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明清传奇历史剧 看樊粹庭历史剧之创作主旨
2023-12-25何晓彤
【摘要】樊粹庭的历史剧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其历史剧所展现的不仅有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也有惩恶扬善、关注民众的民主思想。樊粹庭历史剧代表了中国历史剧发展的大方向,一方面它继承明清传奇历史剧的创作主旨,对近代历史剧的发展有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其历史剧在特殊的历史和政治环境下,被赋予了特殊的时代意义,对当代历史剧研究创作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把樊粹庭先生的历史剧放在大的历史环境中,结合明清传奇历史剧的创作主旨,分析其对明清传奇历史剧的传承,从而对樊粹庭历史剧的创作主旨进行扼要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明清传奇;樊粹庭历史剧;共通点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46-0099-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6.030
一、明清之际传奇历史剧创作主旨
明清传奇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个高峰。人们常说“十部传奇九相思”,明清传奇中相当部分作品是描写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的,但随着明代中后期社会与文化思潮的转变,传奇的创作主题也转向对社会黑暗、政治腐败的批判,出现了大批以反映忠奸斗争、国家兴亡为主题的传奇历史剧。这些作品借助对历史和时事的描写,反映作家自身的价值观念,批判社会政治的黑暗与腐朽,以达到秉持公心、指摘时弊的作用。
历史题材作为一种与统治政策关联密切的戏剧题材,明清传奇历史剧的创作主旨是直接与当时社会现实环境紧密结合的。嘉靖以后,明朝进入中后期阶段,统治阶级固有的种种弊端开始暴露出来。朝臣与宦官之间不断爆发斗争,加上统治者刚愎昏聩,不理政务,朝政大权长期掌握在权臣手中,这一时期,传奇历史剧多以描写朝廷忠奸斗争、反对权奸阉党为主。如以刻画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为题材的《宝剑记》《浣纱记》,直接取材于当代政治斗争的《鸣凤记》,清代传奇剧作家李玉创作的《清忠谱》、邱园的《党人碑》等等,都集中表现为“忠奸斗争”的创作主旨。
到明末,社会各阶层矛盾进一步激化,朝堂上宦官魏忠贤对内把持朝政、迫害异己,对外横征暴敛,致各地农民起义军蜂起。明亡后,内有马士英、阮大铖二人拥立声色之徒福王继位,倒行逆施,专权误国;外有满族政权虎视眈眈,觊觎中原。朝代更迭,江山易主,传奇创作的“亡国之音”开始奏响。在这一时期历史剧的创作主题多表现为平乱抗战、宣扬英雄救世的作品。如明清之际剧作家李玉所作的传奇《千忠戮》,叙写明初建文帝流亡的故事,塑造了方孝孺、吴成学等忠义形象,剧中的建文帝不单单是一个失位的君王形象,也是万千故国沦丧遗民的象征,全剧颂扬了充满慷慨精神的忠臣形象以及对于国破厦倾的悲剧韵味,体现出明朝遗民深沉强烈的亡国之痛。此时期的作品还有朱佐朝的《万寿冠》《渔家乐》,陆世廉的《西台记》等。
清军南下肃清了残余的明朝势力和各地的反清起义军后,清王朝一统中原的既定事实彻底打消了明遗民和受移民思想影响的复明幻想。与明末遗民剧作家在剧中所表现的对现实动荡的激愤相比,入清以后出生的那一代剧作家更为超脱一些,其剧作中充满着对历史的哲理性思考。传奇剧作家力求在剧作品中总结历史兴亡交替的规律和教训,这一主旨成为这一时期传奇历史剧作品的主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著名传奇剧作家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洪昇在《长生殿·序》中写道:“古今来逞侈心而穷人欲,祸败随之” ①,就表达了他为汉族政权倾覆总结教训的思想。孔尚任也在《桃花扇·小引》中明确提出自己的创作意图:“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 ②孔尚任通过此作在对南明王朝兴衰历史的拷问中表达出对明末清初动荡社会的反思以及对封建王朝江河日下的担忧。他们虽没有经历明朝的覆灭,但他们依旧处在异族政权统治的社会环境下,因此所创作出来的剧作都有着悲天悯人的强烈历史悲剧意识。
