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在印尼的发展及其互联网化问题

2023-12-26吕军伟张宝康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印尼汉语教学法

吕军伟, 张宝康

(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

印度尼西亚(下文使用简称“印尼”)是全球海外华人人口最多的国家[1]1288,其汉语教学研究发端于17 世纪末由印尼华人创办的面向华人华侨子弟的私塾(义学)教育[2]67。 20 世纪50 年代中印建交,印尼的华文教育一度进入快速发展期,后因印尼政府涉华政策有变,印尼的华文教育自1966 年始遭禁,直至1999 年才得以解禁,并自此再度进入快速发展期。 关于印尼华文教育状况的研究最早始于颜天惠,颜天惠指出,学习汉语的重要性已成为印尼人的共识,但其学习形式以家庭式汉语补习班为主流[3]7。 进入21 世纪后,印尼教育部于2001 年决定将汉语课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4]5。 自此,在印尼,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数量开始明显增多,以2010 年为分界点,2000 年至2010 年年均发文量为7 篇,之后年均发文量高达60 篇,而研究重点已从华文教育的历史状况及政策等问题转向汉语教学的“三教”(教师、教法及教材)问题研究[1]1284。 陈延河通过对比印尼语与汉语的基本语序来探析印尼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常见的语序偏误[5],自此印尼学生汉语学习中的偏误问题研究成为学界关注之重点。值得注意的是,在印尼,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模式问题研究亦进入学界视野。 陈海峰最早探讨在印尼的汉语教学模式问题,并提出针对印尼留学生的汉语速成教学模式[6]85。 之后,徐榕尉致力于探析在印尼汉语听说课任务型教学问题,并开始关注教学模式应用问题[7]13。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印尼的汉语教学于2000 年左右开始尝试利用互联网辅助教学,Jeffiy、Rina & Megah Yosefa 最早探讨以互联网为媒介进行汉语远程教学的问题[8]1;之后,郭慧香(ELINA)通过调查发现,网络教学可利用多媒体手段提供实际的语言环境以引发印尼学习者的汉语学习兴趣[9]42;王永固、吴健通过构建国外高中汉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并发现此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活动参与度[10]146。 新冠疫情使印尼的传统汉语课堂教学受到直接影响。 在此背景下,芳菲(Jelita Pekerti)聚焦印尼线上汉语教学问题,并通过调查指出须加强教师线上教育技术培训、线上汉语教材及课程设置等[11]55。 遗憾的是,印尼的汉语教学研究及实践迄今依赖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基于互联网的汉语教学尚未受到足够重视。

在新冠疫情期间,传统的汉语课堂备受挑战,吕军伟、卢燕萍指出,“互联网+汉语国际教育”势在必行,互联网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研究至关重要,且亟待探究[12]93。 然而,在印尼,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及其研究皆以传统课堂为主,鲜有涉及互联网汉语教学问题,更无涉及汉语教学的互联网模式问题。 面向印尼的汉语教学应如何实现互联网化,其互联网汉语教学模式应如何构建,教学效果又该如何评估、保障等,诸多问题的研究亟待深入。 鉴于此,本文旨在分析在印尼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之发展及其研究状况,进而厘清其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在印尼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及研究提供参考。

