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并举”视域下高校公共艺术课堂建设策略

2023-12-26朱瑞

河北画报 2023年22期
关键词:五育并举五育美育

朱瑞

(沈阳师范大学)

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①。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我国高校公共艺术课程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在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学生群体需求,以公共艺术课程为抓手打破美育教学中的专业壁垒,促进学生的五育均衡发展,实现全体学生的“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

一、“五育并举”视域下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现实意义

公共艺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分支,以公共艺术课程为主要形式,是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环节和内容。近年来,随着理论建设的深入高校美育工作已经不再仅限于艺术类大学生,而是推广全员美育。高校想要追求全员美育成果,实现全体学生的“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就需要进一步提升学校公共艺术教育水平,将学校公共艺术教育作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推进社会主义人才强国建设的重要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艺术特性,在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时如何有效协调各专业学生需求成为了重要议题。对此问题,我们应该从整体考量教学设置,将美育融合在五育之中,通过五育并举实现公共艺术课程教育成果的最大化。“五育”即“德、智、体、美、劳”这五育,在国家政策文本中是由“德智体三育”经由“德智体美四育”发展而来。“五育并举”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的重要手段,公共艺术教育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用美育的视角看待现实生活。因此“五育并举”是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上统筹全体学生需求的“粘合剂”。唯有以"五育并举"为基础,我们才能够更上一层楼地提高高校公众艺术教育质量,构建高品质的教育模式,将高质量发展的观念贯穿于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整个过程中。

二、新时代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新课题

高等教育中的美育建设已经步入关键时期,公共艺术课程建设作为美育的重要一环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然而我们还需理性地看到公共艺术课程实践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针对当前所处的新的环境背景,唯有始终保持问题导向,深层次探讨当代大学生公共艺术课程遇到的新挑战,才有可能引领其走向标准化且科学发展的全新阶段。

(一)紧跟时代浪潮,彰显美育价值

当前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美育发展也紧跟时代浪潮稳步更新。近年来,“大美育观”“核心素养”“学科渗透”等理论被更多地与高校美育相结合。这些理论都是通过五育之间融合渗透与协同发展,更好地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②。无论是时代的要求还是政策的支持,美育都需要在新时代稳步发展创新,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不仅要传授美育相关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自觉创造与时代精神相符合的美育成果。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中的公共艺术课程需要调整其美育策略以满足新的挑战与使命。在这个关键阶段,围绕“文化自信”和“制度优势”设计全新美育主题是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课题。同时,我们也需在全球重大变化的环境中建立起展示华夏文化的灿烂光辉并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点的教学框架。

(二)融合“五育并举”实现全面发展

“五育并举”理念自蔡元培提出以来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演变已经对教育发展具有成熟的指导意义。现在所倡导的“五育并举”更具现实意义和时代特征。如今“五育并举”它既是现代化国家对人的素质的综合要求,也是现代化的教育要能够达到的一个目标。高校美育发展需要“五育并举”的时代性与创新性来解决美育发展的课程困境与实践困境。“五育并举”是我国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握高等教育发展大局,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的需要。高校积极建设公共艺术课程一方面是由于时代的需要与政策的要求,一方面是期望通过公共艺术课程改变传统专业壁垒下美育水平不均衡的问题。高校更需要以公共艺术课程为抓手促进五育均衡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

三、“五育并举”视域下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想要实现全体大学生的美育素养进步,需要将“五育并举”思想科学融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建设中。第一课堂在高校教育教学中位于核心地位,高校的主要教育活动是第一课堂,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第一课堂来体现和实施。与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相比,第二课堂是以实践活动完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们提升技能本领实现全面发展。公共艺术课程相较于其他人文教育而言实践性更强,如何合理安排课程内容中实践与理论的平衡也十分重要。公共艺术课程需要避免成为纸上谈兵的纯理论课程,但又不能将学生一味视作艺术类大学生教授纯艺术课程。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第一课堂建设应该以“具有思政属性的基础美育、学科融合的公共艺术课程”为创新点探索,第二课堂需要坚持“五育并举”内涵下的美育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一)具有思政属性的基础美育

