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同长子相处有道

2023-12-27孟红

世纪风采 2023年12期
关键词:康生毛岸英儿子

孟红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9年6月,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曾经颇有感触地指出:“我很担心我们的干部子弟,他們没有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可是架子很大,有很大的优越感。要教育他们不要靠父母,不要靠先烈,要完全靠自己。”毛泽东这些语重心长的话语,充满人情味,又十分发人深省。由于干部子弟特殊的家庭地位,尤其是有些是革命先烈的后代,处处容易得到人民群众的关照,而有的则变得不自觉。毛泽东担心干部子弟如果不能人格独立、生活独立、自食其力,就会逐渐走向官僚化和贵族化。令他更为担心的还有干部子弟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问题、干部子弟的变质问题。基于此,毛泽东对子女严格要求,从不为子女谋职位、搞特权。这一点,仅从毛泽东对他极其疼爱且深寄厚望的长子毛岸英诸事的处理态度上,即可得到充分印证,并足以看出其教子有道。

鼓励脚踏实地、学习进步

1936年,上海地下党组织终于找到了流落街头的毛岸英和毛岸青,并经过多方努力,转道将兄弟俩送往苏联,去接受正规的教育和训练。他俩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这时,毛泽东已经率领红军到达陕北,建立了以延安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在延安过着艰苦斗争生活的毛泽东,十分关心远在苏联的儿子们的成长。1938年,有人从苏联带来了毛岸英和毛岸青的照片。毛泽东喜出望外,反反复复端详着照片,禁不住热泪盈眶。不久,闻知有人要去苏联,毛泽东急忙挥毫写好一封信,捎去他对两个儿子的问候和关怀。

亲爱的岸英岸青:

时常想念你们,知道你们情形尚好,有进步,并接到了你们的照片,十分的欢喜。现固有便,托致此信,也希望你们写信给我,我是盼望你们来信啊!我的情形还好。以后有机会再写信给你们。祝你们健康,愉快,与进步!

毛泽东

二月四日

一个月后,毛泽东又托人捎信,并附上自己的照片。信一开头就急切询问:“早一月给你们的信收到没有?收到了,写点回信给我。”思儿心切之情跃然纸上。

1939年8月26日,毛泽东接到儿子的信后,回信给他们:

你们上次信收到了,十分欢喜!你们近来好否?有进步否?我还好,也看了一点书,但不多,心里觉得很不满足,不如你们是专门学习的时候。为你们及所有小同志,托林伯渠老同志买了批书,寄给你们,不知收到否?来信告我。下次再写。祝你们发展,向上。愉快!

毛泽东为革命操劳之余,深爱着白己的儿子,并拿自己的年龄劣势与孩子的优势做比较,鼓励儿子抓紧时间读书学习,并寄去一大批书给孩子们,体现了父亲对儿子学习的深切关怀。不过遗憾的是,孩子没能收到这批书。

儿子每前进一步,都给远方的父亲毛泽东带来欢乐和慰藉;儿子的每一点进步,也必然与毛泽东的亲切教诲分不开。如果这封信还只是一般的指导,那么,1941年1月31日的一封长信,就是对儿子学习和发展方向的专门指教了。

岸英岸青二儿:

很早以前,接到岸英的长信,岸青的信,岸英寄来的照片本,单张相片,并且是几次的信与照片,我都未复,很对你们不起,知你们悬念。

你们长进了,很欢喜的。岸英文理通顺,字也写得不坏,有进取的志气,是很好的。惟有一事向你们建议,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政治是要谈的,但目前以潜·心多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辅之。将来可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人家恭维你抬举你,这有一样好处,就是鼓励你上进;但有一样坏处,就是易长自满之气,得意忘形,有不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危险。你们有你们的前程,或好或坏,决定于你们自己及你们的直接环境,我不想来干涉你们,我的意见,只当作建议,由你们自己考虑决定。总之我欢喜你们,望你们更好。

岸英要我写诗,我一点诗兴也没有,因此写不出。关于寄书,前年我托西安林伯渠老同志寄了一大堆给你们少年集团,听说没有收到,真是可惜。现再酌检一点寄上,大批的待后。

我的身体今年差些,自己不满意自己;读书也少,因为颇忙。你们情形如何?甚以为念。

毛泽东

一九四一年一月三十一日

这段充满父爱的肺腑之言,也是毛泽东的切身体会和对个人学习发展规律性认识的经验之谈。

之后,毛泽东几次托人买书送往苏联毛岸英及其他留苏小同志处。有一次,他亲自挑选了21种60本图书寄往苏联,这些书包括哲学、经济学、历史、古典文学、武侠小说等。岸英每次收到书后,都如获至宝,与大家轮流阅读。

送去“劳动大学”经受艰苦锤炼

1946年春,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回到日夜思念的父亲身边。毛泽东用慈爱的目光不停地仔细打量着长成高大、精干和英俊小伙子的爱子毛岸英。他发现毛岸英患了感冒,立即拿出自己的毛衣给毛岸英穿上。

