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目标对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引领作用分析

2023-12-26贾永霞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3年9期
关键词:双碳能源绿色

贾永霞

(中共运城市委党校, 山西 运城 044000)

0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双碳”目标是2020 年9 月22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向国际社会做出的承诺。2021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明确提出了实现“双碳”目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2035 年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稳中有降”这一关键时间节点要求之后,2030 年碳达峰、2035 年碳排放稳中有降和2060 年碳中和成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三部曲”。

1 推进“双碳”工作的重大意义

“双碳”目标提出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危机。随着二氧化碳排放超标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已经带来了一系列气候灾难,气候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正在不断发生。联合国气候变化委员会报告显示,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累积排放的二氧化碳超过2.2 万亿t,人类活动已经导致全球气温升高超过了1.1 ℃,再过20 年预计将超过1.5 ℃。对全球的生态系统而言2℃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底线。气候变化一旦超过2 ℃,地球的生态系统将遭到不可逆的破坏,恶性循环的潘多拉魔盒将彻底打开。珊瑚礁和北极生态系统将濒临灭绝,全球生态系统将迅速恶化,高温热浪、极端降水的这些气候风险会大大升高,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粮食和水资源将成为突出问题。如果气候变化超过5 ℃,地球将由“温室”变成“热室”,北极全年无冰,南极和格兰冰盖完全融化。全球海平面升高超过60 m,上海、香港、伦敦、纽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都将沉入海底。气候系统、人类系统、生态系统、经济社会系统将被推向崩溃的边缘,地球与人类也将陷入全面危机。所以世界各国在气候大会的谈判桌上最终通过了《巴黎协定》,提出了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 ℃以内,并努力把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 ℃以内[2]。《巴黎协定》的1.5 ℃目标是世界各国提出碳中和目标的基础。

气候危机是站在全人类面对的共性问题上来分析“双碳”目标提出的原因,具体到我国而言,做好“双碳”工作有两大重要意义。

1)做好“双碳”工作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把我国从传统农业国重塑成现代化的工业国家,与此同时也形成了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工业体系。但是在碳中和大背景下,全球制造业将形成新的产业格局,这种格局的最大特点就是全产业链供应链每个环节都要实现碳中和。它意味着虽然我国拥有世界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但是在生产、库存、物流配送任何一个环节如果做不到碳中和,就有可能被踢出产业链供应链。例如苹果公司的战略目标是在2030 年整个产品生命周期都要实现碳中和,即意味着所有苹果产品的供应商到2030 年都要实现零碳的配套产品,否则就有可能被踢出苹果的供应链。沃尔玛、乐购等这些跨国零售巨头,也正在计划实施绿色供应链体系,对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碳足迹进行测量并加贴碳标签。这就倒逼很多企业为了稳住在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必须实现碳达标。所以,推进“双碳”工作将在制造业领域重塑中国经济新形态,加快形成绿色经济新动态,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做好“双碳”工作是维护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我国目前的能源格局是富煤、贫油、少气。2021 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是52.4 亿t,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煤炭的过度开采是矿难常发生的原因,还伴随着温室气体排放、地面下沉等一系列次生灾害。2005 年,国家重拳出击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一方面加大煤炭整合力度,另一方面加快扶值新能源产业。石油和天然气成为我国新的能源主力,但随着我们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的石油产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根据IEA 和BP 统计,中国已于2017 年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并于2018 年取代日本成为最大的天然气净进口国。2020 年,中国消费的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了70%和45%,这意味着我们消费能源的主动权并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2021 年3 月的苏伊士运河堵船事件再次刺痛中国石油危机的神经,上万千米外海上关隘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国内能源危机,其中尤以马六甲海峡为甚。马六甲海峡堪称中国经济海上生命线,中国进口石油的80%在此经过,一旦马六甲海峡被封锁,我国就会陷入能源危机。所以无论是从经济的持续发展还是从国家长治久安的角度上分析都需要我国摆脱对石油的依赖。2021年中国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指出未来中国的能源结构将以新能源为主体。“双碳”目标提出到2060 年我国核能的装机容量要达到现在的5 倍多,风电的装机容量要达到现在的12 倍多,而太阳能会是现在的70 多倍。这对提高我国能源的自给率,增强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安全性、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3]。

2 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会一蹴而就,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挑战,重型产业结构带来的挑战,以及高碳化能源结构带来的挑战等。所以实现“双碳”目标需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特别要把握新发展阶段的特点,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实现路径。

