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夷山旅游度假区语言景观调查分析

2023-12-23

武夷学院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三姑标牌度假区

魏 维

(1.澳门科技大学 国际学院,澳门 氹仔 999078;2.武夷学院 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一、引言

国外语言景观研究起源于20 世纪70 年代的城市语言研究,1997 年《语言景观与民族语言活力——一项实证研究》发表,Landry 和Bourhis 把一定区域内公共空间里语言的书写现象的情况作为研究范围,将“语言景观”界定为:出现在公共路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商铺招牌以及政府楼宇的公共标识牌之上的语言共同构成某个属地、地区和城市群的语言景观[1]。此定义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引用。2006 年开始语言景观研究进入高潮期,语言景观实证研究类文章纷纷发表[2]。目前国外语言景观研究大致可概括为五个方面:多语或多方言研究、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的研究、地区性或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研究、英语的影响力研究及跨学科研究等[3]。国内的语言景观研究可分为两个较大的层面。一个层面是理论研讨层面,主要探讨该新兴领域的国外研究背景、概念,研究视角、理论和方法[4],梳理国内语言景观研究的进展[5],介绍和分析语言景观的理论基础和框架[6],以上研究都将场所符号学作为重要的语言景观理论展开或多或少的介绍。另一层面是实证研究层面,通过个案分析来对国内语言景观进行深入的实证调查分析研究。已有个案研究中有内陆一般中部城市语言景观研究[7],也有边境城市的语言景观研究[3],亦有学者关注少数民族如回族聚居地的语言景观研究[8],其中旅游区的语言景观研究近年来颇受关注[9]。

在目前的语言景观研究理论中,Scollon 和Scollon提出的场所符号学是理论框架比较完整的一种,为语言景观研究提供可操作性分析的方法[10]。金怡重点介绍了场所符号学包含的语码取向(code preference)、字刻(inscription)、置放(empalcement)和时空中的话语(discourses in time and space)四个要素①。亦在论文中指出场所符号学理论侧重对语言景观的质化分析,鲜少提及量化处理,因而数据处理缺乏科学依据等弊病[11]。

基于此,笔者拟运用场所符号学理论对武夷山旅游景区的语言景观情况展开语码取向、字刻、置放、时空中的话语等方面的分析。语码取向、字刻及置放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量化的角度统计分析各类标牌的数量以及所占的比例,用定性法分析各类语符在公共空间中的具体使用情况。在时空中的话语分析方面增加量化分析工具SPSS 中的双变量相关性分析,以考察地方语言景观与社会生活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期拓展研究空间。

二、武夷山市三姑度假区语言景观情况分析

笔者以首批进入国家5A 级景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的武夷山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用相机穷尽式拍摄的方法实地调查法录街道、商业区标牌的用语情况,调查范围包括大王峰路、玉女峰路、九曲溪路、隐屏峰路、天游峰路、三仰峰路、九龙窠路、高尔夫路、曼陀岩路共九个街道的街道两侧语言标牌和三个人口相对集中、人流量较大的商业区紫阳古城、武夷汉城、极地海洋公园的可视范围内的语言标牌。

(一)语码取向分析

本次调查有效语言景观样本共计有3187 个(样本采集时间为2022 年6 月)。根据自上而下的行为姿态和自下而上的行为姿态将其分为官方标牌和私人标牌②。根据语言符号的组合情况又在两大类中细分出单语符、混合双语符以及混合多语符语言景观,详见表1。

从表1 可以看出,在搜集到的语言景观样本中,官方语言标牌共计896 个,占总样本量的28%,私人语言标牌共计2291 个,占总样本量的72%。私人语言标牌数量大大超过官方语言标牌,可见服务区的商业繁荣程度之高。

单从语符类型来看,样本数量最多的是单语符语言景观,其次是混合双语符语言景观,最后是混合多语符语言景观。

单语符语言景观样本共计1907 个,占总样本量的59.8%,其中中文标牌最多,共有1900 个,占总样本量的99.6%。官方语言标牌和私人语言标牌皆以中文单语符标牌为主。英文单语符仅有7 个,主要出现在极地海洋公园的商业广告标牌上。由此可见,中文在单语符语言景观中出现的频率极高,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

