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瀫水明珠”谱写诗韵新篇

2023-12-23李丹丹王程

浙江经济 2023年11期
关键词:诗路龙游文化

文/ 李丹丹 王程

龙游以水脉连接文脉,谱写“水韵”新诗篇

龙游地处钱塘江上游,衢江与灵山江在其境内交汇,形成“两江会一龙”的独特水系,让龙游依水而兴、因水而秀。从一万年前的上山文化遗址,到润泽一方的世遗姜席堰,再到沿江而起的红木小镇、龙游瀫……无一不证实龙游与水结缘已久。如今,依托钱塘江诗路文化带的建设,龙游更是走上一条促进城市更新、复兴文化之魂、培育文旅全产业链之路,聚力打造形成钱塘江诗路上的魅力人文带、黄金旅游带、美丽生态带、富民经济带、合作开放带。

城市更新:融合共生,以水兴城

衢江龙游段,古称“瀫水”,上启常山江山双港,汇入新安江兰江出海,长逾百里。旧时,龙游因舟楫之利,漕运发达,沿途市镇因水而兴商,繁极一时。如今,龙游又再度乘着钱塘江诗路文化带建设的东风,走出一条城市更新之路。

近年来,承载着烟火气与岁月痕迹的大南门历史街区、民居苑、溪口老街、湖镇老街等“老遗址”并没有与时代渐行渐远,而是随着诗路文化带的建设,化身“新网红”,成为龙游一道独特的城市景观。2023年9月,龙游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带着全新的样貌“开门迎客”。非遗小摊、“御猫”快闪店排起长长的队伍,民俗活动、国潮游园、光影水秀……让人们连连感叹,“以前的挑水巷都是老房子、老街道,没想到现在改造得这么好!”“太震撼了,作为龙游人我很骄傲!”仅10月1日当天,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的客流量就达到7万人次。改造焕新后的城墙、古街、老宅既唤醒了龙游的历史记忆,又与龙游城市发展融为一体,以全新的模样阐释新时代的龙游故事。

旧城更新让龙游更添新韵,拔地而起的城市新地标则为龙游注入新的活力。瀫水穿城而过,冲刷出一片滩涂,从高处俯瞰,两头狭、中部宽、州身长,四周环水似飞翔的凤凰,故名凤翔洲。近年来,凤翔洲景观云桥飞架南北,成为龙游又一处网红打卡点。“以前这块都是滩涂地,但现在建设得很漂亮,晚上我都会带着家人一起在江边走走。周末的时候,还会约朋友一起骑车环湖。”周边的市民感叹,“这两三年龙游的变化特别大,整个城市也越来越有生机和活力,就连马拉松比赛和音乐节都办到了家门口。”随着凤翔洲水文化公园、龙游博物馆、红木小镇等一批新晋地标性打卡点的打造,龙游的城市活力和文化魅力得到更大程度的激发,龙游人也实现了在家门口邂逅“诗和远方”。

如果说“网红桥”“水文化公园”只是小单元的打造,那么“龙游瀫”的启动则是从南到北将各个经典单元串联成整体的一项大工程。龙游县委社建委专职副主任王程介绍:“当前我们已经启动了‘龙游瀫’的建设,规划总面积达83.77平方公里,分为前湖、中央湖区和后湖三大片区,围绕‘瀫水晴风·诗路明珠’定位,沿江串村,成景连片。预计到2027年,龙游瀫将打造成为诗画衢州的瀫光核心景区和未来的创新活力点。”

千百年的历史沉淀为城市焕新提供内涵滋养,沿水脉续文脉,龙游正沿江写下城市更新的诗画新答卷。

文化复兴:与古为新,以水为媒

百里縠水万古奔流,是水脉亦是文脉。从新石器时代农田水利初兴,到“南堰北塘”养育了一方百姓,再到“丝路古渡”绵延万里成为对外开放的“黄金水道”,时代在变,龙游人善用水资源实现发展、创造奇迹的初心却始终未变。

为深入开展水文化遗产保护,龙游进行了水文化遗产调查工作,最终确定了31处水文化遗产,其中水利工程遗产27处、古桥2处、水碓1处。姜席堰、鸡鸣堰、防洪古城墙、徐氏古井……一颗颗散落在龙游土地上的“水利明珠”,默默记录着千百年来龙游人治水兴水的历程。

