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物生产消费年际变化特征及食物供给安全分析
2023-12-25杨颖钱玉婷王霞谢标
杨颖 钱玉婷 王霞 谢标
摘要:通過收集数据,分析了1961—2018年中国食物生产消费系统的变化情况,总结了生产消费系统的趋向规律,根据此变化特征探讨了当前中国食物供给安全情况和未来趋势。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居民年生产和消费食物量中植物性食物占比略微下降,但在2018年仍分别占食物生产量的88.33%、食物消费量的88.58%;动物性食物生产和消费量占比整体上升,生产量从1961年的3.19%上升到2018年的11.01%,消费量从1961年的3.19%上升到2018年的10.67%,饮食结构逐渐倾向于多样化。供给安全方面,粮食自给率超过95%,但食物种类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豆类及坚果、奶和水产品进口需求量较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膳食结构情境下,除了奶类,2018年中国居民人均食物生产量完全能满足所有的食物需求。最后,从生产技术、生产结构、农业政策和膳食结构等方面提出了一些保障食物供给安全的建议。
关键词:食物生产;食物消费;年际变化;特征;食物供给安全;膳食结构
中图分类号:F151.42;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23)11-0143-0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1.02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nalysis of the interannual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food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and food supply safety in China
YANG Ying, QIAN Yu-ting, WANG Xia, XIE Biao
(School of Environment,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46, China)
Abstract:By collecting data, the changes of Chinas food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system from 1961 to 2018 were analyzed, and the trend rules of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system were summariz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change, the current safety situation and future trend of food supply in China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iving standard of Chinese residents, the proportion of plant food in the annual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Chinese residents decreased slightly, but it still accounted for 88.33% of food production and 88.58% of food consumption in 2018. The proportion of animal food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increased as a whole, production increased from 3.19% in 1961 to 11.01% in 2018, and consumption increased from 3.19% in 1961 to 10.67% in 2018. The diet structure gradually tended to diversify. In terms of supply safety, the self-sufficiency rate of grain exceeded 95%, but the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 of food types was still prominent, and the import of beans, nuts, milk and aquatic products was in high demand. In the context of the Dietary Guidelines for Chinese Residents (2016), except for milk, the per capita food production of Chinese residents could fully meet all food needs in 2018.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food supply we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production technology, production structure, agricultural policy and dietary pattern.
Key words:food production; food consumption; interannual change; characteristic; food supply safety; dietary structure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农业消费生产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动,特别是农业产业产量、农业生产条件和消费体系等方面。这些变动关系到食物供应能力,进而对国家食物安全产生重要影响[1]。同时,随着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不断变动,口粮消费呈下降趋势,饲料粮及非粮食类食物的消费呈上升趋势[2],传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正逐渐被高糖、高脂和高肉类的膳食结构取代[3-5],如果忽视这种消费习惯的变动,无疑会影响中国的食物供给安全。
保证国家食物安全素來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已经基本解决了近14亿人“吃饱”的问题,开始向使人民吃得营养健康的目标进行转变。要想满足这项转变,食物供给安全是基础。本研究对1961—2018年中国食物生产和消费端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究这些变化对中国食物供给安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障食物供给安全的建议。
