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粟裕心系新四军通信工作

2023-12-27俞德斌

世纪风采 2023年12期
关键词:清乡海防粟裕

俞德斌

抗日战争时期,粟裕将军十分关心新四军通信工作。无论平时、战时,他都极为关注军队通信保障,关心通信人员、通讯器材的安全。每次作战前,他都会亲自向通信部门下达指示、布置任务、提出要求。作战过程中,他还会亲自到无线电台、有线电话站检查、督导、鼓励。在—次反“扫荡”作战中,粟裕对警卫部队作动员讲话时说:“你们的任务是保卫好指挥机关,保卫好电台。没有电台,我们指挥机关就无法指挥了。当然,作战指挥仅仅依靠几部电台通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电话等其它通信手段辅助……”由此可见,军事通信工作在粟裕心目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东进敌后的先遣支队尖兵电台

1938年4月,新四军决定成立以粟裕为司令员的先遣支队,挺进苏南敌后,实施战略侦察。毛泽东于4月12日电示新四军:“先遣支队去敌后,惟须派电台及一有军事知识之人随去。”

担任先遣支队电台队长的是江如枝。江如枝是三年艰苦的南方游击战争中仅存的为数不多的报务员之一,新四军组建时,担任二支队电台队长。在出发的前一天,粟裕曾专门找江如枝谈话,询问电台准备情况。粟裕说:“我们先遣支队先于主力进入苏南敌后,情况非常复杂,我们需要随时保持与延安党中央的联系,保持与军部的联系,与其他友邻部队也要保持一定的联络。我们没有其他的通信手段,远距离通信任务只能靠你们来完成,你们肩上的担子不轻呀!部队在敌后行动,电台联络至关重要。你们务必保护好电台……”江如枝听了粟裕的指示,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

4月28日,新四军先遣支队500余人精神饱满地在皖南山区岩寺潜口集合,开赴敌后抗日。随先遣支队行动的电台收发报机、手摇发电机、天线及其他备件,分放在木箱里,由4副担子挑着,另有6名战士专门负责安全监护。电台的同志们一路挑着电台行军,部队宿营时他们就立即架线工作。报务员、运输员轮流值班、摇机。虽然行军生活极为辛苦,但同志们个个精神饱满,士气高昂。

自从出发以来,粟裕总是走在队伍的前列,每日行军前都要集合大家讲话,明确当天任务和要求。每到一地,他都亲自部署部队的宿营与警卫,给电台选择最好的房子,并安排岗哨确保电台安全。

先遣支队到达南陵后,受到当地百姓热烈欢迎。部队在南陵东门外宿营,由于连日行军疲劳,指战员们很快进入梦乡。粟裕突然下令紧急集合,正在沟通联络的随军电台只得立即拆线。部队集合后,粟裕说:“这里离芜湖很近,周边情况复杂,敌特、汉奸可能已经注意到我们,我们随时有可能遭到敌人攻击,必须立即转移。”不出粟裕所料,天刚破晓,敌机就在南陵东门外狂轰滥炸。而这时,先遣支队早已转移到南陵麒麟桥一带山村宿营。

5月22日,先遣支队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江宁县(今南京市江宁区)业家庄。粟裕和司令部住在国民政府财政部前次长业文明家里,电台开设在毗邻的茅屋里。业家庄地处苏、皖两省交界,地形有利我军周旋活动。粟裕考虑在此短暂停留,广泛宣传抗战形势,阐明我党的抗日主张,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同时派出多个侦察小组搜集敌情,摸清日伪军设防的底细,寻找战机,突袭敌人。

这期间,随军电台日夜紧张工作着。粟裕不时到电台检查工作。一次,他问电台队长江如枝:“你们这部机器质量怎么样?”江如枝说:“这部电台是从国民党军政部领来的,质量性能很不可靠。我们小心谨慎,认真维护,及时排除隐患,直到现在总算没有出过大毛病。”粟裕说:“那很好!就是要这样谨慎小心,保证电台不出毛病,保证不中断联络。”粟裕还经常让电台同志参加先遣支队的各种活动。他常说:“电台同志了解一些全面情况,对工作是有好处的。”

在业家庄期间,先遣支队与军部电台联络频繁,随叫随应,配合默契。凡是侦察得来的情报,送到电台绝不过夜。一次,译电员何凤山送来一份发往军部的特急电报,并说明粟司令指示要即刻发出。这是先遣支队下一步军事行动的请示电文,关系到支队的安全和进军敌后的前途,是绝不能贻误的。

