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型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3-12-27李鹏
李鹏
作者单位:121000 锦州市第二医院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常见骨折类型, 好发于老年人, 发病率约占髋部骨折的30%以上[1], 且多数需手术治疗, 同时老年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手术耐受力差[2-4]。目前对于该类患者首选术式为PFNA, 复杂性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目前尚存在争议, 有学者研究表明PFNA 术后会出现内固定松动脱出、螺旋刀片切割等风险, 术后髋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慢且难以完全恢复[5]。生物型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Evans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可降低手术损伤, 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 年5 月~2020 年3 月本院收治的105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 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2 例)和研究组(53 例)。对照组男32 例, 女20 例;年龄56~75 岁, 平均年龄(62.3±6.3)岁;Evans 分型:Ⅲ型24 例, Ⅳ型28 例。研究组男30 例, 女23 例;年龄54~76 岁, 平均年龄(61.3±5.8)岁;Evans 分型:Ⅲ型22 例, Ⅳ型31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6]: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且患者与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7]:严重心肺脑功能障碍, 无法耐受手术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PFNA 治疗: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方式, 患侧髋关节内收、内旋15°进行牵引复位,消毒铺巾后取股骨大粗隆顶点5 cm 纵行切口, 梨状窝外侧、大粗隆顶端前中1/3 处钻孔扩髓, 置入适当长度PFNA 髓内钉, X 线透视下置入股部与髋部螺钉导针,正位及侧位透视后确定位置合适后置入螺旋刀片, 旋紧后瞄准器锁定螺钉, 关闭切口。研究组实施生物型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患者进行全身麻醉, 取健侧卧位, 消毒铺巾后选择后外侧入路, 逐层切开皮肤及周围组织, 切开关节囊, 胫骨颈截骨并去除股骨头,对于粗隆间骨折处行钢丝环扎, 扩大髓腔并选择合适型号生物型加长股骨柄假体, 骨缺损较大时可利用自体股骨头塑形后嵌压植入, 安装好后复位, 检查髋关节活动度, 内旋40°、无脱位、屈曲90°, 负压引流并逐层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前后的Harris 评分。Harris 评分包含疼痛、畸形、活动度、上下楼梯、系鞋带、坐椅子、上汽车、跛行、行走时辅具、行走距离10 个项目, 总分共100 分, 分数越高, 表明髋关节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81.2±9.6)min 长于对照组的(66.5±6.8)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14.5±24.7)ml 与对照组的(324.2±25.6)ml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研究组 53 81.2±9.6a 314.5±24.7对照组 52 66.5±6.8 324.2±25.6 t 9.039 1.976 P 0.000 0.051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arris 评分比较 术前, 两组患者Harris 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两组患者Harris 评分均较本组术前升高, 且研究组患者Harris 评分(91.2±4.2)分高于对照组的(83.5±4.4)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arris 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arris 评分比较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术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研究组 53 28.6±5.7 91.2±4.2ab对照组 52 29.1±5.5 83.5±4.4a t 0.457 9.174 P 0.648 0.000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不仅是医学问题, 也对患者社会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对于高龄患者, 死亡率超过20%,同时围手术期出血、疼痛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等也对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8]。临床手术治疗的目的是缩短手术时间, 尽可能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PFNA与股骨头置换术是临床常用术式, 前者对于年轻、愈合能力强患者, 术后可达到治愈标准;但对于老年骨质疏松、骨量丢失、基础疾病多患者, 均会导致髓内固定稳定性减弱, 患者后期髋关节功能再次受限, 影响患者后期生活质量。
近年来, 多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 有大量研究显示[9-11]人工股骨头置换对比髓内固定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尽管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创伤大, 手术时间长, 但患者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 减少住院治疗时间, 住院相关并发症感染风险降低, 有利于患者后期恢复[12,13]。生物型长柄人工股骨头早期稳定性差,但后期对于维持关节稳定效果显著。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81.2±9.6)min 长于对照组的(66.5±6.8)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14.5±24.7)ml 与对照组的(324.2±25.6)ml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两组患者Harris 评分均较本组术前升高, 且研究组患者Harris 评分(91.2±4.2)分高于对照组的(83.5±4.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 手术是一种微创术式, 尽管手术时间短, 但对于骨折、关节固定效果不确切, 术中出血量虽小, 但对于患者隐性失血等无法减少;生物型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通过生物股骨头置换, 使患者早期进行下床活动, 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对于生物型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术中尽可能复位, 避免克氏针、钢丝与假体接触, 避免因电解反应造成假体松动;固定骨块及骨折位置时要紧贴骨面, 避免肌肉神经等损伤, 导致固定不牢靠, 影响骨折愈合;安放股骨假体柄时, 顶端位置位于股骨大粗隆顶点平齐, 术中清理髓腔、置柄时用力适度, 避免股骨干骨折。
综上所述, 尽管生物型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间长, 但患者术中出血量未增加, 且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PFNA 方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