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新”背景下高中语文新闻教学的路径探究

2023-12-26李亚轩

林区教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双新高中语文文本

李亚轩

(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实验小学,山东 日照 276827)

“双新”即新课程、新教材。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语文教育迎来新的变革,高中语文新闻教学也势必迎来新挑战与新机遇。“双新”强调立德树人,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教育教学要突出时代德育性,强化综合素质培养,拓宽综合实践渠道,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当前,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在全国落地开花,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新闻文本集中设定在统一单元,单元后设有单元学习任务,教学内容趋于多元化,教学目标指向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顺应新时代教育新发展,依据新课程和新教材的实施进程,高中新闻教学应联系生活实际,更加注重综合性教学,注重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以此推动语文新闻教学进一步发展。

一、以“双新”为起点,开新闻教学新思路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综合性学科。新闻作品属于实用性文本,除了具有工具性以外,教材文本中还传递着一定的人文情怀和新时代价值观念。新课程的实施强调德育的重要性,注重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需立足于教材文本,综合考虑学生学情,教师在新闻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理解教材中新闻作品的价值内涵,指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视角,感受新闻创作的本质,提高学生辨析社会新闻的能力,丰盈学生的内心世界。

2.立足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语文教育的基本准则。“双新”背景下,语文新闻教学的实施与发展应着眼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在新闻教学中始终围绕“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展开。新闻作品体裁多样,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新闻单元中的选文有通讯、新闻评论等体裁,不同体裁的文本在内容与表现形式上各具特色。教师应打破单一应试教育思维,关注教材选文内容与价值,以人文情怀育人,同时注重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注重新闻活动实践

“双新”背景下,国家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实施新课程教学时既要关注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要关注学生个性化能力的发展。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每个单元后都设有单元学习任务活动,活动围绕课标与教材选文开展,要求学生以文促思、以读促写,发展综合性学习能力。因此,语文新闻教学不仅要基于教材中的新闻作品,同时也要真正将单元驱动性任务实践活动落到实处。教师应与时俱进,结合课程标准,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拓展热点新闻,鼓励学生利用媒介积极参与新闻实践活动,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联结,发掘学生创造性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以“双新”为定点,思新闻教学新问题

1.教学内容缺少深度

“双新”背景下,高考语文考查范围更广、考查内容更灵活。2017年以来,新闻作品被选入现代文阅读题的比重逐年增多,这意味着学生所掌握的不仅是书本知识,还有独立分析新闻文本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个别教师教学存在功利性,不重视教材文本内容,课堂教学一带而过,把重心放在训练学生的答题技能上。长此以往,学生所掌握的能力仅仅是语言分析能力与概括能力,精神需求却得不到满足。如若教学脱离新闻选文内容,不引导学生感受语文文字所传递的人文性,体悟新闻背后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只是训练学生的做题能力,将新闻作品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分离,将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相分离,学生将难以体悟到新闻作品所传递的人文情怀和价值理念。

2.教学方式缺少温度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本,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机智,结合教材文本、学生学情因材施教。新教材实施以来,由于一些教师还未转变教学观念,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在教学方法上依旧采用讲授法,通篇分析文本结构、品析文本语言。虽然在传统讲授法之下学生的基础性知识掌握相对扎实,但长此如此学生对语文新闻学习的积极性将大打折扣。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新闻作品多以大单元呈现,新闻体裁多样,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能进行情境化教学,但过于刻意追求新奇性的问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教师应多角度考虑新闻教学文体的特殊性,合理利用新媒介资源,采用合适的新闻教学方式,打造有温度、有效率、有价值的语文新闻教学课堂。

3.教学评价缺少广度

“双新”背景下,语文新闻教学评价应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的广度,注重新闻教学评价主体的广度。当前,一些教师在新闻教学评价中更侧重于学生新闻答题技巧与能力的评价,忽视了学生对新闻文本学习主体感受的评价和学生新闻素养及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使得新课改下的教学评价改革进程缓慢。加之,高中生处于学习紧张阶段,相对封闭的学习环境使之难以受到多元主体的评价,往往评价主体相对狭隘,一般仅限于教师评价,师生评价及生生评价次之,教学评价主体缺乏一定的广度,因而教学反馈缺少全面性。