由于社会整体现状和思想的变化,明清历史剧作家才会在创作时将内容主旨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历史时事联结,这为后来历史剧的创作发展提供了经典的范式和样本,从而不断地扩展历史剧的内蕴与价值。
二、近代社会下樊粹庭的历史剧创作
樊粹庭的历史剧与明清传奇历史剧一样,他们的创作主旨,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
(一)樊粹庭历史剧创作背景
樊粹庭出生于1905年,他所处的社会时期,正是中华民族饱受内忧外患、步履艰辛的特殊时期。在目睹日寇侵华的暴行后,樊粹庭决心用戏剧来表达对日寇行径的不耻,以激发民众抗日救亡、保家卫国的热情。而他创作的历史剧以独特的优势服务于当时严峻的社会政治环境,成为剧作家与前方将士、后方民众联系到一起的一条精神纽带。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在旦夕。面对严峻的民族危机,樊粹庭也迅速做出回应:将豫声剧院改名为狮吼剧团,取“醒狮怒吼”之意,以旅行演出的方式宣传抗战,在此期间,他创作出了一批抗敌御侮、鼓舞士气的历史新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巨大的社会转折产生,一心关注社会现实生活的樊粹庭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社会状况,在历史剧创作中将重点放在维护人民利益以及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上,对勤苦的劳动人民展开了热情的赞扬和认可,肩负起激励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
樊粹庭的历史剧立足于现实环境,紧贴社会现实和时代需求,既包含有民族危机,英雄侠义挺身而出抗击外敌入侵的爱国题材,又有描写社会纷争,反抗压迫,重视底层人民力量的民生问题,体现出樊粹庭貼近群众、为民写戏的创作理念。
(二)樊粹庭历史剧创作概括
1935年,樊粹庭投身于剧本创作,一年时间里,他创作了《凌云志》《义烈风》《三拂袖》《涤耻血》等七部作品。其中历史剧《涤耻血》在这一时期影响最大。此剧首演于1936年3月,正值东三省失陷,华北告急,樊粹庭借女主人公刘芳之口,喊出了“如今国将不国,生灵涂炭……要为国难而死,要为杀敌而亡。宁做箭下鬼,不当亡国奴” ③的时代最强音。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樊粹庭带着狮吼剧团的一行人离开开封,沿途募捐义演,宣传抗日。在此期间,又创作出历史剧《克敌荣归》《巾帼侠》《为国纾难》等反映抗战、鼓舞抗敌士气的新剧。在历史剧《巾帼侠》中,高丽国举兵进犯中原,边关告急,女主人公罗剑琴深入敌穴,刺杀敌酋失败被绑缚刑场,在生死攸关之时,依旧切齿怒喊:“外人待我不如牛羊,奉劝同胞立志要强……誓复故土,踏灭贼邦,黄帝子孙,万古流芳……” ④以其慷慨激昂、振聋发聩的言语向世人发出抗擊侵略保家卫国的呐喊。
1942年,抗战进入最艰难的关头,樊先生创办了“狮吼儿童剧团”,编写新剧,训练演员,率团演出,创作出历史剧《无敌楼》《新大祭桩》等剧作。在《无敌楼》中,樊粹庭借助历史,讲述了一批忠贞之士舍身求义、捍卫正统皇室江山的故事。这在艰难的抗战后期无疑给民众带来抗战胜利的希望和寄托,也正如樊先生所说的那样,“从此我便得到一个新的希望,日日夜夜盼望到天明。” ⑤
1949年,樊粹庭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社会状况,一改抗战时激昂愤慨的创作基调,精选史料,用新的创作观,编排了一批新的历史剧,如《再生铁》《宋景深与武训》《水工郑国》《钱塘射潮》等,不仅展现出人民群众与民族仇敌、封建旧势力的斗争,还在剧作中呼唤社会正义、赞扬民众团结力量,通过历史故事来影射现实,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社会改造和建设有着积极的关照意义。
三、关于两个时代主旨的探讨
从明清历史剧作家对历史剧创作主旨的设定来看,樊粹庭历史剧的创作与其基本上是一脉相承的,都借助历史题材来折射现实,反映社会政治生活,有着不朽的时代意义。纵观明清传奇历史剧和樊粹庭的历史剧,不难发现,他们所宣扬的价值观,都有着共通之处,说明这些问题一直存在于社会的发展中,被剧作家反复提及,不随时间流逝、时代发展、社会变革而消亡,因此,深入挖掘历史剧的主旨内涵对当下的历史剧创作也有着参考意义。
