,2021 年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公布了99 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第八师石河子市就有18处;7 450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中第八师石河子市有5 007 件(套)[14]。整体分布广泛,区域集中分布的兵团红色文化资源是几代兵团人扎根边疆、奉献边疆的光荣历史和感人事迹的见证。

3.兵团红色文化资源特色鲜明

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文化条件,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15]。屯垦戍边是国家赋予兵团的职责,近70 年来,兵团人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在天山南北的戈壁荒漠和人烟稀少、环境恶劣的边境沿线,开荒造田,建成了一个个农、牧团场,充分发挥了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的作用,忠实履行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光荣使命。兵团在屯垦戍边的过程中孕育的红色遗迹遗址、红色纪念设施、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文艺作品、红色精神信念等红色文化资源大多反映兵团军垦历史,具有鲜明的兵团特色,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如现存于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的国家一级革命文物—有着296块补丁的军大衣,就是兵团人屯垦戍边、艰苦创业的有力“见证者”。

四、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现状

(一)重视兵团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兵团就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管理做了大量工作。一是面向社会公布兵团革命文物名录。革命文物是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革命文物名录公布是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的基础性工作。2021年,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开展革命文物名录公布工作的通知》(文物革函〔2020〕395 号)要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对兵团范围内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可移动革命文物进行了核定,并向社会公布了兵团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包括各级文物保护单位99 处,馆藏文物10 078 件(套)。二是召开革命文物工作会议。兵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国革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着眼推进兵团先进文化示范区建设,切实增强做好兵团革命文物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三是明确文物保护范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经兵团同意,2019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公布了第一批、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二)合理开发利用兵团红色文化资源

首先,加强对兵团传统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开发。在师市层面建立了一批红色纪念场馆(多数师市已基本建设完成),并对部分场馆的展陈不断进行优化更新。如第一师在阿拉尔市建立了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已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第二师在铁门关市建立了革命历史纪念馆,第六师在五家渠市建立了将军纪念馆。位于第八师的兵团军垦博物馆布展更新优化工作也已完成并恢复开馆。其次,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兵团红色文化资源的展示水平。兵团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 年)的意见》,融通多媒体资源,推进“互联网+”革命文物,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术进行展陈、宣传,特别是微信、VR 等现代化手段在一些场馆得到运用,有效提升了对兵团红色文化资源的展示水平和宣传力度,增强对兵团红色文化资源的互动性和体验性,使红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能够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弘扬。最后,完善兵团团场的红色文化资源场馆建设。在团场层面,部分团场完成场馆建设。如四十七团老兵纪念馆、莫索湾屯垦展览馆、一八五团纪念馆等。各场馆的展品基本以照片、屯垦实物为主,内容多以师团革命沿革及所在区域进行开发建设的历程为主线。团场的场馆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兵团红色文化资源的展示水平和利用效率。

(三)积极推动兵团红色文化宣传教育

兵团以及各师市、团场积极推动兵团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工作。首先,积极利用场馆资源,做好宣讲工作,充分发挥红色阵地教育作用。截至2021年5 月18 日,兵团各级博物馆组织各类社教活动500余场,累计接待观众人次同比增长65%①该数据来源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官网。。以第六师五家渠市将军纪念馆为例,每年接待参观人数约20 万人次②该数据由笔者调研所得。。其次,丰富宣传载体,创新宣传手段,不断丰富教育方式。如创作话剧《万方乐奏》、打造舞剧《戈壁青春》、拍摄纪录片《兵团博物馆馆藏文物背后的故事》,全方位、多角度深入挖掘红色文物背后的历史,讲述红色故事,传播红色精神;部分师市文旅局或博物馆创建公众号,利用网络传播红色文化,扩大影响力。如“文旅二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等。第三,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兵团红色文化资源的政治教育功能。如第十师一八六团由郭斌事迹陈列室、诺亚堡民兵哨所、龙珠山地道三部分组成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九师一六一团由孙龙珍屯垦戍边陈列馆、孙龙珍军垦烈士陵园和孙龙珍烈士故居纪念馆组成的孙龙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四)以文旅联合的方式传播兵团红色文化

