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地上的反“清乡”斗争
2015-08-27崔巍
崔巍
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当局发动了名为“清乡”的残酷围剿。英勇的江苏军民在中共组织的领导下,与日伪展开了针锋相对的反“清乡”斗争,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反“清乡”斗争以江苏为主
所谓“清乡”,是指日伪当局在华中地区通过在军事上打击抗日力量,在经济上掠夺物资,在意识形态上实行伪化措施等,从而达到强化日伪统治,支援日军,在总体上实行“以战养战”的一种手段。“清乡”与反“清乡”斗争曾在多个省区发生,但始终以江苏为主。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日军经常遭到敌后抗日力量的打击,迫切希望在占领区内“治安肃正”,以巩固其占领。而汪伪政权建立后因没有群众基础,其政令难以达到社会基层。日伪都希望强化在沦陷区的统治,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合作“清乡”。1941年春,日军和汪伪共同制定了《治安肃清要纲》,提出对占领区进行“清乡”。汪精卫甚至将其定为“国策”。5月22日,汪伪在南京正式成立了“清乡委员会”,汪精卫亲自担任委员长。
苏南是日伪在华统治的中心,被定为首期“清乡”的地区。“清乡”区域包括丹阳、常州、无锡、吴县、昆山、太仓、吴江、常熟、镇江等地。“清乡”手段包括清剿抗日武装,修筑竹篱笆、铁丝网等封锁设施,编制户口、建立保甲制度,实行物资统购、核定田赋捐税等。
江苏反“清乡”斗争艰苦卓绝
1941年7月17日,江南新四军第六师发表告江南同胞书,号召江南同胞,“不分贫富、不分党派,全体一致动员起来,粉碎日伪的‘清乡计划”。
新四军军部在分析敌我双方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先发制人,打破封锁线”、“及时转移已经暴露的党员,留下便衣武装秘密活动”等具体的反“清乡”策略。8月中旬之后,日伪因兵力不足,改“全面清乡”为“机动清乡”。六师主力事先转移到江北,划归苏中区领导,地方干部采取灵活斗争方式,组织小型游击队,伺机打击敌人。
1942年下半年后,日伪当局决定扩大“清乡”范围。1943年3月4日,日军划定此次“清乡”范围是镇江、丹阳、扬中3县全境和武进、无锡两县的一部分。日伪首先集结重兵,对抗日武装进行大规模围剿,然后在长达600多华里的封锁线上不分昼夜地修筑竹篱笆和据点,又在内线调查人口、颁发“良民证”,还反复向民众宣讲“和平”理论。
中共党组织和新四军对此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江南区党委建立秘密组织,并组织群众展开了破坏竹篱笆封锁线的行动。此外,抗日军民还不时地奇袭日伪据点、捕杀伪“清乡”工作人员。在部分地区,伪“清乡”工作队不敢下乡,许多“清乡”措施也就无法落实。经过半年多的斗争,苏南根据地坚持了下来,日伪的“清乡”不了了之。
1942年底,汪精卫决定把“清乡”范围扩大到江北。在南通、海门、启东全县和如皋东部的3600平方公里内实行“清乡”。汪伪特地为此建立了“苏北清乡主任公署”等机构,实行与江南一样的“清乡”措施,并集结了15000多人的庞大兵力。
新四军军部及时向当地党组织发来了指示,分析了苏中反“清乡”不同于苏南的特点,指出了应采取的应对策略,主要是在党政军民中进行动员与教育、建立坚强统一的指挥机构、必要时可先发制人地打击敌人。在军事上,军部强调要实行全民武装,使敌草木皆兵。地方党组织发动群众破路、拆桥,创造有利于游击战的地形条件。
日伪的江北“清乡”从3月底开始,首先发动连续大规模军事围剿,企图寻找抗日政权的党政机关和新四军主力予以歼灭。但抗日力量神出鬼没,日军连续扑空。此后,日伪又大规模修筑封锁篱笆,增修据点50个,划定区域强迫群众编制保甲,并杀害任何敢于反抗的人。
此时,新四军主力在外围对日伪据点不断发动袭击。在内线活动的短枪队、锄奸小组与群众互相配合,开展了破坏交通和铲除汉奸两大行动。6月17日和7月1日,抗日军民采取两次行动,焚毁了几百里的竹篱笆,日军数百里的交通线陷于瘫痪。
日伪对苏中的清乡无法在预定时间内达到目的,被迫在10月之后又进行了更加残酷的“延期清乡”和“高度清乡”,实行“特务武装化”和“行动诡秘化”,甚至采取野蛮的“三光政策”。但此时的中共组织及新四军早已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他们通过隐蔽和疏散干部、锄奸镇反以及在外线配合作战等方式,使日伪军疲于奔命。到1944年上半年,日伪的“清乡”基本被粉碎,双方回到了“清乡”前的态势。
历史经验值得永远铭记
反“清乡”斗争是一部已经载入抗日战争史册的壮丽诗篇,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江苏儿女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历史经验和革命传统,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一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各级党组织特别是新四军中的党组织始终领导着整个反“清乡”斗争,共产党员是反“清乡”斗争的中坚力量,始终冲在革命第一线,主动承担最危险的任务,为广大军民起到了表率作用。
二是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在破坏日伪的篱笆封锁线中,动员了大量群众参与;在铲除汉奸人员时,始终有当地群众提供准确的信息。可以说,如果不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如果没有广大群众的参与,就不可能有反“清乡”斗争的最终胜利。
三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新四军军部认真分析苏南与苏北在地理条件、日伪统治程度、群众基础等方面的差异,选择不同的反“清乡”斗争策略,最终确保苏北反“清乡”斗争取得胜利。这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反“清乡”斗争中的具体体现。□
(作者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苏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