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性:中国红色舞蹈的根本立场和永恒追求

2023-12-22

民族艺术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人民性革命舞蹈

龚 倩

中国红色舞蹈起步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人民参与的民族解放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为创作对象和内容的当代舞蹈艺术形式。①王继子.红色舞蹈的历史背景及发展脉络初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10):45.对中国红色舞蹈的研究,学界有以张素琴为代表的将其定义为“赤色舞蹈”围绕其发生、兴起与衍化进行历史梳理与艺术形态分析②张素琴.“赤色舞蹈”的发生、兴起与衍化[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1(6):21.;也有以欧建平、胡伟等为代表的将其定义为“红色经典舞蹈”进行作品演艺形态研究③胡伟.中国红色经典舞蹈作品演艺形态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2):22.,同时中国艺术研究院也举办了“百年红色经典与文艺高峰”④欧建平.百年红色经典回眸舞蹈何以更上层楼——为“百年红色经典与文艺高峰”专题研讨会而作[J].艺术评论,2021(9):26.论坛以及北京舞蹈学院2021年BDA论坛也开设了“红色经典”⑤李楚婷.关于“红色经典”的认知、建构与评价——BDA舞蹈论坛(2021)“红色经典”分论坛综述[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1(6):160.分论坛对这一问题进行研讨;还有以江东、史红、茅慧等为代表的将其定义为“红色舞蹈”,认为“作为中国舞蹈创作的主流,‘红色舞蹈’既是舞蹈家个人意志的体现,也是全社会基于同一文化心理的精神所需。”⑥江东.“红色舞蹈”的百年印记[J].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21,6(2):1.“‘红色舞蹈’是国家话语的艺术传播,是主流意识形态的艺术表达。”⑦史红.映照、表现与修辞:建党百年与舞蹈[J].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21,6(2):8.“红色舞蹈近百年的艺术实践,始终贯穿着一条红线,那就是在作品立意、主题提炼、思想倾向方面,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以革命的现实和革命的理想为宗旨。”⑧茅慧.红色舞蹈之美的历史管窥[J].创作评谭,2013(1):11.正如于平所说,“红色舞旅由弘扬‘英雄主义’情愫的‘战士舞蹈’开启,在革命现代舞剧中壮大,在‘文化大革命’中也饱受磨难艰辛跋涉,自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十年,红色舞旅在小型舞蹈之赓续与大型舞剧之屡出佳作中一路飘‘红’。”①于平.新中国红色舞旅追思.艺术百家[J].2011(5):3.进入新时代,中国红色舞蹈得到进一步繁荣与发展,这一段“红色舞旅”具有 “贴近现实的 ‘新舞蹈’品格” “聚焦崇高的悲壮情怀”②于平.新中国红色舞旅追思.艺术百家[J].2011(5):7.等美学风范。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核心思想,“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人民群众是文艺的表现主体与创作源泉,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核心价值取向。”③陈果.文艺人民性的历史传承与发展[J].文艺论坛,2022(2):4.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舞蹈创作以人民性为指引,实践着“守正与创新”。

一、中国红色舞蹈的发展历程及人民性的根本立场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文艺战线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④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12-15(2).据中国共产党党史资料,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21—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二阶段是1949—1978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第三阶段是1978—2012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拓展时期;第四阶段是2012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⑤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与优良传统: 《中国共产党简史》导读[EB/OL].(2021-05-25)[2023-07-03].https://m.gmw.cn/baijia/2021-05/25/34874004.html.中国红色舞蹈的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紧密相连,体现出人民性的根本立场。

(一)革命舞蹈的崛起及其人民性的立场体现

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第一阶段 (1921—1949年)的主要任务是领导广大人民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获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伴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展开,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对中国的文艺事业产生重要影响。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围绕人民性问题展开论述。毛泽东同志在紧密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进行了发展,确定了其人民性特质,认为这一阶段的文艺应与革命紧密相连,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和力量。这一时期,无论是革命根据地的 “苏区”舞蹈、长征时期的舞蹈,还是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舞蹈,都将红色舞蹈的教育和宣传功能发挥到极致。

