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剧艺术中国式现代化创作初探

2023-12-22

民族艺术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戏剧美的创作

陈 敏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文明从传统迈向现代的一种历史的进程,也是独具中国特色的,融历时性和共时性于一体的一种文明的创造。它立足中华民族的传统根脉,以促进新时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民族性和时代性为突出特点,在彰显新时代中国大美中展现人类文明最新最美的形态样貌之一。以人民为中心,塑造最新最美的中国形象是文学艺术中国式现代化创作的最鲜明标识,戏剧创作亦然。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说,在美的创造上,戏剧艺术“比其他任何姊妹艺术都更优越。这个种类的最高产品也许又是人类精神的最高产品。”①席勒.席勒美学文集[M].张玉能,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8.优秀的戏剧作品总是以其独特的形式优长,塑造具有人性魅力的人物典型,藉此,把人带入到审美的境界中,塑造人的完整心灵。每一个中国人生命个体的全面发展,凝聚而成的时代和民族的精神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人类迈向自由和解放的最强大的内生动力。戏剧艺术中国式现代化创作探赜的意义就根植于此。包括戏剧在内的当代中国的文艺创作,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②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9.。只有如马克思所言,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③马克思.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53.,才能突破现实的困境,创作出更多独具中华民族精神特质,能够生动反映出中国人民丰富、鲜活的生命历程和精神追求,提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彰显人类的共同理想和命运的文艺高峰作品。美的规律,是戏剧艺术高峰作品创作的基本规律,戏剧艺术中国式现代化创作的基本原则、主要策略和具体方法,都以此为根本遵循。

一、戏剧艺术中国式现代化创作的基本原则

规律,顾名思义,是事物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本质的、稳定的和反复出现的联系规则及律动特点。美是一种以追求自由理想为目标的感性生命的存在,也是一种主客体和谐交融的价值判断,以 “活的形象”①席勒.席勒美学文集[M].张玉能,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58.为载体。美的规律,就是作为美的彰显的“活的形象”内部各构成要素及各具特点的审美主客体之间的有机关联,其内蕴审美主体对自由生命的渴望,外显审美客体的勃勃生机。以人民为中心,塑造最新最美的中国形象是戏剧艺术中国式现代化创作的根本目标。其基本创作原则是,扎根现实,寓最新最美的中国形象于戏剧艺术创造中。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把人民性贯穿于戏剧艺术创作的全过程。从取材、创作主旨的确立、形象的建构到对观众审美需求的考量,都要以展现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生命样态、生存状态、精神追求和审美取向为旨归。戏剧艺术中国式现代化创作的目的是让中国人民通过对最新最美的中国形象的真实体验,不断提高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艺术形象只有与人民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及其具体的行动相契合,才会让人有真实的感受。通过客观再现生活,给人以真实的感觉,让人们在情感共鸣中,获得审美的高峰体验,这是现实主义创作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创作方法包括以现实为题材、客观再现现实、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注重细节的真实等。现实主义创作是实现戏剧艺术中国式现代化创作目的的最有效的手段。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前提在于扎根现实,进行现实题材的创作。

在中国戏剧艺术创作的传统中,长期以来,人们对现实题材的创作一直存在着一些误区,包括把“现实”理解为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把现实主义创作要展现的时代精神抽象化、把“现实”等同于当下、把现实主义的创作等同于现实主义流派、认为现实题材的创作就是“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等等。基于此,戏剧艺术的中国式现代化创作,需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现实题材中的“现实”既非社会问题,也非社会矛盾,它指的是中国人的现实。这里的“中国”既是历时性和共识性交融的时空概念,也是内容和形式统一的文化概念。它的内蕴包含五千年的文明基因、中华民族的美学精华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外显包括人、事、物、境等实体存在的鲜活、生动的中华民族的现在,以人为核心。新时代中国人民以追寻自由理想为目标的感性生命的存在和活动是其实体存在的核心,此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基因血脉,凝聚着最新最美中国形象的最独特的时代旨趣。

