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领导核心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确立的经验和启示

2023-12-21龙秀雄付祖瑛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现实启示两个确立历史经验

龙秀雄 付祖瑛

摘要:毛泽东领导核心地位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形成确立,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实现党的使命任务和推进党的事业发展积累了历史经验。启示我们新时代完成党的使命任务必须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地位,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关键词:毛泽东;“两个确立”;历史经验;现实启示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23)06-0001-0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式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并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取得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历史成就。从理论上深刻阐释毛泽东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形成确立及其历史经验,对于新时代全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形成和确立

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毛泽东党内领导地位、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形成和确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近代以来革命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所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

(一)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需要新的领导力量的正确引领和新的思想的科学指导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成为近代以来中国全部历史的主题,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新的领导力量的正确引领和新的思想的科学指导。

1851年至1864年,洪秀全领导了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然而这场运动的领导者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自身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无法提出能够长期指引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和政治纲领,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失败。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为挽救清朝统治,以“自强”“求富”为口号进行了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自救运动,然而“安庆军械所”“马尾军港”“北洋水师”等的折戟沉沙、灰飞烟灭,证明了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到出路。之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发起了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然而,这场变法仅仅维持了一百多天,六君子喋血法场,证明改良的药方救不了旧时中国。1911年至1912年初,孙中山领导了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然而,随着辛亥革命果实被窃取,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更没有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证明资本主义在中国也行不通。

在中华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在旧式农民战争走到尽头,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屡屡碰壁,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纷纷破产的情况下,“在无产阶级已经走上政治舞台的时代,中国革命战争的领导责任,就不得不落到中国共产党的肩上”[1],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把实现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担在肩上。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认定和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指南,客观上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领导核心地位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形成和确立奠定了时代条件。

(二)毛泽东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的形成和确立

“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2]310,这是因为“党的中央机关成为拥有广泛的权力、得到党员普遍信任的权威性机构,只有这样,党才能履行自己的职责”[3],然而“在历史上,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2]309,随着革命向前发展,党内同志逐渐意识到共产国际不切实际的指导和领导中心的不明确对党和红军的危害,在遵义会议上,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然而,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核心地位的形成确立和巩固也经历非常曲折的过程。

1935年,张国焘悲观估計时局,不顾中央的多次北上电令,顽固坚持率红四方面军“乘势南下”,企图分裂和危害党中央,甚至公然宣布另立“中共中央”。为了贯彻其南下错误方针,张国焘发动百丈决战,造成红军伤亡近万人,致使红四方面军内部的大部分指挥员真正认识到了党中央的正确性。1936年6月,在接连失败的现实面前,在党中央的坚决斗争和南下部队的强烈要求下,张国焘被迫宣布取消第二中央。至此,张国焘长达9个多月的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活动终告失败。

1937年王明回国并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中国共产党应采取共产国际提倡的“一切通过统一战线”和“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工作方法,与中共中央提出的独立自主路线相悖,极大削弱了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随后王明在任长江局书记期间又多次公开发表对国民党无原则迁就退让的错误观点。针对王明的错误思想和妄图分裂党的行径,中共中央派代表向共产国际说明情况,双方统一了对中国革命的态度。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期间,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最新指示,即“应该支持毛泽东同志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他是在实际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其他人如王明,不要再去竞争当领导人了”[4]。王明的右倾错误得到纠正,毛泽东同志党内领导核心地位逐步稳固,中国革命和建设有了自己的主心骨和领路人。

(三)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地位的形成和确立

伟大的革命需要伟大理论的科学指引。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党的曲折经历让毛泽东深思:“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5]。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就立足中国革命具体实际,全面、系统地回答了红军在政治、军事、思想路线方面的问题,并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命题,中国共产党开始在思想上逐步摆脱将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走上独立自主寻求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道路。

然而,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确立同样不是一蹴而就的。党内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倾向还没有得到根本清算,皖南事变让毛泽东意识到主观主义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6]800,因此“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6]800,延安整风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这次整风运动清除了党内部分干部和党员心中错误的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思想,极大加强了党的团结,实现了全党在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的高度统一。“大批干部认识了同实际脱节的教条主义的错误,也认识了同理论脱节的经验主义的错误,养成了联系群众、调查研究和实事求是的作风”[7],为党的七大的召开提供了基本条件。党在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历史上的“左”倾错误进行彻底清算,自此“全党已经空前一致地认识了毛泽东同志的路线的正确性,空前自觉地团结在毛泽东的旗帜下了。”[6]998-999中共七大正式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8],自此,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定盘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有了自己的科学指南。

二、毛泽东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确立的主要历史经验

毛泽东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不仅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带领中国人民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提供了根本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也为党的全面领导、完成使命任务,继续推进党的事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一)党的全面领导需要组织力量和思想力量的二维统一