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需要的中国人口数量和各类食物生产量、消费量、进出口量等基础数据来源于 1961—2018年的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数据[6]。食物种类分为10类,包括谷薯类、豆类及坚果、油脂类、蔬菜、水果、畜禽肉、蛋、奶、水产品和糖类。具体分类情况见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居民人均食物生产量变化趋势分析
由图1可知,1961年中国居民人均食物生产总量为416.69 kg/(cap·年),经过五十多年农业的飞速发展,2018年中国居民人均食物生产量已经达到了1 358.77 kg/(cap·年),同比增长了226.09%。可以发现,由于90年代以来中国科技快速发展,各项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改进,大大增加了食物生产量,所以人均食物生产总量涨幅明显,2015年以后逐步趋于平缓。
由图2a可知,植物性食物(谷薯类、豆类及坚果、油脂类、蔬菜和水果)人均生产量占人均生产总量的比例最大,谷薯类食物的占比从1961年到1975年呈上升趋势,但之后持续下跌,2007年以后趋于平稳,总体从1961年的68.07%下降至2018年的38.48%;豆类及坚果的占比一直平缓下降,逐步维持在2%左右;油脂类的占比缓慢上升,从1961年的0.38%上升到2018年的1.29%;蔬菜类的占比从1961年的20.76%降到1973年的10.42%,然后持续增长,2000年以后趋于平缓,到2018年蔬菜类占比达到32.53%;水果类的占比一直缓慢上涨,从1961年的5.50%增长至2018年的13.96%。
由图2b可知,动物性食物(畜禽肉、蛋、奶、水产品)人均生产量占人均生产总量的比例小于植物性食物,但是所占比例逐年上升,从1961年的3.19%上升到2018年的11.01%。其中畜禽肉、蛋和水产品的占比都是从1961—1995年逐年上升,1995年以后趋于平缓。奶的占比到2000年以前一直缓慢增长,2000—2007年增长幅度突然变大,达到2.64%,但2007年以后市场饱和、价格变动,奶类食物生产量又逐步下降,2015年以后趋于平缓。
由图2c可知,糖类人均生产量占比在58年间一直在小幅波动,一般在0.4%~1.2%。
2.2 中国居民人均食物消费量变化趋势分析
由图3可知,1961年中国居民人均食物消费总量为424.78 kg/(cap·年),到2018年人均消费总量已经达到了1 462.57 kg/(cap·年),58年来增长了244.31%。其中60、70年代消费量增长比较平缓,90年代以后涨幅较大,可能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进步,由此体现在食物消费量中。
由图4a可知,观察植物性食物(谷薯类、豆类及坚果、油脂类、蔬菜和水果)人均消费量占人均消费总量的比例发现,谷薯类食物的占比从1961年到1975年有小幅上涨,但之后持续下跌,2007年以后趋于平稳,总体从1961年的64.90%下降至2018年的37.69%;豆类及坚果的占比一直比较平稳,在2.2%~6.5%;油脂类的占比波动不明显,2018年的占比比1961年增加1.32个百分点;蔬菜类的占比从1961年的20.35%降到1974年的10.31%,然后持续增长,2000年以后趋于平缓,到2018年占比达29.63%;水果类的占比一直缓慢上涨,从1961年的5.28%增长至2018年的13.20%。
由图4b可知,动物性食物(畜禽肉、蛋、奶、水产品)人均消费量中,畜禽肉、蛋和水产品的占比都是逐年上涨,1995年左右趋于平缓,与1961年的数据相比,2018年畜禽肉、蛋、水产品的占比分别增加3.38个百分点、0.97个百分点和2.06个百分点。奶的占比不断增长,2007年达到58年来的峰值2.65%,但2013年后突然下降,到2018年稳定在1.74%。
由图4c可知,糖类人均消费量的占比从1961年的0.53%波动增长到2018年的0.75%。
综上,中国居民1961—2018年人均食物消费量变化与生产量变化趋势几乎是一致的,这是由于生产情况影响消费情况,而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1961—2018年中国食物生产消费系统特性可总结为:中国居民生产消费食物以植物型食物为主,其中植物型食物以谷薯类和蔬菜为主,动物型食物以畜禽肉和水产品为主。以畜肉为主的动物型食物生产消费量整体上涨,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生产消费量有所上涨。
2.3 中国食物供求情况分析
将1961—2018年中国居民人均食物生产量与消费量作差比较,得到不同种类食物人均供求差值情况各不相同(图5)。其中,谷薯类、豆类及坚果、奶和水产品这4类食物58年来几乎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中,特别是谷薯类和豆类及坚果,供应缺口逐年增大;油脂类、畜禽肉和糖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量逐渐跟不上需求量的要求,但缺口较小;蔬菜一直以来都是供大于求的状态,剩余量逐年增大但不超过10 kg/(cap·年);水果和蛋的人均供求差值在零值上下波动,供求关系比较平衡。
目前,面对人口日益增加、环境资源约束、粮食增产后继乏力、国内国际粮食市场深度接轨的发展形势,确保国家食品供需平衡已被上升为重要战略问题[7]。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农业种植技术的进步,中国食品总产量接连增长,粮食产量多年保持在前列,但中国农业人均资源相对稀缺问题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8],每年仍有大量的食物进口需求,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技术水平不足;另一方面,中国的农业生产结构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人民的膳食结构。
2.4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情境对中国食物需求及生产的影响
2016年,为了贯彻营养改善行动计划,中国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其要点是均衡膳食、合理营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核心推荐包括:食物多样化,全麦食品为主;配合适当的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类、畜禽瘦肉、蛋;少盐少油,控制糖和酒的摄入量;避免食物浪费。与许多外国研究者推荐的饮食方案,如地中海饮食、DASH饮食等相比,中国的膳食指南中谷薯类占比较大,因为谷薯类的作用还是提供人体所需的基本热量,包含大量的营养和保护性化学成分,给予人体全面的健康,丰富的膳食纤维对肥胖症、糖尿病、高血脂等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9],同时,多种粮食混合食用,更能获得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氨基酸等 [10]。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具体摄入量要求见表2[11]。
