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课堂的研究

2023-12-26颜玉倩

校园英语·中旬 2023年3期
关键词:融入路径传统文化初中英语

摘 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性学科,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基础之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兼顾知识和文化教学,不仅仅要重视英语专业知识教学,还应积极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本论文以此切入,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针对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和融合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關键词:初中英语;传统文化;核心素养;融入路径

作者简介:颜玉倩,扬州市朱自清中学。

中国传统文化历经了几千年的积淀,是人类历史文化宝库中最为璀璨的明珠,其中蕴含的自强不息、敬天爱人等精神,在当今时代下依然具备积极的价值。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碰撞。在这一背景下,加大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不仅拓展了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也促使学生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深刻的感知、认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鉴于此,英语教师应重塑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深挖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因素,并积极寻找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切入点,全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渗透。

一、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运用英语对中华文化基本知识进行简述,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承担起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的重任,能够有效地进行跨文化沟通。面对这一全新的要求,最大限度挖掘英语课堂教学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因素,将其与英语课堂教学整合到一起,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首先,有助于丰富英语教育资源。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积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有利于学生体会语言的内涵,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得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不再单调、枯燥,增添了诸多趣味性的因素,丰富了英语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真正满足了素质教育下的英语学习要求。

其次,提升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兴趣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主要驱动力。初中生在英语学习中,唯有具备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具体的学习中,受到英语学科特点制约,英语课堂常常枯燥、乏味,致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低下。面对这一现状,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得英语知识更加生动、生活化,增加了趣味性的因素,真正激活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最后,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岁月的积淀,在当今时代下依然具备十分重要的价值。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深挖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寻找最佳的融入点,可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深刻的认知,形成强烈的民族自信。同时,还可促使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等,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融入原则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才能高效达到预期的目标。

1.积累素材巧妙融合。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融合时,应坚持巧妙性的原则,基于学生的学情,科学筛选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并借助多样化的方式进行讲述,以便于学生在轻松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例如,在piano、violin等英语词汇教学中,笔者就为学生补充了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包括pipa(琵琶)、panflute(排箫)等。如此,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得学生在对比学习中很好地掌握了英语词汇。

2.创新融合。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融合时,应坚持灵活性原则,避免生硬地插入,以免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另外,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课堂教学融合时,还应坚持贴合性的原则,不仅要贴近教学内容,还应契合学生的学情,借助创设情境的方式,为学生营造趣味、活泼的课堂氛围,旨在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欲望等。

3.实效性。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时,还应坚持实效性的原则,必须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设定的教学目标,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真正促进二者的融合,使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

4.以生为本。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教学渗透时,应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传统文化内容。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英语教师在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时,必须要“吃透”英语教材内容,积极寻找中国传统文化与英语课堂教学融合的切入点,立足于全局,切忌选择的内容过深、难度过高,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融入路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跨文化教学能力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秉承的教学观念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行为。一直以来,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制约,英语教师常常将英语学科归于异域文化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将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词汇、语法等知识教学中,虽然也会结合英语文化背景展开教学,但很少有教师会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鉴于此,为了促进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教师应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遵循以上原则,将其科学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形成强烈的文化自信。英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积极寻找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融入点。鉴于此,初中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学习、观摩相关的教学案例,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渗透教学技巧。同时,英语教师还应不断提升自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只有深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才能在后期的教学中,将其科学、合理地融入其中。

(二)深挖教材内容,寻找传统文化融入点

英语教材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英语教材也随之进行了变革。在现行的初中英语教材中出现了大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鉴于此,初中英语教师在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英语课堂教学相融合时,必须要对现行教材内容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努力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并以此设计教学方案,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内容中的深度融合。例如,在“Let's celebrate”教学中,教师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前,就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分析,以“与节日相关”的主题作为切入点,为学生设计了“What i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这一话题,引导学生自行搜集资料进行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选择国外的节日,也可选择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等,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所学的知识,围绕其进行简单的交流;再比如,在“A good read”教学中,围绕“中外名著”进行探究,为学生介绍中国传统的诗歌等,使得学生在对比分析中认识到每一种文化都具备独特的特点,只能运用它所赖以生存的语言环境进行表达和解释。如此一来,基于具体的英语教学内容,科学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为英语课堂增添了趣味性的因素,也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启发,逐渐增强文化自信。