文艺是人类探寻自由和解放的一种重要方式,文艺作品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精神代码。马克思认为,我们所研究的历史,不是纯粹的自然界的历史,而是现实的、具体鲜活的感性世界中的人的历史。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始终创造着历史的现实和现实的历史,整个人类历史就在每一个人认识真理和发展自身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所以“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2.。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因时代和民族的不同,人类的生存状态及生命样态各呈异彩,此中赓续着特定民族历史的文化血脉,凝聚着人类本性最新的变化特点,包蕴着不同时代不同民族最广大人民的不同情感需求和精神力量,它们共同熔铸了各具风格的时代旨趣。每一个时代和民族中具体、生动、丰富的个体的美好,汇聚而成的最新最美的时代旨趣和民族气质,是人类克服自身的种种不足,不断向前的文明的标志。新时代中国的时代旨趣相较于过去,是最新的,是现代化的;相较于其他民族,是中国式的。由于蕴藏了中国人民对新时代中国大美的追寻,因此其呈现出最新最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其次,作为新时代精神代表的中国大美并非抽象的,而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它根植于传统,立足当代,以人民性为标识。“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①孟子[M].万丽华,蓝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331.大美基于美,又高于美,依托大气生成。“充内形外之谓美,塞乎天地之谓大”②王夫子.船山全书:第十二册[M].张子蒙,注.长沙:岳麓书社,1996:160.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浩然之气”③孟子[M].万丽华,蓝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57.即大气,是人的精神追求的一种象征。由于它是站在人类命运发展的轨迹上,以实现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自由解放为目标,因此, “至大至刚”④孟子[M].万丽华,蓝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57.“塞于天地之间”⑤孟子[M].万丽华,蓝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57.的浩然之气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源。新时代的中国大美,以浩然之气为内核,以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以追寻人类彻底自由解放的共同理想为旨归,此中凝聚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精髓,包蕴着人类不懈探索的精神力量,镌刻着新时代中国人民个别、具体、鲜活、生动的情感和生命体验。

对创作者而言,“气”既是一种生命的修为,也是一种创作的态度。“最终决定作品分量的是创作者的态度”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016年11月30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7.。戏剧艺术中国式现代化创作以人民为中心,弘扬新时代中国大美的目标导向,要求创作者不仅仅要有当代的眼光,而且要有历史的视野,不仅心寄眼前的个体、身边的人民,同时思接民族的命运、人类的发展。此中,人民性始终是核心,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胸怀浩然之气,心寄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思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神往人类彻底的自由和解放,才能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才能创作出充实且光辉夺目的大美之作。

第三,扎根现实,就是要扎根中国人民在追求自由理想过程中生命本性的变化尽可能趋于完善和平衡,即扎根于最接近完整的人的生命状态及其形成的过程中。席勒认为,每一个社会生活中的人的生命本性构成除了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这两个动态的元素外,还有一个恒定不变的心理倾向性,即人格。人格中“有一个绝对的,以其自身为根据的存在的观念,这个观念就是自由”⑦席勒.席勒美学文集[M].张玉能,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47.,它是由人的理性本性决定的。人的理性冲动最终的目标是“竭力使人得到自由,使人的各种不同表现达到和谐,在状态千变万化的情况下保持住他的人格”⑧席勒.席勒美学文集[M].张玉能,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50.。人类自有生命开始,就有着崇高的追求自由理想的目标。然而自由的实现是有条件的。只有当感性和理性冲动在人的内心势均力敌地存在时,人的生命状态才是完整的,人类孜孜以求的自由和解放才能实现。同时,自由的实现也是艰难曲折的。感性和理性的对立特质使二者在人的心灵中始终处于一种此消彼长的状态。所以,马克思说,人类的最高理想就是从异化的人性中解放出来,“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⑨马克思.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81.。这也是美的最高理想。戏剧艺术中国式现代化创作的大美目标,只有在人的感性和理性尽可能完美的结合和平衡中去探寻。

内蕴浩然之气,向往美好生活,期待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人人格构成的恒定元素。诚如马克思、席勒所言,虽然人格是恒定不变的,但人的状态却会因所处境遇的不同不断发生变化。血脉里流淌着中国传统文化、美学基因,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个性和情感特点的当代中国人,在时代的浪潮中,在执着探寻美好生活的过程中,腾挪跌宕、挣扎奋进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样态就是戏剧艺术中国式现代化创作着重要关注的现实。此中凝聚着不同生命个体鲜活的情感和个性,包蕴着他们在理想探索过程中产生的新理念、新格局、新精神,它们汇聚而成的完整的生命样态就是最新最美的中国形象的精神代码。

