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023-12-27马若飞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11期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项目“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项目编号:bykyn—3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马若飞(1990—),女,硕士,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商务经济管理学院专任教师,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旅游专业建设。

摘  要:中、高、本一体化指的是中职、高职和应用型本科这三个职业教育不同层次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衔接的模式,能够有效促进不同教育层次之间的关联和贯通,为培养更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提供助力。文章在对相关概念、理论进行梳理和理解的基础上,以具体的专业为例,对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策略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构建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以及创新中高本一体化职业教育模式的有效方法,即深化产教融合,完善培养机制;完善课程标准,保障教学改革,为我国中职、高职和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和现代职教体系的建立提供改革思路。

关键词: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2-0011-04

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顺应职业教育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和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教育模式,可以在节省人才培养成本的前提下培养高等技能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优势,完善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职、高职和本科职业教育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产业发展和人才发展需求,创新衔接教育课程和教学模式,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教育制度和课程标准,帮助职业教育学生获得深层次发展的机会。

一、创新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一)顺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职业教育的发展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1]。我国教育部门和发改委等部门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发布了关于优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相关文件,进一步强调了完善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对开展职业教育的相关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的终身教育特色,关注不同职业教育层次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有机融合,为提升职业教育效果、促进社会发展、实现学生价值提供思想基础。我国中职、高职和应用型本科三个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需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结合相关规范和制度开展高效的衔接教育,利用中高本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更多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接受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从而使实现自身价值的不断提升,促进现代职业教育和社会政治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转型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断更新变化,人才的成长和发展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双赢。以往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注重文化学科的学习和成绩,而随着社会发展,职业教育也逐渐受到广泛重视,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培养具备技术技能的实用型人才的主要渠道[2]。开展职业教育的各层次院校应及时了解社会发展趋势,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和目标,全面提升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我国的中职、高职和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在社会发展的需求推动下创新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消弭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之间的隔阂,通过职业教育的终身教育特色帮助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收获更加广泛的知识。不同层次职业教育院校中的同专业需要关注有效衔接教育的展开,借助创新的先进教育模式提升本专业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质量,在帮助学生充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满足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中高本院校融合发展创新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一)节省人才培养成本

中职、高職和应用型本科院校融合发展的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节省人才培养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发展和岗位需求,促使学生快速成长为满足社会要求的实用型人才[3]。在中高本一体化模式下开展的职业教育中,学生能够利用比传统职业教育体系更少的时间获得国家认证的正规文凭,能够减少在校时间和学费、生活费等费用,并且还可以通过在校生顶岗实习的机会进一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还可以获得更多的工作实践机会,实现自身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培养高等技能人才

高职教育中开展的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培养高等技能型人才,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实践技能、职业素养和综合素养,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也不断制定或修订相关的规范和制度,促进各层次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学质量的提升,各层次的职业教育院校也在相关规章制度指导下开展职业技能相关的考核,结合考核结果及时改善职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等,为人才的高等技能提升打下基础。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职业教育院校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让学生在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前提下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学生成长为能够全面适应一线服务工作和运营管理工作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实用技能型人才。

(三)加强学生就业优势

职业院校中开展的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充分的实践应用机会,让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习或者顶岗等机会接触真正的就业岗位和企业,在实践应用过程中深化所学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优势,为学生今后走出校园真正参与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经验基础。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实习期间表现良好从而受到相关企业和单位的重视,能更加快速顺利地得到就业机会,从而节省一定的求职成本和学习成本。

(四)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我国传统的职业教育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能力等因素主要分为中职、高职和应用型本科几个层次,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同层次联合起来创新中高本一体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弥补单一教育层次中的不足。中高本一体化的模式可以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学层次和职业教育体系,通过高素质实用技能人才的培养保证国家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开展的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还能够有效促进高等教育从单一学术型学科教育向学科型和职业型教育的方向转变。

三、构建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

旅游管理专业的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职业教育的目标,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前提下树立培养目标,在中职、高职和本科不同层次的教育中全面贯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既要符合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需求,也要关注不同层次之间的衔接教育,以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原则,构建更加完善高效的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中职、高职和职业本科开设同专业的教育,但是不同层次的教育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的不同而设置对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中职阶段的教育目标是面向旅行社、景区、展览场馆、文博院馆、旅游信息咨询中心等单位,培养学生从事旅行社服务或其他旅游企业服务工作的能力,促使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高职阶段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让人才适应新形势下旅游企事业单位中一线服务与管理类工作的需求,为学生传授更加专业的旅游管理知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借助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旅游企事业单位中从事旅游管理工作;本科开展的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现代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需要掌握全面的系统化的旅游管理理论和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国际思维、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可以在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或者旅游管理相关的教育和研究机构中完成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复合型实用型工作[4]。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的培养重点不同,中职重视一线服务的操作能力,高职关注的是一线服务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共同发展,本科职业教育则更加侧重于高层次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技能。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实现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为原则展开课程创新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适应社会对专业能力的需求

