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赛创”深度融合提升“三教”改革新途径
——以电子商务运营专业为例
2023-12-26孙育麟韩雪菲
孙育麟,韩雪菲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25)
为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2019年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正式提出“三教”改革。新时代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是落实职教“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三教”是教师、教材、教法的统称,重在关注和解决高职教育教师、教材和教法中存在的问题,对职业院校进一步深化改革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在教育实践中,通过产教融合、赛教融合、赛创融合等方式,可以有效推进教材、教法以及教师队伍建设,从而实现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质量大幅提升。
基于目前电商运营专业的现状,为更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深入剖析“产教赛创”的实质,不断拓展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对接平台。依托于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等赛事的竞技手段,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思想理念,深入剖析“三教”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电子商务运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产教赛创”协同育人新路径,促进其在“三教”改革过程中达到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1]。
一、高职院校“三教”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我国职业教育取得飞速发展,教学环境、软硬件建设及生源质量各方面都得到了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能,特别是电子商务运营专业具有强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实践指导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很多职业院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性不强,与产业相关的实践内容薄弱,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新需求。“产教赛创”没有实现深度融合,导致理论教学不能有效发挥实践价值。有企业实践经验的高职院校教师占少数,这类有社会实践经验的教师正是教师队伍中所缺少的,他们能够将最新的行业发展需求带入课堂,这是长年工作在一线教学岗位的专业教师所不具备的[2]。
高职电商运营专业教育侧重培养的是电商领域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但是由于缺少实践经验的支撑,大部分教师讲授的内容只局限于书本,授课过程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导致课堂内容离电商实战较远,实践应用性不强,学习效果不佳。
2.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育教学体制的影响和束缚,使得教学方式很难在短时间内从固有的思想观念中转变过来,电商运营专业课堂授课依然以理论知识为主,知识点抽象空洞,教学方法陈旧,考核方式单一,导致电商人才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目标不凸显。具体来说,传统的教学环境多是教师“一言堂”[3],即课堂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全程讲授,缺少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期末考核方式以客观题闭卷为主,偏重理论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很难达到约束学生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高职电商运营教学方式应以实践操作为主,这样既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学情的思考,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长此以往,触碰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学生学习只流于表象,遇到问题不善于分析思考,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与高职教育的初衷相背离。
3.教材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高职院校电商运营专业教材来源看,目前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类是本科专科都在使用的通用教材;一类是任课教师按照自己的讲课思路编写的讲义;还有一类是高职院校自行组织编写并正式发行的教材[4]。
虽然以上三类教材都可应用于高职教学中,但各自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类选用本科专科通用教材,尽管教材的质量规格很高,但无法真正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高职与本科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同,本科院校重理论而高职院校重实践,因此本科和高职通用一本教材,与高职学生基础薄弱的情况不匹配,使用此类教材效果不佳。第二类使用讲义代替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的授课风格、教学思路、课程安排各有不同,对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把握也各有侧重,即便是同一门课程,不同的授课教师讲授的效果也各有不同。讲义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授课习惯进行的经验总结,缺乏科学的体系结构,系统性和通用性不够,因此任课教师编写的讲义只能作为教学补充,而不能作为独立教材使用。第三类完全针对高职院校学情编写的专用教材,虽然此类教材的针对性较强,但数量较少,编写质量、内容的实用性和新颖性上表现不足,并非是为满足实际教学需要而潜心研究的成果,因此教材编写的结构,编写人员的理论水平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造成教材中案例准备不充分,逻辑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
二、高职院校“产教赛创”融合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职院校在“产教赛创”融合方面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集中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产教脱离
产教融合的主体是企业与高职院校,出发点是助力学生的实践锻炼,达到在学中练、在练中学的效果,并为合作企业带来一定的市场效益。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却发现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有效性不足,专业、产业与教学缺乏深度合作,浮于表面,或是单纯为完成上级下达的合作任务而应付了事。企业需要获得商业利润,但校企合作带来的收益却非常有限,一方面源于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学生是边学边做,操作的熟练程度不能与生产线工人相比,工作效率低下,产出率低;另一方面源于产品合格率较低,企业对工人有工资奖金等约束手段,而对学生的约束力较弱,学生缺乏职业精神,工作的认真程度不高,导致生产效率降低。企业与高职院校即使建成融合示范基地,但基地使用效率不高,存在投入多产出少的现象,未能有效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初衷[5]。
2.创教脱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提出,“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当前,部分高职院校还没有充分发挥教育教学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对创新创业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导致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各行其道,彼此互不交叉,创新创业教育未能有效贯穿于高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没有实现在课程标准、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对学生进行创业能力培养,没有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学生创业热情不高,没有真正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根本目标[6]。