第四,现实题材的创作并不意味着只能取材于当下,现实主义创作也不仅仅只是局限于现实主义流派。真实性是现实主义创作的审美标准之一,并非其创作手法,它是就观众对于作品形象的感受而言的,而非指艺术形象与客观生活的关系。尽管不同时代的中国人民的生命样态是迥然的,但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构成部分,不同时代中国人民为自由、理想而奋进的具体鲜活的生命活动不仅可以使当代中国人获得美感,亦可为人类的自由解放带来生命的启示和精神的启迪。因此,戏剧艺术中国式现代化的创作可以取材于现实,也可以取材于历史。

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包括戏剧在内的所有文艺作品的产生和衍变,往往是由其他文化、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各种运动促发和催化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派、后现代派等等,都是在各种社会运动和思潮的促发和催化下,通过创作原则的调整、创作手法的变化,形成的不同创作流派。不同流派的戏剧艺术作品尽管在具体呈现样态上有诸多不同,但其基本的创作原则和创作手法却有异曲同工之处。以人为核心、塑造鲜活的艺术形象是它们的共同特点。相较于客观生活而言,所有的形象都是虚构的,是无法做到“真实”再现的。假定性原则是所有文艺流派创作需要遵循的共同原则。它们的不同只在于,创作者在假定情境中塑造的假定人物对于其所取材的生活真实境遇中真实人物的加工和改造的幅度不同而已。现实主义流派采用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创作方法,由于与客观生活中的人的生命状态最为贴近,能够给人更真实的感觉,所以,成为文艺发展史上最主要的流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学风格,塑造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艺术形象,为时代留下令人难忘的艺术经典。”①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021年12月14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9.以现实主义的手法进行创作,文艺作品才能真实地表现生活、引起人们思想的共鸣;而只有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浪漫主义的理想,让梦想照进现实,以现实彰显梦想,才能为时代留下令人难忘的艺术经典,铸就新时代的文艺高峰。

对于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恩格斯强调“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②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M]//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35.而“真实地再现”的基本原则是:创作者要以一种客观的态度进行创作,作者的“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③恩格斯.致敏·考茨基[M]//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31.“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④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M]//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35-136.这启示我们:戏剧艺术中国式现代化创作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客观再现特定时代情境中中国人民完整的生命样态。客观,即要求在人物的塑造过程中,作者不能以自己的政治信仰、阶级倾向、道德信念、哲学观念去评价、去表现、去左右人物的命运,而应该遵循戏剧人物的审美结构和特点,让人物在创作者建构的情境中,依据自己的个性、情感,按照自己生命律动的轨迹去爱、去恨、去说话、去行动。只有按照客观再造的原则塑造出最新最美的典型中国之境中典型中国之人,戏剧艺术形象才能给人以最新最美的中国形象的真实感受。

二、戏剧艺术中国式现代化创作的主要策略

扎根现实,展现新时代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戏剧艺术中国式现代化创作的出发点;而寓最新最美的中国形象于戏剧艺术的创造中,则是戏剧艺术中国式现代化创作的落脚点。“美是文学与其他艺术所必具的特质”①朱光潜.朱光潜全集4[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157.,实现美的最高理想,“替秩序,替美再造出一种平衡来”②朱光潜.朱光潜全集8[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392.是包含戏剧艺术创作在内的所有文艺作品的共同创作目标。以形象为实体的存在特质,使文艺作品创作成为创造美的最重要的手段。戏剧艺术形象以演员塑造的舞台人物为核心的审美结构和特点,决定了人物在戏剧艺术创作中的核心地位。古今中外的戏剧精品力作,无不是以人物为核心,通过对凝聚了最新最美时代旨趣的戏剧人物的审美创造,揭示人类在特定时代的生存际遇和命运起伏,从而叩问人性。以人物为核心,藉由丰富多变之境助力人物生命最重要瞬间的美的定型,是戏剧艺术中国式现代化创作的主要策略。

在具体的文艺作品中,形象的实体和特性是内容,形象的生成机制及存在方式是形式。黑格尔认为,内容和形式是构成艺术美的两个基本要素,内容是内在的,形式是外在的。艺术的价值就在于借助外在形式显现出艺术家“心灵的最高旨趣”③黑格尔.美学: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31.,也就是“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④黑格尔.美学: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5.。在戏剧艺术中国式现代化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心灵的最高旨趣”就在于藉由以人民为核心的最新最美的中国形象,弘扬新时代中国的大美。寓最新最美的中国形象于戏剧艺术的创造中,不仅仅是指塑造出的中国形象在内容和形式中体现出最新最美的中国风貌和特色,最关键的是把新时代中国的大美以一种“内在的生气”注入戏剧艺术作品以人物为核心的内容和形式的和谐交融中。

