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学伦理学角度分析《星期六》中的伦理冲突

2023-12-20张振莹

长江小说鉴赏 2023年13期
关键词:伊恩

[摘  要] 伊恩·麦克尤恩的代表作《星期六》讲述了主人公贝罗安一天中从早到晚的一系列经历。本文基于聂珍钊教授的文学伦理学理论,对小说主人公贝罗安面临的伦理冲突、伦理选择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探讨小说中蕴含的伦理关系。小说中贝罗安所面临的伦理冲突反映的不仅是个人问题,更是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映射。麦克尤恩是英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其在作品中反映了英国社会在历经“9·11”事件后人们所处的困境,呼吁建立一个更为和谐的伦理社会。

[关键词] 《星期六》  伊恩·麥克尤恩  贝罗安  文学伦理学

[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7-2881(2023)13-0016-04

一、引言

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1948—)是英国当代的知名作家之一,《星期六》是其2005年出版的小说,讲述了 2003年2月15日这一天在英国伦敦发生的故事,反映了英国人“9·11”事件后的生活现状。小说自出版以来备受中外学者关注。国内学者曲涛、孟建从道德叙事的角度深度剖析以主人公贝罗安为代表的生活在后“9·11”时代的人们对道德伦理和人文价值的反思[1];戴晓媛从空间叙事角度探讨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对于文学和科学的关系也给予了思考[2];于玉佩首次运用叙事学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小说中的伦理道德问题[3],他们的研究都为分析这篇小说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国外学者Bouchard Larry D从心理和信仰精神的角度讨论了小说中的人文关怀精神[4];Alenka Koron 则从空间叙事理论分析了小说中后现代人文的空间转向中突出的空间概念[5]。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从伦理的立场解读、分析和阐释文学作品、研究作家以及与文学有关问题的研究方法”[6]。贝罗安所面临的问题不是个体性问题,而是普通人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由此可见该小说的宏大主题与作者麦克尤恩的人文情怀。本文通过对《星期六》中贝罗安面临的伦理冲突的分析,加深读者对这部作品的理解;通过对贝罗安做出的伦理选择及原因的分析,探讨麦克尤恩的伦理思想及其对英国社会问题的伦理现实关怀,对当代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贝罗安面临的伦理冲突

“人的身份是伦理身份。”聂珍钊教授指出:“人应区别于兽,具有责任、义务、道德等特征。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人的身份问题已经被自然选择解决了,即在形式上把人与兽分开。”[6]小说第四章中,贝罗安一天低迷的心情因为女儿黛西的回家而变得惊喜和激动。但是,当黛西和贝罗安聊到关于海德公园的游行时,父女俩发生了剧烈的争吵。

1.父女俩的对峙

在《星期六》中,由于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人们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以及和平的重要性。对贝罗安来说,他清楚地知道伊拉克战争意味着什么。对于即将到来的伊拉克战争,他首先从思想上表现出模棱两可的态度。他“把自己想象成萨达姆,在巴格达某部门的阳台上满意地打量着人群:西方民主政体的善良选民永远不会允许他们的政府攻击他的国家。但他错了”[7]。此外,他支持战争,因为在他看来战争带来的伤害不比萨达姆暴政多。他认为,发动战争,暴政才会有被推翻的转机,所以他不反对战争甚至支持战争。但是,他这种看法,对伊拉克人来说是残忍的。从贝罗安的身份来看,他是一名富有经验的外科医生,家庭和谐幸福,事业有成,即便他不是一个政治家,他也是一个中产阶级,他是站在上位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而他的女儿黛西反对伊拉克战争,她认为这场战争会对人们造成更多的伤害,她有她的政治主张。她认为伊拉克战争对伊拉克人来说是非正义的,所以她坚决反对战争的发生。从黛西的身份来看,她是一名诗人,情绪鲜明,在她和贝罗安的争吵中,她情绪非常激动、愤怒,对父亲的态度十分失望。她是站在人民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她认为战争给伊拉克人带来了伤害。对伊拉克战争的不同态度,导致父女俩在客厅大吵一架。

黛西和贝罗安立场不同,父女俩对于战争的看法也不同。黛西热爱文学,为人感性,以平常人的角度去看待战争,因此厌恶战争;而贝罗安相信科学,他把自己代入上位者的身份去思考战争的问题,认为战争就是转机,因此两个人的争执是不可避免的。

