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癌根治术+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3-12-27刘壮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22期
关键词:根治性根治术胃癌

刘壮

作者单位:110000 沈阳市大东区人民医院外科

胃癌是恶性肿瘤的一种, 其发生率较高。且受人们工作压力增加、生活及饮食方式改变、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的影响, 使得胃癌发生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 且发病人群不断年轻化[1]。早期胃癌患者仅存在嗳气、上腹部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 部分患者甚至无明显症状, 易被忽视, 随着疾病进展, 患者症状明显时多数已经处于疾病进展期, 此时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2]。胃癌根治术应用于进展期胃癌治疗中可获得一定效果, 但疾病远处转移率高, 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患者会因为术后转移而出现疾病复发的情况。新辅助化疗是患者手术治疗前实施短期的化疗干预, 能够杀灭不可见的相关转移性癌细胞, 促进肿瘤缩小, 为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奠定基础[3]。本研究主要对胃癌根治术+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100 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单双号随机化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50 例。实验组年龄41~75 岁, 平均年龄(54.56±6.81)岁;体重44~79 kg,平均体重(56.01±7.66)kg;高分化癌19 例, 低分化癌31 例;男25 例, 女25 例。对照组年龄40~74 岁,平均年龄(54.09±6.64)岁;体重44~78 kg, 平均体重(55.63±7.46)kg;高分化癌20 例, 低分化癌30 例;男27 例, 女23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性别 肿瘤细胞分化程度 平均年龄(岁) 平均体重(kg)男女高分化 低分化实验组 50 25 25 19 31 54.56±6.81 56.01±7.66对照组 50 27 23 20 30 54.09±6.64 55.63±7.46 χ2/t 0.160 0.042 0.349 0.251 P 0.689 0.838 0.728 0.802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进展期胃癌;②研究前未接受其他化疗方式;③自愿配合本研究。排除标准:①血液、免疫系统疾病者;②肝肾心等功能严重障碍者;③有药物过敏史者;④存在消化道出血、梗阻等症状者;⑤难以对本研究积极配合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实施胃癌根治术治疗。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协助患者保持膀胱截石位, 常规术前消毒, 建立人工气腹, 在上腹部作通道并观察通道, 在腹腔镜下查看病灶具体情况;以超声刀将肝胃韧带、大网膜、部分脾胃韧带、胃结肠韧带切除, 游离血管及相关动静脉, 必要时切除处理, 并积极清扫淋巴结。在上腹部正中位置作5 cm 左右的切口, 进行荷包包埋, 将十二指肠残端处理后实施远端胃切除干预。近端空肠、残胃实施BillrothⅡ式胃肠重建吻合术, 手术结束后,以生理盐水进行腹腔冲洗, 合理留置引流管, 将腹腔关闭。

1.3.2 实验组 实施胃癌根治术+新辅助化疗治疗。胃癌根治术治疗方案与对照组一致。术前给予患者新辅助化疗干预, 即四氢叶酸, 第1 天静脉滴注, 剂量为400 mg/m2;奥沙利铂, 第1 天静脉滴注, 剂量为85 mg/m2, 滴注时间在2 h 以上;氟尿嘧啶, 第2 天静脉滴注, 剂量为10~20 mg/kg, 治疗1 个周期为2 周。实施第3 个周期治疗前, 给予患者胃镜检查, 若发现肿瘤出现浸润进展、增大、远处转移等情况则实施手术治疗, 若手术未进展则再次实施2 个周期的化疗, 之后实施手术治疗。

两组治疗过程中均全面观察病情, 包括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等, 若其白细胞计数<3.0×109/L, 且血小板<80×109/L, 则暂停药物治疗, 并适当给予升白细胞、血小板等的用药物治疗, 若患者血液毒性得以缓解则继续实施药物治疗。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根治性切除率。手术指标包括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主要为肠梗阻、切口感染、胸腔积液、肺部感染、腹腔出血。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水平比较 实验组手术用时、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指标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用时(min) 手术出血量(ml) 术后排气时间(d) 术后下床时间(d) 住院时间(d)实验组 50 201.12±32.69a 123.58±52.16a 2.12±0.56a 2.89±0.47a 10.25±3.16a对照组 50 238.39±25.44 143.96±43.29 3.01±0.63 3.59±0.52 13.43±2.98 t 6.362 2.126 7.466 7.062 5.177 P 0.000 0.036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根治性切除情况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根治性切除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根治性切除情况比较[n(%)]

3 讨论

胃癌是消化道肿瘤的一种, 疾病的发生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 其中胃癌根治术较为常用, 但为患者实施根治术治疗的效果会受到肿瘤组织浸润程度等相关因素影响, 患者肿瘤组织浸润程度越高, 治疗难度越大, 相应手术成功率越低[4-7]。因此, 在患者实施胃癌根治术治疗前给予新辅助化疗干预十分必要。

本研究中, 实验组手术用时、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01.12±32.69)min、(2.12±0.56)d、(2.89±0.47)d、(10.25±3.16)d, 均短于对照组的(238.39±25.44)min、(3.01±0.63)d、(3.59±0.52)d、(13.43±2.98)d, 手术出血量(123.58±52.16)ml 少于对照组的(143.96±43.29)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的34.00%, 根治性切除率76.00%高于对照组的52.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胃癌根治术+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效果好, 且可降低患者机体损伤程度、并发症发生率, 缩短康复时间。在胃癌根治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能够抑制肿瘤细胞活性, 控制手术中肿瘤细胞转移、扩散的几率, 降低疾病转移、复发率, 且可控制肿瘤组织的相关粘连程度, 减小肿瘤分期, 提高手术切除成功率[8-10]。新辅助化疗可促进病灶的缩小,降低手术对患者机体损伤程度, 减少并发症, 缩短康复时间[11]。

综上所述, 胃癌根治术+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可提高患者根治性切除成功率, 缩短治疗和康复时间,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临床意义重大, 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根治性根治术胃癌
根治性肝切除与外囊摘除治疗肝包虫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对比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前列腺癌根治术和术后辅助治疗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后腹腔镜下与开放式两种肾根治性切除术疗效对比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