戏剧艺术的根本任务在于塑造人物,戏剧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和谐交融就是人物生命存在的实体内容与实现形式的有机融合,其具体呈现为人物和情境的契合。中国当代著名的戏剧理论家谭霈生指出,戏剧人物生命存在的实体内容是 “人的内心与行动交合”,“情境乃是人的内心与行动交合的具体的实现形式”⑤谭霈生.谭霈生文集·六[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118.,戏剧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有机融合依托戏剧的 “逻辑模式”⑥谭霈生.谭霈生文集·六[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118.实现。其基本的运行机理是“人物突然面临的情境,作为一种刺激力和推动力,促使主体心理的各种构成因素交互作用,凝结成具体的动机——内驱力,并导致具体的行动”⑦谭霈生.谭霈生文集·六[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117.。戏剧人物生命的最重要瞬间是其在追寻自由理想的过程中,感性生命最强烈的起伏和波动,是人物最接近完整的人的生命状态和过程,并依托戏剧逻辑模式获得实体存在。对于戏剧人物的完整的生命价值实现而言,这个瞬间是最重要的;对于观众的审美感受和体验而言,这则是最强烈的。它藉由丰富多变的情境的助力,进行美的定型,展现出戏剧艺术作品的“内在的生气”。最新最美的中国形象的意蕴就潜藏于此。

“美在感性自然中得到存在,而在理性世界中获得公民权。”⑧席勒.席勒美学文集[M].张玉能,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18.展现出戏剧艺术之美的最新最美的中国形象,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活动。它内蕴戏剧艺术内容和形式和谐统一规范下的美的实在物和形式平衡的特点,以实在物为基质。就内容的实体和特点而言,最新最美的中国形象由能彰显出中华民族风格和气派的具体、鲜活、生动的中国之人、事、物、境四个基本元素构成。“美在感性自然中存在”的特性,决定了其形象构成要素的个别性和特殊性。中国之人,既包括通过演员的角色塑造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舞台人物,也包括剧作家创造的剧本人物。前者根植于后者,合称为戏剧人物。每一个中国之戏剧人物都具有在感性自然中存在的基本属性。其行动过程是具体、鲜活、生动的,行动背后的动机呈现出的是在特定情境中感性个体的独特生命欲求和情感需要。每一个有着独特个性和情感的中国之戏剧人物,在不同时空环境下的碰撞和交织中形成的不同情况,就构成中国之事。中国之物,指的是戏剧艺术形象构成中非人物的元素,包含了舞台的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等舞美造型以及音乐音响等内容。它服务于中国之人,为其所处的具体时空环境、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做注脚,以物助力中国之事,推动人物关系的变化。中国之境中最核心的元素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人物关系,它的变化,藉由不同个性和情感的中国之戏剧人物的冲突及和谐的交叉扭结形成。中国之事和物皆在境中,以各自的特点,推动中国之人物关系变化的同时,与其共同营造中国之境的氛围。不同的文艺门类,其形象实体的构成元素可能相同,譬如文学、影视和戏剧;然而,不同的艺术形式,其形象实体内蕴各元素的结构方式却各具特色。以人为核心,以人物关系的变化为主轴,以境中之事、物推动人物关系的变化,以人物关系的变化带动境的氛围,这是戏剧艺术形象实体内容独具的特点,其作品的意蕴就根植于此。寓最新最美的中国形象于戏剧艺术创造中,并不仅仅是指在内容上呈现最新最美之中国的人、事、物、境,而是把新时代最美的中国人的精神代码熔铸于以戏剧人物关系流动变化为轴心的最新最美的中国之境的氛围营造中。

就生成机制和存在方式而言,最新最美的中国形象具有戏剧艺术之美的一般性和普遍性。从形象的生成机制上看,中国形象是一个双重四维结构的有机生命集合体。双重四维,指的是戏剧人物的塑造内含剧本人物和舞台人物塑造两个层面,它们的创造过程都包蕴了客观生活对象的主要特点、创作者审美取向的主要特点、戏剧艺术形式的主要特点及欣赏者审美需求的主要特点四个维度。无论是舞台人物还是剧本人物,其形象的生成过程都发端于创作者的审美取向,是创作者对客观生活对象的主观情感体验、智性思考及想象,借由戏剧艺术独特的形式结构的凝结、孕育、脱胎、展现及生长,以满足欣赏者的审美需求为结果。戏剧艺术二度创作的特点,使其形象审美结构中包蕴的审美主客体的生命样态更多元、呈现形态更丰富。最新最美的中国形象就在独特且多姿的呈现样貌中成为最丰满的存在。