第一,革命根据地的“苏区”舞蹈主要以民间歌舞的形式演绎新生活和新思想,坚持向群众学习、向生活学习、联系民众,为之后文艺工作的开展做好了表率。早在1922年,安源路矿就成立了工人俱乐部以丰富工人们的文化生活,当时就有歌舞节目的演出,其中包括跳傩、打花棍、耍灯等一些民间舞蹈。自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中国共产党先后创立了井冈山、海丰等多个革命根据地以挽救革命。“就在这一片红色的土地之上,一种新型的歌舞沐浴着一轮东升的旭日破土而出,它以鲜明的进步色彩,鼓舞着人们的革命斗志,人们称它是苏区歌舞或红色歌舞。”⑥王克芬,隆荫培.中国近现当代舞蹈发展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81.1931年8月,苏区军民粉碎了国民党的第三次“围剿”,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同期建立的根据地还有湘鄂西、鄂豫皖、海陆丰、右江、海南岛等,以及川陕等革命根据地。苏区的歌舞主要来自工人和农民,并被广大工农群众所喜爱,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演。“基于苏区的军队与地方歌舞活动在目标、性质、任务以及组织形式的一致性,在革命根据地的文艺演出中,常常出现军演民舞、民唱军歌,或军民合唱共舞的动人场景。”①刘青弋.中国舞蹈通史·中华民国卷(上)[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127.在民族危亡的紧迫时刻,苏区舞蹈应时而作,充分体现出人民性立场。

第二,红军长征中,红色舞蹈虽受重创但并未中断,继续为战士们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持,鼓舞和激励着红军战胜困难,以顽强的毅力获取胜利。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开始,红色舞蹈紧密配合着部队的军事任务而开展。宣传队和业余剧团进行多种形式的歌舞演出以鼓舞士气,如“鼓动棚”和“飞行演出”②刘青弋.中国舞蹈通史·中华民国卷(上)[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154.就是长征宣传队中普遍采用的创演形式。在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岁月中,红色舞蹈鼓舞着红军战胜千难万险,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苏区红色歌舞的种子也随着长征中的红色宣传队员播撒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结出硕果。

第三,抗日根据地的红色舞蹈服务于部队宣传工作,为人民群众的互动交流提供阵地,与广大民众拉近感情,为拓展革命根据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作用。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布的《八一宣言》是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文件,其中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5年的“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宣传队或剧团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形式,结合对敌斗争的具体要求,创作出极具战斗特色的舞蹈作品。这个时期的红色舞蹈有《平原游击队舞》《叮铃舞》《反侵略舞》《驱逐日寇舞》《冲锋舞》《民族解放舞》《奋斗抵抗舞》《胜利舞》等。③王克芬,隆荫培.中国近现当代舞蹈发展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116-117.延安的“新秧歌运动”在“讲话”精神的引领下开展,是一次重要的文艺革命。“可以说 ‘讲话’和 ‘新秧歌运动’推动了抗战时期群体性战斗舞蹈的转折。”④慕羽.润物之道——文化力与中国舞蹈创作思潮[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2:103.该时期的作品有秧歌剧《兄妹开荒》《牛永贵负伤》《夫妻识字》,以及歌舞或舞蹈《拥军花鼓》《小放牛》《七枝花》《赶毛驴》《挑花篮》《集体花鼓》《胜利鼓舞》等。在新秧歌运动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遵循民族化与大众化文艺道路方针之下,探索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鼓舞人民精神、反映中国现实,为广大人民服务。

