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素养培养对STEAM教师成长的重要性及途径分析
2023-12-25张婷
张婷
摘要: STEAM教育是跨学科融合教育的代表,针对其有别于单学科教育的理念和特征,本文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国家政策及教师自身三个层面入手,突出STEAM教师通过提升自我艺术素养,建设批判、求真、创新的新型课堂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当代STEAM教师艺术素养水平现状及形成原因的分析,从学校层面和教师个人意识层面提出了提升STEAM教师艺术素养的途径。
关键词: STEAM师资 艺术素养 培养途径
STEAM教育作为近年来风靡国内的跨学科融合教育的代表,被认为是提升孩子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最好途径之一。各类社会机构及中小学校纷纷开设、开展STEAM课程和培训,有关STEAM的教师培养和课程研发也愈加受到重视。然而目前国内的STEAM课程主要专注于科技、技术等实践层面,相对忽视艺术素养对STEAM教育的重要性。根据知网统计,近10年来,和STEAM教师主题相关的论文共有1846篇,主要集中在探究STEAM教育理念以及研究中小学及幼儿园STEAM课程的具体设计上,其中和艺术相关的如创新及创造力培养、教师艺术素养提高等主题占比极小。与STEAM教师及艺术主题相关的文献自2016年以来仅有274篇,占STEAM教师研究文献的15.01%,其中以教师为对象,研究STEAM核心素养及艺术创新力等的相关文献仅有37篇。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以STEAM教师为研究群体,通过对艺术素养的重要性及国内STEAM教师艺术素养水平现状和形成原因的分析,找出针对性的艺术素养提升途径,以期为未来STEAM教师艺术素养的培养模式和方法提供一点借鉴。
一、STEAM教师艺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从教育的目的来看,STEAM教师的艺术素养是对教学最基本的支撑。
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具备批判、创新和实践的思维与能力。而STEAM教育专注于应用多学科知识发现、合作、设计、创造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理性思维、批判质疑的科学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刚好完美契合了教育目的。而创新、实践、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愿正可以通过艺术素养的培养而产生。艺术素养的培养,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创造力与探索力,学会深度思考事物的本质,用发展的眼光解决问题,发展终身学习能力。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中最重要的引导者,其自身艺术素养成为引导下一代成长的关键。
因此,为了让学生具备独立思考、深度理解、大胆求证,打破服从思维并终身探索与学习的能力,STEAM教师自身应具备批判、系统及创造性思维,从而引导学生由固化思维向成长型思维转化;应具备多学科融合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具备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应从纯项目式教学转变为行为导向教学,具备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得到理性认识的能力;应具备发散性思维,能够引导学生产生联想,树立创新意识;应秉持教育美学观,具备培养身心和谐、感性、具有同理心及善于合作的学生的能力。而以上所述,无论是成长型思维、深层次问题分析能力、联想创新能力还是教育美学观,几乎都需要教师自身具备足够的艺术素养。
从国家政策來看,国家对学生创新精神以及美育的重视对STEAM教师自身艺术素养的提升提出了迫切要求。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将美育纳入中考并实现2022年全覆盖。特别是根据教育部近三年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中对STEAM及相关类型比赛所占比例的调整,可以看出艺术素养的培养在未来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性。通过2019-2022年全国性竞赛活动偏向性分析可以看出,在青少年全国性竞赛活动中,指向创新意识、科学探究的比赛比重逐渐增大,增加了适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能力的比赛及艺体类竞赛。艺术、创造、发明类的相关竞赛比重由2019年的48.2%上升到2022年的56.8%。而在2021-2022年的37项竞赛名单中,人文素养类占比达到46%。由此可见,创新创造、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学习能力将成为未来学生能力培养的重点。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学趋势,STEAM教师在具备科学素养的前提下,必须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提高审美、拓宽眼界,以便在教育的过程中做到与时俱进。
从STEAM教师自身层面来看,艺术素养的高低决定了教师最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成果。
首先,高艺术素养教师具备更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的能力,艺术再现力强,在课程教学中呈现出课程的美感和质感。高艺术素养教师不管是在授课表达上还是在课件制作上都注重美学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的美、逻辑的美、创新的美和思考的美,从主观上加深对学习的兴趣,同时将美育融入课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其次,教师艺术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其思维层次的提升。艺术思维是用一种创新性的思维。当用艺术思维来处理事情时,思维是创造性的、发散性的,是抽象和具象相结合的,是多元的,而不是照本宣科,转化和复制已有经验。这样就杜绝了教师从课本或者原有的项目中生搬硬套,从而使所教授的课程更为灵活,富有创新意识。
最后,教师艺术素养的提升能够提升共情能力,营造和谐氛围,在教授与自我学习过程中,捕捉到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从而提高STEAM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度和忠诚度。艺术的一个强大功能就是能够促进人们在认知、情感和理解方面的发展,能够帮助教师接收并理解不同的价值观。对于任课教师以理科专业老师为主的群体,艺术素养的提升可以加深他们对STEAM课程内涵的理解且增强其对职业的热爱与信心。