一、 面向印尼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传统教学的发展

印尼的汉语教学起源于1690 年巴达维亚华人创办的名诚书院,迄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截至19 世纪末,印尼华文教育均属于印尼私塾(义学)教育[2]67,以传授传统儒家经典为主,教学对象主要是华人、华侨子弟。 1901 年中华学校(今茉华三语国民学校)的创办开了印尼华侨学校之先河[13]118。 20 世纪上半叶,印尼先后被荷兰、日本殖民统治,在此期间的华文教育备受限制。 二战结束后,印尼于1950 年4 月与中国建立邦交关系,是年8 月印尼共和国成立,开始对华文教育采取较为宽松的政策,此后华文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1950—1966 年),华侨创办的各类学校(包括幼稚园、小学、中学)约1 800 所,学生40 余万人[14]。 然而,遗憾的是,因印尼政府视华人为外来民族且实行强迫同化政策,印尼的华文教育自1966 年始遭受禁锢,直至1999 年,瓦希德(Abdurrahman Wahid)总统当政时才予以解禁,并允许华人重新从事汉语教学[13]118,且于2001 年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4]5,自此印尼的汉语教学再度进入快速发展期。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及推进,印尼政府加大力度鼓励、支持汉语教学的发展,自2007年9 月第一所孔子学院揭牌至今,印尼已有8 所孔子学院[11]14,印尼HSK 考生人数也由2001 年的1 200 人发展至2022 年的17.5 万余人[15]。 办学形式恢复了初期以华人华侨及其后代为教学对象的华文教育办学形式,主要有:家庭教师补习、补习班或补习学校、正规中小学或幼儿园和大学四种[16]2。 随着印尼汉语教学规模的逐步扩大,其办学层次遍布国民中小学、幼儿园到大学,办学形式趋于多样化,以孔子学院、大学、国民中小学及幼儿园(包括三语学校、基督教学校、国际学校等)为主,此外还有补习学校和家教等。 在教育教学研究层面,伴随着印尼华文教育的解禁,相应研究也于20 世纪90 年代末开始萌芽,初期研究关注的是以华人华侨及其后裔为对象的华文教育问题。 颜天惠指出,在印尼政府解禁华文教育的形势下,印尼对汉语人才的需求势必日益提升[3]51。 进入21 世纪,贾益民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印尼华文教育的定性定位、教学规范、师资培训等问题[17]。 之后,宗世海、李静则通过分析印尼华文教育之现状,指出其存在师资年龄偏大、水准不高、数量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培养较高学历接班人、提高华文教师待遇等对策[16]2。 而针对印尼华文师资水平偏低等瓶颈问题,宗世海、王妍丹进一步指出可通过培养新师资、培训和认证已有人才、教师援助等策略予以解决[18]9。 随着印尼的汉语教学不断扩大及深入,汉语教学法问题逐渐为大家所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因汉字与汉语的关系特殊且复杂,而印尼学生的母语为印尼语(马来语的一种),其所用文字则是阿拉伯字母(表音文字),故汉字教学问题在印尼汉语教学过程中变得尤为突出,而对汉语教学法的探讨就主要聚焦于汉字教学方面。 张笑怡[19]、胡际炽[20]等主张通过借助图片、加入汉字历史演变以突出象形特点等途径帮助印尼学生克服汉字认读、书写等障碍。 而王力维[21]37、杨婷婷[22]1等则尝试运用游戏教学法提高汉字教学效果。 除汉字教学问题外,教学及研究层面关注最多的是不同教学方法在印尼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叶玲玲明确指出,口语课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并要结合文化差异等方面内容进行印尼汉语口语教学[23]。 此外,甘洪敏提出小组合作方式,并基于实践证明该方式应用在汉语口语教学中效果更好[24]20。 整体而言,时至今日,印尼的汉语教学对象仍以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为主,而在研究上则主要聚焦于口语教学问题,但无论是教学实践还是理论研究,其发展均未成熟。

