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驻外员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2023-12-27鞠庆梅付录录陆文超吴焕亮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现代企业文化 2023年21期
关键词:驻外心理健康心理

鞠庆梅 付录录 陆文超 吴焕亮 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研究背景

自2013 年习近平主席提出 “一带一路” 倡议以来,中国同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和人文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化。据国家发改委消息,截至2023年6 月底,中国已与152 个国家、32 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 多份共建 “一带一路” 合作文件[1]。随着 “一带一路” 合作范围的不断扩大,合作领域更为广阔,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到共建 “一带一路” 当中,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开发、国际产能合作、装备制造合作、产业园区建设等重点领域,完成了一大批具有示范带动性的重大项目和标志性工程,有力地促进了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靓丽名片。另一方面,企业也通过共建 “一带一路” ,锻炼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队伍,积累了国际化经营经验,提升了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树立了中国企业良好的国际形象,展示了中国企业的国际责任和担当。

随着 “走出去” 战略的实施和 “一带一路” 倡议的不断深化,海外市场已经逐渐成为企业的重点开拓领域以及众多企业员工实现人生理想和自我价值的重要平台。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驻外员工的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企业驻外员工长期远离亲人故土,大多工作在自然条件艰苦的落后地区和国家,面对动荡多变的政治生态、超负荷的工作强度、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封闭单调的文娱生活、文化沟通与适应的焦灼、家庭关系的长期缺位、人际交往受限等,其身心健康都经历着严峻的考验。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国家对于国民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重视,相继颁布许多法律法规、政策性指导文件,并在多次会议和规划中有所提及。比如,2006 年10 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提到 “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2]。2007 年10 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3]。2012 年10 月26 日,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为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2012 年11 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4]。2015 年6 月18 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综治办、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制定《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 年)》。2015 年11 月3 日十三五规划建议全文中有两处提到心理服务,要求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服务。2016 年12 月30 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 “《指导意见》” ),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宏观政策指导性文件,对于提升全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指导意见》提出了2 个基本目标,那就是到2020 年全民心理健康意识明显提高,到2030 年全民心理健康素养普遍提升。2017 年10 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5]。为贯彻落实十九大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了《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通过试点工作探索社会心理服务模式和工作机制。2022 年10 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6]。总结归纳以上政策法规,核心要义只有一个,那就是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改善公众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心态稳定和人际和谐、提升公众幸福感的关键措施,是培养良好道德风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源头性、基础性工作[7]。

“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立场” “民众获得感” 是习近平总书记经常提及的词汇和关心的话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健康中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性的体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无论是 “以人为本” 的发展理念还是 “人的全面发展” 的科学理论,核心出发点都是人,落脚点也是人。根据马克思主义 “人的全面发展” 理论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作为个体的、具体的、实践的人是有多种需求的,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某种需求一旦得不到满足,必然会对人的思维认知和精神状态产生负面影响,而对驻外员工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就是从尊重人、理解人和关心人的角度出发,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是对 “人的全面发展” 理论和需求层次理论的具体实践。

员工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也是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创造者,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承载者,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在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过程中,驻外员工作为排头兵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驻外员工是企业同当地业主和政府机构、分包机构、利益相关方进行联络和沟通的纽带,是海外项目的具体执行者,他们的专业技能、文化素养、精神面貌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形象,也是企业的形象,甚至是国人的形象。作为企业员工中的特殊群体,驻外员工面临着与国内员工迥异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政局动荡导致的不可控因素,语言、文化、思维差异带来的协调沟通难度,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远离亲人朋友的孤寂,家庭角色的长期缺失,枯燥单一的生活和文娱方式,资本主义文化观念的冲击等,都直接影响着驻外员工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催生出有别于国内员工的心理困扰和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驻外员工在海外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继而影响企业海外项目的顺利实施。

当今社会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生活压力和成本不断增长,企业员工利益诉求多样、思想变化多元、焦虑情绪加重,离职率升高,对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从以人文本的角度出发,为员工宣泄负面情绪、表达心理诉求提供正确的渠道,帮助员工拨开思想迷雾,舒缓心理压力,增强发展信心,焕发工作激情,形成员工与企业同心同德、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为企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作为企业员工中的特殊群体,驻外员工的思想动态更加复杂多变,影响因素更加多元,其后果也更加明显和深远,迫切需要得到企业领导层和管理者的谨慎对待。

在现代社会,绝大多数的企业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状况非常关注,很多企业会为员工提供定期健康体检服务,有些企业采购了健身设施和器材供员工免费使用,或者与某些健身会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员工锻炼身体提供便利条件。然而,对于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企业的关注程度就比较低,往往都是在发现问题后才去解决,还没有上升到帮助员工预防心理问题、帮助企业消除或减少导致心理问题隐患的高度,缺乏相应的风险预防管理机制。尤其在执行海外项目时,面对陌生复杂的海外市场环境、相对简易的机构人员设置、紧张繁重的工作生活节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增大,条件不足。作为市场经营活动的主体,企业更多的是关注经济效益,对于驻外员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以及员工心理健康促进计划。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就是营利,对员工心理健康的投资作为一种隐形投资其结果很难量化,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投入,从而忽视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直至出现各种严重后果才会追悔莫及。