(一)反映“忠奸斗争”
“忠奸斗争”的主题并不是明清传奇的先创,但在《宝剑记》和《鸣凤记》之后,它的发展更为壮观。李开先《宝剑记》讲的是林冲因上本参奏童贯、高俅结党营私、祸国殃民,被陷害逼上梁山,最后高俅父子被处死,林冲大仇得报的故事,反映了作者“诛佞臣,表忠良”的创作目的。《鸣凤记》讲述嘉靖年间夏言、杨继盛等人与严嵩一党之间的斗争,通过对严嵩一党贪权窃柄、迫害忠良的描写,塑造了杨继盛、夏言等一批前赴后继、忧国忧民的忠义形象。李玉的代表作《清忠谱》以周顺昌、颜佩韦等东林党人同魏忠贤阉党之间斗争的真实故事展开,深刻反映出明末阉党专政、忠臣蒙冤、人民起义的复杂社会现实,刻画了周顺昌等人正直清廉、疾恶如仇的人物形象。
同样,樊粹庭的历史剧《无敌楼》,一改抗战前期历史剧以外敌入侵、有识之士奋起保卫国家的题材,以奸臣恶霸势力欺压百姓,正义之士挺身而出,反抗奸权、匡扶社稷的故事,塑造了一批维护正义、惩恶扬善的绿林好汉形象。在《再生铁》里,通过对郡守胡忠秦和庄园主公孙雄相互勾结、虐害百姓等恶劣行径的刻画,烘托出一批不畏权势、坚贞不屈的农民英雄形象。还有像《钱塘射潮》《宋景诗与武训》等剧作,都反映出鲜明的忠奸斗争观念和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成为历史剧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无论在任何时代对世人都发挥着警醒意义和鞭策作用。
(二)思考“离合兴亡”
梁辰鱼的《浣纱记》在演绎春秋吴越兴亡的基础上,讲述了范蠡、西施的爱情故事,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与社会政治结合,开创了明传奇“离合兴亡”的创作主题。清代洪昇的《长生殿》继承了这一传统,将唐明皇、杨贵妃的“离合之情”贯穿于社会动荡中,从而反映历史之变迁。孔尚任的《桃花扇》以南明时期复社名士侯方域、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悲剧贯穿主线,通过表现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讲述了南明王朝的盛衰缘由,达到作者“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创作意图。
在樊粹庭的历史剧中,虽没有明确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但他在抗战期间所创作的历史剧或隐或现地体现出了这一主旨。《涤耻血》中,南宋济南守将刘豫降金,其女刘芳不齿父兄卖国行径,与家人决绝,在逃亡途中爱上爱国义士黄兴汉,二人结成眷属,紧接着在洞房之夜,黄兴汉得知刘芳身世,怒而辱之,直言自己不会与卖国贼之女结为夫妻,刘芳眼见姻缘无望,夜闯敌营,最终死于乱箭下,以死明志。剧中描写了刘芳与黄兴汉的爱情悲剧,并以此为戏剧冲突的高潮推进剧情发展,对应了题目“以血涤耻”。《柳绿云》一剧,虽对其是否属于历史剧的范畴还有争议,但总体上来看,此剧以外邦犯边、奸贼当道为背景,以两对有情人柳绿云、韩金华和韩玉萍、秦鸿涛的聚散离合为主线,讲述了一段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他们的爱情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力地推动戏剧矛盾的展开。
“离合兴亡”这一主题把国家兴亡、政治斗争与男女爱情紧密结合,相互影响推动剧情发展,表现出了作者自觉性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强烈的社会忧患意识,深化了历史剧的时代意义和内涵。
(三) 塑造“贞烈女性”
在明清传奇历史剧和樊粹庭历史剧中,都塑造了一批有着侠肝义胆、大局意识、贞烈孝义的女性形象。《浣纱记》中,西施毅然献身,牺牲个人情爱,以国家利益为先,在灭吴兴越中起了重要作用,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甘愿为国赴难的巾帼形象。《桃花扇》中李香君不仅有着强烈的政治意识,还有着是非分明、誓不屈节的美好品质。在《却奁》《骂筵》中,她孤身处于权奸的淫威下依旧刚烈不屈、疾恶如仇,她的却奁与痛骂行为将她的性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在樊粹庭历史剧《涤耻血》中,除了描写充满英雄豪气的女主人公刘芳,还刻画了刘貌之妻曹凤莲,虽出场次数不多,但令人印象深刻。在第十六场中,刘貌将怀有身孕的妻子曹凤莲献于金兀术,其妻为维护自身人格尊严,在怒骂金兀术后一头撞死,以死来捍卫自身清白。在《克敌荣归》一剧中,黄克敌之妻华慧娟在丈夫上阵杀敌前嘱咐丈夫:“家中妻照管,织布弹花。奉养高堂,但愿你一心一意为国尽忠……你若爱我把贼扫荡,贪生怕死你我相见无日了。” ⑥可以看出,她柔中有刚、正义善良的人物性格;当她被褚有用调戏,从她的反抗行为上可以看到她的贞烈;当她想方设法扮作黄克敌,哄婆婆用饭,而婆婆依旧对她打骂指责,她“忍痛不言任娘打,娘责儿妻无辩言” ⑦,体现出了她的贤惠和孝义。