近年来,兵团着力打造红色旅游景区,兵团共有红色旅游等级景区(点)11个[16],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7个[17]。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第一师阿拉尔市塔克拉玛干·三五九旅文化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第十师一八五团、第八师石河子市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8]。2021年,兵团依托军垦文化和红色资源,积极打造文艺精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全年累计接待游客3 118.73 万人次,同比增长36.82%;实现旅游收入144.83 亿元,同比增长63.22%[19]。“红色文化+旅游”模式焕发出兵团红色文化传播的新活力。

(五)创作红色文艺作品

兵团创作了一批反映革命先烈先进事迹、兵团人精神风貌、生产建设成就的红色文艺作品。包括歌曲(如《新疆好》《送你一束沙枣花》《边疆处处赛江南》)、诗歌(如《凯歌进新疆》《老兵歌》《年轻的城》)、电影电视(如《热血兵团》《戈壁母亲》《花儿与远方》《沙海老兵》),以及大量民谣和口述故事。

五、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当前兵团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使得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取得一定成效。但同时,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仍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兵团红色文化资源缺乏深度挖掘

目前兵团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不够。一是普查工作没有完成,红色文化资源家底不清。缺乏资源整合、统筹规划、整体保护和传承发展的规划。二是兵团大部分博物馆、纪念馆和陈列馆主要以实物展陈、情景复原、图片文字等陈列方式为主,展陈手段简单,强调纪念和宣教,缺乏对红色精神的深层次挖掘,忽略了叙事和共情体验,缺乏互动性,使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很容易失去兴趣。调查发现,许多红色场馆参观人员多以政府、企事业单位组织的活动性参观为主,群众自发参观的较少。三是对兵团红色文化资源缺乏深入研究,尚未将红色文化精神内涵渗透到日常思想行为中。红色文化资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的精神动力不足。四是兵团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挖掘利用不够,尤其是红色旅游发展合力不足。兵团红色底蕴深厚,红色旅游资源禀赋具有无可替代性,红色旅游业蕴含巨大潜力。但兵团旅游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新线路、新产品、新业态供给不足,红色旅游资源分散、呈点状分布,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串点连线成片的红色旅游带动作用弱。与此同时,一些师市虽然有很好的旅游资源,但没有核心吸引力,缺乏品牌效应,旅游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发展优势和产业优势。

(二)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经费不足

红色文化资源发掘利用的周期长、见效慢,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但现实情况是一些师市、团场往往因财政紧张,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资金投入普遍不足,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困难诸多。

一是红色场馆建设、管理经费不足。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20]。由此可见,红色场馆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过程中意义重大,但目前兵团的一些师市、团场因经费不足,无法完成基本的场馆建设。部分团场纪念馆管理人员报酬较低,人员流失严重,一直以来没有专业管理员,多由其他事务部门人员兼任,兼任管理员工作繁忙,导致纪念馆部分时间处于关闭状态,利用效率不高。二是缺乏文物征集、保护、维修专项经费。根据相关法律和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但在兵团红色文物保护利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都没有正常的列支经费。三是设备相对落后,展陈手段较为简单。受经费不足的制约,一些红色场馆的软、硬件条件都难以改善,展陈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单调,多以静态展示为主,“照片、雕像”讲解模式较多,动态演绎相对较少,缺乏文化感染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亟待提升。

(三)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专业人才不足

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涉及诸多环节,需要一批结构合理的专业人才队伍。高素质的人才团队是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可靠保证,开发、运用和管理红色文化资源需要专业人才队伍的支撑,兵团红色文化资源能否得到科学的保护和有效的利用而“活”起来,最终要靠人才。然而,目前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人才队伍整体水平较弱,在陈列展览、学术研究、社会宣传和教育等方面的能力与水平都亟待提高。专业型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满足现阶段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现实需求。