从形象的存在方式上看,依托戏剧作品形式存在的最新最美的中国形象具有美“在理性世界中获得公民权”的一般和普遍的特性。每一个具体的中国之人身上都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承载着特定时代之境中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寄寓着人类对自由理想的普遍追寻。它们潜藏在人物意识或无意识深层,作为人物行动的动机,在多变之境中,在人物独特个性和情感的促发下,转化为人物行动的具体目标,引领人物产生动作。戏剧艺术以场面为基本单元,以动作构成场面,以场面的转换连接结构作品的形式特点,使形象的生命存在呈现出运动的状态。人物关系的变化推动人物的生命运动。人物动态的生命片段组接为人物的行动,凝聚成人物生命的最重要瞬间。根植于场面中,以丰富多变的人物关系为核心的情境是推动人物生命最重要瞬间美的定型的最好助力,戏剧的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就依托此实现。因此,戏剧艺术中国式现代化创作的构思关键就在于如何设计丰富多变之境助力人物生命最重要瞬间的呈现。此中,对人物生命最重要瞬间的把握是重中之重,而对一号人物生命最重要瞬间的设计则是构思的起点。

歌德说:“理会个别,描写个别是艺术的真正生命。”,“到了描绘个别的这一阶段”,“我们所谓的 ‘构思’也就同时开始了。”①西方文论选:上卷[M].伍蠡甫,主编.上海: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分社,1964:463-464.以人物为核心的最新最美的中国形象的构思也缘起于个别人物。中国当代著名的编剧黄维若说:“一个剧本的形成起源于它的一号人物,无论你的构思点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到真正实施阶段,一切着力点都要从一号人物开始。你写一出戏的主旨,你写一出戏的目的,都是通过一号人物建立起来的。”②黄维若.剧作剖析剧作原理与技巧[J].剧作家,2010(5):121.一号人物是承载作者心灵的最高旨趣,是作为作品结构核心的主角。以一号人物生命的最重要瞬间结构人物关系,使其成为由丰富复杂的人物关系构成的中国之境的轴心,是构思最新最美的中国形象的基本思路。一号人物生命的最重要瞬间依托其在具体场面中的生命片段链接而成的完整行动过程呈现。之所以把人物的具体行动过程称为“瞬间”,是因为相较于客观生活中的人的一生的生命活动而言,戏剧基于时空特性的限制只能展现人物生命若干片段的特点,这决定了戏剧作品中所有人的行动过程实际展现的时间都是极其短暂的。此外,以人物的命运揭示人类的命运,是戏剧作品创作的根本任务。人物的行动过程与人类漫长的历史相比,只能算是“瞬间”。英国著名的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说:“在艺术领域里,正像在哲学里一样, ‘奥卡姆的剃刀’原则是永远有效的;就是说,最经济地、最节约时间地、最细致地表达思想,才最接近真理”③马丁·艾思林.戏剧剖析[M].罗婉华,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8-9.。尽量选择“最经济”“最节约时间”的瞬间“最细致”地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揭示人类宏阔的历史,达到尽可能“接近真理”的目的,这是文艺创作的基本策略,关于此,戏剧作品尤甚。观演的时空限制,决定了创作者选择的那些“瞬间”需要更加地经济、节约;而选择的标准就在于,这个瞬间不仅对一号人物一生具有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揭示作品的主题意蕴具有最重要的意义。