2.1 稳妥有序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能源活动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占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77.7%,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我国能源结构以高碳的化石能源为主,实现“双碳”目标首先要优化能源结构。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严格合理控制化石能源总量,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具体来说就是要推进煤炭清洁开发利用、合理发展天然气、安全发展核电、大力发展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在坚持安全降碳、节能优先的条件下,实现能源的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可持续发展。

2.2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加快推进农业、工业、服务业绿色低碳转型,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提高第三产业比重,逐步降低第二产业比重。进行深度产业结构调整,就是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发展全领域、全过程,保证生产流通的全过程绿色化、低碳化,是未来产业竞争的关键点,也是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根本保障。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建立健全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2.3 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交通运输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源头之一。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首先要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主要指车辆、船舶、航空、铁路的绿色低碳转型[4]。其次是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由于铁路运输的能耗强度是公路的1/7,污染物排放强度是公路的1/13,而水运运输的能耗强度比铁路更低,所以要大力发展大宗物资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是加快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同时还要发展智能交通把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到交通运输中,倡导绿色出行,大力培育绿色出行文化。最后要大力推进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清洁能源在交通枢纽场站的应用和加快构建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据统计,截至2022 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 310 万辆,而充电桩保有数量只有521 万台,远未达到车桩比1∶1 的目标。充电桩保有量会极大影响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体验,加快充电桩建设速度,甚至进行适当的超前建设可以有效增加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形成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的良性互动。

2.4 提高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

随着城镇化推进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我国城乡建设的二氧化碳排放一直在逐年上升,提高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方面。一是要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到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推广绿色建造方式,采用环保低碳建造方式,选用绿色建筑材料,绿色施工技术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二是要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因地制宜推广防火等级高、保温隔热性能好的建筑保温隔热系统。建筑的碳排放主要来自用电、供暖、供冷、供冷热水和做饭。建筑行业的碳中和实现路径主要是通过提高建筑保温水平、提高照明、制热、制冷设备的能源效率,以及供热和炊事的电气化改造等。三是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推动太阳能建筑,加强地热能应用,推进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要加快绿色农房建设,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鼓励建设以“光储直柔”为特征的新型农村建筑电力系统。

2.5 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碳汇是指从大气中移除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程,森林、草原、湿地、耕地、冻土、海洋等都是自然界储存温室气体的“碳库”。

1)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首先要提升生态系统的碳汇增量。通过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面向重要系统碳库,在保护巩固的基础上做好修复提升。按照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要求,做好八个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

2)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植被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有机物储存固定。据统计,我国80%以上的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来源于森林,建设森林碳库是目前较成熟、较经济、副作用较小的增汇手段。

3)推进湿地保护修复。湿地植物、土壤中储存了大量的碳元素,但受气候变暖和人为干扰,湿地碳库可能遭受破坏,由碳汇变为碳源。严格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既可以提升碳汇能力,也可以对一定范围内的小气候形成正向影响。我们要加强湿地保护,维持天然湿地自然状态,减少人为扰动及湿地占用。同时修复退化湿地,增加湿地生物多样性。

4)加强农田土壤固碳。农作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并固定在土壤中,稳定和增加土壤碳库。但在维护不当的情况下,农田中的有机碳将会释放到大气中,并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所以要加强农田土壤固碳。内蒙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探索发展富碳农业,将二氧化碳用于农作物生长,同时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农作物品质和产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2.6 完善绿色低碳的经济政策

2021 年7 月,我国启动了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首批2 000 余家电力行业企业纳入这个市场中。根据规定,这些企业每发一度电都会获得一定的配额,碳排放超过这个配额的高排放企业,需向配额富裕的低排放企业购买。除了电力行业以外,钢铁、水泥、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也会陆续纳入碳交易体系中,最终达到凡是能耗超过1 万t 标煤的企业都将进入全国碳市场,总的企业数量将超过1 万家。通过碳交易市场的运转,高排放企业的利润将通过碳排放权源源不断的向低排放企业转移。而当碳价高到已经超过高排放企业的利润时,这些企业就只能关停,实现落后产能的淘汰。所以通过碳排放权的交易,能促使一些企业尽快的节能减排,最终推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3 结语

纵观全球,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中国拥有市场优势、产业优势和制度优势[5]。通过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我国会在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同时实现“双碳”目标,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巨大的贡献,把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留给子孙后代。

猜你喜欢

双碳能源绿色
“双碳”目标下煤矿企业转型发展路径探析
绿色低碳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