但就在这时,收报机突然发生故障,噪声骤起,无法工作了。经检查,发现是一只低压变压器坏了。这是一个重要部件,非经拆修绕装不可。正当全台同志束手无策之时,粟裕来到了电台。听说机器出了故障,他和蔼地说:“遇事先别急躁,冷静地想一想,有没有别的办法可以替代?”报务员廖辉说:“粟司令,只能请侦察分队协助,从老乡家里找一架收音机,先借用收音机上的变压器应急,尔后设法购买归还。”粟裕听后说:“好!让侦察分队去征借吧!”在侦察分队的努力说服下,终于有一户人家愿将收音机卖给先遣支队。

很快,收报机修好了,接上电源,清晰的信号从耳机里传出来,特急电报很快发了出去。电台随军出征以来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在粟裕的启发下,终于顺利得到解决。

不久,先遣支队继续向南京近郊挺进。这里铁路、公路密集,日寇在交通要道遍设据点,汉奸、敌特到处刺探抗日军民动向。电台高架天线,嗡嗡马达声,极易被敌人侦悉,所以只能设在宿营地的隐蔽处。

部队在夜间常常露营,粟裕等领导同志也同样在草堆旁、屋檐下休息,却总是优先把住宅门檐楼、柴草屋等分给电台架线工作。部隊一日经常数次转移,凡停留超过一小时,电台都要开机工作。

6月11日,部队行军途中临时休息,刚架好电台,打开收报机电源,转动调谐旋钮,一个紧急呼叫信号使值班报务员感到非常惊诧,原来是新四军军部转发国民党第三战区命令,让先遣支队赶到南京、镇江间破袭沪宁铁路线,而且限定3日内完成任务,否则就要受到严厉处分。这时正值江南雨季,大雨滂沱,先遣支队驻地距目的地铁路线尚有近200华里,战士们只能夜间行军,视线极差,道路泥泞,走在蜿蜒曲折的田埂上,个个满身泥水。无线电台每3人包干一副担子,一人肩挑,前后各一人把住,以防主机被摔坏。经过3个雨夜的艰苦行军,部队终于到达下蜀东南的金家边,隐蔽待机。电台开设在一户农舍里,天线隐蔽在两座房子中间,虽然低矮,但好在并不影响发射和收报效果。当夜,在粟裕亲自指挥下,部队轻装奔袭下蜀车站,先割断车站东西两侧的电话线路,再破坏铁路路轨和信号设备。完成任务后,部队立即转移,于次日到达句容东北的上元庄,电台隐蔽开设,与军部联络畅通无阻。

经受风浪考验的海防团电台

苏中地区东临大海,控扼长江北口,与沪宁隔江对峙,是敌伪与新四军必争的重点战略地区。新四军第1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领导苏中抗日军民以积极的作战行动,持续开展反“扫荡”、反“清剿”斗争,取得了一系列鼓舞人心的胜利。他充分利用苏中沿江沿海条件,把陆上斗争扩展到海上,开办了无线电训练班,并准备组建海上武装、建立海上通信电台。

1941年7月的一天,粟裕给师部通信科科长李景瑞布置任务说:日伪集中1.7万余人又要对我根据地进行大“扫荡”。这次反“扫荡”你们办的无线电训练班就不跟着师部机关行动了,你们去滨海地区,一面做群众工作,一面抓专业技术训练。

次日,李景瑞率无线电训练班单独进入琼港、小洋口港之间的滨海滩涂地区。粟裕一直非常重视这一地区的开辟,认为这里地广人稀,交通闭塞,不利于敌人活动,而有利于我军回旋,还可作为向海上发展的依托,把陆上斗争与海上斗争结合起来。为了对外保密,无线电训练班改称民众识字学校,李景瑞兼任校长,陆延年任教务主任,全体人员一律穿便衣,隐蔽行动。

不久,敌我形势发生新的变化,粟裕决定无线电训练班随师部一起向海上转移。这时,师部仅有两部电台,第一电台随后方机关行动,第二电台是主力台,随粟裕行动,负责与新四军军部和各下属部队沟通联络。老红军报务员廖辉负责的第二电台随粟裕登上了停泊在琼港港湾的三桅指挥船。无线电训练班人员上了另一条二桅船。起航时,训练班学员们因为是初次乘海船,都感到很新鲜,很好奇,个个兴高采烈,有说有笑。

师部第二电台是第一次在海船上开展工作,事前虽有所准备,但并没有实践经验。数十米长的电台天线难以正常展开,收发报机、手摇发电机无论在舱内、甲板上都无法很好固定,报务员更是呕吐不止,甚至连坐也坐不起来,更谈不上扶机器值班了。这是海上环境给无线电台工作人员出的一道新的难题。