专业人才不足是制约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以讲解员为例,讲解员是连接观众与文物、遗址、遗迹的纽带和桥梁,承载着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职责,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红色文化大众化的实际效果。但兵团许多红色场馆都没有专业的讲解人员,讲解工作多由其他事务部门的人员兼职,或暂时由西部计划志愿者担任,讲解员队伍的流动性强,由此造成讲解员技能不熟、对展陈内容研究不够、宣教工作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六、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对策建议

红色文化资源是推动乡村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新时代振兴乡村“活的灵魂”。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体现了兵团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宝贵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财富,是促进兵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要把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好。

(一)整合兵团红色文化资源,深挖红色文化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1]。利用好兵团红色文化不能停留在较浅层次,必须要深入挖掘兵团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价值,让兵团红色文化资源更加可知、可感、可近、可亲,增强兵团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进而有效助力乡村全面深度振兴。

一是充分挖掘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加强对兵团红色文化资源的专业性研究和开发。一方面对兵团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清查建档摸清家底,收集掌握更加全面翔实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化系统,进而对兵团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统筹规划,做好整体保护和传承发展的规划。另一方面,要积极整合社会研究力量,加强对兵团红色文化资源的抢救、征集与研究,深挖兵团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提高利用效率。二是加强对红色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的建设、完善工作。借助国家对边疆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财政支持和边疆地区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资金补助等政策,争取资金修建和完善红色博物馆和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三是拓展兵团红色文化资源宣传渠道。新时代要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讲好新疆故事[22]。兵团在实施乡村振兴中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讲好红色故事,既要组建高质量的红色宣讲队伍,也要多手段并用。通过媒体宣传,配合书籍出版、APP线上宣展、开发红色文创产品等形式,向广大职工群众进行红色文化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四是打造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文化资源是进行党性教育的重要资源和素材,利用兵团红色文化资源,努力打造党政、思政学习基地,有效发挥兵团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为兵团乡村振兴凝聚人心、振奋精神,使新时代的兵团人充分接受兵团红色文化的教育和感染,将历代兵团人扎根边疆、奉献边疆的精神运用到乡村振兴这场硬仗中,助推兵团乡村全面振兴。五是用优秀文艺作品讲好兵团红色故事。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23]。要依托党史研究室、史志办、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纪念馆、文艺团体等,在深入挖掘兵团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创作具有感染力、影响力和渗透力,会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反映兵团红色文化的文艺作品,并深入企业、学校、连队演出,在繁荣乡村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同时扩大兵团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六是发展红色旅游。首先,要文旅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用好历史文化遗产,用好革命文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文化资源,扶持旅游特色经营、培育传统文化产业,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红色旅游[24]。将红色旅游作为切入点,探索“红色旅游+”模式,推动多元业态融合发展,促进群众就业增收,更好服务兵团乡村振兴。其次,要兵地融合发展,面对兵团与地方地理位置上相互交融、资源上互补的现实情况,在发展红色旅游的实际工作中兵地双方设施共建、资源共享、融合发展,按照全域旅游的发展要求,将兵地之间的旅游资源串点成线,打造“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如:以裕民县小白杨哨所、孙龙珍军垦烈士陵园、克拉玛依一号井为主的塔城—克拉玛依红色旅游环线;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四十七团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馆、于田县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为主的和田红色旅游线等[25]。再次,要突出品牌优势,打造优质旅游核心吸引物,以品牌战略带动红色旅游业整体发展。