混合双语符语言景观共有988 个,占总样本量的31%。在混合双语符语言景观中,官方标牌以“中文+英文”“中文+拼音”的路牌为主,私人标牌则以“中文+数字”的商铺店牌为主。其中,以“中文+数字”形式的语言景观占优势,共有660 个,占总样本量的20.8%。“中文+英文”形式的语言景观共计225 个,占总样本量的7%。“中文+拼音”形式的语言景观共计103 个,占总样本量的3.2%。

通过观察语言景观样本,我们发现“中文+数字”形式的语言景观主要出现在自下而上的私人标牌如商铺的招牌中,以“店名+电话号码”的形式出现。“中文+英文”形式的语言景观多出现在路牌、门牌以及面向游客的景点介绍的信息牌当中。在“中文+英文”形式混合双语符语言景观中,中文是主要的语言符号;且中文语符主要居于标牌上方、左侧和中心位置,属于优势语码。英文是仅次于中文出现最多的交际语言符号,这主要是受英语全球化的影响。但在国际化程度日益提升的当下,作为双世遗产地的武夷山,“中文+英文”的混合双语符的语言景观呈现比例仍显不足。

混合多语符语言景观共有292 个,占总样本量的9.2%。“中文+英文+拼音”的样本共计36 个,“中文+英文+数字”的样本共计155 个,如图1。此类样本主要出现在政府主导的路标中,呈现“中文地名+英文地名+数字”的混合多语符语言景观现象。

图1 路标:“中文地名+英文地名+数字”Fig.1 Road sign:“Chinese place name +English place name+number”

“中文+英文+其他语符”的样本共计5 个。多语翻译的情况很少,仅在茶博园及个别景点介绍时在英文翻译外增设了韩文翻译,另有一家茶叶商铺有韩文翻译。“中文+拼音+数字”的样本共计59 个。此类样本多来自于商铺的店名标牌。私人语言景观中使用英文翻译的较少,大部分出现的字母标识为拼音,呈现“中文店名+品牌拼音翻译+电话号码”的混合多语符语言景观现象。“中文+英文+拼音+数字”的样本共计37 个。此类样本多来自于政府主导的路标和商铺的店名标牌中。

(二)字刻分析

字刻是场所符号学理论探讨的第二个重要方面。首先,就字体而言,三姑度假区的标牌汉字呈现出了官方标牌字体较单一、规范,私人标牌字体多样的特点。官方标牌主要包括路标、门牌、公益广告等,一般采用宋体、楷书,字体较单一且规范。私人标牌主要包括商铺店名、商业广告等,其中除一般广为使用的宋体字外,商铺标牌上还呈现了楷书、隶书、篆书、草书等不同形式的书法字体,如图2。茶叶商铺标牌所示,纯木色背景上以行书书金黄色大字“青狮岩茶”,字体做了一定的艺术化处理,如“茗”字呈现茶壶形态,“茶”字草头有蓬勃生长之姿,尽显中华书法文化之魅力。

度假区内不少商铺将店名以篆刻的形式呈现在石头上,如图3。“九龙袍”三个字以篆书书写,以印章形式刻于石上,古朴优雅,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相融。

图3 商铺名称“九龙袍”Fig.3 Store name“Jiulong Pao”

这说明三姑度假区的语言景观不仅在官方层面上,在私人层面也致力于保留历史文化特色,在注重标牌设计的统一性和规范性的同时兼顾艺术性。这与茶文化同书法文化的内在关联有关。相较而言,英文的字体形式比较单一,大部分为标准印刷体。仅有极少数商铺使用了英文变体艺术字。其次,三姑度假区内标牌的汉字繁体字和简体字的选择也具有不同的象征含义。简体字是国家规定使用的形式,因此,官方标牌一律使用简体字,力求符合规范。但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在文物古迹、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等处,可保留繁体字[12]。因而,在私人标牌中,含有繁体字的商铺店名标牌占据一定比例。书法文化与繁体字的保留一起呈现出了双世遗产地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三)置放分析

在标牌的置放方面,三姑度假区内在任何语境下都保持不变的去语境化置放标牌和出现在不当位置上的越界式置放标牌都不多。占据多数的是能够在具体位置执行其特定的指路、警示、场所介绍功能的场景化置放标牌。值得注意的是,大量摩崖石刻的出现,包括矗立在三姑度假区主干道大王峰路上的十余方景观石刻(如图4),以及铺设在人行道上的古诗词与地方传说故事石刻,二者均属于去语境化置放标牌。

