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和手法复位治疗效果分析
2023-12-27金振涛陈铁陈玉楼黄亚峰张凡付鑫
金振涛 陈铁 陈玉楼 黄亚峰 张凡 付鑫
作者单位:110024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外科
踝关节骨折在临床骨科中比较常见, 一般踝关节骨折是因为外界暴力因素而导致的一种机械性损伤[1],特别是因最近几年交通行业和建筑行业都在发展, 很容易因为车祸和建筑事故等导致踝关节出现损伤, 而且运动也是导致踝关节骨折的一个主要原因[2]。踝关节骨折后会导致患者踝关节出现肿胀疼痛, 患者行走困难会对其生活质量产生影响。临床对踝关节骨折进行治疗的方法包括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两种[3]。对于这两种方法治疗的适应证临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本文主要研究踝关节骨折通过手法复位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的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 资 料 选 取2018 年6 月~2020 年6 月 本院收治的40 例踝关节骨折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0 例。观察组男13 例,女7 例;年龄28~68 岁, 平均年龄(42.65±13.52)岁;骨折至入院时间1~3 h, 平均骨折至入院时间(2.05±0.45)h。对照组男12 例, 女8 例;年龄26~69 岁, 平均年龄(43.06±12.89)岁;骨折至入院时间1~3 h, 平均骨折至入院时间(2.11±0.41)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均经《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标准验证,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性别 平均年龄(岁) 平均骨折至入院时间(h)男女观察组 20 13 7 42.65±13.52 2.05±0.45对照组 20 12 8 43.06±12.89 2.11±0.41 χ2/t 0.1067 0.0982 0.4408 P 0.7440 0.9223 0.6619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为踝关节骨折且符合诊断标准[4];②患者均具备影像学诊断依据;③有完整的临床资料, 配合度较高。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他部位严重骨折[5];②多脏器损伤;③凝血功能异常[6];④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女性[7];⑤同时间参与其他研究或存在可能对本文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的行为与体征。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通过手法复位方法进行治疗。要求助手握住患者的小腿部位, 一只手握住患者的前足, 并且另一只手握住患者的后足根部。在手法复位时, 医生对患者的患肢持续性进行牵拉, 同时将跟骨向前提拉,下压患者的胫腓骨, 根据患者骨折情况, 选择外翻前足或内翻前足的方法进行干预。对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关节脱离的患者, 要对患者进行内外踝的反复挤压,以促使踝穴复位。当达到预期效果以后, 利用石膏夹板进行固定。
1.3.2 观察组 通过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 对内踝骨折的患者需要在骨折部位作弧形切口, 对骨折线部位进行观察, 了解骨折踝关节的具体状况, 对患者进行复位。随后在内踝关节面打入2 枚空心拉力螺钉, 同时用巾钳进行固定处理。粉碎性骨折患者可根据骨折的具体状况, 利用克氏针和张力带实施固定。对外踝骨折患者可以通过骨折外踝尖作中心切口, 按照Denis-Weber 分型分为A、B、C 型。A 型骨折利用克氏针实施内固定;B 型骨折和C 型骨折患者利用螺钉或纯钛金属实施固定。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Kofoed 评分。疗效判定标准: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 个等级[8]。显效:经治疗后, 患者的踝关节没有肿胀和疼痛感, 且不会对正常生活产生影响;有效:经治疗后, 患者的踝关节存在轻度肿胀, 同时伴随轻微的疼痛感, 可以持续活动一段时间;无效:治疗后, 患者的踝关节肿胀程度和疼痛均无明显变化, 正常活动受限。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以Kofoed 评分评估患者的踝关节功能, 该评分为百分制, 疼痛评分为50 分,功能评分为30 分, 活动度评分为20 分。评分标准:85~100 分为优, 75~84 分为良, 70~74 分为及格, <70 分为差[9]。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0.00%与对照组的65.00%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ofoed 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Kofoed 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Kofoed 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Kofoed 评 分(89.72±7.48) 分 与 对 照 组 的(88.97±8.03)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ofoed 评分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ofoed 评分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0 64.82±11.35 89.72±7.48a对照组 20 63.08±11.74 88.97±8.03a t 0.4765 0.3056 P 0.6364 0.7615
3 讨论
踝关节是临床上十分重要的一个关节, 其主要包括胫骨、距骨、腓骨等, 对人体而言具有肩负着承担重力、对人体的行动能力进行保护的作用[10]。正常的踝关节必须维持良好的稳定性和灵活度, 但是如果踝关节遭受到外界的撞击和重力等多种暴力因素的影响,则会导致踝关节稳定性失衡, 这是导致踝关节出现各种创伤和骨折的主要原因[11,12]。
临床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在治疗的时候其方法包括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 本文主要分析这两种方法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 结果得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0.00%与对照组的65.00%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Kofoed 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Kofoed 评 分(89.72±7.48) 分 与 对 照 组 的(88.97±8.03)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 观察组治疗效果不佳的6 例患者均为骨折较轻的患者, 因为手术治疗而导致患者损伤加重, 使得患者的康复时间延长, 同时也加重了患者具体的症状;而对照组治疗效果不佳的7 例患者骨折均较为严重, 而且有3 例患者为粉碎性骨折, 通过手法复位治疗很难帮助患者骨折断端恢复, 不能达到良好的复位效果, 因此整体治疗效果不佳。
综上所述, 对踝关节骨折患者通过手法复位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临床应根据患者骨折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治疗方法, 轻度骨折患者以手法复位治疗效果更好, 重度骨折患者则通过手术治疗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