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类专业现代学徒制运行模式及策略
--以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类专业为例

2023-12-26

科技风 2023年34期
关键词:校企信息技术职业

魏 瑾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山西长治 046011

1 概述

现代学徒制是教育部提出的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具备“四双”特征,即“双主体”育人、双场所教学、学生“双身份”、教师双导师教育,是基础教育与专业人员岗位培训的紧密结合,是专业人员基本训练与师资基本训练的紧密结合,是产与教的深度融合[1]。现代学徒制高等教育体系,是指传统职业教育体制与现代发展的职业体系的有机结合,并积极服务于我国人力资源和经济社会建设需求的一种现代职业高等教育体系。

由于社会经济条件与科技的创新驱动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产业结构已经出现了重大变革,迫切需要与传统产业实现有效整合衔接,而人工智能的科技应用也正逐渐改变着传统的工业生产制造模式。新兴的技术,以及在关键应用领域中更需要符合现代企业需要的复合型、创造性人员。在信息技术类行业中融入现代学徒制,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工作,不仅信息技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提升,同时也提高了信息技术类从业人员的技能,对信息技术类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根据目前我院正在进行的信息技术类专业现代学徒制实际工作,总结现代学徒制运作过程中的问题,并根据上述问题给出相应的处理对策。

2 本院信息技术类专业现代学徒制运行模式

校企双方基于共建共享中博弈与共赢在现代学徒制中的共同投入,基于校企双方关于投入产出等“利益”点的分析,进行资源优化与整合,就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企业高质量人力资源补充与发展、学生高质量实习与就业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2.1 建立专班实施人才共育

校企双方通过不定期互访调研,推进合作深度与广度,将理论-仿真-实操进行有效结合,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现了校、企、生在时间、空间,学习、工作间有效衔接,实现对学徒制班级学生的人才共育。

2.2 配备职业导师实施个性化指导

校企高度重视师资建设,形成选拔、聘用、互培、共建的职业导师制度。校企联合制订了《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和《校企师资互聘管理制度》,规定了导师选拔条件。由校企双方组成的职业导师团队为学生专业学习、职业发展提供个性化的指导,进一步帮助学生成功成才。通过遴选学校及企业责任心强、业务能力高的人员担心职业导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指导,形成个性化的指导案例,真正实现以生为本、唤醒灵魂的教育主旨。

2.3 利用网络手段进行实习就业信息化管理

充分考虑实习就业师生交流中的时空阻隔,实施“互联网+”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实习全程由实习指导教师与企业师傅指导,按企业与学校相关制度进行管理与考核。利用学习通实践教学管理平台结合移动互联网与手机APP,及时发布通知公告、即时通信、签到定位、日志管理、在线测评、考勤管理、实习考评,随时了解学生现代学徒的学习状况,确保实习效果。学院还与企业达成共识,定期通过视频会议了解实习学生的工作生活状态,方便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

3 信息技术类专业现代学徒制面临的问题

3.1 校企的深度融合需要进一步加强

信息技术类科技发展得很快,而人才的变动也相当迅速,针对这一变化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工作已无法完全独立进行,需要与企业协同发展,也就是常说的校企合作,而根据当前的实际条件,单纯的校企合作已无法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校企之间的深层次协作,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人才。学院与企业的施教主体未能进行良好的交流与互动,在教育思想上未能达成统一。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扩展,是现代校企合作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基础条件。但在另一方面,由于受到人才培养技术水平、设备条件和社会历史因素等影响,以及职业院校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能力水平有限,很大限度地抑制了现代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和企业的经营积极性,进而进一步抑制着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寻求企业社会效益最大化,是发展合作企业的第一项重点工作;而合作企业也只有在确保企业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才会考虑使其社会经济意义最大化。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必然增加对企业的投入,从而带来了企业运营效率的提高,而这些投入必须经过较长时间方可达到经济效益,但培养效果对企业来说又具有一定风险,亦即面临培养的人才快速短缺问题,这两个方面因素共同导致了企业经济效益不能进一步提高,削弱了企业支持现代学徒制教育的积极性。

3.2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针对性不高

专科人才培养的涉及面过宽,没有针对性和力度。而作为高职院校,以学生的就业问题为中心任务,培养工作应该根据这一任务而进行。在培养的实施过程中,深入组织开展广泛的需求调研,研究行业当前的职位需要,以此确定培养的对象。但是这一阶段却不能获得有效呈现,导致了培养的能力训练停留在表层和相对分散,缺乏深究不同职位需要的共性,从而造成了能力训练没有针对性和深度的现象。另一方面,目前不少职业学院的信息技术类专业都在采用现代学徒制,不过传统的教学方法早已深入人心,所以在课堂教学上还存在不少问题。虽然本院现在的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基本以项目式开展,模拟工作的实际岗位任务,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课程内容不能满足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课程标准需要融入更多的企业元素。