公共艺术课程作为高校美育课程的分支,需要以美学作为理论基础。公共艺术课程想要实现学生自觉“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就必须使学生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课程应选取较为基础的美育理论知识,让同学们认识美的内涵、美的特征、美的形态和范畴,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审美观。美育涉猎范围较广从学科分类上有以哲学为导向、以艺术学为导向。对于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公共艺术课程而言,课程建设上应选取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导向的基础美育,融合课程思政,树立新时代审美观。

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是以培养品德和塑造人格为基础,通过构建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全方位参与的教育模式,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互协同,产生共同影响的一种综合性教育观念。美育与德育不仅在教育内容上具有一致性,还在价值取向上具有统一性,统一于追求人的真、善、美。“五育并举”以德为先,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时应坚持用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公共艺术课堂与思政教育具有一致性,二者的融合教学具有可行性。美育的根本目标是“对人的精神世界的陶冶、对心理结构的重建,乃至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不能将公共艺术课程的作用局限在艺术教育与审美能力上,而是应该通过课程学习,沿着思政导向让学生以正确的审美观来看待世界。

(二)学科融合的公共艺术课程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辐射全体学生,需要做到坚守美育本质的同时兼顾不同专业学生需求,打破文理工思维局限,以学科融合思维促进教学成果最大化。学科融合是在接受各个学科之间的差异性的前提下,不断突破学科界限,推动学科间相互融合、交叉的行为。这种整合既是学科发展的方向,也是创新成果产生的关键路径。近年来,学科融合的美育课程在各大高校推广已经取得了众多成果。在通识类课程建设中,华东师范大学打造的多学科融合美育通识精品课程《数据之美》通过结合可视化技术,探索隐藏在数据中特征,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数据之美,取得了良好反馈。该课程覆盖了全校21个专业的学生,课程内容吸收计算、美学、数据科学、艺术设计等多方面的知识,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借鉴艺术与设计实践工作坊的形式,交流数据及美学在各专业中的潜在应用,以此激发不同专业学生的审美体验。在课程实践环节选取数据海报设计的形式,通过跨学科组队,不同专业的学生将数据利用美学理念创作成有实际生活需要的创意海报将理论联系实际。由上可知,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学科融合课程建设势在必行,在未来课程建设中还需要不断探讨各学科中的美育内涵,以人才建设和学科建设为抓手,把美育融入教育教学的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推动美育工作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三)“五育并举”内涵下的美育实践

公共艺术课程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就需要充分发挥其特有的实践属性。以实践为桥梁将课堂内的本领与现实生活的需要相结合。实践课程是各学科实现美育浸润的重要途径。实践课程与各学科理论教学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美育无处不在,美育人人有责。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的审美元素,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和体验水平,提高学生在艺术、工作与生活等领域的基本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崇高的审美理想,提升自我发现的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根本要义。

实践教育是高等学府培养具备理想、技能和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的重要途径。中国美术学院的美育案例《以乡土为课堂的美育》以扎根中国大地的艺术教育实践为主旨,以乡土为学院,建构艺术创造为内核,依托乡土学院等平台,建立了从课堂到田野的育人新现场,进而形成了文化传承、专业教学、思政育人、社会服务、创新就业五位一体的育人新机制。该项目扎根基层,在基层土地上实地考察建立高校与地方共建的平台优势,在大地上寻找新时代美育的最广泛意义。真正做到了在乡村振兴与美育实践中寻求建设经验,积极探索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方针,转化为艺术教育立德树人的行动方案,用艺术和设计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公共艺术课程的实践环节需要保持常态化更新,始终将社会对于新时代人才的需求作为实践培养目标,真正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四、结语

面对新时代党中央加强和改进高校美育工作的定位和要求,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应坚持把立德育人作为根本任务。在新时代,高校公共艺术课程需要精准地理解新的时代环境和学生特性,我们需要坚持培养道德品质和志向,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其中。在课程教育中,我们需要加强艺术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效应;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要对接受者的特性进行分析,以建立多元混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入创新的技术方法,推动传统教育和数字科技、艺术的融合。艺术和其他学科的结合,为艺术美育提供新的形式。利用新时代的大学美育在培养道德和塑造人才的伟大工程中发挥作用。在“五育并举”视域下积极发展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强保障。

猜你喜欢

五育并举五育美育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