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椒江零碳产业园建设路径研究

2023-12-23董官真沈盐候佳艾

浙江经济 2023年11期
关键词:产业园园区绿色

文/ 董官真 沈盐 候佳艾

建设“零碳产业园”,推动能源、交通、建筑、生活等领域低碳转型,有效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

2022年11月,浙江椒江经济开发区正式挂牌。目前,经济开发区围绕生物医药健康、光电子信息、智能缝制设备、智能卫浴、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基本形成以新医药健康园区、智能缝制设备园区、台州湾数字经济产业园“一区三园”的产业发展格局。经济开发区作为产城融合型园区,如何抢抓绿色发展机遇,建设“零碳产业园”,推动能源、交通、建筑、生活等领域低碳转型,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对椒江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背景

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决策为零碳产业园发展指明新方向。自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2022年3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推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将碳达峰碳中和作为示范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浙江发布《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工厂建设评价导则(2022版)》,提出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工厂建设,并明确能源利用绿色化、基础设施绿色化、产业技术绿色化、生态环境绿色化、运行管理绿色化等多项评价指标。生态工业园区、近零碳园区、绿色低碳工业园区等概念认识持续深化,标准愈发完善,逐步架构起零碳产业园建设的主流方向。

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为零碳产业园发展打开新空间。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需要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这一转变增强了零碳产业园能源消费总量的弹性,有利于鼓励和推动产业园内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快能源结构优化转型。能耗双控已成为企业经营绕不开的“铁栅栏”,零碳产业园有机集成了绿色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绿电供应及“零碳”解决方案意味着更充足的能耗空间,可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带来更充分的要素支撑。

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和科技创新为零碳产业园发展带来新机遇。2022年11月,科技部印发《“十四五”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鼓励国家高新区谋划建设低碳产业专业园,支持园区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打造绿色供应链、智能工厂等。台州市临港产业带医药健康、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产业布局持续优化,绿色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为探索零碳产业园建设奠定了产业基础。台州湾科创走廊布局建设汇聚了优势科研力量,持续驱动产业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为探索零碳产业园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建设路径与目标、内容

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为原则,按照“摸清碳排放家底、制定碳排放路径、特色科学实施”的基本思路,以椒江经济开发区为主阵地,选取经济基础好、产业体系优势足、减排潜力大、绿色发展意愿强的区块,全面开展零碳产业园示范建设,通过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实施“1+5+3”的零碳发展路径,即1套指标体系,能源、产业、建筑、交通、生态等5大零碳场景,零碳科技、政策保障、体制机制等3大支撑,助力全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构建1套指标体系。坚持定量与定性、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聚焦质量、效率双提升,综合考虑产业结构、功能类型、碳排放场景等因素,围绕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为2大核心指标,确定5大零碳应用场景、碳抵消为分项指标,科学构建“2+5+1”的零碳产业园指标体系。强化目标指标评估,定期评估新零碳产业园推进建设情况,建立健全重点任务实施跟踪反馈机制,实现动态管理。

打造绿色零碳能源供应场景。以零碳产业园为主体,加快建设零碳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打造“坚强智能电网+风光储一体化电源+绿电溯源认证+外购核电”的零碳能源供应体系。积极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保障园区多元化负荷“即插即用”。深挖园区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全力推进信质电机等工业厂房安装屋顶光伏,因地制宜推广分散式风电,实现“自发自用,余量储存”。积极开展隔墙售电,做好绿色电力交易与碳排放权交易的有效衔接,以可再生能源投资、绿色电力交易等方式获取光伏、风电等零碳能源,通过购买三门核电发电量,实现园区100%绿色零碳电力供给。大力发展新能源配套储能,加强源网荷储协调发展、新型储能系统推广应用,探索发展“新能源+储能”、共享储能等模式。探索建立碳抵消机制,推进非零碳排放企业购买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鼓励企业自建或参与CCUS等碳减排技术项目,实现园区零碳排放。