经过一夜航行,几艘船顺利到达如皋县北坎镇外海。潮落后,师部第二电台与训练班人员跟随师部机关涉滩下船。这次电台在海船上开展工作,“考试”不及格,包括李景瑞在内的电台工作人员心情都格外沉重,跟在粟裕身后默默地沿着海滩前行。

1942年3月,在粟裕苦心经略下,经过一年的努力,滨海地区的近海海域建成了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陆海结合的抗日基地,苏中军区海防大队正式成立。海防大队一成立,粟裕立即想到派电台去,他对李景瑞说:“海防大队今后任务很重,斗争也非常复杂,没有电台不行,你们要立即准备一部电台派到海防大队去,建立海上与师部的通信联络,你们全区的备份通信器材也一起转移到海上保存。”

3月下旬的一天,驻扎在启东海复镇地区的第1师、苏中军区机关正紧张地进行反“扫荡”准备。为适应在海上开设电台,师部三科机务房副主任陆延年奉命对收发报机、马达进行了技术处理,准备好了架设天线的器材。他命人把电台连同电信器材、修理设备和一大批干电池装上5辆独轮车,每辆由一名通信员押运,配两个民工,带队向海边走去。

只见远处海上船桅林立,以为是我海防大队的船队。走着走着,夜幕渐渐降临,眼前却不是海防大队船只,而是几艘当地的渔船在候潮。经询问渔民,海防大队十余条船尚在外海,这里海上敌情复杂,日寇铁壳炮艇经常巡逻,海防大队船只一律停泊外海,不露灯光,以防暴露目标。热情的渔民见是新四军同志,急忙把东西搬运到他们船上。

次日退潮后,渔船找到海防大队船队。根据安排,电台通信器材、物资搬上了与军区金库合用的一条三桅船。陆延年经历了上次海上生活锻炼,信心十足地开设电台。他选定主桅根部的一个舱位作为电台报务房,电台天线不能架设在甲板桅杆上,以防船行调樯时被刮断,而是用事先准备的两根小竹竿,与海面成45度角架起。收发报机、电源经过技术处理,连同报务桌,用绳索捆绑在桅杆底座上,形成一个整体,工作时报务员连同坐凳一起捆绑在船舱舱板上。电台终于顺利架设完毕,与师部及四分区电台取得了联系。

由于海船颠簸摇晃,电台信号既微弱又漂移,必须一手紧握调谐度盘,一手抄收电报。报文脱行,字迹歪斜,校对重复多,往往被陆上电台误以为技术低能而受到鄙夷。海上风浪过大时,报务员一面呕吐一面工作,其艰辛程度难以想象。电台工作人员就是在这样极为恶劣的环境下,以智慧与毅力维持着陆海无线电台通信。

粟裕关心海防大队电台建设,对海陆电台通信甚为满意。6月的一天,海防大队船只停靠在小洋港外,粟裕又一次到海防大队视察。退潮时分,他轻装简从,登上一艘艘海船,一一问候基层战士、船工的冷暖,鼓励大家克服困难,坚持海上斗争。最后,他走上陆延年所在的三桅船。面对捆绑得结结实实的电台机器设备,他表扬陆延年说:“你这老通信,能很快熟悉海上工作环境,想出这种土办法,虽然很难看,却能克服风浪带来的困难,很了不起啊!”陆延年心潮涌动,激动不已,连举手敬礼也忘记了。

11月5日,海防大队改建为海防团。上级从师部直属部队抽调3个正规连队加强到海防团,并增配重机枪6挺,增强海上战斗火力,继续开辟沿海地区,沟通并发展苏中地区与上海地下党、山东根据地、浙东根据地的海上交通,训练海上部队,同时担任第1师和苏中军区后方机关、沿海港口、渔场及海上运输的防护屏障。

随着海防团正式成立,陆延年电台的聯络对象增加,电报数量也陡然增多,除主要联络师部及四分区机关电台外,还定时联络浙东、第3师、山东、胶东等我军电台。粟裕又指示,改配大功率电台到海防团,增加报务人员。师部通信科科长李景瑞立即配置了一部15瓦功率电台,使用手摇发电机供电,选调老红军报务员吴麟担任电台队长,配专职报务员蔡化勤、机务员缨正清加强到海防团,接替陆延年电台,以增强通信能力,确保师部、四分区对海防团的指挥。海防团战斗力由此大大增强,大功率电台成了战斗力的倍增器。