第四,解放区的红色舞蹈集新旧舞蹈之大成,用以配合军队的战斗任务和当时的土地改革,以深入生活与反映生活实践着解放军舞蹈的专业化发展。“1946年7月,蒋介石发动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时,当时的解放区有六大作战区,即:晋冀鲁豫解放区、晋察冀解放区、晋绥解放区、东北解放区、华东解放区和中原解放区。到了1948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兵力已经达到二百四十九万一千余人。”⑤刘青弋.中国舞蹈通史·中华民国卷(上)[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326.解放区的红色舞蹈有《进军舞》《反战舞》《反扫荡胜利舞》《支前舞》《保卫秋收舞》《游击战舞》等。⑥刘青弋.中国舞蹈通史·中华民国卷(上)[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329.这些作品多是反映战争生活,表现军民情,用以鼓舞斗志,凸显出文艺人民性的时代价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吴晓邦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舞蹈艺术的先驱,创演了诸多向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及一切反动势力宣战的舞蹈,如《傀儡》《丑表功》《饥火》《义勇军进行曲》等。又如出生于西印度群岛,留学于英国的华裔戴爱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回到战火纷飞的中国,扛起民族舞蹈大旗,创演了《警醒》《前进》《游击队的故事》等诸多革命舞蹈作品,投身到伟大的革命事业中。

(二)红色舞蹈经典的涌现及其对人民性的遵循

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949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1978年。这个时期历经了“十七年”时期(1949—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以及“文化大革命”后的短暂恢复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文艺不仅为革命斗争服务,还需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建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服务。《加强文艺工作团,发展人民新艺术》的社论于1951年6月18日在 《人民日报》发表,指出“全国文工团的总任务是大力发展人民的新歌剧、新话剧、新音乐、新舞蹈,以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人民。”①冯双白.新中国舞蹈史(1949—2000)[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6.1956年,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指导方针正式宣布,其根本指向仍然是文艺创作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进一步发展。1956年8月24日,“毛泽东同志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与部分音乐工作者谈话,再次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原则。”②冯双白.新中国舞蹈史(1949—2000)[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1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随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方针的提出,表现新社会和红色文化的优秀舞蹈作品更多涌现。“文化大革命”时期,极“左”的政治路线扼杀了“文艺百花”。“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文艺政策进行了正反两面的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红色舞蹈大致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这一时期红色舞蹈反映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生活,以表现工农兵和各族人民大团结为普遍题材,同时专业院团的建立以及舞蹈的专业化发展也推动了红色舞蹈的专业化。如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舞剧《乘风破浪解放海南》,舞蹈《红绸舞》《藏民骑兵队》《轮机兵舞》《不朽的战士》《艰苦岁月》《狼牙山五壮士》等;20世纪60年代的舞蹈《杜鹃山》《苗岭风雷》等。“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舞蹈艺术的发展受到极大的摧残,但也还是有少数红色舞蹈佳作潜流涌动,如 《草原女民兵》《战马嘶鸣》等。

第二,红色舞蹈再次掀起向民间学习的热潮,人民艺术家从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发掘和吸收素材,创作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红色舞蹈作品,延续了新秧歌运动的精神。如“胜利腰鼓”“翻身秧歌”等舞出了广大人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欢欣鼓舞之情;大型歌舞《人民胜利万岁》和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吸收了大量的民间舞蹈元素,以助力于展现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我们可以从中看出红色舞蹈的 “民间”和 “人民性”是其构成因素。

第三,洋为中用,将芭蕾的手法运用于红色题材的舞蹈创作中,对炽热的红色情怀进行全新的阐释,打造红色经典舞蹈作品。20世纪50年代至“文化大革命”前,“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深深影响着这一时期的舞蹈创作。如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用芭蕾的手法将红色革命情怀予以表达,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双百”方针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原则对它们的影响。

