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高中田径教学中的应用
2023-12-25马明明
马明明
摘要:高中田径教学是培养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学生体育特长的重要途径。文章探究了任务驱动法在高中田径教学中的应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促进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田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在实施方面,设定目标、明确任务要求、分解任务步骤、安排时间、提供教学资源和支持、实施任务并进行反馈和评价。提出融合项目式田径学习和训练、创设真实情境、鼓励创新、整合技术工具和多样化评价方式等应用策略,以期通过任务驱动法的应用,提升高中田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高中田径教学;实施步骤;关键要素;应用策略
高中田径教学是培养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学生体育特长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注重技术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种适合高中田径教学的新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是一种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将学习目标融入实际任务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本研究选择任务驱动法作为高中田径教学方法的研究对象,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探究。
1任务驱动法在高中田径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任务驱动法在高中田径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而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有实际意义和挑战性的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欲望和求知欲。任务驱动法强调问题导向的学习过程,在高中田径教学中,可以设置一系列与田径相关的任务,如设计并实施一个训练计划、组织并参与田径比赛等,这些任务需要学生主动去解决问题、寻找资源、合作探讨,从而提高了学生对田径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1.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任务驱动法在高中田径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缺乏对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任务驱动法的核心理念是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任务,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在高中田径教学中,任务可以是让学生设计一个训练计划,或者解决一个田径技术上的难题等,这样的任务需要学生自行搜集和整理相关材料,思考和分析问题,并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
1.3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任务驱动法在高中田径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体现在促进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发展方面。田径作为一项集体项目,团队合作和沟通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用任务驱动法,教师应将几个学生分配为一组,并给予他们一个共同的任务。例如,设计并实施一个田径训练方案。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与小组成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合作,协商分工、讨论解决方案等。这样的任务提升了学生主动参与合作的动机和意愿,促进了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发展。任务驱动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和互动来解决问题。通过与他人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和补充,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1.4提高学生的田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任务驱动法在高中田径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体现在提高学生的田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为重点,难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任务,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而且要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应用。在高中田径教学中,任务可以是设计并完成一个田径比赛项目,或者制订一个训练计划等。通过实施任务,学生需要综合运用自己已有的技能和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田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2任务驱动法在高中田径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2.1设定目标和明确任务要求
一方面,教师应该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明确任务的重点和方向。例如,目标可以使学生能够设计并实施一个田径训练计划,或者组织并参与一个田径比赛。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明确任务的要求和标准。任务要求包括任务的主题、目标和时间要求等;标准可以是任务的完成质量或评估指标。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解释和讨论来确保学生充分理解任务要求,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应用。
2.2分解任务步骤和安排时间
首先,教師可与学生一起讨论和分析任务的整体流程,并确定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例如,任务可包括搜集资料、制订训练计划、组织训练和比赛、总结学习成果等。其次,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一个时间表,将任务的不同步骤和相关活动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保每个步骤都能得到充分的准备和实施。在分解任务步骤和安排时间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确保任务的完成具有可行性和挑战性。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进展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指导,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2.3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支持
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参考书籍、网络资源、实践场地等,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学习材料和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实地考察、请专家讲座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视野。教学支持包括教师的指导与反馈,教师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解答他们在任务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建议。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评价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帮助他们不断改进和提高。通过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支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任务的要求,并具备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教师的指导与反馈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任务的完成质量。
2.4实施任务并进行反馈和评价
任务的实施是任务驱动教学的重要环节,而反馈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在实施任务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示范,帮助他们理解任务要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需要按照设定的步骤和要求进行操作,并记录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数据。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定期评估和评价,帮助他们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任务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展示,与学生一起回顾任务的完成过程,讨论心得和收获。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3任务驱动法在高中田径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融合项目式田径学习和田径训练
教师可以设计并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式田径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设计并实施一个田径训练计划。学生需要根据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训练方案,并进行实际训练和跟踪评估。通过融合田径学习和田径训练,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运用田径知识、技能和方法,不仅能够在理论上掌握相关内容,而且能够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和提高。同时,项目式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2创设真实场景和情境化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田径比赛或训练场地,让学生亲身感受并参与真实的田径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田径运动的特点和要求,并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此外,教师可以设计情境化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模拟田径比赛的任务,让学生扮演运动员、教练和观众的角色,根据不同的情境进行学习和讨论。通过情境化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地理解和应用田径知识和技能。通过创设真实场景和情境化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将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有效提升学习动机和效果,加深对田径运动的理解和体验。
3.3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提出新颖的想法和解决方案,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学生可以设计新颖的田径训练器材或赛事规则,提出不同寻常的训练方法等。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实践与实证研究。例如,学生可以运用新的科技手段或数据分析方法,对自己的训练成果进行评估。通过这样的实践和研究活动,学生能够探索和发现新的训练方法和理论知识。通过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田径教学注入活力。
3.4整合技术工具和多样化评价方式
教师可以运用电子设备、軟件和互联网资源等技术工具,辅助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例如,学生可以使用田径跑道计时器、运动传感器等设备进行训练和数据记录,或者使用相关的应用程序进行训练计划的制订和跟踪。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观察记录、口头表达、成果展示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教师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性地提供反馈和指导。通过整合技术工具和多样化评价方式,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教师也能够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4结语
通过设计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营造合作共享的学习氛围和教师的引导和适时干预,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田径技能水平的提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任务驱动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任务设计不合理、评价方式不科学等。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任务驱动法在高中田径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更好地发挥其教学优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