以后,粟裕通过电台指挥海防团配合反“清乡”斗争,在海上打了好几个漂亮仗。海防团曾用19条大船与汪伪水巡团在海上激战,将其消灭。当日伪“清剿”吕四渔场时,海防团利用海岸有利地形,在茅家湾水域芦苇荡隐蔽多条舢板船。当敌军进入芦苇荡中盲目向四周射击,未发现我军任何踪迹,正要撤离时,海防团轻重机枪一齐开火,毙伤多名日伪军。伏击成功之后,海防团迅速撤离,敌艇立即跟踪追击,进入我军事先在水中用破渔网布下的预伏水域,螺旋浆被缠死,动弹不得。海防团轻重火器再次出击,大获全胜。

从敌营传回电波的“影子”电台

1943年春,日寇对苏中军区四分区实施重点“清乡”。粟裕亲率十几名工作人员深入到四分区,指导反“清乡”斗争的各项准备工作。

粟裕极为关注对反“清乡”斗争有重要影响的电台通信联络。他对师部通信科长李景瑞说:“反‘清乡斗争是长期的斗争,比之敌人的‘扫荡‘清剿更加残酷,更为困难,电台工作要适应恶劣的斗争环境,要帮助四分区充分准备。‘清乡区内我军部队,凡能配置电台的,都要配上电台,还要准备一两部轻便的小型电台,配属给执行特殊任务的部队使用。”

李景瑞从苏中全区选调了一批无线电报务技术骨干给四分区电台,给他们补充了新的电台装备和应急的电讯器材、电池等,帮助他们进行战斗紧急情况下电台开设、撤收等方面的演练,并会同四分区改装了3部适应反“清乡”斗争的轻便电台,各自配备了政治过硬、技术娴熟的台长,随时准备执行任务。

1943年4月1日,敌伪1.5万余人用密集的“梳篦”拉网战术寻歼四分区主力部队和党政机关。四分区主力部队及时转移到“清乡”区外,与其他分区部队协同主动出击,消灭日伪军。在内线坚持斗争的地方武装、民兵武工队,灵活穿插,日夜游击歼敌,积极捕杀汉奸、特务,把“清乡”区变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这时,粟裕又向李景瑞交代说:“通海自卫团将要执行一项特殊任务,四分区要求配备一部便于隐蔽伪装的小型电台。”根据粟裕指示,李景瑞对通信器材库存家底进行一次大清理,清理出一部之前缴获的日式袖珍电台,收发报机装在一只精致的手提箱内,小巧轻盈,携带方便,性能良好,只是发射功率稍小—些。

粟裕了解后说:“发射功率小一些,可以,你们与四分区研究一下,要派出两个政治上、技术上强的电台干部,最好有一个女报务员。”

李景瑞经与四分区商议后,向通海自卫团派出一部电台,由徐炳全担任台长,另配女报务员张逸秋。两人都是上海人,熟悉通海当地方言,并且都入党多年,政治素质高,技术素养好,是很合适的人选。

自从日伪策划对苏中四分区实施“清乡”,汪伪“特工总部南通特工总站”站长姜颂平为献媚日本人,秘密派出说客,利用旧关系,诱迫我根据地内的地方武装反水、叛变投敌。

四分区陶勇司令员、姬鹏飞政委得到这一情报,认为可以将计就计,派一支部队打进敌人内部开展反“清乡”斗争,待适当时机再打回来。他们首先想到了汤景延领导下的通海自卫团。通海自卫团俗称“汤团”,是通海地区我党领导的地方武装部队,当时以“灰色”面目出现。汤景延在大革命时期参加过国民党,因不满蒋介石的“清党”政策而愤然脱离国民党。全面抗战初期,他曾参加打着抗日旗号的国民党杂牌军,结识了不少后来投敌的伪军官。1942年,汤景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特别党员。他对党忠心耿耿,性格豪爽,机智灵活,善于应对狡诈复杂的局面。

陶、姬两位领导经过审慎思考,当面向粟裕请示。粟裕认为,以整团武装钻人敌腹,在我军战史上尚无先例,如此重大行动必须报请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批准。上报后,陶、姬应召去淮南新四军军部,向陈毅军长、饶漱石政委详细报告并得到正式批准。陈毅还风趣地说:“好!让我们放出一批孙猴子,到铁扇公主肚子里去闹一场!”