(三)红色舞蹈的丰富拓展及其对人民性的贯彻

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第三阶段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拓展时期。③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与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简史》导读[EB/OL].(2021-05-25)[2023-07-03].http://dangshi.people.com.cn/BIG5/n1/2021/0525/c436975-32112371.html.改革开放赋予文艺以更广阔的天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会主义文艺 “二为”方针是对毛泽东同志 “讲话”精神及 “双百”方针的继承与发展。江泽民同志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阐述时,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新概念,是对“人民”内涵的进一步发展。“胡锦涛同志在论述科学发展观时拓展了 ‘人民’的外延,提出了‘以人为本’‘人民主体地位’等思想。”④吕文明.从“人民性”到“以人民为中心”:两次文艺座谈会讲话的核心论题[J].山东社会科学,2021(11):24.胡锦涛同志要求文艺工作者们要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与感受等。中国共产党人对文艺思想的重要论述是对“双百”方针精神内涵的丰富与发展。新时期的文艺方针政策奠定了艺术创作的主旋律与多样化格局。这一时期的红色舞蹈呈现出相对于以前更为丰富的文化面貌与艺术内涵,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舞蹈的英雄观开始了美学转向,这种转向则表现为对英雄的刻画更注重人情、人性的表现,让艺术之真更好地感染人民。“从20世纪70年代末蒋华轩的 《刑场上的婚礼》开始,中国舞蹈的英雄观开始了美学转向,正如编导自己所言:‘周文雍和陈铁军的事迹之所以感人至深在于他们平凡中的不平凡,而不是什么僵硬的虚假偶像。’”①慕羽.润物之道——文化力与中国舞蹈创作思潮[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2:143.可见,编导力求从英雄的“平凡中的不平凡”中挖掘有血有肉的人情、人性。

第二,20世纪80年代,革命军事题材并未超出以往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题材范围,但是对于军人、英雄等形象塑造更注重对人性情感的挖掘与呈现。如果说过去的革命军事题材舞蹈多注重对拼刺冲杀的战争场景进行描绘的话,这一时期的舞蹈更加注重对人性情感的细腻刻画。如舞剧《高山下的花环》在歌颂英雄的同时,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的深情。这一时期的红色舞蹈佳作还有舞剧《冬兰》《天山深处》《骄杨》《一条大河》,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小型舞蹈作品 《再见吧,妈妈》《八圣女》《囚歌》《长征·世纪丰碑》《踏着硝烟的男儿女儿》等。红色舞蹈在不断地突破与创新中追求着更高的艺术水准。

第三,20世纪90年代,革命军事题材创作不断创新,军旅舞蹈成为军事“主旋律”,一些编导开始以新的角度书写与表现革命精神。在艺术表现手法及风格样式上不断追求创新,对革命战争、民族大团结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宏大叙事则更注重突出人情、人性的主题表达。如舞蹈《天边的红云》以独特的视角展现“长征中的女性”这一人群的成长历程和内心情感;舞剧《傲雪花红》从革命性和人性两条线,全新诠释闪耀着人性光芒的刘胡兰的革命形象。这一时期的红色舞蹈还有舞剧《青春祭》《突围日记》《英雄儿女》《星海·黄河》,大型歌舞作品《一个士兵的日记》以及小型舞蹈作品 《走、跑、跳》等。

第四,进入21世纪后,中国舞蹈的艺术思潮表现为多元追求与融合发展的特点,红色舞蹈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也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内蕴与样式。从2000年到中共十八大召开的2012年这段时期,红色舞蹈的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与拓展,创作理念与创作手法得到更多开拓。该时期的红色舞蹈既有对革命故事的展现,也有对当代军旅生活的艺术呈现;既注重对军人形象的细致刻画与塑形,又注重对人情人性的体现。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舞剧 《红梅赞》以新颖的“无场次”结构方式与叙事手段讲述了江姐等英雄人物的故事;舞剧《闪闪的红星》塑造了爱憎分明、机智勇敢的少年潘冬子的形象,赞扬与歌颂了党的光辉事迹;再如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展现了中华民族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宏阔图景和中国当代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美丽画卷。此外,舞剧《风雨红棉》《三家巷》《南京1937》《铁道游击队》《邹容》《聂耳》《红军花》《天山芙蓉》,舞蹈诗《天边的红云》,歌舞剧《延安保育院》,舞蹈《无名花》《南京·亮》等也是这个时期的红色舞蹈佳作。