在客观生活中,我们常常把最重要瞬间理解为最重要时刻。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些时刻对于自己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譬如金榜题名、洞房花烛、合家团聚、喜遇知音、获得重生、面临死亡等等。虽然重要时刻和重要瞬间对生命个体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但二者内蕴的感性生命的特点却有所不同。前者多以大喜或大悲为基质,呈现出的情感层次往往比较单一。艺术以完整的人的塑造为目标的创作要求,决定了后者呈现出的情感必须是有层次的、丰富的。只有让人物的情感在悲喜两极之间不断地起伏和徘徊,人物的感性体验才可能足够丰富,从而实现对完整的人的塑造目的。完整的人在戏剧作品中的具体呈现就是人物在执着追求自由理想过程中感性生命尽可能丰富地存在和活动,前者是求真和尽善,后者是尽美,在符合美的规律的人物性格塑造中,呈现出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歌德把在“表面现象中见出合规律性的性格、尽善尽美的和谐一致、登峰造极的美、雍容华贵的气氛、达到顶点的激情”称为“最强烈的瞬间”,他认为艺术的“深度”和“力量”就在于将这些“最强烈的瞬间定形化”。④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186.“最强烈”就是人物生命最重要瞬间在艺术作品中呈现的特点。之所以“最重要”,是因为它让人物在实现了人生最高理想的同时,也让创作者追寻大美的目标得以实现。最重要的时刻常常会使人的情感到达悲或喜的顶点。由于从到达顶点的激情出发,建构起的人物情感起伏的曲线的幅度更大、层次更鲜明,因此客观生活中的最重要时刻常常成为艺术作品中最重要瞬间的起点。戏剧人物生命存在的内在运行机制决定了人物生命最重要的瞬间必须依托丰富多变之境的助推才能呈现出最强烈的特点。因此,对丰富多变之境的设计也是构思的关键。

情境的核心是人物关系,设计丰富多变之境就是架构不同性格或情感之间的人物关系,并通过丰富多变的事和物,推动其不断发生变化。人物生命瞬间的重要程度是由其强烈的程度决定的,这取决于其行动过程的曲折程度。人物对自由理想的追求越执着,理想实现的难度越大,其感性生命就越丰富,感性和理性就越接近平衡。人物的生命越接近完整,人物的生命瞬间越曲折、越强烈、越重要,给人带来的美感就越强。中国当代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孙绍振说:“艺术效果并不完全取决于结局的强烈程度,更重要的是取决结果的必然程度,而决定结局的必然性的不是结局的本身,而是前提条件的充分程度和造成结局的氛围的饱和程度。”①孙绍振.审美形象的创造——文学创作论[M].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2000:661.戏剧人物形象生命的丰盈程度是人物执着的行动意志和独特而丰富的个性、情感之间的矛盾决定的,个性、情感和意志,就是人物的动机,它是决定人物结局的必然性的“前提条件”。“氛围的饱和程度”也依托此来营造。动机是人物行动的“前提条件”。戏剧人物行动过程的曲折程度是由其动机的丰富性决定的,丰富多变之境设计的目的就在于使人物的动机尽可能丰富和充分,足以为人物的结局营造饱和的氛围。

“‘假定性’乃是艺术固有的本性,也是戏剧情境的本性。戏剧情境的这种本性,也正体现着对人在生活中的境遇的自然形态进行变异与改造,体现着舞台与生活的差异。”②谭霈生.谭霈生文集·六[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254.情境是剧作家幻想虚构的产物,它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接近生活的自然形态,也允许由一些超自然的元素构成。戏剧创作者设计情境的目的是丰富人物行动的动机。无论是写实的、家常平凡的情境,还是非写实的新奇的情境,只要能够使人物行动的动机丰富,提升结局氛围的饱和程度,都可以设置。

小人物做出大选择,克服了来自周围的人特别是自身个性和情感的种种拘囿,进行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行动,其间蕴含的行动的过程和丰富动机的交合迸发出的美的光芒,总是最为耀眼。其迷人之处不在于人物选择的行动目标最终指向了真理和自由的方向,而在于其在执着、坚定的意志的引领下,以小能量冲破重重大障碍过程中跌宕起伏、丰富复杂的生命状态和情感样态,此中汇聚了不同时代最广大人民在追寻美好生活过程中的共同的生命和情感体验。不同的民族文化、美学传统、时代特质,使人物的感受和体验以及由此促发的行动方式各不相同,这些多彩体验和多姿行动构成的丰富多样的情境,会让同样是小人物的我们产生共情。戏剧直观的特性及在同一个时空观演所形成的场的效应,会让这种共情放大,促发人的审美高峰体验的产生。人们在身临其境感受最鲜活的形象、体验人物生命的最重要瞬间的同时,也触摸到了自由。以一号人物为核心,藉由丰富多样的中国之境助力中国之人的生命最重要的瞬间的展现过程,就是最新最美的中国形象美的定格过程。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戏剧创作的基本特点。