打造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场景。紧抓台州市临港产业带建设契机,以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为核心,积极发展医药健康、智能缝制装备、光电子信息等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加快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绿色环保、数字经济、工业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裂变发展,大力发展支撑零碳产业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聚力打造“五城之城”、新医药健康城、浙里光谷。积极推进智能家居、时尚产业等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改造,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依法依规开展高耗低效企业整治,推动传统产业从低端向高端、从单一向多元化提升。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倍增工程,深化缝制设备省级产业大脑试点、杰克“未来工厂”省级试点建设,力争在现代医药、智能光电、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分类培育一批“未来工厂”,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引领新“智”造。依托椒江经济开发区实施循环化改造,支持园区企业推行绿色制造,以创建绿色低碳工厂为基础,逐步打造零碳示范工厂。

打造绿色健康韧性建筑应用场景。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园区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强化园区建设绿色低碳转型,推行绿色建造,推广绿色建材,采用装配式钢结构等建造方式。推进园区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力争打造若干个高星级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零)能耗建筑。加快既有存量厂房、建筑节能改造,利用园区工业余热、清洁能源,完善园区建筑供热、制冷系统,实现采暖、供冷、生活热水用能清洁化。加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力度,探索建设光储直柔建筑,推广应用空气源热泵、水(地)源热泵、导光管采光系统,提高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探索建设零碳城市客厅,集聚双碳科普教育、园区零碳文化宣传、低(零)碳成果展示展览等功能,强化零碳产业园品牌效应。

打造零碳便捷交通网络应用场景。做好园区交通物流系统规划,推动智能化交通管理和智能化交通服务,提升园区通行效率。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推动园区接驳车和物流车等交通工具电气化、低碳化转型升级。合理规划、有序建设充电站、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做好充电设施预留接口与停车场区域总体布局,以电能、氢能代替化石燃料实现交通零碳排放。完善园区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合理配置无人驾驶汽车、电动观光车、共享单车等,鼓励公共出行、共享出行等零碳排放出行方式。

打造蓝绿交织生态网络应用场景。以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引领,以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为抓手,持续推进“一江两岸”海岸线整治修复,推进台州湾智慧生态绿廊建设,打造“山海水城核心区、活力智造创新区、共享发展幸福区”。积极推进立体绿化建设,丰富绿化形式,合理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增加绿化覆盖面积,在园区内部打造高品质蓝绿空间,构建气候友好型生态系统,实现园区生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共进,切实提升园区生态碳汇能力。

强化零碳科技支撑。充分把握台州湾科创走廊建设机遇,依托科创谷建设,聚焦聚力创新制胜,围绕医药健康、智能制造、光电技术、人工智能等重点方向,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推进人工智能及智能产品应用创新中心、光电产业创新中心、台州医药健康创新中心建设。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领军企业联合建立零碳产业发展研究院,推进能源、建筑、交通、循环经济、节能环保等领域绿色低碳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探索建立共享研发实验室,实现资源开放共享。立足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高质量实施“引人留人”三年行动计划,高标准开建人才创新区,引进培育一批低(零)碳领域领军人才,建设碳中和专家库,为零碳产业园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探索建设园区零碳智慧管理平台,搭建能源综合管理平台、碳排放监测核算与治理平台、园区运营管理平台等三大子平台,打造能源流、碳追溯流、数据流、信息流的全链式闭环管理模式,实现园区全生命周期生产过程碳排放的可视化、可跟踪、可分析、可预警。

强化政策保障支撑。适时出台聚焦医药健康、智能缝制设备、光电、数字经济等战略新兴产业专项政策。研究制定绿色招商和产业链招商政策,探索建立以碳均论英雄、碳效码等为衡量标准的产业准入指导清单,土地指标将优先对符合清单标准的低(零)碳项目予以倾斜支持。加大资金保障力度,争取国家、省、市、区对零碳产业园建设的财政资金支持,合理减免园区低碳领域企业各类税费。对接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探索建立椒江区绿色产业发展基金,有效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零碳产业园。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低碳项目的信贷投放力度。

强化体制机制支撑。探索建立椒江零碳产业园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零碳产业园建设,做好企业、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妥善解决零碳产业园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建立园区环境信息和碳信息等披露制度,每年定期向社会公布企业能源、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等情况。建立健全零碳产业园考核机制,定期对园区开展阶段考核评估,推动园区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猜你喜欢

产业园园区绿色
绿色低碳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