(四)红色舞蹈的新高峰及其对人民性的彰显

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第四阶段是2012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②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与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简史》导读[EB/OL].(2021-05-25)[2023-07-03].http://dangshi.people.com.cn/BIG5/n1/2021/0525/c436975-32112371.html.2014年10月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导向,“文艺的 ‘人民性’开始提升至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维度,人民成为文艺创作的轴心。”①吕文明.从“人民性”到“以人民为中心”:两次文艺座谈会讲话的核心论题[J].山东社会科学,2021(11):23.“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思想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融合,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这些都对红色舞蹈的当代价值体现以及创作引领起到重要作用。自2012年以来,在党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思想的指引下,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人民性”文艺创作思想渗透在新时代的红色舞蹈创作之中,使“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的红色舞蹈呈现出多样化与主旋律高度统一的面貌。

首先,这一时期红色舞蹈种类与题材多样,在选材上注重贴近国家层面的方针政策,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因而涌现出诸多立意高远的作品,这对于鼓舞群众、凝聚力量、发挥教育功能、树立文化自信起到积极作用。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的征程》,以大型情景史诗形式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攻坚克难,获得民族解放,并走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宏阔历史,其中就有较多舞蹈片段。该时期的红色舞剧或小型舞蹈作品既有对革命历史题材的延续,也有表现社会主义建设和军旅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来自各级团体或院校的创演。如国家院团、地方院团或民营团体创演的革命题材舞剧《八女投江》、《沂蒙》、《闪闪的红星》(芭蕾版)、《浩然铁军》、《恰同学少年》、《旗帜》、《永不消逝的电波》、《立夏》、《骑兵》、《九死一生·长征》、《热血当歌》、《绝对考验》等。此外,中国的艺术类院校在“课程思政”驱动下也进行了红色舞蹈的创作,如舞剧《井冈·井冈》《青春之歌》《草原英雄小姐妹》《乳娘》等,小型舞蹈作品如《鸡毛信》《活着1937》《庄严的誓言》等。这些作品歌颂时代的精神,发挥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作用,充分彰显了文化自信。

其次,这一时期的红色舞蹈以极为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多样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以及较高的艺术水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与审美品位。同时,中华传统民族文化在红色舞蹈中的融入体现出高度的文化自信,革命文化所焕发出的时代光彩具有重要的引领与教育意义,体现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的宗旨。如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讲述了以李白为代表的地下党人为革命事业牺牲自己的英勇事迹,塑造了经典的革命人物形象,以“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的信仰激励着新时代的中国人砥砺前行;舞剧《骑兵》讲述了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草原骑兵部队为解放战争而浴血奋斗的革命故事,不仅塑造了英雄朝鲁的形象,还用极富蒙古族特色的舞蹈语汇塑造了蒙古族战马的形象。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奋斗吧,中华儿女》,舞剧 《戈壁青春》、《八女投江》、《闪闪的红星》(芭蕾版)、《浩然铁军》、《恰同学少年》、《井冈·井冈》、《立夏》、《努力餐》、《旗帜》、《热血当歌》、《绝对考验》、《吕梁英雄传》、《秀水泱泱》等,小型舞蹈作品 《鸡毛信》《星星之火》等也都体现出较为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与较高的艺术水准。

二、中国红色舞蹈的发展规律及对人民性的永恒追求

中国红色舞蹈体现出人民性与时代性、创新性、民族性紧密结合的发展规律,彰显出对人民性的永恒追求。

(一)人民性与时代性

1.红色舞蹈是时代的产物,反映时代特征,书写时代生活。从不同的红色舞蹈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时代的脉搏。如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的红色舞蹈以民间歌舞的形式演绎新生活与新思想,以鲜明的进步色彩,鼓舞着人民的革命斗志;解放区的舞蹈多以配合军队的战斗任务和当时的土地改革,1949年4月,中共中央发布向全国大进军的命令,吴晓邦、胡果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舞蹈队共同创作了《进军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红色舞蹈反映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生活,以表现工农兵和各族人民大团结为普遍题材;改革开放以来的红色舞蹈一方面继续唤起人们对革命战争年代红色记忆的回顾,一方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历程进行呈现。