三、以“双新”为准点,探新闻教学新路径

在“双新”理念的引领下,语文课程已经开始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以“语文学习任务群”为导向,以具体的学习项目为载体,促进学生提升个性才情和思维品质[1]。基于“双新”理念,部编版高中语文新闻教学可以转变以往教学思路,贯彻大单元理念,依照新闻作品体裁与内容,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新方式,以教学情境、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为切入点,探究新时代高中语文新闻教学新路径。

1.基于文本明晰体裁,创设情境以情动人

“双新”背景下,语文教师应把重心放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上。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建立新闻学习图式,明确不同新闻体裁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何为新闻、新闻学习目标、新闻学习方式后,根据新闻教学目标实施教学路径。中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本质在于促进教与学,这就要求其内容具有教育意义和学科价值[2]。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新闻文本体裁较多,有些文章年代久远但又极具经典性,学生有时难以理解,无法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应结合新闻文本,联系社会生活,借助信息化媒介手段,在教学中融入时代精神,为学生营造学习情境。

新闻,作为实用类文本具有较强的工具性与实用性,学生在学习新闻文本时不仅需要学习新闻体裁类型,还需学习如何撰写不同类型的新闻以及能够正确辨析新闻内容,同时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对社会热点新闻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比如,在教学《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时,首先要明确该篇文章是新闻评论,在学习新闻评论时应学习文本创作结构,了解新闻评论的准确性、针对性等特点,理解文本所传达的工匠精神。教师可以借助媒介在课堂导入时播放《大国工匠》纪录片部分片段,让学生更加立体、直观地去感受工匠精神,有了深入的理解后再去学习文本,将会引起学生更强烈的情感共鸣。在引导学生学习文章论证思路时,结合论点论据体会不同论证方法的作用,同时教师可以补充当代的“工匠精神”事迹,如藏族绘画大师罗布斯达穷其一生修复布达拉宫的壁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首都航天和机械有限公司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精准焊接火箭“心脏”的生动事例,体悟“工匠精神”的内涵,传承并弘扬“工匠精神”。

创新育人方式,创建教学情境,以情动人,丰盈学生对于新闻作品的理解,在新闻学习中掌握新闻创作结构与方法,感知新闻背后的创作意义,融入对时事热点新闻的看法,传递社会主义价值观。

2.依托媒介教学手段,创新新闻实践活动

当前我国普通高中教育进入全面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阶段,改革必须增强整体性、 系统性和协同性,实现由规模型向内涵型转变,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3]。为推进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发挥语文的内生动力,教师应与时俱进,了解教育信息化,借助网络技术、新媒介等进行教学,一方面顺应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新要求,另一方面可以为新闻教学注入新活力。课程标准强调要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注重情境性和实践性,新闻素养的培养不仅在课堂中,还在新闻实践活动中。

时代之新,新在新思想,新在新技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实用性文本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学提示中指出,可以在分析与研究当代社会传媒的过程中学习新闻传媒类内容。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介,搭建课堂与社会之间的桥梁,通过组织新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会新闻的特点,新闻所传达的价值观,新闻人的创作精神。例如,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二单元以“劳动光荣”为主题,教师可以根据单元学习任务组织并开展“身边的劳动者”新闻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可以对身边的劳动者进行线上或线下访谈,也可以借助互联网线上阅览当地新闻报道。访谈组需要分角度做好访谈记录,汇总资料并以视频形式形成一篇新闻报道,以图文形式呈现一篇新闻通讯。阅览新闻报道组在阅览后进行讨论交流,从不同角度切入新闻,以视频形式就该人物事件进行短评,以图文形式创作新闻评论。无论是视频还是图文都上传至微信语文交流群,各小组可以在课堂借助多媒体进行交流分享。教师将优秀作品上传至班级公众号,欢迎家长和社会专业人士交流讨论。如此,既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对新闻学习的兴趣。

