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朗读活动推动下的初中英语诗歌教学模式研究

2023-12-26左莉娜

校园英语·中旬 2023年4期
关键词:押韵重音朗读

摘 要:英语诗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并不常见,诗歌韵律感强,富含哲理,因此是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由于诗歌这一体裁的特点,英语诗歌不能按照一般的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笔者认为,诗歌教学离不开朗读,应以朗读为主线,构建朗读线索下的“初读-读节奏-读重弱音-读韵脚-读自我创作诗歌”的英语诗歌教学模式, 从而推动学生对诗歌文本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使学生的情感道德得到升华。

关键词:朗读;英语诗歌;节奏;重音;押韵;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左莉娜,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永兴中学。

一、研究背景

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比重很大,相关研究也较多。由于教材中的诗歌材料不多,所以初中英语诗歌教学未受到重视,然而诗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语言点教学,也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情感价值观水平。初中英语教师应重视诗歌教学,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诗歌教学来推动英语课堂教学的改善和优化。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基本上忽视英语诗歌教学。学生对英语诗歌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他们不觉得诗歌有吸引力,也无法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在教授英语诗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用情朗读,享受诗歌的美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体裁,它不仅篇幅简短、文字优美、语言凝练、韵律感强,而且内容丰富,富含人生哲理,因此不能按照一般的阅读教学模式来教授英语诗歌。笔者认为,朗读活动可推动学生对诗歌意义的理解及对诗歌所表达情感的领悟。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表明通过读才能感受诗歌的韵律美,通过读才能品味诗歌的情感美。朗读英语诗歌能让学生体验诗歌优美悦耳的韵律以及作者丰富的情感。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一册Unit14中“I Remember”这首诗为例,设计了以朗读为主线的一系列活动:初读、读节奏、读重音、读韵脚、读自我创作诗歌,这些活动都基于对文本的分析和解读。

二、基于朗读活动的初中英语诗歌教学模式

(一)读前回忆,触景生情

在阅读诗歌之前,教师做了一则短视频,把学生两年多的初中生活用PPT展示出来,并配上稍带伤感的音乐,使学生慢慢静下心回忆自己的初中生活。在视频播放完后,教师顺其自然地问学生“What do you remember in the past school life?”,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回忆,表达自己各自不同的经历。

读前的这一活动从真实的学生生活入手,激发了学生的联想以及他们的内心情感,这就为下一步的诗歌阅读甚至是诗歌创作做了很好的铺垫。诗歌是有情感的语言,这一活动不仅仅要激发学生的思维,还要调动学生的情感。这样的读前活动将为接下来的诗歌阅读做好情感准备。

(二)朗读节奏,理解内容和体会情感变化

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让学生先朗读,在朗读中慢慢感知文本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变化。拿到诗歌材料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多读几遍,而不是像处理阅读文章一样默读。初读诗歌可让学生注意词句的准确度,把握内在节奏及作者渗透情感的各个角度。然后教师让学生站起来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此时教师就要关注学生的朗读情感了。学生朗读完之后,教师可追问“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of their poem reading ? And who is the best? ”,然后学生可各抒己见。第一遍的朗读是学生基于自己先前的感知和理解进行的,因此学生的朗读效果肯定大有不同。

接着教师可追问朗读效果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表示朗读时的情感有所不同。然后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情感会不同,有无前后的变化。学生此时就能理解他们对所经历事件的情感不一样。这样一来,教师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诗歌,让学生理解其大意。

在理解大意之后,教师要求学生理解诗中的细节,尤其是作者的活动以及活动背后的情感因素。因为情感的变化在朗读上主要体现为节奏的快慢。所以学生朗读节奏有所变化说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有所变化,而情感的变化主要源于事件活动的变化,因此此时教师要挖掘诗歌中的事件及其背后的情感。

不难发现在这些事件的背后有作者的多重情感,如开心、兴奋、担心、忧虑, 因此学生的朗读情感和节奏会因不同的事件而有不同的变化。这首诗第二节说到令人兴奋的事,因此在朗读时就应比较轻快,后面谈及克服各种困难的体验,以及最后的难舍之情,节奏就应该较缓慢、沉重,因此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应该有这样的节奏变化。

