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理论在智慧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2023-12-27刘锦峰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湖南省職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活动理论视角下高职智慧课堂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ZJG B2021184)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锦峰(1982—),女,硕士,湖南外贸职业学院电子商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电子商务、智慧课堂。
摘 要:智慧课堂有利于促进学习者转识为智、智慧发展,是信息时代课堂教学变革的必然趋势。文章以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课程电子商务实务为教学改革实践课程,基于活动理论,从教学设计、过程实施、评价体系以及教学效果四个方面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框架。从“主体—客体”“主体—主体”“主体—自我”三个向度设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课堂教学活动。研究表明,从人的现实生活出发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更能促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充分而自由的发展,课程评价良好。
关键词:活动理论;智慧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2-0047-04
一、研究背景
随着AI、VR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和教学理念的转变,智慧课堂已成为新时期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热点与前沿[1]。相对于传统课堂,智慧课堂具有智能精准性、有效互动性、开放共生性等特点[2],更有利于促进学习者转识为智、智慧发展[3]。
智慧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是智慧课堂“落地”的关键,王兴宇构建了智慧课堂教学活动理论模型,并将智慧课堂教学活动分为反馈主导、资源主导和协商主导三种模式[4],舍力格日、陈兆化分别对初中地理、英语语法智慧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了实践探索,结果表明,创新智慧课堂学习活动能够显著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5-6]。智慧课堂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问题:一是“重知识轻智慧”,重视向学生输出理性化、社会化的客观知识,忽视了学生内在的生活体验和生命价值;二是“重统一轻差异”,没有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学活动没有注重阶梯性和多重选择性。
本研究依托湖南外贸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课电子商务实务,基于学校智慧教室与超星学习通平台,以活动理论为指导,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智慧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探究和实践,旨在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深入探讨和完善“活动理论”在智慧课堂教学中的探索和应用。
二、活动理论视角下智慧课堂教学设计
(一)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的心理学理论,是分析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的描述性理论[7]。“活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形式,在教学范畴内,“活动”即教师传授知识、组织教学、学生知识认知和技能发展等教与学的行为总和[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活动,引发学生的文化性发展[9]。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主动探索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实践之中,自己去发现、去获得知识[10]。随着“互联网+”时代各类新兴技术的发展,智慧课堂的活动场域得以扩充,教学活动也得以丰富,活动理论为探索智慧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注重内部活动与外部活动的结合,个体建构与群体建构共生[11]。
(二)活动理论视角下的智慧课堂教学设计
一方面,根据电子商务综合而快速更新的特点,课程设计应融汇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和行业新技术、新模式等,以期培养出具有精运营、懂数据、会营销、善协作、能创新的“电商现场工程师”。另一方面,智慧课堂教学主要涉及教学主体及其交互活动,教学主体主要包括促学者和学习者。促学者基于教学目标设计相关教学活动,学习者通过促学者的引导参与基于探究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基于此,团队参考张文梅梳理的智慧课堂教学中促学者、学习者的活动设计,其中,促学者由教师和AI助手(虚拟教师)构成,学习者分为同步和异步学习者,同时,同步学习者又由课堂学习者与远程学习者构成(如图1所示)[12]。以活动理论为引领,找到教学活动与人的现实生活之间的互动关系与结合点,基于虚拟学习空间和物理学习空间,通过“主体—客体”“主体—主体”“主体—自我”三个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向度[13],设计智慧课堂教学活动(如图2所示)。
1. “主体—客体”向度