(三)灵活开展教学,提升传统文化融入效果

为了真正提升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融入效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不断促进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得学生在灵活多变的英语课堂中学到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并对传统文化形成全面深刻的了解。例如,在“Food and lifestyle”的教学中,笔者就对这一课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合“中西饮食”这一主题,融入了大量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旨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程度。在具体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时,就围绕这一主题,以及其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为学生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包括: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是什么?我们的饮食文化和西方的饮食文化之间存在哪些差异?中国传统食品的特点是什么?你更喜欢什么样的饮食文化?如何处理和对待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性?如此,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就会在更多的探索空间中,通过思考、探究、交流等,对中国饮食文化形成全面、深刻的认知。另外,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进一步丰富课堂形式,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还应充分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这一工具。例如,在“Fashion”的教学中,为了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笔者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了一个日常服装以及时装周的视频。同时,还播放了一个中国传统民族服饰的视频,使得学生在观看中对中国传统民族服饰形成了深刻的感知,也意识到在当前西方的服饰中依然存在大量的中国元素。这样学生在强烈的直观感知中,能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更加全面、深刻的感悟,更好地达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四)中西文化对比,强化认知感悟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性学科,在英语核心素养下,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时,还应指向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成长,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并在跨文化交流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这是时代赋予当前青少年的历史使命。鉴于此,英语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不仅仅要关注英语基础知识教学,还应关注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引导学生在中西文化对比中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并由此形成强烈的文化认同。例如,在问候语的教学中,从对比出发,以西方人常常用“How are you these days?”以及中国“你吃了吗”作为切入点,将其中蕴含的文化进行对比。在“The Birthday party”教学中,以“party”作为载体,以“收到礼物后不同的反应”作为文化渗透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到:西方人在接受到别人礼物之后,常常会当面打开,并连声称好;而对于中国人来说,一般会当面感谢,但不会当面打开礼物,因为这是非常没有礼貌的。接着,带领学生透过这两种不同的行为,分析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差异,使得学生在对比分析中明确中西文化差异。

(五)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增强学生文化意识

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融合,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并非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为了真正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效果,不仅仅要利用课堂教学,还应对其进行拓展和延伸,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促使学生在文化活动中对其形成更加深刻的感悟。一方面,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还应以文化作为主题,为学生设计相关的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课下自行搜集资料,设计对话,并运用角色演绎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如此,不仅契合了初中生的学习特点,也促使其在查阅资料、演绎的过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深刻的感知;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与文化相关的课外主题活动。例如,在英语教学之余,可引导学生以文化作为主题,设计手抄报、开展辩论会、讲述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或者引导學生开展中国传统文化调查等,使得学生在丰富多样化的主题活动中感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对其形成全面、深刻的理解。

(六)基于教学评价,促进传统文化融合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仅要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还应构建与其相契合的教学评价体系,充分保障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鉴于此,初中英语教师要摒除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关注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文化品格,考查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是否获得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以及自身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以及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等,使得学生在富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评价中逐渐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从教师的层面上来说,还应定期邀请同行、学校领导等听课、评课,并以此为导向,驱动教师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提升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融合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基于初中英语学科特点,不失时机促进中国传统文化渗透,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鉴于此,初中英语教师唯有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重塑课堂教学目标,深挖教材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并更新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文化交流互动、完善教学评价等,不断提升中国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融合的效果,全面提升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高志燕.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措施[J].校园英语,2022(23):61-63.

[2]刘铭.浅谈中华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融合路径[J].校园英语,2022(20):166-168.

[3]张珊珊.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融入现状调查研究[D].洛阳师范学院,2022.

[4]冯守烨.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课堂的渗透[J].校园英语,2022(15):75-77.

猜你喜欢

融入路径传统文化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关于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高职电气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模式全过程路径的探索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