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合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3-12-25张国威
张国威
摘 要:合作探究能力的养成,既是开展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基础任务,也是学生学会数学知识的前提条件。小学数学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培养合作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充分考虑现代教育要求。“目标+合作”教学模式从合作学习小组建立、信息技术应用以及课堂评价体系构建等多角度入手,开展高质量的高年级数学教学,为学生带来全新的课堂学习体验,为其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为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满足现代教育提出的全新标准,各地中小学开始尝试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为切入点,希望借此来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策略。但因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依然面临一些教学困境。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预期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是现代教育工作者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困境
众所周知,数学始终被视为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享有“主科”之美称,在学生理性思维培养、个人能力提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针对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各地区普遍存在着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滞后的现象。在教学模式中,许多教师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或“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跟随教师的思路去接受知识,长此以往,难免对教师过度依赖,无法独立思考。并且,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为其提供更充足的自主学习与交流空间,这对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与个人发展无疑是不利的。此外,各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存在一定问题。虽然许多学校已经积极引进多种信息技术,但实际利用率并不高,不能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使枯燥的知识内容变得通俗易懂,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无法准确掌握其中的要素。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合作探究能力养成的策略
(一)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想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考虑到每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之间的差异性,数学教师在进行小组构建时,需要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以学生个体特征、个性差异为切入点,将其划分成若干个能力均衡的学习小组,并做好组内人数控制,避免因人员数量過多或过少对课堂互动效果带来不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各小组之间的学习水平、资源保持高度一致。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课程教学为例,数学教师在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后,根据教材内容,以六名成员数量为标准,按照班级整体人数平均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随即布置课堂合作学习任务,准确下发至每个小组及成员个人,由两名学生进行不同物体的分析与判定,另两名学生进行记录,清晰标注正方体、长方体两种物体的不同之处与面积计算公式,剩余的两名学生进行成果总结并完成课堂汇报。
在此过程中,数学教师应保证组内成员的协调性,由两名优秀学生和普通学生,带领学困生,保证每组成员各司其职,将课堂任务作为重点内容来抓,在不同层次学生的协调配合下,开展高质量的课堂互动与交流,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真正体现,切实做到全员参与,确保不同层次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学习收获,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有助于小组成员合作学习水平的快速提升。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是我国科技进步的一大表现,其中蕴含着大量网络资源,在丰富教材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教师需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借助多媒体设备的优势和便捷,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使传统课本中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化,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这一课时,传统“教学模式+书本知识”的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当下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的方式,为学生带来全新的课堂体验,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多收获。在课堂教学前期,教师可以做好课前导入,利用课前交流的方式为制作折线统计图提供更多数据参考。
师:“在本节课学习前,老师要问问你们,生活中有哪些喜欢吃或者不喜欢吃的水果和蔬菜呢?”
生1:“我喜欢吃西瓜,不喜欢吃草莓!”
生2:“我喜欢吃西红柿,不喜欢吃黄瓜!”
教师对几位学生的答案进行数据整理,由此开展折线统计图的编制工作。教师将操作过程通过大屏幕在课堂中播放出来,使学生更直观、清晰地看到该图形的每个制作环节,逐步加深了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在教师完成图形制作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上述学习方式进行临摹训练,由组内成员进行数据调查,跟随教师的方法进行实践操作,详细了解更多重点知识。在锻炼学生自身合作探究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与操作水平。
(三)多元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是体验式学习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一个基础元素,需要教师在情境创设上投入一定的关注和精力。首先,要确保情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所创设情境中要融入教学内容,既保证教学情境的教育性质,也保证教学情境与接下来教学环节的连贯性。其次,保证教学情境的灵活性,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情境,教师要灵活选择情境内容,从而将教学情境的作用最大化发挥,也为体验式学习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情境的创设类型有很多,教师可以选择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可以选择游戏情境、故事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等。
比如,在“小数乘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自己的身高和体重,将所得数据作为教学资源,让每个学生以自我介绍的方式将数据分享给教师和其他学生,而其他学生则负责记录数据,然后教师针对这些生活化数据进行提问:“身高1.43米的学生有几个?这几个学生的身高总数是多少?”这就是生活情境与问题情境的融合,这种情境创设既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还能将情境的教育性有效发挥。
(四)实践活动组织