还有《巾帼侠》中的罗剑琴、《王佐断臂》中的乳娘、《再生铁》中的宋娟娟等,樊粹庭顺应时代,刻画了一个又一个独立自主、正直善良的女性人物,既是对女性正面形象的塑造,又体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表现出剧作家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
(四)展现“平民关怀”
无论是在明清传奇历史剧还是在樊粹庭的历史剧作中,都有着对平民形象的刻画。在明传奇《浣纱记》中,西施她既是越溪农家的一个平民女子,也是一个巾帼英雄,肯定了平民女性为国牺牲的精神。《清忠谱》中的颜佩韦是一个市井平民,在得知魏忠贤派人捉拿东林党人的消息时,立即组织市民群众,与阉党门牙做斗争。
樊粹庭的历史剧《再生铁》也刻画了一批不畏权势、团结互助的农民英雄形象。男主人公韩力就是一个失业铁匠,还穿插有陈胜吴广农民军起义,对反抗压迫剥削的贫苦劳动人民进行了高度的赞扬。《宋景诗与武训》通过对地主阶级帮凶武训好吃懒做、坑蒙拐骗等种种恶劣行径的刻画,烘托出有着斗争精神的“农民革命领袖”宋景诗的伟大形象。
还有像《钱塘射潮》中的壮士石普、《克敌荣归》里的柴夫黄克敌,他们大多出身卑微,但精神品质让人敬畏,表达出了作者对人民群众力量的赞扬以及对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社会改造和建设起着积极的意义。
“历史剧的价值不在于题材而在于主题。” ⑧樊粹庭的历史剧继承了明清传奇历史剧的创作主旨,利用历史故事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在民族危难之际,承担起了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在国家发展时期,又贴近普通大众,关心民众利益,具有鲜明的民族意识和时代精神。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精神内涵方面有着长久不衰的生命力,对今后历史剧的创作发展有着很好的借鉴价值。
注释:
①(清)洪昇:《长生殿·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页。
②(清)孔尚任:《桃花扇·小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页。
③④⑥⑦樊粹庭著,张大新编校:《樊粹庭文集·创作剧目(上)》,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10页,第404页,第357页,第369页。
⑤樊粹庭著,張大新编校:《樊粹庭文集·手札评鉴》,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65页。
⑧王训昭、邵华编:《郭沫若研究资料》(上卷),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版,第301页。
参考文献:
[1]廖奔,刘彦君.中国戏曲发展史(第三、四卷)[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2]张大新编校.樊粹庭文集[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
[3]石磊.樊戏研究[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
[4]孟芳.樊粹庭历史剧时代精神研究[D].河南大学,2015.
作者简介:
何晓彤,女,汉族,河南焦作人,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戏剧与影视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