3.3 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现代学徒制是中国职业培训的一个创新形式,是一种校企合作关系的新拓展方式,是一种顶岗实习、订单培训的层次递进化方式,是一种对传统学徒制度的自我改造。现代学徒制的引入,对中国原有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教育考核体系,提出了全新的冲击。学徒们对企业岗位上的知识成绩水平怎样评价、培养质量标准怎样证明、素养考核工作怎样进行;对起重要指导作用的学校教师和公司内部教员水平怎样评价、成绩标准怎样验证、素质怎样训练、岗位工作水平怎样培养等,各种必要的制度和考核机制都还是不够,尽管部分公司、学校早已形成了部分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但总体上尚显粗糙,没有系统化、科学化,在较大程度上阻碍了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4 信息技术类专业现代学徒制的解决策略

4.1 企业积极参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在现代学徒制实践与教学活动中,由于往往存在着企业为了获得巨大利润,而与高校培养效益相冲突的困难问题,就需要校企双方通力合作,寻找校企利益共同点,以实现校企双方的最大共同利益。但经过仔细研究,我们看出校企之间也存在一致的利润诉求,他们除了利润最大化要求以外,还要求企业利润的最优化实现。而公司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基础,就是公司必须做到企业的长期健康成长,人才培养、人才储备就是企业成长的根本基石。所以必须认为,如何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的重点还在于怎样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企业符合实际需要的后备人才。这就可以通过校企之间共同制订项目培训方案、共同构建专业培训制度、共同签订培养协议等的方式实现。此外,作为教育部门,学院还需要关注他们的情况,发现他们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从而寻找解决办法,而高校更需要提高学校对企业教学的服务与管理水平。除学徒在师傅的支持下和企业一起开展的常规型项目以外,最主要的是和高校教师及其学科领域的企业技术人员相结合,共同完成企业教学的建设类项目[2],这对实现校企共同目标、现代学徒制教育和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

4.2 教师创新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

“双主体培养,双元管理”是我国现代学徒制的最大特点,教师应该全面考察、结合情况具体分析,创新教学方法,逐渐形成适应学生与学徒两种角色,在校理论知识教学与企业岗位实践交替进行的有效体系,并科学地评价了学生学徒的培训质量。逐步完善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方法,并充分考虑到对学生专业技能、基础知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职业道德素养等多方面的综合锻炼。进一步加强“双师型”的教师培训工作,并逐步提升学院教师服务于学生的能力水准。在以往的教师培养活动中,学院较多地考查了教师的理论知识能力和科研水平,但这些都不利于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现代学徒制教学的模式下,需要越来越重视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提高,同时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新技术、新技能,这既是对教师积极培养知识、培养能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对教师积极培养学习与创新人才的客观需要。同时,学院还应通过制定相应鼓励举措、岗位聘任政策等措施,吸引教师在合作企业中积极参加实践工作,以增强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从而真正做到教师人才队伍的“双师型”。

4.3 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制度

校企双方要不断地制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设置,确保现代学徒制的顺利进行。例如,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方案,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宗旨,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生产过程对接;要处理好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关系,既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4 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

基于高职教学的高等性和职业性的综合特性,建立“学校评价+校企过程评价+第三方评价+展示评价”的考核框架,促进了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技能、普通教育水平与职业资格证的互动融合,进而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3]。一是学校评价:教师采用传统的学校考评方法,关注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淡化对理论知识方面的考核。二是校企过程评价:教师更强调对学生综合知识方面的训练,由校企共同评价,同时也更重视职业资格证书中所包含的综合技能与专业知识等方面。三是第三方评价:教师更注重于培训毕业生学徒岗位的实践操作技能,由信息技术类企业、行业和第三方机构共同实施考评。四是展示评价:对于学徒期满的学生,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包括信息技术、计算机、制造电子产品等的专业技能的展示,并同时特聘信息技术类的行业、企业专家学者担任评委,为每位学徒进行了全方位以及最专业的技能评价。

结语

本着校企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实践证明,通过提升企业参与度、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完善信息技术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制度、多元化考核评价等方法,共同推进信息技术类专业现代学徒制工作,对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及信息技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校企信息技术职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