教学法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然而,印尼的汉语教学研究初期鲜有涉及教学法问题,直到2010 年后才对其有逐步的关注。 冯晓瑞基于赴印尼的汉语教学实践发现,多媒体教学法、手语教学法、儿歌教学法等在印尼中小学汉语教学中较实用且有效[25]。 值得注意的是,印尼汉语教学及研究迄今关注最多的是游戏教学法。 李锐[26]22、鲁俊锋[27]、王力维[21]37、杨婷婷[22]101等将游戏教学法应用至印尼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教学中,并基于实践发现,游戏法能够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尤其是在印尼汉字教学中对减轻学生学习汉字的畏难情绪效果显著。 除游戏教学法外,在印尼汉语教学使用及研究关注最多的是任务型教学法。 基于在印尼的汉语教学实践,眯者[28]、钟楚红[29]等均指出,任务型教学法在印尼的汉语课堂内外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教学效果突出。此外,小组活动[30]、戏剧表演法[31]及体验式教学法[32]21等在印尼的汉语教学实践及研究中也有涉及,且上述教学法皆被证明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 Anthony 将教学法重新定位为三个结构层级:理论(Approach)、方法(Method)和手段(Technique),并强调三者有效结合的关键在于其手段需在方法指导下实施,而方法又需与理论相协调[33]。 如先实施从侧重于教学技巧的游戏教学法再到成熟而系统的任务型教学法等,可见印尼的汉语教学对教学法的使用及研究水平皆在不断提升,但整体上仍停留于具体的教学手段层,缺乏根植于在印尼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之特点及问题的教学法理论的探讨。 值得注意的是,对侧重于程序性的印尼汉语教学模式问题,在2010 年之后已逐步为学界所关注。 陈海峰针对福建师范大学印尼留学生的汉语学习问题提出汉语速成教学模式[6]85,从教学目标、教学管理、教学计划、语言誓约等进行整体规划,试图解决汉语教学“速”与“成”的矛盾,且实践证明在该模式下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进步显著。 之后,刘倩君[34]37、陈婷[35]等聚焦印尼一对一、一对多汉语教学,且刘倩君还通过对比提出“综合课为主,分技能融入,任务卡穿插,文化点渗透”的一对一汉语教学模式[34]37,遗憾的是,诸研究皆仅停留于理论探讨,未付诸实践。 与之相反,甘洪敏[24]40、张玉洁[36]等则基于赴印尼的汉语教学实践,分别实施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和一对一口语教学模式,发现在口语课中二者皆能提高学生的开口率,进而提升口语能力。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思想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37],与具体教学技巧不同,教学模式的成型和使用基于较为成熟的教学法理论且注重教学策略及技巧的程序性,位于Anthony 所谓的方法(Method)层。 总体而言,现有印尼的汉语教学及其研究从教学模式探讨到应用皆有涉及,但多侧重汉语口语教学,研究对象仍以初级阶段中小学生为主,且研究数量较少,对教学模式的认识尚浅,缺乏理论的探讨和积累,印尼的汉语教学模式问题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综上,印尼的汉语教学及其研究以2010 年为界,前期主要关注印尼华文教育的历史现状、师资问题,而后期侧重于初级阶段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之教学法问题探讨,且已涉及不同汉语课型,但其关注焦点及研究层次仍处于印尼的汉语教学法技巧层面,对侧重程序性的教学模式问题的研究较少且认识尚浅,教学理论及教学模式之研究亟待深入。

二、 基于互联网的印尼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

互联网及其技术迅猛发展为二语教学与之结合提供可能。 我国自2001 年开始尝试借助互联网进行对来华留学生汉语的教学[12]93,印尼的汉语教学与此同步,其最早的汉语网络教学网站是印尼泗水新中校会补习班于2001 年4 月开通的“认识汉语(Tahu bahasa Cina)”①网址:http:∥www.ppsatop.com,该网站已于2021 年4 月停止运行。网站,不过初期形式单一、资源较匮乏。 随着互联网在印尼的普及,2014 年时印尼与汉语教学相关的网站已达38家[9]10,网站的学习资源也渐趋丰富。

在研究层面,Jeffiy、Rina & Megah Yosefa 最早关注印尼的汉语教学与互联网结合问题,指出远程教学虽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但设计交互式的动画远程教学工具可帮助学生提高对汉语的理解[8]1。 之后,张晓莉认为互联网教学跨时空的独特优势可有效解决无法接受面授的汉语学习者的问题等,并通过设计面向印尼汉语学习者的网络课件帮助其实现自主学习[38]。 不过,郭慧香(ELINA)通过对印尼的汉语网络教学网站的分析及其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其存在教学缺乏系统性、内容不够深入、教师水平不高以及网络不稳定等问题,并提出提升网络教学系统化、教师培训专门化、网站使用付费化以及扩大宣传等对策[9]42,该研究对印尼的汉语网络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较为到位,但对策的可行性不足。 随着印尼的汉语教学的发展及其研究的深入,新的教学理论及课堂形式开始基于互联网进行尝试。 王永固、吴健将印尼的汉语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试图构建印尼汉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通过实践证明该模式能有效提升国外高中汉语的教学效果[10]143,但值得注意的是,线上教学部分虽然确实基于互联网,但仅为汉语教学之辅助手段,其实质并未基于互联网理念及架构进行设计,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在线教学。 此外,李嫣(Ulfah Yanuar Lianisyah)[39]及芳菲(JELITA PEKERTI)[11]28等均针对印尼汉语网络或线上教学情况进行调研,关注点从印尼汉语学习网站到新媒体平台等的使用,再到真正意义上的线上教学情况的展示均有涵盖,且印尼互联网汉语教学之地位及作用也已从网络辅助教学转为线上教学为主体。