3.赛教脱离
近些年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各级各类大赛,旨在通过竞技将学生所学所思得以运用,以此激发其学习动力。从前期准备到赛场竞技都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参与比赛对学生而言是知识和技能上的一次蜕变。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却发现,大赛成果并没有转化为教学资源,部分高职院校只注重比赛结果,为提升参赛作品的质量,一些团队组建、项目构思、文案编写等工作均由指导教师代劳,学生在比赛中仅充当了“陪衬”的作用,这一过程忽略了对学生的培养,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未达到变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7]。
4.技能考核与课程评价脱离
各高职电商运营专业针对课程评价也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过程性考核,但课程的设置、考核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弱化了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考核,致使课程评价体系流于形式,作用不大,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约束和提升[8]。
三、“产教赛创”促进“三教”改革的有效途径
对照“产教赛创”融合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电子商务运营专业“三教”改革的有效途径如下:
1.建立完善的“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专创融合”不是简单地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生硬地相加,而是要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通过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运营专业“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创新创业产生认知。
在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针对电子商务运营专业特点在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等方面融入电商行业的最新动态、电商领域的创业典型案例以及关于电商行业的热门话题等内容。在专业课教学中,对于“网店运营”、“软文写作”、“电商直播营销技巧”等便于开展创业的课程,要有针对性地加大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力度,最终实现电子商务运营专业高效“专创融合”的目标。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结合电子商务运营专业学情,对照课程体系及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探究与电商行业产业相关的创新创业元素,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比如在“移动电商运营”课程中,可以小组为单位建立抖音账号,自行设定账号主题及主要宣传方向,小组成员共同研究短视频内容、营销宣传文案、拍摄并进行视频剪辑,甚至可以尝试直播带货。通过实践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得以应用,并在实践中体会创新带来的乐趣,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加大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力度
产教融合的重要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为高效推动电子商务运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要将产教融合理念贯穿于电子商务运营专业教学全过程,从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革新、教材选择等方面作进一步的调整。通过与电商企业对接搭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双方签订人才培养协议,确定专业课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参与实训指导和教学管理,由企业人员作为课程实训导师,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完成企业部署的任务。学校提供场地、设备及足够的实训学时,确保最终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授课教材可由专业课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编写,校内教师完成教材中的基础理论部分,企业导师则侧重提供教学案例及设计实习实训环节双方相互配合各展所长,编写的教材既有教学针对性又能达到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目的。
3.充分发挥大赛的教育引领作用
每年如期举办的国家及省内职业技能大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级各类赛事,已经成为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平台。教育部2018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章程》中提出:“全国职业教育大赛设计应以专业教学标准及实际工作任务、过程和要求为核心,重点对参赛者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工作质量、操作规范、创新能力、团队精神进行考察。”[9]可见,职业技能大赛可对职业教育进行资源补充和促进。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是我国创业教育改革的生动实践,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投身创业的热情,因此要充分发挥大赛的教育引领作用。
(1)对照竞赛文件要求,在电商课程资源中适时融入竞赛内容,既丰富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又能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接触大赛,对大赛有更加直观的印象,由此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日后参加比赛奠定基础。比如在“直播营销技巧”课程中鼓励学生建立抖音账号,通过短视频、直播带货等途径取得收益,引导学生对创新创业产生兴趣,进而提升创新创业大赛的作品质量。
(2)在备赛过程中高职院校可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建立“双师型”指导教师团队,丰富指导教师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借鉴企业创新项目、复盘电商竞赛作品,设计出不同类型电商实战项目,发挥竞赛对电商教学改革的“增值”效用[10]。
(3)职业技能大赛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生产和经营工作实际开展的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的竞赛活动。学生通过参与技能大赛能够对所学专业进行比较全面地深入思考,教师通过指导技能大赛可以积累实践教学经验。
(4)通过参与各类大赛对团队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升华,为提升职业能力素养作有益的诠释。
四、多维度打造技能考核和课程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可与电商行业协会、业内知名企业建立多维度人才考核评价体系,了解目前电商行业用人需求,针对需求反向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关注历届电子商务运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动向和就业质量,打造适合行业企业需求的电商人才。通过整合企业反馈、学校跟进、学生就业情况三方信息形成对电商人才的综合评价,并以此为依据完善课程体系。此外,课堂上建立研讨式、竞赛式教学模式,以任务为目标导向,通过对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社区运营、短视频制作等技能点的考核,激励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意志品质,为打造电子商务运营专业创新型人才夯实基础。
“三教”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创新“产教赛创”融合途径,才能有效推进“三教”改革不断深化,更好地服务于高职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