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中小学思政课社会实践一体化建设研究

2023-12-26天,彭

林区教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学段教学内容思政

陈 天,彭 能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62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突出了社会实践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且“鼓励各地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2]。社会实践是开展思政课教学的重要途径,因此进行大中小学思政课社会实践一体化建设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内在组成部分和题中应有之义。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社会实践一体化的内涵与价值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社会实践一体化的内涵界定

就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本身而言,它拥有丰富的内涵体系。从宏观上来讲主要包括课程、教材、教学、师资等一体化;从微观上讲,是要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在学生认知规律的指导下,通过螺旋式上升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实现同一知识点的横向贯通和纵向衔接,最终达到整体上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而思政课社会实践一体化作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特殊形态,既有一体化的要求,也有作为教学所具备的完整教学方案、教学计划,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印证。综上所述,大中小学思政课社会实践一体化就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以一体化的思政课教学内容为基础,在具体教学方案的指导下,围绕阶段性的目标,利用差异性的方式,在社会大课堂中对大中小学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新形式,旨在使各学段的思政课社会实践处于关系密切、协调一致、螺旋上升的有机整体状态之中。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社会实践一体化的当代价值

1.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来看,部分制约着整体,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中,思政课是整体,社会实践是组成部分,因此推动思政课社会实践一体化建设,就能以部分功能的发挥来完善思政课一体化的整体建设。从联系与发展的观点来看,事物发展的过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大中小学思政课社会实践一体化”作为在社会大课堂中对各学段学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新形式,能够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从而进一步巩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已有的建设成果,不断推进其高质量发展。

2.助力培育知行统一的时代新人

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这就要求学生在每一阶段的思政课理论教学中都能获取与自身认知能力相适应的知识,在每一次的思政课社会实践中都能得到与自身身心发展规律相匹配的实际锻炼,从而使朴素的爱国情怀逐步升华为坚定的政治信仰,使抽象的书本知识逐渐转变为改造世界的能力。

首先,以一体化的教学内容为基础,突出了它作为思政课有机组成部分的教学属性,能够有效避免把社会实践变成流程式的参观或者变相旅游;其次,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为指导,有助于解决以往社会实践过程中存在的超前性、形式性等弊端,彰显其科学性;再次,以大中小学生结对的形式开展社会实践,能够充分发挥朋辈教育的优势,为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创造现实条件。大中小学思政课社会实践一体化作为一种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实践方式,能够使各学段学生在教育他人的同时实现自我教育,从而真正培养出理想信念坚定、实践能力突出的时代新人。

3.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理念纵深发展

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3]教师和大中小学生共同设计一体化社会实践方案、参与一体化社会实践的过程,正是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同时,正如毛泽东所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4]一体化社会实践的广泛开展、深入总结,“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这一理念必将获得更丰富的内涵、更深刻的认识。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社会实践一体化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社会实践一体化观念淡薄

虽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概念自提出以来就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但是就目前而言,属于“思政课一体化”有机组成部分的“思政课社会实践一体化”还只是各地各校在教育部指导下开展的一种有益探索,并没有硬性规定,加之大中小各学段的不同特征,共同导致了学校和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实践一体化观念淡薄。

就学校而言,进行大中小学思政课社会实践一体化建设是一项更为繁杂的工程。除了需要组织内容一体化研修、教师一体化培训,在地点选择、资金支持、安全保障等方面都需要各学段通力配合,客观上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在缺少外部硬性规定的情况下,学校往往不会树立明确的思政课社会实践一体化观念。

就教师而言,各自所处学段的特征是导致社会实践一体化意识缺失的一大重要因素。对于大学思政课教师来说,即使知道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意义所在,但是由于各自研究领域的差别和科研晋升的压力,部分教师对其内涵和建设方式了解并不深刻,对微观层面的“大中小学思政课社会实践一体化”概念更是知之甚少。对于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来说,在分数这一升学最重要的“指挥棒”下,其重心还放在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成绩上,因此也未给予足够关注和充分重视。