综上所述,STEAM教师自身艺术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个人的思维方式、想象力及创造力,影响其自身对职业的认同度和热爱度,影响其教学能力和教学成果。而其艺术素养的缺失将导致对创新有极高要求的STEAM课堂变得固化、缺乏变革和无趣,这与STEAM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如果说一个教师的科学素养是实现目标的必要手段,那么艺术素养对教育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正向影响才是STEAM教育内核之所在。
二、当代STEAM教师艺术素养培养水平现状及形成原因
当前STEAM教师主要集中在两处:一是各竞技类STEAM辅导班,主要面向国内各类竞赛,课程内容以机器人教育、少儿编程和创客教育为核心;二是中小学,教授中小学STEAM课程或科学课程,主要为顺应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材〔2017〕4号)要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这些教师来源基本为数学、物理、生物、计算机等专业理工科方向的毕业生。这部分毕业生在直接参加学校STEAM课程学习或者社会STEAM教师短期培训后即可进行STEAM教学。根据针对性的研究发现:
(一)现有STEAM教师培训课程结构不利于教师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根据研究,不管是高校还是社会面向STEAM教师培养的课程,都是以项目实践+理论概述为主,目的是向社会培训机构或者中小学输送可以直接进行课程教学、项目实操的老师,授课方式更偏向于创客教育或者STEM教育,缺乏艺术类和全科融合类教育。
(二)STEAM教师在受教育阶段缺乏接受艺术熏陶和素养培养的机会
首先,从STEAM教师所学专业分类来看,目前大部分从事该行业和课程的教师主要为理工科方向教师。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接受的是学科教育,无全科学习经历,即使是选修课,偏向艺术类的选择也极为有限并不被重视,这直接导致教师的跨学科融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其次,从STEAM教师的成长过程来看,STEAM是近年来新兴的教育理念,而目前从事该行业的教师主要集中为“70后”至“90后”,是以接受应试教育为主成长起来的一代,在自身受教育过程中缺乏艺术的熏陶及学习艺术的机遇;最后,艺术素养的培养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没有外界压力和内部自我动力的情况下,STEAM教师艺术素养提升的速度缓慢是必然的。
三、STEAM教师提升自身艺术素养的途径
从艺术素养培养的周期性来看,从孩童时期开始,即应该开始对其进行艺术的启蒙教育,并贯穿整个受教育阶段,培养其终身学习的习惯,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一个人的艺术素养。但对STEAM教师,或正在进行STEAM学习并将成为STEAM教师的学生来说,他们迫切需要在一个较短的周期内提升艺术素养,并具备有效地将艺术融入课程的能力。
(一)从学校层面的改革:“三联合”培养方式的建立
秦曼老师针对利用数字媒体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方式提出“五融入”培养方法,即艺术素养培育“融入课程思政、融入对分课堂、融入专业比赛、融入企业研学、融入考察实践”。这与STEAM教师艺术素养提升教育目标一致,故根据STEAM课程的特性,结合“五融入”培养方法,针对STEAM教师的艺术素养培养可以采取“三联合”模式,即课内联合多学科师资打造“对分课堂”、课外联合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构建跨界艺术培养体系、课后联合学校与企业实践的需求开展导向性的实践及成果检验。
其一,课内联合多学科师资打造“对分课堂”,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课程中对STEAM课程教学目标及内容结合艺术手段进行调整,以学生为主体,在实践中融入艺术人文学科的内容,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专业技术、历史、艺术等多学科教师协同参与,并以探讨的形式深入研究课程,从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创新。
其二,课外联合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构建跨界艺术素养培养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类组织,多方协同形成合作网络,具有多元性、针对性、精神性和审美性的特点。因此公共文化服务能作为辅助工具完美弥补STEAM教师在艺术素养培养上的缺失。学校或培训机构可联合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让其承担部分教学活动,从而让STEAM教师跳出狭窄的课堂,通过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自身艺术素养。
其三,课后联合学校与企业,就校企实际需求进行导向性成果检验
在课程结束后,在校企联合、校校联合的实践层面进行考核,激励学生自主思考创新,增强学习的内驱力。以“实践+产出”的模式,根据企业或学校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命题考核,让学生自主设计创新实践课程,最终以课程实施的形式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在实操中逐渐熟练将艺术手段融入课堂。
(二)教师自身意识层面的提升:终身艺术学习习惯的养成
STEAM教师自身艺术素养的提升是自身成长的需要,更是促进学生艺术素养形成的基础。因此首先要具备提升自身艺术素养的强烈意愿,明白艺术素养对自身的重要性,才能长久地学下去;其次要能够化意识为行动,开展自主提升艺术素养的实践。很多独立的、艺术的、创新的思想都是在大量的阅读、行走和思考后产生的,这三者缺一不可。那些读过的书,那些走过的路,那些思考最终会成为教师艺术素养的深厚积淀,成为STEAM教师创新能力之基础、成功教学之底气。如何将艺术素养和课堂融合,需要STEAM教师在学习中进行不断地思考与探索。
参考文献:
[1]陈华.基于STEAM教育理念下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启迪与智慧(中),2019(11):27.
[2]李刚,吕立杰.从STEM教育走向STEAM教育:艺术(Arts)的角色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8(9):31-39,47.
[3]秦曼.学生艺术素养培育的“五融入”方法探析——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J].数码设计,2020,9(15):2.
[4]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論坛,2014,12(5):5-10.
[5]程莹.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养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2(18):199-200.
责任编辑:丁 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