新冠疫情导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受到直接影响,并难以为继,印尼教育部决定,自2020 年3 月16 日开始全国的学校停止传统课堂教学,并逐步转为线上远程授课[11]5,同时印尼教育部、文化部联合大型线上教育集团,共同为中小学在校学生开发网络课堂平台(如Quipper、Ruangguru、Zenius等),而大学生则使用ZOOM 或Google meeting 等视频会议平台上课。 在此背景下,印尼的汉语线上教学及其研究成为一线教学及学界关注的焦点。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因前期无论理论储备还是应用积累均明显不足,应急状态下印尼的汉语纯线上教学及其研究暴露出诸多问题。 刘蕊[40]、陈昊[41]等均明确指出印尼的汉语线上教学存在平台不成熟、教学方法单一及互动性差等一系列问题,提升汉语在线教学之网络技术及平台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工作亟待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芳菲(JELITA PEKERTI)却在调查中发现,因疫情而采取的线上汉语教学在印尼的推进良好,且学习成效相对令人满意,已得到更多师生的认同[11]64。 不过,因印尼的汉语互联网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现实中的确存在互联网基础设施落后、线上教学技术及课堂管理有待加强等明显问题。 针对目前印尼的汉语线上教学问题,肖莹[42]15、彭晔[43]等曾基于交互性或互动原则设计线上汉语综合课模式并进行教学以尝试突破,但在实践过程中效果并不甚理想。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在印尼汉语线上教学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至今未有明确答案及有效策略,可见汉语线上教学任重道远。 鉴于此,加速推进面向印尼的汉语教学之互联网化进程,基于实践探索、构建完善的面向印尼的汉语互联网教学模式乃大势所趋,亦是当务之急。

整体而言,印尼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互联网化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研究数量有限,且深度不足。 目前,无论是应用还是研究,皆停留于对比、分析现有汉语线上教学方法或技巧之优缺点,进而针对具体教学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层面上,尚未涉及基于互联网的不同语言要素、课程类型及水平等印尼的汉语教学问题,更未从根本上涉及面向印尼的汉语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构建问题,后续的研究工作亟待推进。

三、 面向印尼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现状

截至2023 年5 月,在CNKI、万方、读秀等数据库分别以“印度尼西亚/印尼+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语教学”为主题进行组合式搜索,去重筛选后得到202篇相关文献,其中涉及印尼的汉语互联网教学问题的仅26 篇,占比12.87%,且这些文献尚未论及相应教学模式问题,可见该领域研究之缺。 具体情况如下。

(一) 研究对象

就研究对象所处阶段而言,明确对象所处年级的共92 篇(45.54%),其中,幼儿园11 篇(11.96%)、小学21 篇(22.83%)、中学24 篇(26.09%)、中小学4 篇(4.35%)、大学及以上32篇(34.78%);另从教学对象汉语水平来看,现有研究明确教学对象汉语水平的共 50 篇(24.75%),其中初级28 篇(56%)、中级18 篇(36%)、初中级1 篇(2%)、中高级3 篇(6%)。 可见,印尼的汉语教学及其研究对象的汉语水平以初级水平为主,在年级分布上,幼儿园、中小学及大学生均有涉及,但以中小学生为主。