久别重逢的父子坐在一起,亲热地交谈起来。毛泽东详细询问了毛岸英在苏联学习和生活的情况,毛岸英则热情倾诉了19年离别中的种种遭遇和对父亲的思念。最后,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理论只是知识的一半,你光有外国的书本知识还不够,还要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才行。中国还有个学堂,就是农业大学、劳动大学,你应到农村去拜农民为师,在那里能学到外国学不到的有益的东西。过些时候,我给你找个校长。”

毛岸英领会了父亲的意思,爽快地答应说:“好,我也想去农村,参加劳动,向群众学习,锻炼锻炼。”足见,毛泽东不仅注重孩子书本知识的学习,而且还特别注重教他们在实践中学习,认为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这样学问才会更广博,更深厚扎实。

不久,毛泽东把毛岸英带到“校长”——陕甘宁边区的一位劳动模范跟前,并介绍说:“这位就是校长,你过去吃的是面包牛奶,回来要吃中国的小米,可养人哩。”随后指着毛岸英对劳模诙谐地说:“我现在给你送一个学生,他上过外国的大学,没上过中国的大学。我拜托给你,请你带他上咱们中国本土的‘劳动大学。”

毛岸英换上毛泽东送他的打补丁的衣服和鞋子,背上一斗半小米和几斤菜籽,来到南泥湾开始上“劳动大学”。

期间,毛泽东利用去南泥湾视察工作的间隙特地看望了毛岸英。当他发现儿子的手依然白胖无茧时,严肃地说:“你还不能毕业呢!”并指着那位劳模手上的血泡老茧说:“他是你的教授,你要好好向他学习。”毛岸英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从此,毛岸英牢记父亲的谆谆告诫,有意识地加强锻炼,吃苦耐劳,用心学习。他起早贪黑地同老乡们一起抡大撅头、起圈装粪、施肥犁地,学着干各种农活儿。每次从山上劳动归来,他总要捎回一捆柴火,送给烈军属。

1946年下半年,由于胡宗南部进攻延安,形势紧张,加之要学的农活基本学会了,做了50多天农活的毛岸英回到延安。毛泽东看到儿子晒得黑黑的皮肤,摸到儿子手上一层厚厚的茧子,十分满意而高兴地说:“白胖子变成黑胖子了!你学习成绩不错嘛!不过,今后还得继续锻炼。”

书来信往指导学习工作

“劳动大学”毕业后,毛岸英被分配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

毛泽东非常疼爱自己的长子毛岸英,但从不为他搞特殊,相反对他更加严格,把他与普通战士一样对待。毛岸英在中宣部工作期间,有一次毛泽东突然问岸英:“你吃么子灶?”毛岸英如实回答是“中灶”,毛泽东非常生气地责问儿子:“你有什么资格吃中灶?你应该跟战士一起吃大灶。”毛岸英虽然肠胃有病,但他明白父亲的铁面无私,愉快地接受了父亲的安排。

1947年3月,毛岸英随机关回到延安。4月,他東渡黄河,到山西、河北等地参加土改工作。两个月后,毛岸英给父亲去信,及时汇报自己的思想认识:“我在郝家坡两个月的土改工作中,学得了如下东西:第一,最重要的一点,认清了自己所站的无产阶级市场。第二,群众路线就是阶级路线加民主作风。第三,不把农村中的阶级斗争掀起到最高程度,是不能发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第四,没有群众的监督,没有民主,干部使必然变坏,必然会站在人民头上为所欲为,哪怕这干部在未当干部时成分是很好的,人也是很好的。第五,只有用群众的力量,才能彻底地改造我们的党、政、军。”他还深有感触地写道:“没有下面的实际接触,在上面会上就是听了一百个最好的报告,也是没有多大益处,接受不了,这好比地不耕而撒上哪怕最好的种子,亦是徒劳无功,一阵风就吹走了。”

1947年9月12日,在转战陕北的百忙中,毛泽东给毛岸英回了信。10月8日,毛泽东又给毛岸英写来一信:

岸英儿:

告诉你,永寿(毛泽东与杨开慧的次子毛岸青——编者注)回来了,到了哈尔滨。要进中学学中文,我已同意。这个孩子很久不见,很想看见他。你现在怎么样?工作,还是学习?-个人无论学什么或做什幺,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你给李讷写信没有?她和我们的距离已很近,时常有信有她画的画寄的,身体好。我和江青都好。我比上次写信时更好些。这里气候已颇凉,要穿棉衣了。再谈。

问你好!

毛泽东

一九四七年十月八日

毛岸英将毛泽东这封信中那段指导他学习和工作的教诲当作座右铭,工整地抄写在笔记本扉页上,时刻品味着,警示着自己。并把这封宝贵的信一直珍藏在身边。后来他在抗美援朝战场牺牲后,爱人刘思齐从其遗物中发现了这封信,见那段话旁边,还留有毛岸英用铅笔作的记号。

当面切磋工作见解

1948年5月,正是鲜花遍地升放的时节,在河北省平山县,党中央和毛泽东到达这里。那时,毛岸英也完成了在山东土改工作团的任务,兴冲冲地回到西柏坡,回到父亲身边。自1947年3月下旬在陕西清涧分手后,父子俩已经一年多没见面了。毛岸英从衣袋里抓出一把炒花生,递给父亲说:“爸爸,你尝尝山东花生的滋味,可香脆哪!”

