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分工式专题教学:价值意蕴、实施路径与关键问题
2023-12-20黄民文
黄民文
(1.岭南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2.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1 “纲要”课分工式专题教学的价值意蕴
“纲要”课的分工式专题教学有别于通常的专题教学模式:通常的专题教学强调的只是将“纲要”课分为若干专题进行授课;分工式专题教学是依据“纲要”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将其分为若干专题,并在此基础上由每一位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和知识储备对全校所有学生开展其中1~2个专题教学的授课方式。这一教学方式对增强“纲要”课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其一,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研究专长,打造“纲要”课教学之金课。目前“纲要”课教学整体效果不佳,原因众多,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水课太多,金课太少。而之所以缺乏金课,主要是由于教师精力有限、知识储备不足,无法对“纲要”课所有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全面把握,大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对自己较为熟悉的部分章节或专题能做到精彩绝伦地讲授外,更多内容的讲授只能是照“屏”宣科。如果实行分工式专题教学,让任课教师只讲授“纲要”课中与自己研究领域接近的专题,则该教师能够将自己的研究与教学有力结合起来,从而增加教学内容的含金量,讲出有理论深度、有学术水平、有专业特色的金课。
其二,有利于促进教师的科学研究。一方面,分工式专题教学中虽然教师只讲授1~2个专题,但为了讲好这1~2个专题,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教师无法深入开展这些专题教学。也就是说,为了讲好这1~2个专题,教师必须围绕这些专题进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教学相长,在分工式专题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思维的开拓,学生会围绕专题向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和设想,这样反过来会开拓教师的研究视野,助力教师的科研进步。再者,由于实行分工式专题教学,每个教师只负责少数专题,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1],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其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常的“纲要”课教学,由每个任课教师负责1个或几个班级整门课程的教学,教师对该课程从头至尾进行授课。这种授课方式,刚开始学生对教师还有一定的新鲜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新鲜感会越来越弱,学生对老师的授课风格、教学方法逐渐习以为常、屡见不鲜。分工式专题教学让每个任课教师在1个班级里只讲授1~2个专题,剩下的专题由其他教师讲授,使学生不仅“可以感受不同的讲课风格,避免听觉和视觉的‘审美疲劳’”,而且可以“受到不同学术背景教师的熏陶和训练”,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2]。
其四,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因为“纲要”课分工式专题教学不再是简单的历史知识的呈现,而是围绕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某些专题开展综合性、大跨度、多角度的深入分析,任课教师在专题教学的过程中也会结合自己的研究进行讲授,甚至会引导学生参与相关课题的调查和研究,这自然而然会提高学生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2 “纲要”课分工式专题教学的专题设计
“纲要”课专题讲什么,专题如何设置,要根据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主题、“纲要”课教材的内容结构以及“纲要”课的教学目的来确定。
从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主题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历史的主题是反对帝国主义寻求民族独立、反对封建主义实现人民解放及各阶级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各种变法图强的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历史主题是通过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现国强民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历史时期根据不同的时代特征又可以分为3个阶段:(1)1949~1978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2)1978~2012年,改革与开放时期;(3)2012年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期。因此,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将其分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变法图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6个专题开展教学。
都在一个社区住着,老伴和那位女士的关系一直都是模模糊糊的,我虽然不过问(因为过问也没用),但这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今年,我提出换房,离开这个地方,老伴刚开始不答应,后来儿女们介入才算搬了新家。
从“纲要”课教材的内容结构来看,设置成以上6个专题也与2023版新教材相契合。2023版“纲要”新教材共10章。前7章阐述的是1840~1949年的历史,内容主要涉及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及变法图强3个部分,篇幅约占全书的50%。后3章阐述的是1949年以后的历史,内容主要涉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3个部分,篇幅亦约占全书的50%。因此将前7章设置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变法图强3个专题,将后3章设置成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3个专题与教材内容体系基本一致,而且这样设置也有利于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关于“纲要”课的教学目的,“纲要”2023版新教材提出了五点具体要求:(1)了解近代反帝反封建的历史,懂得两个“历史必然”,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深刻道理;(2)了解近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辛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做了“四个选择”,懂得四个“来之不易”;(3)了解“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和重大意义”,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4)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自觉用“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5)牢固树立唯物史观,“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方法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警惕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3]。五点要求中,第一点涉及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历史,第二点涉及的是整个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第三点涉及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第四点涉及全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第五点涉及的也是整个中国近现代史,没法按照历史发展的逻辑单独对照每一个教学目的设置一个专题,但我们可以将这些教学目的放在前述6个专题的教学体系中来实现。那么,如何在上述6个专题中实现这些教学目的?我们可以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主题及“纲要”课的内容结构,通过以下6个专题构建“纲要”课的专题教学内容。