“主体—客体”该向度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生产实践活动,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和源泉,旨在促进学习者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在智慧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主体)通过对课程内容(客体)的认识、分析和把握,融入电商产业升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结合课程特点,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等,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重构,并基于此设计教学活动;学习者依托在线教学云平台、智能移动终端,开展自主学习、在线测试与话题讨论等学习活动,教师基于AI助手收集学生课前学习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在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巩固重点、突破难点、集中解决共性问题。远程同步学习者通过线上学习、直播参与线下课堂师生的互动,远程异步学习者通过线上学习、留言互动、智能测评等完成知识学习。
■
图1 智慧课堂教学的主体活动设计
2. “主体—主体”向度
“主体—主体”该向度指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社会交往活动,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作用,该向度是教学活动社会性的表现,旨在促进学习者的社会化发展。在智慧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主体)结合学习者的现实生活体验,引入差异化的跨学科学习任务或项目,组织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或项目;学习者(教学主体)以自主、探究、协作等方式共同解决问题、完成项目、达成目标,在这种“我—你”之间的交往和对话过程中,实现师生间知识、经验、思想等方面的共享,从而使学习者获得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生活体验。在面对面的课堂中,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引导探究、指导小组实践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习者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序参与 “提问—探究—实践—反思”等一系列线上线下学习活动,小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或项目;虚拟情境中的远程学习者可以基于智慧教学平台的自主导航服务,找到学习社区,与其他学习者交流讨论,也可以共建共享“问题库”,保证“问题库”的及时动态更新,供大家遇到问题时及时检索。学习者每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后,智慧教学平台都会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轨迹及浏览记录,推送个性化资源,以强化巩固和拓展相关内容。
3. “主体—自我”向度
“主体—自我”向度指主体与自我之间的个体意识活动,也就是人对自我的作用,该向度是教学主体自我意识的表现,旨在促进教学主体的自我认识、反思与评价。在智慧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主体)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观念,并持续反思并优化 “教什么”“如何教”,逐渐形成自我独特的教学艺术与风格;学生(教学主体)主动认识、反思和评价自我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等,持续反思并优化“学什么”“如何学”,逐渐形成自我独特的个性品质和学习风格。智慧教学平台中提供了Experience Struggles Puzzles Insights(简称ESP+I)模型等功能,启发和引导学习者在课后完成自我反思,发展智慧。
三、活动理论视角下智慧课堂教学实施与评价
(一)活动理论视角下智慧课堂教学实施
1. “主體—客体”向度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大数据思维的原理和运用大数据思维的过程,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生活的乐趣;(2)将所学知识“大数据思维=概率思维”,灵活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中;(3)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合作学习。
课前,学生和同步远程学习者,在智慧学习平台上完成了微课学习、在线测试、话题讨论,同时学习小组协同完成了课前学习任务,从学习者课前学习和任务完成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掌握大数据思维,也知道大数据思维在商业、金融等领域的应用,但是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对大数据思维的本质理解不深刻(教学重点);二是无法将大数据思维灵活运用于学习者的实际生活(教学难点)。课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一起巩固重点,突破难点。
2. “主体—主体”向度
(1)情境创设
同学习者日常的生活、社会的真实参与、情感的倾向有机结合,引入“中彩票”的案例,通过层层递进的五种不同思维方式,引导学习者探究,让学习者深刻认识到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中彩票”结果有着巨大的差异性,以此激发学习者探索生活的乐趣。
(2)引导探究