尽管姜席堰早在2018年就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却一直未能如“都江堰”那般“火爆”。当地政府也意识到,要做好姜席堰这篇文章,除了水利遗址的保护外,激发水文化的自身活力是关键。而当龙游水脉遇到现代艺术时,水文化的多元发展似乎有了新的方向。2023年9月,一批龙游回乡青年发起了一场为期3个月的“龙游水脉艺术节”。“退休”多年的黄泥圩水电站摇身一变成了满载艺术气息的泥美术馆、当地人的旧衣服经艺术创作后变为各种形态的“笋”……来自5个国家的130多位艺术家深入龙游,用400余组艺术作品对话龙游。回乡创业的溪口姑娘吴琴芬是此次活动的主要策划人,她介绍:“水脉艺术节的‘水脉’二字取自龙游‘两江会一龙’独特的水系风貌孕育出的水文化。艺术节以‘万千生长’为主题,寓意着以水文化为依托,博大精深、绵延不绝的龙游水文化不断演进和升华。”水文化与当代艺术的邂逅,让龙游的水文化故事翻开了新的篇章。

现代艺术唤起龙游水脉之魂,不仅拉近了水文化与当下的距离,还让更多人参与其中感受水文化的魅力。在大南门历史街区挑水巷展区,62岁的毛瑞文老人充满激情地向研学的孩子们介绍着艺术品的故事。毛瑞文从小生活在大南门挑水巷,后因历史文化街区的重建搬离此处,当听到水脉艺术节的消息便立刻毛遂自荐来场馆做“宣传员”。与毛瑞文老人年纪相似的18位原村民也加入了艺术节的宣传阵营,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讲述着对于这些艺术作品的理解。

与古为新,不只是唤醒旧物与记忆,更是以年轻一代的传承创新,向世界传递出一张极具龙游特色的“水文化”名片。

产业焕新:文旅融合,以水富民

六春湖,虽名为湖,却实为山,是龙游第一高峰,享有“四海奇景,六合同春”之美誉。1390.5米的高海拔使这里常年云雾缥缈,犹如仙境一般。春季的六春湖,各色杜鹃竞相开放,绵延数十里,而到了冬天“满山雾凇”,六春湖又化为南方“小东北”,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

六春湖位于龙游、衢江、遂昌交界之处,相比其余两地山势更为陡峭,不少游客望而却步。2020年5月,“浙江第一索”让天堑变通途,“原本登山需要4-5个小时,如今乘坐索道上山仅需8分多钟,男女老少均可轻松登顶,来这里的游客也越来越多。”六春湖景区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一般来说杜鹃季与雪季是六春湖最红火的时候,最多一天游客数量能达8000多人,仅一天就有160多万元的收入。”伴随着游客的到来,也让庙下乡毛连里村的村民实现了家门口的就业,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也回村开起了农家乐和民宿。

然而,六春湖的客流主要集中在“杜鹃花季”和“雾凇雪季”,其他时候游客较少,仅依靠索道在旺季时“一天赚够一年”对当地村镇的辐射带动仍然有限。如何进一步提升六春湖的带动作用?以大项目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形成核心竞争力是龙游给出的答案。2022年3月,龙游与龙之梦的相遇让这些想法落了地。经政府和企业双方相互考察,短短3个月双方就确定了合作开发的意向,之后仅7个月就完成了项目整体规划设计并顺利开工。六春湖项目负责人介绍:“衢州龙之梦旅游度假区项目由龙游县政府、衢江区政府与上海龙之梦旅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重点打造以自然观光、休闲度假、冰雪运动为主题的旅游度假区,总投资10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其中龙游县区域投资60亿元。预计到2027年开园,届时年接待游客量能达到1000万人次。”龙之梦的落地,将解决六春的“淡旺季”冷热不均问题,以“顶流”项目带动六春湖的“四季流量”,最大程度释放六春湖旅游资源潜力。

从最初的“漫山杜鹃红”“雾凇雪里白”单一产品出发,到打造龙游龙之梦带动上下游的全产业领域发展,只是龙游打造诗路文旅产业综合体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龙游在自身资源的基础上,还谋划建设了龙游温泉旅游度假区、龙山运动康养旅游区、龙游石窟原声音乐旅游区等一批重大、新颖、极具特色的产业,初步形成了“龙”形产业富民带。龙游这颗“瀫水明珠”,在钱塘江诗路文化带上的产业富民路正越走越宽。

猜你喜欢

诗路龙游文化
情真词壮造意深——读许洪祥诗词选《诗路晚云闲》
潮起诗路 奔竞共富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爱的表白书
给古丽的一封信
“诗路义乌”诗词曲大赛启事
谁远谁近?
诗路历程(外四首)
龙游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