(二)缺乏一体化教材与教学内容支撑

实践与认识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当前思政课教材以及教学内容仍然是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认识的主要途径,因而只有当教材与教学内容实现了一体化,学生的认识才可能走向一体化,社会实践也才可能达到一体化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体化的教材与教学内容是一体化社会实践的前提与保证。

当前大中小各学段的思政课教材在知识衔接上已经更为紧密,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现有教材中的部分内容中没有体现出相应的渐进性和层次性,且呈现出低学段知识挖掘过深、高学段知识开垦过浅的现象。因此,思政课的教材内容一体化建设依旧任重而道远,部分专题的知识尚不足以为教学内容一体化和社会实践一体化提供基础与指引。

(三)缺乏一体化组织保障

第一,相关体制机制尚未明确。完善的体制机制是顺利开展工作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既统领全局也贯穿始终。经过数十年的摸索、总结,各学段的思政课社会实践已经形成了较为健全的体制机制,而“大中小学思政课社会实践一体化”建设作为一种全新的探索,在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管理机制等方面尚不明确,比如由谁来统筹领导大中小三个学段的思政课社会实践,具体到各学段各部门的工作又应当如何贯通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第二,跨学段交流、实践平台建设不足。就目前而言,只有在高校层面建立了全国性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联盟”,纵向贯穿大中小各阶段的交流平台还停留在个别的区域性探索。这就导致大部分思政课教师既无法及时对教材中割裂、重复、超前的内容进行重新调整设计,也缺少共同商议如何在内容一体化的基础上制定、实施社会实践一体化方案的机会。除此之外,用于开展社会实践的场所也仍然处于分散状态,尚未建立大中小学共享的一体化实践平台。

三、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社会实践一体化建设的策略

(一)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引领作用

教育行政部门是指政府主管教育工作的部门。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在制定教育政策、管理教育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既要加快组织编写作为基础的一体化教材,还要通过硬性规定、柔性激励、完善平台保障等措施助力大中小学思政课社会实践一体化建设。

1.硬性规定:将“大中小学思政课社会实践一体化”纳入各学段的纲领性文件

推进思政课社会实践一体化建设,前提是教育行政部门将其纳入各学段的纲领性文件中,如针对大学思政课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针对高中思政课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以及针对初中和小学思政课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就目前来说,这些标准中只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以下简称“高校标准”)对于实践教学作出了明确规定,即要求不同层次的高校从思政课已有学分中划出一部分专门用于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其余各个学段的课程标准均没有涉及。为此,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一方面要看到思政课实践教学包含的社会实践要求,将“高校标准”中关于实践教学的部分进行补充,加入社会实践一体化的相关规定;另一方面,在中小学阶段,要根据其实际情况适当修改原有课程标准,在不影响原有课时数的情况下突出社会实践一体化的要求。

2.柔性激励:打造“大中小学思政课社会实践一体化”示范学校

对于学校而言,省、市、区等各级示范校都是具有一定含金量的荣誉,既是对已有办学水平的认可,也有助于扩大知名度,吸引更高水平的学生和教师,助力学校发展再上新的台阶。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冯刚认为:“要更高质量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深入推进实践育人工作,建设若干个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示范基地,启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示范品牌建设项目。”[5]对于中小学来说同样如此。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策划“大中小学思政课社会实践一体化”系列活动,吸引各学段广泛参与,对于成效显著、反馈良好的学校,再根据实际成果择优认定为国家级示范校,充分彰显其引领示范作用。通过打造一批、认定一批的方式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社会实践一体化”接续发展。