教师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者学习的引导者,学习者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关键在于深刻理解大数据思维的本质,能够将大数据思维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实际生活。引入行业发展前沿,小组差异化选择集中研讨选题,阅读及查找相关资料,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并形成观点,在小组的研讨与分组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不同时代需要不同的思维方式。教师用类比、举例、联系等手段,启发学习者的思维,引导学习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行业发展、社会热点等,思考并分享大数据思维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深刻理解大数据思维的本质和核心,其与机械思维的区别、与概率思维的关系。针对学习和实践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并适时给予适当地启发和鼓励,引导小组协作并持续深入探究,培养学习者适应和改变外部世界的能力。
(3)指导实践
指导学生将大数据思维灵活应用于自己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生活体验。例如教师提供素材资源,小组差异化选择“婚礼场地选择、就业选择、如何降低自己被机器淘汰的概率”三个素材,运用大数据思维(用概率量化不确定的因素,尽量消除不确定性),明晰决策思路。
3. “主体—自我”向度
课后,教师借助九宫格模型,从以下九个维度对“教什么”“如何教”进行了反思:学习者分析——是否客观分析学习者的知识水平、认知特征、情感特征等个性化特征;教学目标——是否凸显学习能力、社会能力等核心素养;教学内容分析——是否及时反映相关领域产业升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教学活动——是否围绕以学为中心展开,把握教学活动与学习者的现实生活之间的互动关系;教学开发——是否能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等学习活动;教学评价——是否能有效对学习者的能力和素养情况进行差异化评价;学生发展——是否关注学生各种能力、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方法的培养,关注学生健全的心理、人格发展;教师发展——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人格魅力与自我形象。学生借助ESP+I模型,从以下四个维度对“学什么”“怎么学”进行了反思:过程——过程中让自己及团队印象深刻、茅塞顿开的学习经历;困难——学习中遇到过哪些困难,以及如何克服的;疑惑——对于该部分内容还有哪些困难和困惑;收获——本次学习任务意料之外的学习收获。
(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多元化教学评价以促进发展、赏识学生、理解学生为价值取向,从“主体—客体”向度的知识学习、“主体-主体”向度的社会化能力、“主体—自我”向度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强化知识的灵活应用与核心素养的提升。基于“学习台账”全过程收集教与学行为数据等,动态调整考核权重,通过智慧学习平台采集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信息,生成“学生成长数据库”。
四、教学成效
(一)学生学习力显著提升
在持续自我反思“学什么”“怎么学”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等都得到明显提升。从学生反思的信息来看,学习目标和任务更加明确,在对学习任务的反复修改和完善过程中,消极、畏难情绪明显减少,资源的查找、鉴别、分类整理能力明显提升,更愿意参加小组互动、师生互动活动,能够在线上线下积极发言,辩证地思考问题。
(二)知识实际应用能力显著增强
从电商2021级252名学生的问卷调研数据来看,知识实际应用的主动性和能力远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有32名同学将所学网店开设、网络营销等知识,应用于父母的线下实体店;有48名学生通过开设网店、微店进行互联网创业;有69名学生主动申请加入校企合作项目、校内工作室;有231名学生认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会主动将所学的电商思维、互联网思维、概率思维等知识应用于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主动跳出惯性思维,不断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邦奇. “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6(10):51-56.
[2] 姜丛雯,傅树京. 我国智慧课堂研究现状述评[J]. 教学与管理,2020(02):1-4.
[3] 吴晓如,刘邦奇,袁婷婷. 新一代智慧课堂:概念、平台及体系结构[J]. 中国电化教育,2019(03):81-88.
[4] 王兴宇. 活动理论视角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20(04):118-124.
[5] 舍力格日. 智慧课堂创新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践[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1.
[6] 陈兆华. 学习活动视域下初中英语语法智慧课堂教学的探索[J]. 教育信息技术,2020(01):45-48.
[7] 吕巾娇,刘美凤,等. 活动理论的发展脉络与应用[J]. 现代教育技术,2007(01):8-14.
[8] 卢强. 课程学习活动设计重审:活动理论视域[J]. 电化教育技术,2012,33(07):95-101.
[9] 钟启泉. 教学活动理论的考察[J]. 教育研究,2005(05):36-49.
[10] 杨莉娟. 活动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观[J]. 课程与教学研究,2000(04):59-65.
[11] 孙海明,刘鹏飞. 活动理论的发展脉络与应用[J]. 现代教育技术,2007(01):8-14.
[12] 张文梅,张一春. 以活动理论审视学习活动[J]. 中国电化教育,2015(08):29-35.
[13] 王攀峰. 教学活动的本质: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J]. 课程·教材·教法,2009(10):34-39.
(责任编辑:邹宇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