1943年3月底,湯景延秘密进入日伪控制下的苏北军事重地南通城内,面见姜颂平。姜颂平急于向日本主子献媚抢功,要求汤景延尽快把部队拉出来。汤景延返回驻地后,立即向陶勇司令员、姬鹏飞政委汇报与姜颂平密谈情况。

4月14日,“汤团”内部从党内到党外开始紧张动员,反复进行说服教育,统一思想认识,告诉大家“变换斗争方式,坚持原地斗争,夺取反‘清乡斗争的胜利”。与此同时,中共通海党工委书记赵济民也向徐炳全、张逸秋说明了“汤团”行动的真实情况,嘱咐电台不随部队进入敌伪据点,而是就像“汤团”的影子一样,独立隐蔽在汤团附近,以随时保障“汤团”行动及各类情报的电报传递。

4月15日傍晚,徐炳全、张逸秋携着小皮箱(内装电台)转移到南通城郊长江边牛洪港港汉处一户农家。这里距“汤团”部队仅数十步之遥,是有两间茅草屋的独立居家,房后堆放柴草农具杂物,四周是一片片田野,沟壑中芦苇丛生,孤荒偏远。房东是我党地下交通员,担任掩护电台工作及电报的秘密传送。电台由此完全转入秘密状态,白天隐蔽埋伏,黄昏以后悄悄用晒衣竹竿架起天线,开设电台,沟通联络,将“汤团”行动部署电告军分区。

“汤团”打入敌营后,团部驻在茅镇,部队分驻茅镇、姜灶港、张芝山一带。由于敌伪对“汤团”来投仍心存疑虑,江边的重要港口都不准“汤团”介入。为了进一步迷惑敌人,汤景延以过生日为名,大摆酒席,庆贺参加“和运”成功。事后,他还在茅镇组建了一个协记公行,自任总经理,并在宋季港、牛洪港、青龙港等设立分行,分别委派可靠的人当分行经理。潜伏在牛洪港港汊的“影子”电台工作人员徐炳全、张逸秋也都成了牛洪港分行的职员,有了“合法”身份,遇事可以从容应对。

6月,粟裕前往淮南新四军军部汇报工作。行前,他心系“影子”电台,再一次向李景瑞交代说:“汤景延、顾复生部队,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战斗,他们控制沿江港口,确保我苏中与江南的交通联系,购买、运输军需物资,掩护我党政军干部过往,搜集日伪重要情报,秘密处决日伪特务,他们对反‘清乡斗争起着很积极的作用。斗争极为艰险复杂,他们的行动主要靠电台对外联系。领导机关的电台一定要高度耐心,全时守候,绝不能延误电报。”

协记公行“生意”红火,批发业务量很大,“影子”电台的电报整夜收发不绝。李景瑞根据粟裕指示精神,采取军区机关电台兼候守听,四分区电台随叫随应,与“影子”电台密切配合,不断将情报发往领导机关。

“影子”电台工作人员虽然严格自律,但仍不免遭形迹可疑者的窥视、骚扰。一天黄昏,“影子”电台正欲架机工作,突然闯来3个不速之客,房东大姐忙迎上前去周旋了好半天,这些人方贼头贼脑地障悻而去。此后,“影子”电台租船转移到港汉锚泊,坚持工作。不久,小船由固定一地,改为水上游动,将天线缩短,使用四分之一波,由倒L形改为Y形,发射功率虽有影响,但凭徐、张精湛的技术,仍可自如地工作。

四分区军民浴血苦战,反“清乡”斗争不断取得胜利。领导机关认为“‘汤团已到回娘家的时候,没有必要继续潜伏下去了”。1943年9月29日晚,“汤团”部队奉命从各驻地同时暴动,在我南通警卫团接应下,摧毁了石港、季家灶伪区公所,击毁了金余的碉堡。至此,“汤团”胜利完成了上级交给的特殊任务,为反“清乡”斗争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影子”电台潜入敌区,圆满地完成了保障“汤团”行动的秘密任务。返回部队后,粟裕给予他们很高的评价,徐炳全荣获一枚粟裕亲自颁发的胜利奖章,张逸秋也受了奖。他俩历经艰险、英勇机智的行动,成为新四军第1师、苏中四分区电台人员学习的楷模,其传奇经历一直流传至今。

(责任编辑:贾茹)

猜你喜欢

清乡海防粟裕
第一次开飞机
“清乡委员会”:汪伪政权结构之“异化”*
刘少奇与粟裕交往二三事
抗战时期宁沪地区“清乡”与反“清乡”过程中各方立场的考察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江苏大地上的反“清乡”斗争
粟裕谈黄桥战役
沈葆桢近代海防思想探讨
粟裕与攻台作战的准备
中法海防三·六事件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