在这一活动中,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朗读,观察学生朗读节奏的快慢,然后分析节奏快慢的变化及情感的变化,而情感的变化基于事件经历的不同,因此可以总结出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自我朗读-感知节奏快慢-体会情感-变化-寻找活动经历。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挖掘了文本的内涵,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反映出学生的价值情感因素。诗歌教学不仅让学生对诗歌有初步的了解,而且还融入了审美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诗歌时能够感受和欣赏美。这些活动都是在学生个人理解的推动下实施的。

(三)朗读重弱音,体会意象和情境美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朗读节奏,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表示意向和情感的单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弱化和重读,以及朗读时的抑扬顿挫。所谓朗读重音指的是在朗读时一般用力较大,发音时间较长,音调也比较高;而朗读弱音指的是朗读时用力較小,发音时间短,所发出的音调也较低。重弱音的使用取决于具体语境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朗读重弱音有助于学生体会单词在语境中的作用。

诗歌的意象是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某一特定事物,它综合了多种美的因素,是诗人主观感受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的结果,理解诗歌的意象能够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诗歌。如这首诗的第二节:

I remember the excitement

Of the school sports day each year

The many long hours of training

Pride of overcoming fear.

这一节主要是表达作者通过艰苦努力之后有所收获的兴奋之情和成就感,是在“school sports day” 这一事件下表达的,因此在朗读excitement这个词时情绪应该是非常高涨的,在读school sports day 时应该是轻快的,在朗读long hours 时不仅要拖音,语气上也要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与下文的pride相照应。英语语句是由节奏群组成的。所谓节奏群就是以重读音节为核心在其前后附以一个或者几个轻读音节的一组音。在连贯的句子中,重读音节和轻读音节总是会交替出现,而且重读音节之间的间隔大致是相等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第二节中的节奏群,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朗读时更有节奏感,听起来朗朗上口。

因此,教师可让学生一节一节朗读,分析诗中单词的重读、弱读、升降调等,从而感受诗歌语言的抑扬顿挫及其背后的情感。教师先带领学生分析一两个诗节,接下来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哪些单词要重读或弱读。分析单词的重弱读,就是在分析细节活动的细微情感。

(四)朗读韵脚,欣赏诗歌韵律美

除了注意朗读节奏以及单个词的重读之外,诗歌朗读还要关注韵脚,从而使学生欣赏诗歌的韵律美。押韵是指重复元音或辅音以达到一定音韵效果的诗歌写作方法。诗歌的韵脚不仅在形式上体现了诗歌的美,在意义上强化了主题。在“I Remember”这首诗中就有很多韵脚。如第一节中“things” “rings” 押韵,第二节中 “year” “fear”押韵,第三节中 “class”“pass”押韵。因此教师让学生朗读完前两次之后,要引导学生关注韵脚带来的对称和谐之美。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朗读之美。

为了让学生领略押韵为诗歌中带来的和谐之美,教师可对韵脚进行挖空,并给出一些單词,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词填入,这样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韵脚。

(五)朗读自我创作诗歌,提升人文素养

学完这首诗后,教师要求学生以“ I remember” 为题,模仿创作诗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经历,叙述过去两年里最值得回忆的事情,写完与小组同学分享。不同的学生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写出的诗歌也肯定不同。写完后分享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分享彼此的情感,学生可以在小组中朗诵并分享自己的经历。这种相互反馈的过程也是一个升华的过程,使听者在情感上再次进行交流。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在全班面前进行朗读,在朗读时要关注朗读的节奏、单词的抑扬顿挫以及韵脚等。此时教师会搭配一些背景音乐,使朗读效果更好。

三、结语

纵观本文所列举的教学设计不难发现,在处理诗歌文本时采用了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如从诗歌的主题再到事件本身并涉及情感变化。对诗歌文本的分析是在朗读的前提下进行的,要注重学生朗读时的节奏、重弱音及韵脚。总之,这一诗歌教学模式是基于学生的朗读构建的。笔者认为,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诵诗歌,关注诗歌朗读的韵律、节奏等,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英语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并在朗读中理解诗歌文本,最终自主创作诗歌,从而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道德情感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马海青,高霄霄.诗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15(4):61-64.

[2]虞春玲.高中英语诗歌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6(6):31-35.

猜你喜欢

押韵重音朗读
押韵押出韵味儿
重音在“文学作品朗读”中的运用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我给小鸡起名字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
浅谈语句重音的把握
Watch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