如果全体中国居民都实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人均食物供给安全情况将有所改善。除了奶类,2018年中国居民人均食物生产量完全能满足膳食指南的要求,且有大量盈余,可以减少生产量或加大食物出口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第一次提出了“300克牛奶计划”,即中国居民每人每天饮奶300 g或相当量的乳制品,但是相对于全球其他发达国家,中国人均牛奶消费量还处于很低的水平,对于目前的奶类缺口,中国奶及奶制品生产规模需要加大,高度规模化和集约化以及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有待普及。
3 建议
《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且产量不断增加;谷物自给率超过95%,粮食储备和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居民饮食更加科学,健康营养状况有显著改善[12]。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虽然国内食物供求情况总体宽松,库存充裕,但品种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受中美国家关系变动和非洲猪瘟传染病的影响,玉米、大豆存在短缺,主要依靠进口[13]。
为了保障中国食品供给安全,必须贯彻“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研发推广新型生产技术,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建设高标准农田,全方位升级节水灌溉设施、耕种装备、农药改良、肥料研发等技术。做好各项防灾减灾工作,如农业灌溉水库及时排险加固、易涝地区加强堤坝设计、水毁工程修复等;做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早期预警和应急防治,选育抗病良种;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提高动物免疫力,避免群体感染。
2)保障农业基本收益,提高种植积极性。在城市化过程中,国家要求至少确保12 000万hm2耕地的安全界线,但随着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人无法靠养殖或种植获得足够的收入。据统计,中国80%的闲置农地是由农户人为抛荒撂荒造成[14]。因此,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保障农民的就业率和基础收入,各地加强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宣传,积极落实各项惠农强农补贴政策,减少种养殖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从而保证耕地面积,提高农民种养殖积极性。
3)改善收割、仓储、运输与加工技术,减少抵达饭桌前的浪费。中国在粮食抵达饭桌前的浪费数量是惊人的。仓储方面,许多贮存设施条件简陋,烘干技术落后,存在大量老旧仓库,储粮条件差、损失大;运输方面,中国的粮食运输方式老旧、专业化程度低;加工方面,大米抛光等加工步骤既损失粮食营养素又明显降低出品率。此外,因为耕地碎片化、私人化比较严重,所以中国的作物机械化收割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改善收割、仓储、运输与加工技术,减少食物抵达老百姓饭桌前的浪费也是重中之重。
4)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营养过剩导致的浪费。《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数据显示:中国超过50%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15]。许多人为了味蕾暴饮暴食,其实是在徒增身体的负担。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缩少进口依赖,不能只是从生产方面努力,更需要每一位居民合理控制食物摄入,实行健康的饮食方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出了合乎中国居民身体状况和基本需求的膳食指导意见,给出了不同人群所需食物的推荐摄入量[12]。如果实行该项膳食指南,既能改善国民营养状况,又能避免消费方面的食物浪费。
参考文献:
[1] 杜志雄,肖卫东. 中国农业发展70年:成就、经验、未来思路与对策[J]. China economist, 2019, 14(1): 2-33.
[2] 韩丽艳. 居民膳食结构变化视角下的粮食安全问题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 31(1): 26-27.
[3] 王俊能,许振成,彭晓春. 中国城镇居民食物氮消费变化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19): 10332-10334.
[4] 闫 祯,崔胜辉,李桂林, 等.厦门城市化进程中的居民食物碳消费及其环境负荷[J]. 环境科学, 2013, 34(4): 1636-1644.
[5] STEFFEN W, RICHARDSON K, ROCKSTR?M J, et al. Planetary boundaries: Guiding human development on a changing planet[J]. Science,2015, 347: 1259855.
[6] 聯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食物收支表[DB/OL].http://www.fao.org/faostat/zh/#data/FBS, 2021-04-26.
[7] 管金宇. 区域粮食供需平衡中的政府管理责任研究——以张家港市为例[D]. 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8] 陈锡文. 切实保障国家食物供给安全[J]. 农业经济问题,2021(6):4-7.
[9] RAYAS-DUARTE P, MCGLYNN W G, STOECKER B J. Cereal foods: A full serving of nutrition[J]. Food science, 2004, 25(10): 437-444.
[10] 王兴国.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J]. 中老年保健, 2012(7):30.
[11]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6-7.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EB/OL]. http://www.gov.cn/zhengce/2019-10/14/content_54394 10.htm, 2019-10-14.
[13] 刘 慧. 国内粮食市场供给充裕[N]. 经济日报, 2019-10-14.
[14] 郑沃林,罗必良. 农地确权颁证对农地抛荒的影响——基于产权激励的视角[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9, 21(4): 90-99.
[15]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J]. 营养学报, 2020,42(6): 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