2.红色舞蹈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站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生产论维度看艺术活动即是社会实践的一部分,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决定了舞蹈作品的站位和高度,时代性不仅表现了舞蹈作品的时间特征,也展现出它所感应的历史方位与潮流。”①张萍.百年来党的文艺思想与当代中国舞蹈艺术[J].人民论坛,2021(7):109.红色舞蹈既体现出人民性立场,也体现出历史的在场。红色革命精神包含着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以及伟大的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等,这些红色革命精神通过不同时期的红色舞蹈加以呈现,中国红色舞蹈在与时俱进的发展中体现出鲜明的人民性与时代性。

(二)人民性与创新性

1.在表达形式上不断创新,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例如:吴晓邦新舞蹈艺术的“新”一方面体现在价值取向的 “新”,即站在人民劳苦大众这一边,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封建旧文化等等;另一方面,还体现在对“新”的动作方式的运用,“吴晓邦要开辟的 ‘新舞蹈’的天地是 ‘现实主义舞蹈的广阔道路’”。②于平.新时期中国“新舞蹈”史述——中国现代舞与现代中国舞运演的阅读笔记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7.又如:延安 “新秧歌运动”是一次重要的文艺革命,中国共产党人在遵循民族化与大众化道路方针之下,探索与寻找自己的身体语言来反映中国现实,在文化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中为广大人民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沂蒙颂》等对芭蕾的民族化进行的探索无疑也是具有创新性的。

2.在创作手法上不断突破与创新,即使面对同一个对象时,创作手法也体现出多样性与丰富性。中国红色舞蹈的样貌十分丰富,既有表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攻坚克难,走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叙事作品,也有表现个体在大时代的风云变幻中所遭遇的人生际遇及其真实情感的作品,我们都能从中看到红色舞蹈在创作方式与手法上的不断求新。如以红色音乐舞蹈史诗为例,从《东方红》 《复兴之路》到 《奋斗吧,中华儿女》 《伟大的征程》,我们能看到技术手段与创作手法的不断求新。又如近年来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借鉴了电影的创作思维,在舞台上重构时间与空间,生发出富有新意的舞台意象,体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如舞剧《骑兵》 “以 ‘影像化’与 ‘蒙太奇’表意开拓舞剧的叙事路径”③龚倩.革命历史题材舞剧创作的突破与反思——以《骑兵》为例[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2(6):8.,“以 ‘格式塔’表意凝练典型形象和凸显文化符号”④龚倩.革命历史题材舞剧创作的突破与反思——以《骑兵》为例[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2(6):9.,这些作品在创作手法上都具有一定新意。

(三)人民性与民族性

1.红色舞蹈对民族文化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中国红色舞蹈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在抵御外侮与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过程中熔炼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红色文化所包含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皆是伟大民族精神在特定时期的具体化,展现出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红色舞蹈以独特的文化载体与传播途径充实和丰富着民族文化,深刻记载与生动体现了民族历史,继承与发展了民族文化。

2.红色舞蹈体现出“民间”特性,其与人民的血脉相连、根基相并,昭示 “民间”与人民性的深层关系,强化了民族品格的呈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奠定了人民立场的民间本位属性。”①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与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简史》导读[EB/OL].(2021-05-25)[2023-07-03].http://dangshi.people.com.cn/BIG5/n1/2021/0525/c436975-32112371.html.人民与民间的生活是红色舞蹈创作的源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红色舞蹈就曾以对文艺民间形式的借鉴来实践人民文艺的意识形态普及。如戴爱莲等舞蹈艺术家就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高举民族舞蹈之大旗,为红色舞蹈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新秧歌运动”教育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为广大人民服务,反映中国现实,倡导民族化、大众化的道路方针,在“新秧歌运动”中,工农兵主动参与到集体创作之中,将民间歌舞与现实斗争紧密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红色舞蹈兼容了更为丰富的民族美学与叙事内涵。如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等就吸收了大量的民间舞蹈元素来助力对中国革命历程的展现;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在芭蕾民族化的探索中就有对民间舞蹈元素的运用;红色舞剧《铁道游击队》《草原英雄小姐妹》《骑兵》《热血当歌》等都有对民族民间舞蹈元素的挖掘与吸收,实践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猜你喜欢

人民性革命舞蹈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我和舞蹈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立法人民性的四条实现途径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