三、戏剧艺术中国式现代化创作的具体方法

别林斯基说:“活得最长久的艺术作品都是能把那个时代中最真实、最实在、最足以显出特征的东西,用最完满最有力的方式表达出来的。”③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M].北京:中华书局,2013:560.一个时代的艺术作品经久不衰即成经典。戏剧艺术中国式现代化创作的目标是创造经典。其创作的基本路径是,扎根现实,通过内容和形式和谐交融的形象塑造,在作品的意蕴中,彰显出“最真实、最实在、最足以显出”中华民族独特精神特质和时代大美的最新最美的中国形象。以人物为核心,依托丰富多变之境定型戏剧人物生命最重要的瞬间,是形象内容和形式有机交融的“最完满”的机制;它只有依托戏剧艺术独具优势的表现手段,以 “最有力的方式表达出来”,才能让人们充分地感受到作品的意蕴。由丰富多变之境促发的人物丰富的动机和行动的交合,是戏剧艺术形象生命的内在运行机制。演员在由舞台布景、灯光道具等构成的具体场面中,以身体为媒介做出的动作,则是戏剧艺术形象生命的外在存在样态。以人物的行动、动作与其所处之境的和谐统一表达形象的意蕴是戏剧艺术在表达方式上的独有优势。以合情合理之境中异于常理的行动突出美,以独具特色之境中博采众长的动作彰显美,是戏剧艺术高峰作品创作的基本规律,也是戏剧艺术中国式现代化创作的具体方法。此中既包含了守正,也融入了创新,着重强调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美学特质和现代科技及数字技术的最新发展对戏剧人物塑造的助力。

常理,顾名思义,即通常的道理,是被一个时代和民族的人们普遍认同的、约定俗成的一般行为准则和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是一种基于理性逻辑的判断,以真和善为基本评判标准。在客观生活中,在面对可能改变自己生活及生命状态的特殊处境时,人们往往会依据常理做出满足自己生活及生命基本需求的实用、功利的选择。作为艺术价值的评判标准,美有区别于真、善唯其独有的感性基质,以不合理性逻辑、无功利为基本特点。戏剧人物依据个体生命的不同需要,做出的不同价值判断,会凝结成行动的不同动机,推动人们做出不同的行动选择。人物的动机中凝结着基于人物不同的个性、情感生发出的不同生命需要。美国著名现代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论,把人的生命的基本需要划分成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他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最忠于人本性,所以是人的最高需要。从最高需要出发的动机,就是最高动机。最高动机就是人类渴望自由解放的恒定人格。人的“自我实现需要的明显的出现,通常要依赖于前面所说的生理、安全、爱和自尊需要的满足”①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53-54.。人遵从常理的行动,可以满足人的最低层级的生命需求,由于美的最高理想就是实现人的最高需要,所以,只有从人的最高动机促发的行动,才有可能实现美的最高理想。

就行动和动机的关系而言,行动是人物不断突破低层级需求障碍,追求高层级需求的过程。异于常理的行动是就人物行动过程和行动目标之间的关系而言。戏剧人物形象生命的丰盈程度是由人物行动的曲折程度决定的,其离低级动机促发的行动越远,靠高级动机促发的行动越近。纵览古今中外的戏剧经典作品,我们会发现,具有审美价值的人物的行动往往都是异于常理的。无论是小人物的大选择,还是大人物的小作为,由于异于常理的行动及其曲折的行动过程能够凸显人物动机中的感性元素,使人物生命的最重要的瞬间得以更丰富、更有层次地彰显,能带给人们更丰富的情感体验,所以成为塑造戏剧人物形象的一种基本手法。人物基于基本生存需求贪生怕死的行动背后潜藏的“好死不如赖活”的动机,是常理;而基于自我实现需要舍生忘死的行动背后潜藏的“赖活不如好死”的动机,则异于常理。常人只能按照常理行动。当人物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以民族的复兴、人类的解放为旨归,并秉执“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浩然之气行动的时候,他就是民族的、人类的英雄。戏剧艺术中国式现代化创作藉由人物异于常理的行动,着力塑造的是最新最美的中国英雄形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中国文艺要“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②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021年12月14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2.最新最美的中国英雄形象就是我们要向世界展现的“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只有在合情合理的中国之境中,才能造就出独具中国气质的民族的、人类的英雄。