(二) 研究主题

基于统计分析发现,印尼的汉语教学现有研究的主题集中在教师、教材、教法问题上,其中又以汉语教学的教法问题为核心。

1.教法研究(共117 篇,占总量的57.92%)。(1)理论探讨(共7 篇,同类占比5.98%)。 重在从理论层面分析、比较教学法,如唐梦姣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为印尼初中汉语教学设计多元教学活动[44]。 (2) 程 序 探 索(共38 篇, 同 类 占 比32.48%)。 包括四方面:汉语要素教学问题(共6篇,同类占比5.13%),主要集中在汉字和文化要素教学中,如王思衍[45]等;课型教学问题(共14篇,同类占比11.97%),主要探究教学法在各类课型教学中应用之可行性、操作程序及效果等,其中综合课数量居多(共6 篇,同类占比5.13%),如王俊仙探讨“产出导向法”在中级汉语综合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46]1;特定教法或原则应用问题(共8 篇,同类占比6.84%),如商艳涛、杨恒探究全身反应法在幼儿课堂应用方面的问题[47];具体教学模式应用问题(共10 篇, 同类占比8.55%),其中涉及教学评价的共6 篇(同类占比5.13%),如陈红宇运用“读后说”汉语教学模式对口语课教学作了实践、调研及评价[48]。 (3)技巧应用(共54 篇,同类占比46.15%)。 又可细分为三类:汉语要素教学技巧(共21 篇,同类占比17.95%),其中探讨最多的是汉字教学技巧(共10 篇,同类占比8.55%),如王力维结合印尼当地儿童学习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模式,将游戏教学理论直接运用于汉字教学中[21]1。 此类研究探讨汉字和词汇要素教学技巧和手段居多,但缺少专门探讨语法和文化要素教学的研究。 课型教学技巧(共12 篇,同类占比10.71%),听说、口语、阅读、写作及综合等课型均有涉及,其中口语课数量最多(共4 篇,同类占比3.42%),如吴谦认为戏剧可用于印尼汉语口语课教学[49]。 具体手段应用问题(共19 篇,同类占比16.07%),以游戏法居多(共8 篇,同类占比6.84%),如李锐根据印尼学生的特点从语音、词汇、语法及汉字方面对课堂游戏进行设计和实践[26]5。 此外,还有中文歌曲、影视作品等,呈现内容多样化,但其效果尚待进一步检验。

2.教师和教材研究(共85 篇,占总量的42.08%)。 (1)教师研究(共29 篇,同类占比14.36%)。 如宗世海、王妍丹等指出印尼华文教育面临师资总量少、老龄化严重、教学水平不高等问题[18]2。 (2)教材研究。 聚焦三方面:印尼汉语教材对比(共21 篇,同类占比10.40%),如刘璐选取印尼国别化教材《华语》和新兴本土教材《高级汉语》进行了对比分析[50];教材使用情况调查(共14 篇,同类占比6.93%),如黄安琪对印尼泗水地区华文教材使用情况进行调研[51];教材编写与评估(共11 篇,同类占比5.45%),如王功平通过问卷调查了印尼国内汉语教材中的语音编写情况[52]。 (3)其他方面研究(共10 篇,同类占比4.95%)。 如苏月蒂通过分析印尼雅加达汉语教材情况指出其存在类型不均衡、系统性及针对性较弱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53]。 在印尼的汉语“三教”问题中,教师研究最为薄弱,教材次之,诸多问题的研究亟待深入。

综上,现有印尼的汉语教学及研究集中在传统教学的教材、教师和教法问题上,不同课型、水平及年级教学情况均有涉及。 但值得注意的是,就印尼的汉语互联网教学而言,现有研究主要涉及的汉语现代化教学手段问题(共18 篇,占比为8.91%)包括:多媒体或计算机辅助汉语教学(共5 篇,占比为2.48%),如向容聚焦如何利用多媒体辅助初级汉语词汇教学[54];汉语线上教学设计及实践(共13 篇,占比为6.44%),如肖莹[42]1、康瑜净[55]皆针对印尼线上汉语综合课进行教学设计。 从整体上看,研究的数量有限,明显滞后于实践,且研究内容尚停留在线上教学设计等方面的探讨,尚未关注到教学模式之应用研究。 新冠疫情及复杂国际态势下的印尼汉语教学受到严峻挑战,相应的互联网化教学模式研究已经被推至前沿,后续研究亟待展开及深入推进。