第一,民族独立专题。主要学习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史及中国人民反对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历史,内容包括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通过上述内容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近代帝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让学生明白新中国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懂得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让中华民族独立,“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屡遭挫折的原因,让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征程。
第二,人民解放专题。主要学习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历史,包括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北方捻军起义、义和团反清运动、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土地革命、解放战争等。通过本专题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让学生懂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取代旧民主主义革命、人民共和国取代资产阶级共和国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让学生懂得只有共产党才能实现人民的解放,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消除学生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根源,增强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自觉性。
第三,变法图强专题。主要学习各阶级为实现国强民富进行各类变法改革的历史,包括鸦片战争后开眼看世界、太平天国提出《资政新篇》、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维新派进行戊戌变法、晚清政府实行清末新政等。通过变法图强专题的教学让学生明白农民阶级的探索、地主阶级的改革、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都不能完成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的历史任务,历史的重任只能交给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来完成,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第四,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专题。主要学习新中国成立前30年的历史,内容主要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国民经济体系等。这30年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奠定了政治前提、制度保证和物质基础。通过本专题的教学使学生明白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第五,改革开放专题。主要学习1978~2012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并适当地对中苏改革道路及其结果进行比较。这一段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科技、文化的飞速发展,实现了综合国力的快速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4]。通过本专题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而增强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专题。主要学习2012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和团结全国人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这一时期“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5],开启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通过本专题的教学,让学生深刻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引导学生自觉坚持“两个维护”,自觉加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列,自觉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
以上6个专题的设置涵盖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内容,契合“纲要”课教材的内容结构,吻合“纲要”课的教学目的,如果全面深入开展教学,能让学生深刻了解中国近现代国史、国情,有效实现“纲要”课以史育人的教学旨趣。
3 “纲要”课分工式专题教学的实施路径
以上探讨了“纲要”课专题设计的内容,那么如何实施“纲要”课分工式专题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路径深入开展。
3.1 统一规划,分工备课
分工式专题教学的第一步是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为了提高“纲要”课分工式专题教学的备课质量,宜坚持“统一规划,分工备课”的原则进行备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其一,“纲要”课是一门整体性的课程,分专题进行教学时专题之间需要互相衔接才能达到整体的教学效果,故此要对“纲要”课整门课程的专题设计、转承衔接、方法配置,以及备课的标准、要求等进行统一规划。其二,开展分工式教学的目的是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科研专长,以使该教师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用于专题教学,因此具体到每一个专题的备课应由负责该专题教学的教师完成。当然,尽管进行分工备课,但由于每个人的知识储备都是有限的,为了提高备课质量,教研室成员之间也应互相讨论,取长补短,相互提供专业知识的支持。
3.2 制定指南,提前布置
分工式专题教学的第二步是制定学习指南,并提前下发给学生。教学需要师生互相配合,而互相配合的一个前提就是知道对方想干什么。“纲要”课分工式专题教学打破了教材体系,内容与教材也不完全一致,且同一个班级由不同的教师进行教学,而每个教师的教学要求不一样,这需要学生提前了解,如果临时布置,往往会打乱学生的学习计划,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教研室要预先制定好“纲要”课分工式专题学习指南。指南应涵盖教学的内容框架、教学计划、教学形式、自主学习方案等。教师在开课之前或第一堂课时将指南下发给学生,以便学生提前进行学习规划。