3.平台保障: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社会实践一体化”平台建设

第一,要在各地区内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师资联盟、建立配套的培训研修基地。一方面,通过组织集体备课、专题研讨等活动,使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针对当前课本中割裂、重复、超前的内容进行重新设计,首先实现教学内容的一体化;另一方面,通过打造常态化交流研讨的平台,使各学段思政课教师能够在教学内容一体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策划社会实践一体化方案以及沟通后续实施事宜,着重实现实践内容的一体化。第二,要将各学段已有社会实践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的共通共享,并在充分了解各校特色和实践需要的基础上,带头签订一批可以长期用于开展一体化教学的多类型的社会实践场所,比如与人文社科相关的红色纪念馆、历史文化遗址、博物馆,与自然科学相关的工矿企业、科技研究所等等,以供不同学段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二)发挥学校的关键作用

1.主动承担责任,积极落实政策

学校要充分认识参与大中小学思政课社会实践一体化建设对于提升育人效果、提高自身办学水平、增加社会认可度的重要作用,从政策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在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规定的指导下,将大中小学思政课社会实践一体化建设列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纳入办学质量评估标准体系以及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中,做到定期召开专门会议或专题研讨,及时研究部署具体实践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推动思政课社会实践一体化建设落地生根。

2.明确组织管理,发挥育人合力

一要着力构建以校党委或党总支为核心的领导小组,通过大中小各学段领导小组轮值负责的形式统筹社会实践一体化开展的全过程;二要切实形成责任清晰、流程明确的组织管理体系。首先,将中小学德育处、高校团委等部门开展的实地研学、志愿服务等活动与思政课社会实践进行整合,避免资源浪费。其次,明确职责,发挥协同作用。中小学的思政课教研组和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发挥教育教学以及科研方面的优势,负责社会实践方案的整体策划;德育处、团委、学工部等部门要发挥组织管理方面的优势,负责前期与其他学段进行沟通,确定实践地点、方式、参与人数以及特殊需求,提前做好资金支持、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工作,使各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社会实践高质量发展。

3.创建激励机制,营造良好氛围

大中小学要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对于表现突出、成果丰硕的教师给予表彰和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通过设置专项研究课题、评选先进个人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进行大中小学思政课社会实践一体化建设的愿望和热情。此外,各学校还可以将大中小学思政课社会实践一体化作为学校特色,结合实践名师和典型案例进行宣传,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广大教师的认识与认同,为后续实践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氛围。

(三)突出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

1.树立社会实践一体化观念

思政课教师要及时转变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等固有观念。一方面,要从宏观上认识在新时代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社会实践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它不仅关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成效,还关乎时代新人的培养质量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将其摆在战略全局的高度来对待;另一方面,必须明确自己身为教育工作者不仅有着“教书”的职责,更承担着“育人”的使命,不能仅仅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不能停留于固有的社会实践模式,必须认识到一体化社会实践对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自觉做大中小学思政课社会实践一体化的坚定支持者和主动探索者。

2.提高一体化理论素养

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活动,一体化的思政课社会实践首先要求教师具备一体化的理论素养。即只有思政课教师首先使自身的知识体系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有机整体,才能进一步对教学内容作出一体化设计,进而使学生能够以一体化的知识指导社会实践。为此,思政课教师除了要利用好跨学段交流平台积极参与集体备课、一体化研修等活动,还可以通过低学段教师到高年级听课,高学段教师进低年级代课等方式深入了解各学段的学情,不断使自身的理论素养走向一体化。

3.锻造一体化实践能力

思政课社会实践一体化要求教师有组织学生进行一体化社会实践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能力。首先,教师不仅要认识到不同学段的学生在身心发展水平和实践能力上的客观差距,还要在策划实践方案时充分考虑大中小学生知识体系的衔接情况,严格根据小学启蒙道德情感,初中打牢思想基础、高中提升政治素养、大学增强使命担当的要求,选择循序渐进的社会实践方式。其次,教师要充分融入社会实践一体化活动的过程中,在大中小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朋辈教育的基础上及时加以专业引导,使学生的感性认识转变成更为深刻的理性认识。再次,在教学反思方面,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实践情况纠偏补漏、发现问题,在总结规律、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社会实践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猜你喜欢

学段教学内容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