(三) 研究方法

现有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五种。 问卷调查法(共71 篇,占比为35.15%)。 如徐榕尉的研究[7]11等,其中以学生为对象的共30 篇(42.25%),而以教师为对象的仅6 篇(8.45%)。 访谈法(共52 篇,占比为44.44%)。 如刘倩君在教学实践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印尼学生一对一的汉语教学模式[34]18,其中访谈学生的15 篇(28.85%),而兼顾教师和学生的仅6 篇(11.54%)。 观察法(共41 篇,占比为20.3%)。 即基于一线教学观察、分析汉语课堂,如王俊仙基于“产出导向法”理念探讨其在中级汉语综合课中的应用研究[46]13。 实验法(共25篇,占比为12.38%)。 如刘婷通过实验法将BOPPPS 教学模式应用于初级汉语综合课的教学实践中[56],其中21 篇(17.95%)设实验组和对照组,3篇(12%)无对照组。 实践法和统计分析法(各16篇,占比为7.92%)。 如左瑛孜使用实践法和统计分析法探究印尼民俗文化课体验式教学的设计和实践问题等[32]6。 此外,还有案例分析法(共14篇,占比为6.93%)及对比分析法(共11 篇,占比为5.45%)等。 值得注意的是,现有研究中使用SPSS 等软件处理数据的仅10 篇(4.95%),如曾德春使用分词软件WordCountV2、Excel、SPSS 和Origin 等对数据进行量化分析[57]。 但从整体上看,现有研究在问卷设计、对象选择、实验条件及数据处理等方面尚待优化。

四、 面向印尼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互联网化存在的问题

新冠疫情后,印尼的汉语线上教学大量涌现,然而目前印尼的汉语教学互联网化发展相对缓慢,相关研究明显滞后,涉及线上教学研究的文献仅26 篇(12.87%),未见涉及互联网教学模式问题的研究。 具言之,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 理论构建薄弱,不重视教学模式研究,研究成果不成体系

印尼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及其研究虽已有积累,但理论构建成果薄弱且明显滞后、未成体系。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研究鲜有涉及教学模式问题,普遍存在对教学模式概念认识不清、与教学法及教学技巧等概念混用的问题。 教学模式是一个包含“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教学手段和策略、教学评价”五部分的完整体系[58],缺一不可。 但因当前教学及研究对此理解缺乏重视、认识不一,导致大多教学及研究仅停留于对教学方法、技巧及手段等在汉语课堂中的运用,即重点研究内容仅为课堂中的教学问题,缺乏对课堂前后之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关注,更无系统性的探究。 此外学界多从教学法层面探讨其理论基础、实践及效果等,但对其操作程序、评估标准等的探讨鲜有涉及印尼的汉语教学模式体系问题。 疫情之下,印尼的汉语教学已深受互联网影响,然而目前相关的教学研究尚停留于初步的教学设计层面,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印尼的汉语互联网教学模式研究亟待加强。

(二) 过度依赖传统课堂,互联网教学未受重视,更缺乏“互联网+”思维

过去,印尼的汉语教学过度依赖传统课堂,疫情的突如其来导致印尼互联网汉语教学需求剧增,但因缺乏理论指导及应用研究,教师往往缺乏在线教学所需的“互联网+”理念、技术及资源整合能力,加上平台及资源等条件的限制,导致教师更倾向于直接照搬传统课堂模式,出现内容设计不合理、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输入为主、课堂互动及操练不足等问题,忽视了互联网教学的特殊性,现有教材、教法等均过分依赖传统课堂,难以满足线上教学需求。 同时线上教学极其考验学生的自律能力,如果学生不能自律则必然导致参与度低、教学效果差等问题。 此外,目前印尼的汉语教学研究集中于传统课堂,其研究对象、环境、手段及目标等多聚焦传统汉语课堂,对互联网化教学的研究屈指可数,互联网化的教学模式、资源及评价标准等核心问题的研究均未能涉及,受制于印尼网络设施及技术、互联网研究及应用等发展程度,印尼的汉语教学互联网化问题尚未得到重视,然而受新冠疫情影响,汉语互联网教学的发展乃大势所趋,相应需求及要求剧增,面向印尼且基于互联网的汉语教学模式亟待探索、开发。

(三) 印尼的汉语互联网教学缺乏有效评价标准和机制,且实践效果难以保障

受新冠疫情影响,印尼线上汉语教学虽已有诸多实践,但因缺乏相应的评价标准及机制等,其教学行为及效果的评价多直接照搬传统课堂模式。 不可否认,二者有诸多相通之处,但互联网教学亦明显有别于传统课堂,因此,互联网教学如照搬传统课堂模式势必导致评价标准及机制与实际教学存在矛盾。 因互联网教学的理论探讨明显滞后于教学实践,且印尼的汉语互联网教学发展亦面临诸多困境,故针对印尼的汉语互联网教学模式的理论体系均未构建完成,相应的互联网教学评价标准和体系也还在探索之中。 同时,目前现有研究以线上调研及教学设计为主,高度不够、水平尚待提升,且在线上教学中教师虽可通过所用教学平台进行形式监测,但对学生实际学习状态之监控远不及传统课堂,而教师线上教学能力、网络环境、学生个性、课堂管理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均影响着汉语线上教学效果,因此,相较于线下教学,印尼的汉语互联网教学效果更难以保证。 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基于互联网的汉语教学目前亟须结合教学实践进行理论构建及实证研究,以确立其评价标准及机制,进而深入探究更为科学、更具可操作性的印尼的汉语“互联网+”教学模式。