最新最美的中国形象的基本特点是可信、可爱、可敬。可信是基质。因为可信,人物独特、丰富的感性生命才鲜活,才能让人感觉到可爱;因为可信,人物崇高、执着的理想追求才真实,人物异于常理的行动才能让人产生可敬之感。合情合理的中国之境,不仅仅是指中国之境中的所有元素及其有机关联要具有中华民族的独特气质,符合形象所塑造的特定时代的中国的人、事、物、境的特点。最重要的是,与人物的身份、个性和情感紧密贴合的中国之境中各元素的有机配合能最大限度助力人物的行动背后合情理的动机的产生。美国著名编剧罗伯特·麦基说:“人物性格真相在人处于压力之下做出选择时得到揭示——压力越大,揭示越深,其选择便越真实地体现了人物的本性。”①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周铁东.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111.合情合理之境揭示人物深层情感奥秘的秘诀就在于制造压力,藉助不同事件,对在特定时空环境中存在的,有着不同个性和情感的人物不断加大选择的压力,使人物产生合情合理的动机并推动人物不断产生行动,直至把“人物性格真相” “人物的本性”最充分地揭示出来。合情合理的情境设计是就情境对人物的行动和动机交合关系的影响而言,指的是情境的设计要为人物的行动提供充分的动机,使人物的行动显得合情合理。异于常理的行动,可以突出人物身上的感性特质,使人物生命因为独特、生动而显得可爱。合情合理之境,可以使人物行动和动机的交合具有当然的因果逻辑,这是人物具体、生动、独特的个性令人可信的基础。人们的可敬之感就在实在和形式、感性和理性、内容和形式的和谐交融中,在相信形象是真实、可爱的过程中,油然而生。此中,动作是人们获得美的感受的最主要、最根本的介质。

“动作的重要性正在于,动作是激起观众感情的最迅速的手段。”②乔治·贝克.戏剧技巧[M].余上沅,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20.动作是戏剧人物展现形象、彰显美感的基本途径。动作综合演员的五官及机体的所有感觉及表现特点,在揭示人物形象的独特、微妙、丰富、生动的感性特质上独具优势。戏剧观演同处一个时空的特性,决定了动作具有全感观直面的特点。这些都让动作成为迅速点燃观众生命激情的最有力方式。演员的最高任务是在丰富多变之境中以“恰切而美的动作”③欧阳予倩.欧阳予倩全集:第四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43.展现人物生命的最重要瞬间。不同民族和时代、不同的艺术形式有着不同个性和情感的演员,动作的表达方式、习惯、特点各不相同各有优长。中国戏曲的唱、念、做、打,曲艺的说、学、逗、唱,西方优秀戏剧经典的表达特点、现代数字科技进步发展带来的表现方式的新变化,都有可借鉴的优长。动作只有充分地展现人物生命最重要瞬间才是“恰切”的,而只有符合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需要和审美需求,才是“美的”。博采众长是实现动作“恰切而美”的最有效的方法。

人物生命的最重要瞬间依托丰富多变之境彰显的内在生命运行机制,要求戏剧动作必须与独具特色之境相融合。所谓独具特色之境,指的是融入所有创作者独特生命体验的中国之境是独具中国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在导演的引领下,剧作家、演员、舞美设计师、灯光音响师等的不同生命体验注入独具中国特色的舞台形象的各个元素中,可以助力演员的动作,使中国之戏剧人物生命的最重要瞬间更加丰盈和充沛。动作,是链接所有创作者与剧中人物的看不见的思想情感关系的纽带。演员在独特之境中博采众长的动作“应该不仅仅是准确的,而且还是美丽的、富于造型性的、悦耳的、色彩丰富的、谐调的。创作体现应该是艺术的、崇高的、引人入胜的、美丽的、高贵的。”④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4[M].郑雪来,译.北京:全国百佳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121.只有如此,其呈现出的中国形象才是最新最美的。

结语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⑤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2.。戏剧艺术中国式现代化创作是对来自西方的戏剧艺术形式进行的基于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创作者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仅能够固本,善于立足戏剧艺术本体的美学规范进行最新最美的中国形象的创造;而且能够采英,善于跨越学科、门类的界域,为丰富中国形象最新最美的生命蕴含提供新颖多元的形式支撑。不仅能够守正,善于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文明精髓;而且能够撷华,善于汲取不同民族文艺创作的有益经验。同时,还能随着时代生活的新变化、艺术形式的新发展、科学技术的新进步、人民生活的新变化,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猜你喜欢

戏剧美的创作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一墙之隔》创作谈
戏剧类
创作随笔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