图4 摩崖石刻:“真山水”Fig.4 Cliff carvings “True Landscape”

(四)时空中的话语分析

为了考察地方语言景观中空间话语与社会之间的建构关系问题,笔者通过随机软件在3187 份调查样本中随机抽取200 份样本,用于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在数据分析前,通过设置不同的自变量来对拍摄到的语言景观进行打分。将图像中呈现的行为目的及主体分为以商业行为为主、以公益行为为主、以政府主导行为为主进行“是”“否” 的打分,“是” 打1 分,“否”打0 分。将图像传达的对象身份、次序优先、姿态倾向三个方面是游客还是市民进行 “是”“否” 打分,“是”打1 分,“否”打0 分。将语言景观材质载体的属性按照无人工材质的自然风景、粉笔字和临时油漆、手写的非工整的通告广告、工整制作的广告牌、凸出字体的铜牌(非贵重)、贵重材质如手工艺石刻进行0-5 的分级打分。将语言景观的象征功能分为象征优越的自然环境与优质的旅游资源、象征优质的城市建设与治理能力、象征着温情的人文空间与家的认同三个方面进行“是”“否”打分,“是”打1 分,“否”打0 分。经过转化之后的图片数据通过SPSS 软件的双变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表2 的分析表明,尽管私人标牌的数量在三姑度假区语言景观中占据绝对优势,但大量投放在各个街道及商业中心的公益广告显示了武夷山市政府在公益事业上持续投入的有效度,这一结果符合新时代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念。

表2 语言景观行为目的相关性分析Tab.2 An analysis of the correlation of behavioral purposes in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表3、表4 的相关性分析图表表明,在疫情期间以服务于景区游客为目标的三姑度假区语言景观呈现出新的变化。语言景观的主要传达对象和传达优先次序从游客转向了市民,体现了疫情期间,武夷山市地方政府对本土市民的人文关怀,持续深耕情感体验,以达到共同抗疫的效果。

表3 语言景观图像传达对象身份相关性分析Tab.3 Analysis of the correlation of identity of linguistic landscape image communication objects

表4 语言景观图像传达次序相关性分析Tab.4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linguistic landscape image communication sequence

表5、表6 的分析结果与此前语言景观定性研究中认为政府主导行为和公益性的语言景观通常会使用更加恒久性的材质载体的观点不同,自变量之间并未显示出相关性。可能的原因是目前的宣传和城市景观均围绕防疫的动态清零和文明城市的建设。另一可能原因是私人标牌,尤其是茶企的广告标牌也大量使用了恒久性的材质,如石刻,冲淡了政府主导行为和公益性景观使用恒久性材质载体的特点。

表7 表明武夷山市政府在城市语言景观的塑造中贯彻将家国情怀和城市治理协同的理念,将国家的形象构建与小家的温情空间共通共融,塑造出具有国家荣誉感与城市宜居感的人文空间。

表7 语言景观不同象征功能的相关性分析Tab.7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different symbolic functions in linguistic landscape

综上可知,武夷山三姑度假区的语言景观中呈现出空间话语和社交互动关系的双重性特点,一方面是为外地游客提供的旅游服务性、商业宣传性话语形成的社交互动,一方面是为本地市民提供的公益性服务性话语形成的社交互动。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官方标牌还是私人标牌的语言景观中包含的大量与地方文化相关的语符都能使符号的受众(游客/市民)产生跨时空对话关系,并生成符号的功能性与文化性的混合意义。

三、武夷山三姑度假区语言景观的文化内涵分析

武夷山市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1999 年12 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2018 年12 月,武夷山市获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2019 年9 月,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22 年11 月29 日,武夷山的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6 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之一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目前收集到的三姑度假区3187 个语言景观样本来看,世遗文化、茶文化、摩崖石刻文化成为语言景观中包含的主要文化内容。

(一)世遗文化

世遗文化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武夷山的茶文化、摩崖石刻文化等都是构成世遗文化的重要内容。但在武夷山三姑旅游度假区中有一类去语境化置放的语言景观大量出现在主要街道的路牌当中,如图5。世遗logo 与5A 级国家旅游景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智慧路牌二维识别码作为一组并列出现的语言景观反复出现在混合多语符的路牌中,对游客及市民感知世遗文化起到了认知强化的作用。