小学生的玩心较大,而且学生对有趣的事物总能投入更多的注意力,所以可以将趣味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以此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体验式教学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那么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就需要迎合学生的素质发展需求。所以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体验式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小组合作学习给自身带来的快乐与成长。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具体学情等将学生科学地分为多个学习小组,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设置相应的讨论、交流问题,而学生则通过相互之间的想法交流和思维碰撞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梳理、分析与运用,最终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散思维,培养合作意识和分析意识,感受合作学习的效率和乐趣。
比如,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先动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然后对棱的长度和面的数量进行测量和记录,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交流讨论,获取计算表面积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可以直观地观察正方体和长方体,还能对前期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同时也能不断思考,发散思维,并对新知识有清晰的理解。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学以致用,而实践教学活动则是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接触实践的重要平台和机会。所以教师要将这一教育资源有效利用起来,以此来实现体验式教学的多元化开展,强化学生对体验式学习的认知和感受。
比如,教师可以在学习“简易方程”时,组织一次实践教学活动。教师让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这些事物自己编写应用题,并应用方程进行解答。在作业完成过程中,不限制学生是独立完成作业,还是合作完成作业,但是要限制作业的完成数量。如果是独立完成就需要每个人完成2个,如果是合作完成,那么几个人合作就需要在小组人数的基础上乘以二。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分享交流,这种实践体验对于学生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是有趣的、是具有极高体验性和教育性的。
(五)以问题导向助力学生自主探究
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斯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就是说,想要学好数学知识,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是不可忽视的。开展经常性的强化训练,以此来夯实学生的个人知识基础,促进预期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以“小数除法”这一知识内容为例,为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教师应在教学模式上做出改变,不再以“灌输式”“填鸭式”为主,而是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问题形式进行引导,带领学生展开深入的自主探究学习,取得更理想的学习效果。在完成课堂讲解后,教师抛出课堂问题:“周末的一天,南南来到一家文具店,买了3支钢笔和4本练习册,一共消费28.5元,现已知钢笔每支3.5元,求每本练习册的价格是多少?”在所学知识点和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很快投入特定的问题情境中,根据习题要素“钢笔、练习册、数量、总消费额度”进行习题探究与解答。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后得知,每支钢笔单价3.5元,买了3支钢笔就是10.5元,而剩下的便是购买练习册所需的钱。此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思路进行肯定与引导,鼓励其尝试进行后续解答。在得到教师的肯定与鼓励后,学生的学习信心倍增,很快得出4本练习册的花费金额,即:28.5-10.5=18(元),并在教材与教师的双重辅助下,得到算式:28.5-(3×3.5)=18(元);18÷4=4.5(元),最终得到准确的计算答案,每本练习册的单价为4.5元。在这种特定的问题情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有效激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个人的解题能力与合作探究意识得到有效提升。
(六)构建课堂评价体系促进合作落实
针对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养成,除做好以上几点举措外,数学教师还需建立健全课堂评价体系,这是现阶段落实小学高年级合作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新课改重点提出中小学要加强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主体性培养,帮助学生构建并增强自主思维意识。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与支持,以课堂评价体系为依托,对学困生要给予高度重视,使其得到教师与组内其他成员的充分肯定,以此端正其学习态度,增强其学习信心,从而以更积极、自主的态度投入课堂学习中。
在实践中,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后评价中加入小组发言、小组活动参与、组内贡献等指标参数,对学生做出合理评定,从而准确掌握各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实际学习情况。由此对自身教学模式进行调整,确保切合实际,更好地满足新课改的教学标准与学生实际需要。教师通过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对课堂合作学习过程、合作学习成果做出客观评价,使学生付出的努力有所收获。得到肯定,改善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态度,进而更正确地对待自身的学习,找出问题并进行反思,这样的教学将会事半功倍。
三、结语
数学科目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大量的理论知识,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合作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以便深度解读习题要点,快速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学习更多理论知识。正因如此,合作探究能力的有效培养,是现代小学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孙倩.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 华夏教师,2022(07):64-66.
[2]包春梅. 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校外教育,2020(02):115+117.
[3]汪卫兵. 探讨小学数学应用分层教学模式的策略[J]. 试題与研究,2023(10):84-86.
[4]王玉淼.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与有效性分析[J]. 试题与研究,2023(33):188-190.
[5]郭晓林.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分析[J]. 理科爱好者,2023(04):146-148.
[6]李晓明.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分析[J]. 学苑教育,2023(21):14-16.
[7]章菊香. 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实现对策[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11):113-115.
[8]刘丽丽.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J]. 求知导刊,2023(08):80-82.
[9]张文成. 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2023(07):88-90.
[10] 曹永霞.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困惑及对策[J]. 试题与研究,2023(05):67-69.
(责任编辑:廖 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