毛泽东剥着花生,边吃边问儿子:“在渤海怎么样啊?”

“不怎么样!”毛岸英回答。

“么子不怎么样喽?”毛泽东搬出了韶山话,有些疑惑地反问,“比如,领导的思想、作风怎么样?群众的情绪怎么样?”

毛泽东实际上向毛岸英摆出了谈话的要点,点明他要知道些什么。

毛岸英思考、沉默了片刻,终于大胆地说:“爸爸,我跟你随便聊聊,既不是正式汇报,更不是打小报告。”

“嘿,你顾虑还蛮多哩!”毛泽东笑笑。

毛岸英只好原原本本地道出一件事:

一次,华东局杨帆等人请康生吃饭,我们几个年轻人也去了。在饭桌上,杨帆谈到当地的会道门很猖狂。他们在村里挖了壕沟,沟上架了吊桥,吊桥不放下,别人是进不去的。我们有些伤兵在村里,被他们杀掉了。我们警告他们也没有用……这些事当然令人气愤,康生听罢,瞪大眼睛,用力把桌子一拍,碗筷都跳了起来,他吼道:“还有这样的事?老子开两个团去,把他村子轰平!”可是,村子里的反动会道门只是少数,大部分是被欺骗的穷苦老百姓。康生的举动,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回到住地,我跟几个年轻同志边说边摇头:“康生缺乏政治家风度,中央领导同志怎么能这样讲话?派两个团轰平村子,死的不都是农民老乡?”青年伙伴对我的议论捏了一把汗,生怕传到康生耳朵里对我不利,便解释说:“康生同志说说气话,不是真正地轰平,对反革命分子是要坚央镇压!”

毛岸英原原本本地叙述了这件事后,评论说:“康生同志太粗暴,缺少政治家的风度。”而在一年前,他还以为康生有水平呢!

对于儿子的思维和辨别力的提高,毛泽东是看在眼里、喜上心头,但他却没有流露出来,只是平静地说:“我们还是要多看老同志们的优点和长处呀!”

从苏联回国这几年,尤其是在父亲身边的日子里,是毛岸英感到收获最多、成长最快的时期。父子俩的谈话内容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思想上不仅有了互相的交流,而且毛岸英甚至于超越以往,竞能在探讨某个问题时语出不凡,思想上的睿智常常可以擦出使毛泽东都感到惊奇和受到启迪的火花来。

新中国成立初,毛岸英被安排到政务院工作,毛泽东对此坚决不同意。他认为毛岸英不够资格进政务院工作,而应当到农村、工厂、部队去锻炼。可见,毛泽东坚持党性原则,不谋私利,堪称爱子有方。于是,毛岸英被分配到北京机器厂任党总支副书记。

支持鼓励并送儿上前线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8日,毛泽东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名义,发布了正式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随即,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奋起响应。毛泽东也将儿子送上朝鲜战场。一个多月后,毛岸英壮烈牺牲。

后来在听彭德怀的汇报后,毛泽东强忍住悲痛,抬起头缓慢地说道:“革命战争,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为了国际共产主义事业,反抗侵略者,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儿女,前仆后继,牺牲了成千上万的优秀战士。岸英就是属于牺牲了的成千上万革命烈士中的一员,一个普通的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大事。不能因为是我、党的主席的儿子,就不应该为中朝两国人民共同的事业流血牺牲,哪有这样的道理呀!”

1954年底,毛泽东接到彭德怀要求将毛岸英遗体葬于朝鲜的信后,马上批示:同意彭的意见,请告总干部部另拟复电。当后来刘思齐要求将毛岸英遗体运回国内时,毛泽东摇摇头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不是还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毛泽东把对儿子的爱深深地埋在了心中。

毛泽东对于儿媳刘思齐虽关怀备至,但仍坚持原则。1955年9月,刘思齐进入苏联莫斯科大学留学。由于原来学文科的她突然改学理工,而且还要跟上俄语授课,加上又难以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生活习惯,她深感学习吃力和困难。1957年暑假回到北京,她写信把自己的情况和希望转学国内的想法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很快给她回了一封信:“转学事是好的,自己作主,向组织申请,得允即可。如不得允,仍去苏联,改学文科,时间长一点也不要紧,不论怎样,都要自己作主,不要用家长的名义去申请,注意为盼。祝你进步。”毛泽东在信中考虑到思齐的难处,充分尊重思齐的选择,同意转学,但又坚持原则,不要思齐搞特殊,反复强调“不要用家长的名义去申请”,即不要用高干子女的身份,不要用毛泽东的影响去申请转学,体现了他坚强的党性和组织观念。

这就是人民领袖的胸怀,一位父亲的博大胸怀!

(责任编辑:贾茹)

猜你喜欢

康生毛岸英儿子
打儿子
作为“文物大盗”的康生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儿子
活法
康生临终前 为何打“直线电话”告密
忆首次赴朝祭奠伯父毛岸英
与毛岸英同时牺牲的高瑞欣
彭德怀脱险与毛岸英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