(四) 印尼的汉语互联网教学理论研究与实际教学脱节,研究方法尚待优化

目前印尼的汉语教学研究明显滞后于相应的实践及需求。 具言之,新冠疫情使印尼的汉语在线教学成为疫情下核心的应急措施及唯一的授课渠道,汉语的在线教学地位由辅转主,且相应问题也在此过程中暴露。 虽然目前疫情已进入常态化,但是仍有学校保留汉语线上教学,互联网汉语教学仍是国际中文教育的大趋势。 然而,无论理论层面还是应用层面,现有研究皆难以跟上当下印尼互联网汉语教学之实际需求。 一线师生及学者仍视互联网汉语教学为传统课堂教学之辅助形式,观念尚未发生实质性转变。 在疫情期间,孔子学院及其教学点、当地华校或各私立汉语培训机构等仅能通过线上平台进行直播授课,其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亟待探讨,但现有涉及印尼的汉语在线、线上或互联网教学的研究屈指可数,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严重脱节。 而现有研究之方法以问卷调查及访谈法为主,问卷设计、对象选择、操作程序及数据的有效性等诸方面问题尚待规范,如对问卷进行初步信效度检测仅7 篇(3.47%),而针对数据大多仅做简单的描述统计,用SPSS 软件分析仅10 篇(4.95%),故研究方法尚待优化,其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有待提升。

五、 面向印尼的汉语教学模式及其互联网化问题之解决对策

(一) 重视教学模式问题,加强对印尼的汉语教学模式构建理论的研究

印尼的汉语教学无论传统模式还是互联网模式,其理论探讨与实践均脱节,且研究明显滞后,亟须加强优化教学模式方面的研究探索。 教学模式是基于一定教学和学习理论以实现教学各要素间整合为最优化方案的系统,而优化整合之结果则体现为一种可拷贝的标准样式[59],其形成需要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更需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指导,但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及评估体系等的选择或构建则是教学模式探索之前提。 针对印尼的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滞后问题可采取以下解决办法。首先,可借鉴二语教学或其他领域之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探寻适合印尼的汉语教学之理论基础。如可结合印尼的汉语教学问题及需求,借鉴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互联网教学以及“互联网+”教学之理论成果,以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为驱动加强理论研究。 其次,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学界应当密切关注印尼互联网汉语教学的实践情况,在整理相应数据的同时重视教学资源建设,突出“互联网+”理念、特质及架构等,同时进行教学反思,促进印尼汉语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完善,以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适合印尼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教学模式。

(二) 问题导向,应用驱动研究,探索印尼的汉语“互联网+”教学模式

新冠疫情导致印尼的汉语传统教学一度停滞,传统课堂难以满足印尼的汉语教学需求,印尼的汉语教学互联网化问题研究迫在眉睫。 目前印尼的汉语互联网教学实践在先,而理论探讨明显滞后,亟待立足互联网教学实践,以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为驱动开展系统研究。 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印尼一线汉语教师须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增强“互联网+”意识,注意发现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敢于利用互联网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更新现有资源及工具等,勤于积累和反思,积极探索印尼互联网汉语教学技巧、策略及模式。 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可吸纳其有效成分或改良后使之适用于汉语互联网教学,如可在线上改良击鼓传花、萝卜蹲等游戏使之辅助汉语教学。 第二,印尼孔子学院及华校应重视汉语教师互联网教学技能培训,定期开展互联网教学技能大赛及研讨会等,同时注重汉语互联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鼓励教师进行汉语互联网教学,以提升教师互联网教学技能及效果。 第三,学生应在汉语教师引导下逐渐转变学习观念,逐步适应互联网教学之要求,如自觉做好课前准备、课后预复习,主动参与课堂线上及线下互动,合理利用线上资源。 此外,就教学模式本身而言,须构建体系完整、要素完备的汉语“互联网+”教学模式,且理论与实践要密切结合,历经反复检验、优化升级,使其渐趋完善、成熟。 目前,学界亟须针对印尼的汉语互联网教学问题及需求开展理论探究,深入分析互联网教学之特质、印尼汉语教学之特殊性及学习者之特点等,进而探索出完善的面向印尼的汉语“互联网+”教学模式。