中职、高职和本科开展的职业教育之间是递进关系,面对的培养目标是逐步提高的,不同规模的企业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是逐步递增的,因此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需要遵循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我国的旅游管理专业和相关产业在国际化交流和经济全球化深化的背景下不断发展进步,各层次的人才都受到广泛重视,小型企业关注的是人才的实践和操作能力,大中型企业更加关注人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各层次职业教育开展的中高本一体化教育模式需要根据社会对于专业能力的需求进行创新和改革,培养学生形成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四、构建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在中职、高职和应用型本科三个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中,中高本一体化的教育衔接模式和课程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在构建中高本一体化职业教育模式时,相关院校需要首先明确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据此进行相关的教学模式和课程改革。职业教育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需求和不同阶段的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在进行教学模式和课程改革时需要全面覆盖职业教育的专业理论、文化基础课程和职业素养教育课程。职业教育院校在进行课程改革时需要保证专业理论课程的独特性、文化基础课程的有序性以及职业素养课程的实用性,保证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课程在设置上既统一又不重复,并且能够更好地开展循序渐进的教育。

为了更好地开展中高本一体化的职业教育,相关院校在课程内容设置时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遵循课程设计原则的前提下构建完善的知识理论体系,为学生夯实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基础。根据知识整体理论的观点,通常可以将知识分为理性知识、感性知识和活性知识三类,这三类知识之间各自具有一定的关联和差异。理性知识指的就是专业理论相关的课程知识,是学生掌握本专业知识技能、提升综合素质的基础,是学生深入学习本专业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重要理论依据;感性知识通常与理性知识相对应,一般指的是职业教育中的实践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践应用为职业技能的掌握打下基础,感性知识在中职、高职和本科三个层次的职业教育中都占据重要地位,在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能够通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感性认知和职业素养,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活性知识则主要指的是文化基础课程的知识,这部分内容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思想基础,对于各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学生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有利于学生实现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

五、创新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中职、高职和应用型本科三个不同层次的旅游管理专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都需要全面考虑社会、产业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从培养机制、课程标准和实践等方面展开教育改革和创新,建设完善的中高本一体化职业教育体系。在中职、高职和本科三个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中加强课程的有效衔接,能提升职业教育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实现自身价值。

(一)深化产教融合,完善培养机制

中职、高职和本科职业教育联合起来深化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通过建设专业群的形式带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能够有效促进中高本联合培养机制的形成。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相关院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协调不同层次教育、联合普通教育的重要教学模式,借助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实践机会,为社会和国家提供更多新鲜血液,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终身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产教融合模式需要借助校企合作的形式,职业教育院校要结合教学和学生的需求,全面考察企业的资质,选择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相关资质企业进行合作教育,保障相关企业能够承担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而不是通过参与职业教育来赢利。产教融合模式下建设的专业群以一个或多个重点专业作为核心,结合其他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专业构成专业群,以专业群为基础完善课程体系,全面推动教师、教材、教学方法的改革。利用专业群的建设展开中高本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可以实现更加具有针对性和资源共享性的职业教育。

(二)完善課程标准,推进教学改革

课程标准是每个专业学科开展教学的依据,是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立教学目标、完善课程建设的规范。教育部于2019年首次发布高职的旅游管理专业相关课程标准,针对旅行社经营管理、景区开发管理、酒店管理和餐饮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课程规范[5]。中高本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来保障。职业教育院校需要与相关研究机构和专家等联合起来,结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制订相应的课程标准,促进中高本一体化的完善。

六、结语

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不同层次的人才都提供了相应的学习和成长途径,中职、高职和职业教育本科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进一步拓展人才发展的渠道,为我国社会经济和各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 张阿芬,苏天高,廖亦彩. 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贯通人才培养探析[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04):74-76.

[2] 刘佑华. 旅游管理专业“中—高—本”衔接对策研究——以长沙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 20(02):88-91.

[3] 王渔. 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中国市场,2016(23):227-228+232.

[4] 陈建生. “中高本”一体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探索[J]. 教育与职业,2022(15):75-78.

[5] 侯继丹,张徐宁. “专接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在护理专业中的应用[J]. 护理与康复,2021,20(10):75-77.

(荐稿人:杨妮,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旅游管理专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有效教学的实践探讨
泛北部湾区域经济视野下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