鉴于此,企业的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驻外员工的思想动态,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完善心理疏导机制,采取多种方式满足驻外员工的心理诉求,消弭矛盾、稳定人心。海外项目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的人才需要好的环境去培养和锻炼,要把思想工作融入业务工作,把物质利益与人文关怀相结合,丰富驻外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解决其现实困难,保持驻外员工身心健康,让驻外员工在心里踏实、后方稳定、前程有望的心态下工作,为海外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人才保障,为推动企业品牌形象的树立及可持续发展、员工全面健康成长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研究意义

员工是企业经济效益的创造者,是企业的主人,重视员工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是企业贯彻落实 “以人为本” “人的全面发展” 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为培育文明风尚、构建和谐社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在企业当中,通常将与员工心理健康相关的工作定义为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把心理健康问题归结为思想或道德品质问题,甚至是政治立场问题,采取空泛地说教的方法加以解决,针对性不强,甚至容易引起员工反感。另一方面,驻外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特殊性,影响因素也比较多,不宜照抄照搬适用于国内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而应综合分析、因势利导,更新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探索适合驻外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新方法。而对驻外员工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正是从人的心理诉求角度出发,探寻影响驻外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办法,从而舒缓造成驻外员工心理压力的各种负面情绪,是除物质补偿之外又一能够提高驻外员工工作效率、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手段。

关注驻外员工心理健康问题,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及时解决其思想波动和心理问题,对于企业品牌形象的树立、企业可持续发展、员工个人成长、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

首先,驻外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关乎企业的品牌形象。作为海外项目的开拓者和执行者,驻外员工的形象不仅代表个人,也代表企业,甚至代表国人形象。企业为驻外员工提供了展示风采的国际舞台,希望驻外员工展示给国际合作伙伴的是自信、阳光、专业、务实的合作形象,而不是消极、萎靡、业余、应付的工作态度。因此,驻外员工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饱满的工作热情、专业务实的工作态度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拉近与国际合作伙伴的距离,赢得更多国际信任,助推海外项目的顺利开展,也有助于驻外员工在工作中得到更多的认可,获得更多成就感和价值感,降低离职率。

其次,驻外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关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员工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主体,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势必影响员工工作效率,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能够引起体力衰减、精神恍惚,容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因此,关注驻外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其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将一些负面的情绪因素合理消弭掉,使驻外员工保持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培育驻外员工自尊自强的精神气质,不仅有助于激发驻外员工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打造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降低离职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还能有效地减少生产安全事故,营造健康团结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促进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忠诚度以及满意度的提升,把个人的命运与企业的兴衰荣辱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正能量,实现互助共生、合作共赢,为企业的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8]。

再次,驻外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关乎员工的个人成长。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员工的个人成长不仅包括职业技能的提高,也包括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心理素质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海外项目复杂多变的政治生态、多元化的利益诉求、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封闭单调的生活环境、思维方式和习惯差异,仅有专业能力是无法胜任相关工作的,还必须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处变不惊、灵活应对,胜不骄败不馁,如此才能在与国际客户的博弈中维护企业利益,获得更多的工作成就感。其次,海外项目还是团队作战的典范,身处异国他乡的复杂环境中,人力、物力、财力都不能及时保障,这就要求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要身兼数职有效协作,取长补短,步调一致,发挥团队合力,共同把工作做好。驻外员工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有效地融入团队,维持团结协作的良好人际关系,更好地发挥团队合力,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开阔视野、增长经验、提升技能,为自己的职业晋升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驻外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关乎培育文明风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2004 年提出的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指的是一种和睦、融洽并且各阶层齐心协力的社会状态。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因此,个人自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中心环节。在和谐社会的构成要素中,不仅包括物质基础,还包括思想道德基础和心理基础。健康、和谐的心理是社会安定运行和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驻外员工面临着同国内员工完全不同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容易产生思想波动和心理压力。这些负面情绪如果不能有效消解,任其肆意生长,不仅不利于员工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还会造成家庭关系失衡、人际关系恶化、社会关系扭曲,甚至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影响社会的安定有序发展,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阻碍。

三、结语

个人自身的和谐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素质、操守和性格,但也有赖于和谐氛围的营造。温馨的家庭关系、和睦的人际关系、友好型的社会关系可以通过社会管理方式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驻外员工保持健康的心态,树立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认知;帮助驻外员工家庭排忧解难,为驻外员工解除后顾之忧;帮助驻外员工创造团结协作的同事和上下级关系,让驻外员工更好地发挥潜能;帮助驻外员工更好地融入集体和社会,享受社会福利,承担社会责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驻外员工明是非、知荣辱、辨美丑的能力。这些都有利于培育积极向上的文明风尚,构建和谐有爱的社会环境。

猜你喜欢

驻外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丁雪松:新中国第一位驻外女大使
浅析高校驻外研究院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困境
晚清八旗子弟出身的驻外公使群体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