2. 两种文化的撞击

小说主要蕴含了外科医生贝罗安的科学和诗人黛西代表的文学两种文化[8]。在《星期六》中,主人公贝罗安自命不凡,坚信科学的力量可以解决任何问题。小说伊始,贝罗安用他的科学知识来解释他的失眠现象,导致贝罗安失眠的理由也包括因女儿黛西回家的欢欣,但是贝罗安以一种超自然的现象来解释这一失眠现象,表明他倾向用科学来解决问题。在遇到暴徒巴克斯特等人时,他也不忘运用他的医学专业知识来分析险境:“也可能是上个星期的压力迫使他一时无法摆脱职业本能,不由自主地去诊断一切。”[7]贝罗安笃信科学,信赖自己的专业,在面对危险时,他依旧不由自主地用医学来解释巴克斯特的行为;在心情激动时,用分泌多巴胺来分析自己的心情;在面对诗人岳父约翰时,贝罗安打心底里瞧不上以文学作为职业的岳父:“贝罗安无法理解——诗歌这种东西看上去都是一时兴起而做的事情,就像偶尔去摘葡萄玩——居然也可以成为一种职业,还能为某些人赢得名利和自我膨胀,不过是几首小诗而已。”[7]因为对彼此不认同,贝罗安和岳父也仅仅是维持表面上和谐的关系。

贝罗安的职业本身就要求他做一个严谨理智的理工男。汉娜·考特尼(Hannah Courtney)认为:“贝罗安更像一个纯粹的‘科学男,对比阐释他更相信既定的事实”[9],他做不到像岳父那样热爱诗歌,也做不到像女儿要求的那样一年看完几本文学书。他坚信科学,相信万事万物都有迹可循,在他眼中,科学和艺术是相对立的,科学远胜于文学。

3.与暴徒的冲突

小说中贝罗安与巴克斯特的冲突,代表着当今英国特有的阶层对立[10]。作为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贝罗安一家每到星期六的夜晚都要开展关于音乐、诗歌、战争、爱情、人生等的讨论与思索,而来自下层社会的一个破碎家庭的巴克斯特,从小在街头流浪长大,这里便有了鲜明的阶级对立。

在小说《星期六》中,贝罗安先是在大街上和巴克斯特的车发生了摩擦,在与他调解的时候并不愉快,最后贝罗安用自己的医学知识戏弄巴克斯特,让巴克斯特在同伴面前丢脸,在巴克斯特开车逃走后,贝罗安以为这件事结束了,这只是他一天中一段不愉快的插曲。殊不知,正是他的这一不明智的行为,才导致了晚上巴克斯特入室抢劫的一幕。

暴徒巴克斯特的生活和贝罗安是截然不同的。巴克斯特是流浪儿,而贝罗安一家都是高级知识分子,阶层不同是他们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

三、贝罗安的伦理选择

贝罗安的伦理选择包括关注父女伦理关系、对文化艺术的共情、与病人巴克斯特和解。在父女伦理关系上,当贝罗安知道女儿怀孕时,他将自己的身份从政治家转变为普通父亲。当贝罗安看到巴克斯特被女儿的诗所感动,他改变了对文化艺术的看法,面对巴克斯特闯进贝罗安家打算对他的家人实施暴力的行为,他选择了和解。

1.对父女伦理关系的关注

家庭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冲突是社会冲突的缩影。要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庭关系,必须遵循家庭伦理的规范和约束。家庭结构的完整和健康往往是影响家庭伦理关系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然而,麦克尤恩在《星期六》中所描写的角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虽然表面平静,但是内里却充满矛盾。

《星期六》的背景是在“9·11”事件后,英国人的焦虑和生存危机感达到巅峰,人人自危。人与公众的关系同社会发展都处于同一种波动之中[10]。麦克尤恩不仅着眼于个人的感受,也以英国的社会困境为出发点。贝罗安与女儿长期未见面,在女儿回来后的交谈中,两个人发现各自对伊拉克战争的观点大相径庭,于是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在小说中贝罗安对女儿恋爱一事耿耿于怀,既想了解更多,又不知如何对女儿开口,只能从她的诗歌中去拼凑和了解女儿的故事。贝罗安一家看似幸福的背后隐藏了很多矛盾和疏离。在巴克斯特闯入贝罗安家并绑架黛西以前,这些潜在的矛盾并没有激发出来。当危机解除后,他们大声说,“他们现在需要的就是坐在一起——手牵手,拥抱在一起。”[7]在绑架案顺利解决后,贝罗安一家也终于开始意识到家人与朋友间沟通的重要性。同时,黛西和父亲的关系得到缓和,黛西肚子里的孩子也象征着父爱的回归。在《星期六》中,麦克尤恩借助主人公贝罗安的家庭关系,尤其是父女关系,表达了他对家庭关系的伦理关注。麦克尤恩希望人们在家庭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营造舒适的关系。

2.对艺术的共情

在暴徒巴克斯特入室绑架一事中,贝罗安一家开始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事情的转机出现在巴克斯特看到黛西放在桌上的诗集《多佛海滩》。巴克斯特看到诗集后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激动地命令黛西朗诵。在听完黛西朗读的一小段后,他像孩子一样兴奋,不仅放过了黛西让其重新穿上衣服,更是直接宣布他唯一想要的就是那本诗集。在巴克斯特心情激动之际,贝罗安和西奥趁机联手,最终导致巴克斯特摔下楼梯,贝罗安一家也因此获救。