3.3 围绕专题,分工教学
分工式专题教学的第三步是组织教学。专题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教师的专题讲授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两个部分。专题讲授是指各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围绕自己负责的专题进行讲解。在专题讲授环节,教师需要做到观点正确、学理通达、条理清晰、语言生动、深入浅出、详略得当,让讲授有效果,能达到以史育人的目的。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专题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专题内容开展的历史问题辩论、历史人物点评、历史角色扮演以及研究性学习、参观访问学习等。其学习模式和讲授式学习截然不同,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需要学生去主动探求知识。但如果指导不力,则无法实现教学目的。为有力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除了教师要尽职尽责,教研室也应当制订详细的学生自主学习方案,告知学生在哪些专题中开展哪些自主学习,如何开展这些自主学习,阅读哪些书籍,查看哪些资料,如何讨论和研究,什么时候展示自主学习成果,等等。有条件的学校亦可聘请助教指导、督促学生完成自主学习。
3.4 各自命题,集中考核
分工式专题教学的第四步是课程考核。一方面,课程考核是教师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由于考核成绩是学生评奖评优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学生一般都比较重视,所以课程考核也是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传统的“纲要”课课程考核通常采用由某个教师统一命题集中考核,或各个教师各自命题各自考核的方式。分工式专题教学各专题教学是分工进行的,各专题教学的具体情况各专题教师最为清楚,故宜采用各自命题,集中考核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即各专题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各出一部分试题,最后整合成一套完整的试卷进行考核。这样既能使考试的内容与专题教学的内容紧密结合,又能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当然也可以采用各自考核、集中统分的方式,即各专题教师分别对学生进行专题考核,各专题分数的总和构成该学生“纲要”课的最终成绩。这种方式对学生和教师来说相对比较繁琐,但也有利于各专题教师灵活安排考核方式和考核时间。
4 “纲要”课分工式专题教学的关键问题
开展分工式专题教学必须解决的最关键的问题是教师排课难。目前高校“纲要”课采用专题教学者虽多,但除了北京大学等少数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齐全的大学以外,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实行分工式专题教学(即每个教师只负责全校所有班级的1~2个专题的教学),而是由每个教师固定地负责某些班级所有的专题教学。之所以如此,其重要原因是在师资受限情况下分工式专题教学的教师排课十分困难。
以下探讨在师资力量一般的普通院校如何解决排课困难这一难题。
第一,各专题教学课时数的安排。根据教育部要求,“纲要”课有48个学时,而绝大部分高校能保证36个学时的理论教学时间。如果每周2个学时,每学期开设18周,平均分配到前文所述的6个专题教学中,则每个专题平均可以设置3周共计6个学时的教学时间(1)注:具体每个专题的课时数为多少,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调整。。
第二,各专题教师的排课。假设全校有24个班,由A、B、C、D、E、F 6个教师负责全校“纲要”课教学,传统的教学安排可能是这6位教师每位教师负责4个班的教学,每个班所有的专题都由同一位教师来授课。这和非专题教学的效果一样,教师不可能把教学和自己的科研紧密结合起来讲出高水平的金课,因为每位教师的研究领域和知识水平都是有限的。为了让教师的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我们可以让每位教师只负责1个专题的教学。其方法如下:由A教师负责第1专题教学,B教师负责第2专题教学……F教师负责第6专题教学。在教学安排上,第1~3周,A教师负责1~4班第1专题的教学,B教师负责5~8班第2专题的教学……F教师负责21~24班第6专题教学。第4~6周,A教师负责5~8班第1专题的教学,B教师负责9~12班第2专题的教学……F教师负责1~4班第6专题教学。其后第7~9周、10~12周、13~15周、16~18周均依此类推。此种安排的要领是:将教学时间平均分为6个时段,教学班级相对平均分为6等份,教师在不同的时段流动于不同的班级进行教学,如表1所示。
表1 分工式专题教学课时安排
以上教学安排,只要1~4班、5~8班、9~12班、13~16班、17~20班、21~24班这些班段内部4个班的排课时间不重叠(一般的学校都能做到),就可以让学生不更换教室,教师流动于不同的班级开展同一个专题的教学,这样就完全不影响课时与教室的安排。当然,全校学生可能多于或少于24个班,但只要将全校学生相对平均地分成6等份,每个教师在不同教学时段只会增加或减少1个班的教学,不会增减过多的教学任务。
如果教师人数不是6人而是7人,则第一学期可以由两位教师负责同一个专题的教学,给这两位教师更多的时间从事科研和对外交流,第二学期让这两位教师各负责1个专题的教学,适当减少其他教师的教学时间。这样,对教师的培养也十分有利。如果极少数学校“纲要”课教师人数少于6人,则可以让其中的一两位教师负责两个专题的教学,其他教师负责1个专题的教学,其教学效果比由某一位教师将所有专题一讲到底的情况要好很多。如果一些专题课堂讲授所需的时间较长,可以在该专题教学周的晚上或周末适当增加教学课时。如果课堂教学时间少于18周,可以在期末阶段适当简化一些教学环节,譬如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放在课后进行。总之,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节即可。
5 “纲要”课分工式专题教学的注意事项
为了有效开展“纲要”课分工式专题教学,还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5.1 注意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紧密结合
分工式专题教学无疑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会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但绝不能忽略“纲要”课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即让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更加坚定地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3]。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把握这些思想主旨,尽可能在每一个专题教学的结尾进行归纳和总结,并通过这些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此类历史问题,从而达到以史育人的目的。
5.2 注意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
教学相长,教学离不开科研,科研也离不开教学,教学能促进科研,科研也能促进教学。前文已经言及,“纲要”课分工式专题教学能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也能促使教师不得不从事科研。但这并不意味着从事科研的教师一定能搞好教学。要想搞好教学,这类教师还要注意将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一方面科研内容要贴近教学,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对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进行潜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