(三) 立足实践,创新评价方式,探索印尼的汉语互联网教学之科学评价标准和机制

因过度依赖传统汉语课堂,目前印尼的汉语互联网教学尚未建立明确的评价标准及有效的评价机制。 因互联网汉语教学评价受制于教育技术、网络稳定性及平台功能等诸多因素,建立相应标准及机制须立足于教学实践。 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印尼政府、孔子学院及华校等应加强教育网络基础建设,从硬件上给予全面保障,同时联合技术人员针对汉语互联网教学开发集教学及测评于一体的网络平台,从根本上保证互联网教学、作业批改及考核测试操作的规范化及便捷性。 尽可能避免因网络不稳、平台功能受限等造成的评价体系建构困难。 第二,学校及教师等对教学情况之评估和测试方式应多元化、多样化,如增加线上口语测评、评价灵活化处理、静态和动态评估结合等,且在教学中须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及诚信意识,并对此进行测评。 第三,在研究层面,亟须深入探究印尼的汉语互联网教学之理论体系,尤其要探讨其评价原则,且理论和实践要相结合,要结合印尼的汉语教学需求及特殊性,要参考传统教学探究一套有效且可靠的印尼的汉语互联网教学评价标准及机制。 此外,在具体实践中须重视学生课前课后的自学习惯及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教师互联网素养及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教学评价标准及机制对印尼的汉语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完善至关重要,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优化。

(四) 优化研究方法,重视实践检验,提升技术手段,加强量化分析

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后续应加强研究方法的严谨性与科学性。 具言之,研究者首先须基于教学实践,以问题为导向探索印尼的汉语“互联网+”教学模式,而在具体研究中应注重研究的规范性及工具之有效性,如调查问卷应明确问卷或量表之来源,重视借鉴权威性问卷或量表,其内容设计应符合系统性、严谨性及针对性等原则,问题表述需准确到位,并进行信效度检验;访谈法应保证样本量,明确对象之选择标准,加强访谈内容的呈现与分析的客观性及严谨性,确保其真实性及可靠性等;实验研究则须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对于调查及实验所得数据应运用专业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如Excel、SPSS、Python 或CiteSpace 等),以增强结论的准确性及严谨性。 另外,研究数据和结果的呈现应注重可视化,并重点从培养学生自主性、教师加强合作和完善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升互联网教学效果,同时重视实践检验环节,以提升研究的科学性及可信度。

余论

2015 年,李克强总理正式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教育新生态系统”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而“互联网+汉语国际教育”作为新兴教育教学模式,以其超时空、灵活便捷、注重体验等优势为学界及业界所关注。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互联网+”教学模式亦应运而生,且目前在应用和研究层面皆已有初步积累。 印尼的汉语教学发展历经曲折、来之不易,然而,当前过分依赖传统课堂、缺乏“互联网+”理念、不重视汉语教学模式研究等问题突出。 新冠疫情导致国际态势复杂化,需要改变教学模式,同时中国与印尼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加强,印尼的汉语学习需求急剧上升,故面向印尼的汉语教学互联网化问题亟待进行系统探究。 在新形势下,传统课堂备受挑战,基于互联网的汉语教学发展乃大势所趋。然而,面向印尼的汉语教学究竟如何基于教学实践构建有效且完备的“互联网+”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应如何进行保障及评价,又该如何基于实践不断完善其理论及应用体系等,诸多问题亟待一线师生、学者及技术人员等立足教学实践协同深入探究,以形成针对性强及可操作性好的印尼的汉语“互联网+”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推动汉语教学在印尼的发展。

猜你喜欢

印尼汉语教学法
学汉语
印尼出手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印尼举行反恐演习等四则
追剧宅女教汉语
印尼的承诺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一个人在印尼走山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