(二)茶文化

三姑旅游度假区的茶文化集中体现在商铺标牌类语言景观中。绝大多数的商铺名称上都出现了“茶”“茗”等字样,商业广告中则大量出现武夷茶品种、品牌相关的“大红袍”“水仙”“肉桂”等字样。与三姑度假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商铺和商业广告均与茶有关。少部分的官方石刻中也涉及与茶文化相关的古诗词和传说故事等,茶文化氛围浓厚。

(三)摩崖石刻文化

摩崖石刻是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查样本中,摩崖石刻语言景观属于在地石刻类语言景观的一种。专指复刻武夷山风景区内岩壁上的古人题字,如前文图4。由于其包括字体、形状、排列方式、颜色等方面的一致,这类语言景观同世界遗产的logo 一样属于去语境化的置放方式。目的是在旅游服务区让游客和市民感受在地的文化氛围。在三姑度假区摩崖石刻大量置放在大王峰北路到大王峰南路的主干道上。包括“逝者如斯”“真山水”“应接不暇”“飞翠流霞”“山水钟灵”“智动仁静”“壁立万仞”“天心明月”“不可思议”“晚甘侯”“渐入佳景”等集中于九曲溪两岸最具代表性的摩崖石刻。

四、武夷山市语言景观存在的语言翻译问题及原因分析

无论是面向景区游客的旅游空间还是面向市民的生活空间,三姑度假区的语言景观都承担着重要的交际互动功能。而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尤其是双语语言景观中翻译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了交际互动的有效性。目前武夷山市景区服务区语言景观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中文+英文”的混合双语符中的英文翻译方面,主要包括翻译不一致、表达不准确、错译、漏译等方面的问题。

(一)语言翻译问题

1.翻译不一致、表达不准确

翻译不一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地名的英文翻译不同。比如位于大王峰南路的景点茶博园就有“中华茶博园”“武夷茶博园”“茶博园”三个中文名称,英文的翻译目前有三种:“China Tea Expo”“Chinese Wuyi Tea Show Park” “Wuyi Tea Garden”。若撇开前置定语,中心语茶博园就有三种译法,显然影响了英语母语者的理解。第一个翻译中“Expo”有博览会的意思,比较适合用于翻译具有陈列展览性质的茶博园。“Show Park” 更多地强调表演,“Tea Garden” 意指茶园,因此建议统一翻译为“Tea Expo Park”,再根据中文标识的不同增加相应的定语。“蛇博园” 的翻译也出现类似情况,目前翻译有两种:“Wuyi Serpentarium”“Snake Expo PK”。“Serpentarium”是一个并不通用的网络英文单词,建议采用后者,也便于将茶博园、蛇博园的博园类词语的翻译统一起来。(在主干道大王峰路上的Snake 还出现了尾字母e的缺失现象。)二是路标的翻译方式的不一致。有的使用音译加意译的“拼音+英文”式翻译,如“大王峰路”标注:“DAWANGFENG RD”;红袍街标注“HONGPAO STREET”。有的使用全音译式,如“大王峰路”标注:“DAWANGFENG LU”,“红袍街” 标注:“HONGPAO JIE”。目前,人行道上的小型路标指示牌使用就是全拼音翻译。还有的使用“数字+拼音”的翻译。如“三姑街”翻译为“3 GU JIE”,“九曲溪路”翻译为“9 QUXI LU”,不符合翻译规范,“三”和“九”应该音译为“SAN”和“JIU”。目前,国际上比较统一的译法为“音译+意译”,建议将三种不同的译法统一化、规范化。在“音译+意译”式的翻译中,还有一种类型可商榷。比如:“大王峰南路” 路标译为“Dawangfengnan Rd”。其中“南”用拼音翻译为“nan”可能会造成表意不清,英语母语者无法理解的结果,建议改为“Dawangfeng Rd(S)”。