乘时代发展之东风,利用好媒介手段,在“双新”的指引下,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应利用好每一次单元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新闻来源于生活,提高辨析新闻的能力。

3.构建学习共同体,激发学习内生动力

部编版教材实施以来,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是学者和教师们探究的教育热点之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多次提及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中掌握语文知识,提升学习能力。而构建学习共同体这一方式恰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正如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提出的“学习共同体”概念,他认为学习共同体采取的方略主要就是学生进行小组学习、 教师进行相互交流[4]。

新课程改革强调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与构建学习共同体有着相同之处。在新闻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平等对话交流,构建师生跨媒介学习共同体,打造开放式教学课堂。构建新闻学习共同体,即分好小组、明确任务、小组交流、师生共享。如在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上册单元任务活动三中,要求学生在思考《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的评论角度后,任选本单元一篇人物通讯,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新闻评论。首先,从单元人物通讯中选出三篇,将学生按照个人意愿分好小组。其次,教师要明确从新闻评论角度来重读人物通讯,思考作者的写作视角。再次,学习共同体内的学生在研读文本后,可以借助媒介搜集相关素材支撑自己的观点,与组内成员交流共享,集思广益碰撞思想上的火花,并合作撰写一篇新闻评论。最后,各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展示组内成果,师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

构建学习共同体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长久的新闻学习群体。教师应意识到学生合作探究的潜在力量,定期布置有效分组作业,抛出社会热点新闻,鼓励学生组内讨论,发表有针对性和价值性的观点,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教学评价多元化

新时代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高素质的人。“双新”背景下,教育教学应培养具有高能力、高素质的时代新人。语文教学评价不应仅限于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更应着眼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以往新闻教学评价所涉及的范围较窄,无非评价学生对新闻文本创作手法的分析能力和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然而,随着高考新闻作品考查力度的不断加大,高考试题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已不仅仅限于基础性知识。除此,时代迅速发展,新闻无处不在,语文新闻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在新闻教学时有必要注重课程评价的整体性与综合性,提高评价主体的广度,推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发展。

新闻教学评价要注重评价内容的整合,教学评价要贯穿教学始终,教师要时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过程。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设计,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过程性评价。近些年,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学评价更多趋向于评价多元化,一是教学评价内容多元化,二是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如在学习《喜看稻菽千重浪》一课时,为丰富新闻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可在教学环节中播放纪录片《为时代而歌:袁隆平》相关片段,要求学生在学习文本后结合纪录片自选角度写一篇简短的通讯,创作完成后与小组成员交流,每组选出一篇优秀作品师生共同交流,评选出“最佳内容奖”和“最佳创作奖”。此次教学任务的实施强调综合性,达到了读—写—评教学一致性。在教学任务中考查了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自主思考问题能力以及思辨能力。在教学评价主体上,不仅限于教师评价,还进行了生生评价以及师生评价,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新闻学习的兴趣,体会新闻创作的乐趣。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在交流评价中共同进步,更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全面掌握学生的新闻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推进语文新闻教学的科学化进程。

四、结语

基于“双新”教育背景,于新教材中聚焦核心素养,于新课程与新理念中探究育人方式。实用类文本既要注重文本的工具性,也要注重语文的人文性。在新课程背景之下,语文教师应对新教材进行系统性梳理研读,结合新课标要求,将新的教育理念融于教学当中,完善自身语文教育体系,借助新的教学手段创建教学情境,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正向作用,以此带给学生更具体验性的优质课堂,推动语文新闻教学的创新性发展。

猜你喜欢

双新高中语文文本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双新”视阈下福州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实施情况及思考
“双新”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新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双新”视野下高校学生工作创新研究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