在这一整件事的处理过程中,我们发现贝罗安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从最开始对文学不屑一顾,在看到巴克斯特被女儿的诗歌《多佛海滩》感动后,他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

实际上,贝罗安一家本身就是科技与人文的结合[8]。虽然在生活中,贝罗安一家也会有矛盾和分歧,但是在困境面前,他们能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最后成功解除危机。在危机解除后,一家人更加意识到家人的重要性,他们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这似乎也意味着“两种文化”无可分割。对科学坚信不疑的贝罗安最终也意识到文学的惊人力量,成为对文学有共情力的人。在文章最后,贝罗安凭借自己多年精湛的医术,拯救了巴克斯特的生命。更让人动容的是,贝罗安最后被巴克斯特的求生意识所触动,他甚至还为巴克斯特求情,说服家人和警察放弃对其进行诉讼,在贝罗安放弃对巴克斯特诉讼的同时,科学和艺术在贝罗安心中达成和解。

3.与巴克斯特的和解

人不是独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而是与他人一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因此,人與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最友好的关系,而不是金钱和利益的冷漠关系。文学的创作者是人,文学的创作是为了人。“文学要理解人的本质,揭示生活的深度和广度,而离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描述,几乎是不可能的。”[11]

在《星期六》这部小说中,巴克斯特对贝罗安的故事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贝罗安与家人团聚时,巴克斯特和他的两名同伙破门而入,在他的家中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的恐怖暴力事件。麦克尤恩在描写这些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困惑时,极力夸大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本质,即寻求友好的关系:“为了实现对自然、社会和精神生态的美好愿景的梦想,追求和探索人类的美好生活状态。”[11]当巴克斯特对黛西朗诵《多佛海滩》这首诗做出反应时,贝罗安大为震惊。巴克斯特从一个闯入家庭的劫犯转变为一个无辜的孩子,这一不同寻常的转变引起贝罗恩的关注。贝罗安意识到:一首诗也是治愈病人的良药。在暴力事件发生的过程中,贝罗安没有选择报警逮捕巴克斯特,也没有让他的家人对巴克斯特进行起诉。他意识到了文学的作用,这是贝罗安和巴克斯特之间的和解。

四、结论

麦克尤恩的《星期六》揭示了“9·11”事件后英国人的普遍心理状态和心理诉求。小说主题上的悖论性特征充分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创作技巧,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体验,进而体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   曲涛,孟健.解读后“9·11”小说中的道德叙事——评伊恩·麦克尤恩小说《星期六》[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5).

[2]   戴晓媛.伊恩·麦克尤恩小说《星期六》之空间叙事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7.

[3]   于玉佩.叙事手法探析《星期六》中的伦理道德[D].天津:天津大学,2013.

[4]  Bouchard D L.Belief,Revelation,and Trust:Faith and the Minds Margins in Ian McEwans Saturday and Paul Hardings Tinkers[J].Christianity&Literature,2014,63(4).

[5]   Foley A.Liberalism in the New Millennium:Ian McEwans Saturday[J].Journal of Literary Studies,2010,26(1).

[6]    聂珍钊.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5(1).

[7]    麦克尤恩.星期六[M].夏欣苗,译.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

[8]   尚必武.重访“斯诺命题”:论麦克尤恩《星期六》中的两种文化[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3(2).

[9] Courtney,Hannah.Distended Moments in the Neuronarrative:Character Consciousness and the Cognitive Scienes in lan McEwans Saturday[M]//Danta C,Groth H.Mindful Aesthetics:Literature and Sciences of Mind.London:Bloomsbury,2014.

[9]   谭佳.伦敦的困惑与冲突——小说《星期六》的主题探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3).

[10] Hillard C M.When Desert Armies Stand Ready to Fight:Rereading McEwan's Saturday and Arnold's“Dover Beach”.[J]Partial Answers: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the History of Ideas,2008(6).

[11]  米凱凯.和谐自我与健全社会——《星期六》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1.

[12]   曾乐.“两种文化”的困境[J].读书,1988(4).

(特约编辑 张  帆)

作者简介:张振莹,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伊恩
风灾
伊恩·麦克尤恩:《梦想家彼得》
英国作家伊恩·麦克的选择——对《水泥花园》的深度解读
暴力之旅——伊恩·麦克盖尔访谈录
话语、视角与结构:伊恩·麦克尤恩的创伤叙事艺术
伊恩·杰克逊
论伊恩爷爷与抖森的相似度
博茨瓦纳总统称永不结婚
伊恩很爱丛林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