2.错译、漏译

翻译错漏的情况也并不鲜见。一类为翻译错误。如大王峰路上的国家旅游度假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翻译中,将中心center 写成了ceuter。路标上的“党群服务中心卫生间对外开放” 翻译为:“Toilet of party and masses service center open to the outside world”。对外开放的翻译显然过于机械。建议译为:“open to the public”会更加通俗和简洁。又如“机票、火车票代售点”用“Airline and Train Tickets”,建议翻译为:“Tickets and Train Tickets Agents” 。农商银行的日程安排标牌上“双休日节假日不办理”翻译为“Double cease day holidays closed” 也显得过于机械,建议译为“Not for weekend and holidays”会更加自然。

一类为漏译。比如 “景区南路口” 翻译为“The South Entrance”。缺失了定语“景区”。漏译现象还大量出现在综合性的路牌上。此类路牌多由“中文+英文+拼音+数字”组成。其中表示方向的“东西南北”无英文翻译,表示距离单位的“米”无英文翻译。

(二)语言翻译问题原因分析

武夷山市三姑度假区毗邻景区,随着近年来紫阳古城、武夷汉城等商业城的建设及众多住宅小区的开发,逐渐成为既面向游客又面向市民的双重城市空间。在本次调查中,语言景观中呈现的语言问题除少部分出现在面向游客的商铺类标牌、广告等私人标牌中之外,大部分问题出现在由政府部门统一设立的公益广告、公共空间介绍语及路牌中。

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近年来地方旅游业受到外部因素冲击,公共服务部门将注意力转向市民服务,在度假区的整体改造中倾向于对内的语言景观创设,而缺乏国际化的旅游城市的语言服务的意识,统筹规划管理的细致程度不足,整体语言服务的水平不高。

五、完善武夷山市景区语言景观建设的建议

武夷山市三姑度假区作为面向景区游客的主要服务区,聚集了大量的商铺标牌和政府管理的公共标牌,语言景观非常丰富。在主要街道和商业区的语言景观穷尽式收集整理与分析过程中,不难发现,作为对外宣传和服务的窗口,三姑度假区的语言景观情况整体上丰富规范。武夷山市政府在语言景观空间的构造上不但服务于外地游客,也服务于本地居民。在宣传世遗文化、茶文化和摩崖石刻文化方面地方政府在语言景观上做出了许多努力。疫情期间增设的抗击疫情的通知通告标语更是深入到了度假区空间的各个角落。

然而,在旅游服务区的语言景观构建中,还要提高语言服务的意识,更要提高语言服务的水平,展现城市风貌,推动武夷山作为国家级旅游城市与世界级双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包括:

(一)及时纠正双语标牌的错译、漏译等问题,统一标牌名称及翻译方式,提供清晰准确的语言服务,提升旅游度假区语言景观的交际互动的有效性。语言服务是城市管理的重要部分。提供清晰、准确的语言服务方能彰显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

(二)增强语言景观中的文化内涵。语言景观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外来者和本地居民文化习得的重要途径。

(三)增强汉语语言符号的竞争力,塑造汉语符号的品牌功能。比如可以在“茶”这样的汉语符号上多做创意的设计,除了在数量上凸显“茶”的语言符号功能外,也在文化和经济上显示其效益。

注释:

①金怡在2016 年的论文中指出: 语码取向指在双语或多语标牌中,各种语言排列的先后顺序和空间位置可以体现其语码取向,反映该语言社区中某种语言所处的位置:重要、优先、次要、非优先;字刻指标牌语言的不同呈现方式表现为材料、字体、叠加和状态变化等方面;置放研究标牌放置在某个空间位置所激活的意义,包括去语境化(decontextualized)、越界式(transgressive)和场景化(situated);时空中的话语研究空间组织与社交互动的关系,体现在空间(公共空间的前景与私人空间的背景)和话语两个方面。时空和话语的交汇构成了符号聚集(semiotic aggregate)。综上,场所符号学除了对语言标牌做出具体分类与分析外,还考察话语的动态性、现实性及交际性。

② 官方标牌与私人标牌是Laudry 和Bourhis 于1997 年提出的分类方法,按照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对样本进行分类。自上而下的官方标牌包括由政府设置对诸如街名、广告及公共建筑标牌等。自下而上的私人标牌是由私人设置的店名、公司标牌、广告牌等。

猜你喜欢

三姑标牌度假区
北京环球度假区正式开业
暑假打工记
暑假打工记
陪娘串门
陪娘串门
算命
标牌如画
三姑
首批17家国家级旅游旅游度假区名录
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