(二)重视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一是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的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行政管理体制,各级有关部门应当将文物保护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设立红色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资金,为红色文物事业发展提供经费保障。二是抓住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良好发展机遇③《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国家文物保护资金管理的意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等。,充分利用好中央的扶持政策,精心策划项目,在整理挖掘资源的基础上,争取国家革命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扶持。三是做好预算编制、项目评审、绩效评价等工作,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国家文物保护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四是拓宽资金渠道,拓宽社会资金进入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渠道,鉴于兵团红色文化资源长期开发的需求,应当变原本的政府单一资助转向多方融资,推广由政府主导、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保护利用模式。鼓励社会资金投入,通过走市场化道路招商融资,激发社会资金投资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兴趣,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或减免税收政策,鼓励社会资金开发利用兵团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接收企业和个人捐赠等方法来破解保护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资金投入不足的难题。

(三)立足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第一资源[26],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是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关键因素和必不可少的条件。要在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培育人才提供保障。

一是现有机构编制难以满足工作需要的单位,要结合实际和财力,合理增加机构编制。二是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完善人才引进评价机制,引进文物保护、党史研究、展陈设计等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并提供合理的工资待遇、晋升空间,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引进来的同时也要走出去,可以选派专业技术人才赴内地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网红”省市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借鉴经验,把看到的、学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转化成适合自身工作的新知识、新方法。三是要积极探索常态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提升本土红色专业团队的业务能力,夯实基础,培育红色文化人才。如邀请专家学者通过理论与典型案例结合的形式,讲授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方法;邀请高规格比赛获奖者,如《致敬国家丰碑——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的获奖者现场示范或云讲解红色故事,提高红色文化从业者的业务能力和讲解素质。也要探索社会化和多元化的人才培训方式,有条件的博物馆、纪念馆可与高校联合,共建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加强技术人员培养,如可以与高校达成合作共识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等。引导和鼓励红色文化工作者积极主动参加各类专业性培训,如“国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线上培训班”等相关专业性培训。四是针对专业人员流失状况,要提高待遇,完善人才工作机制,给予人文关怀,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情怀留人,让专业性人才在合适的岗位上扎实工作,实现自身价值。五是依托中央和各援疆省市,在人才方面提供的援助[27],利用好国家文物局加快建设技能人才队伍的有利条件④《新时代文物人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文物人发〔2020〕40号)》中指出,各培训项目向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基层文博单位人员倾斜。,积极参加文化和旅游系统青年科研人才扶持计划等[28],培养专业性人才队伍。六是为适应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需求,可以发展讲解员等志愿者队伍,如可以邀请一些有文化、具有较强表达能力的退休职工担任红色场馆或红色教育基地的志愿讲解员,他们是兵团建设和发展的参与者,对兵团的红色文化资源较为熟悉,以他们的亲身经历讲好、讲活红色故事,可以更好地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发展志愿者的同时,要增加财政预算切实落实志愿者待遇,对表现良好或做出突出贡献的志愿者,由相关部门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七是重视讲解员队伍建设,加大对讲解员的扶持力度,可以通过培训提升、宣传交流、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和培养讲解员,稳定讲解人才队伍,激发讲解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如鼓励讲解员积极参加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培养项目[29]。提升讲解员的政治思想水平、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更好地弘扬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提供有力支撑。

七、结语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纽带、是引领前进的旗帜[30]。兵团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是兵团艰辛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兵团人坚守初心使命、不懈奋进的精神力量源泉,以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意义深远。利用好兵团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兵团红色文化内涵,让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以更多鲜活的方式走进职工群众的日常生活,用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红色故事,以职工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呈现红色文化,浓郁红色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教育民众,为兵团乡村振兴提供丰厚的文化基础,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稳步推进。更为重要的是,红色文化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推进红色旅游创新发展作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充分发掘和利用好兵团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不仅能让广大职工群众在多元化的体验中汲取红色精神力量,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还能将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其在乡村产业兴旺中发挥作用,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兵团红色
兵团记忆
兵团记忆
红色是什么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红色在哪里?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追忆红色浪漫
开展红色旅游业务 提升老人生活品质
兵团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