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初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征,即这个党是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建立的。这为党的建立和发展带来了两方面的影响:其一,共产国际的直接指导让党的组织的目的性极强,屏蔽了其他思潮干扰,减少了党在长期摸索过程中的自我徘徊,使中国共产党迅速成为一个全国性政党。其二,远东支部的身份在客观上淡化了中国共产党组织自身的权威性,共产国际代表在幼年的党组织中甚至拥有比党的领袖更高的权威。

毛泽东在党内领导核心地位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其使中国共产党意识到独立自主指挥党和军队并领导革命的重要性,以及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团结统一的重要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随着毛泽东的全党领导核心地位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一方面,全党坚决维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建设和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铁一样的组织严密、纪律严格的,与群众建立血肉联系的坚强组织,使全党实现了行动上的统一,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另一方面,全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实现了全党在思想和政治上的统一。

正是这种组织力量和思想力量的二维统一,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成功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取得重大历史成就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領导中国人民继续进行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伟大事业新胜利的重要经验。

(二)党的事业发展需要领导核心和创新理论的双重牵引

随着毛泽东在党内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就有了主心骨。中共七大后,中国共产党真正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空前团结起来了,并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下,带领和团结人民以摧枯拉朽之势抵御并击退日本军国主义的入侵,在内战中敏锐察觉蒋介石方面的阴谋,果断拿起马克思主义彻底革命的旗帜,以“三大战役”的胜利击碎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历史任务。

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方向。正因为“毛泽东同志的艰巨工作和天才创造,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在理论上做了充分准备,这就要极大地增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的信心和战斗力量,极大地加速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9]。使得“党内各方面的关系,党同群众之间的关系,都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确定下来。为什么四十年代中国党能够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取得那么大的胜利?根本原因是党正确解决了这个问题”[10]。

正是因为党确立了毛泽东领导核心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实现了领导核心和创新理论的双重牵引,才能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这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取得重大历史成就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领导中国人民继续进行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伟大事业新胜利的又一重要经验。

(三)党的使命任务的达成需要理想与现实的相互贯通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和使命,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就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回答和解决时代之问,完成时代赋予的任务和使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和历史任务担在肩上,并把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然而,在党成立初期,由于没有形成自己的领导核心和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科学理论,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屡屡遭受巨大挫折。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和军事上的指挥权,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党集中统一领导中国革命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并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和正确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达成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任务和使命,实现了现实和理想的相互贯通。这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取得重大历史成就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领导中国人民继续进行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伟大事业新胜利的宝贵经验。

三、毛泽东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确立的现实启示

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确立毛泽东领导核心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不仅为此后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提供根本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也对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必须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地位

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大成就的历史经验表明,中国共产党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完成党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国内外复杂严峻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今天的中国共产党要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必须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地位。这就要求全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团结统一。

(二)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确立毛泽东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及其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大成就的历史和实践经验表明,拥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理论的指导,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标志,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正确判断时代发展大势、洞察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奋斗目标,并以其远大的理想追求、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强烈的历史担当,提出一系列新战略、新思想和新理念,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指南。新时代新征程全党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一思想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深刻内涵、逻辑原理、实践路径等,尤其要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立场、观点、方法,切实增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深刻体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真挚人民情怀、高度自觉自信、无畏担当精神等优秀理论品格,体悟到这一思想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科学指南,是人民自己的理论,切实增强全面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增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性、坚定性。

(三)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必须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满足革命需要,党和红军队伍迅速扩张,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组织内部出现非马克思主义思想问题,不少农民出身的党员缺乏政治能力,在理解和执行党中央的决定时也存在困难。新中国成立后,部分小资产阶级成分的党员残留着官僚主义、宗派主义的作风,对党外诱惑毫无抵抗力。为此,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立足于当时党内和军内的实际,深入开展了各项整党整风运动,使得“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及其无限威信,和大批久经锻炼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其中并有许多是直接从工人运动中产生的干部,足以担当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所指导的事业”[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党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面对新世情新国情新党情,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提供了强大政治引领和理论领航。

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努力提高政治能力和政治理论水平。提高政治判断力,科学把握形势,精准识别现象本质,清醒明辨行为是非,有效抵御风险挑战,切实增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能力。提高政治领悟力,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理解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和重大部署,自觉站在党和国家的战略全局、政治大局上想问題、作决策、办事情,不断夯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基础。提高政治执行力,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真正做到令行禁止,切实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以无畏的勇气担当时代重任,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奋勇前行。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83.

[2]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 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05.

[4] 李蓉.中共七大轶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

[5] 张奇才,王先俊,高正礼.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8.

[6]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10-1966.5):第24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19.

[8] 黄黎.党章的历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23.

[9] 中国共产党党章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89.

[10] 胡乔木谈中共党史(修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372.

[11] 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9.

责任编辑:周育平

猜你喜欢

现实启示两个确立历史经验
深刻领会、准确把握 “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实践要求
“两个确立”和“两大奇迹”的内在逻辑
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重要意义
近代以来中国办学成功历史经验之浅谈
东北抗联精神对我军改革强军实践的现实启示
《整顿党的作风》与党的作风建设
水务纠纷的化解之道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简论韩非子的政治思想及其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