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歇尔·维勒贝克《血清素》中的共同体书写

2023-12-20中英伦葩唐贝贝刘田丰

长江小说鉴赏 2023年8期
关键词:共同体

中英伦葩 唐贝贝 刘田丰

[摘  要] 《血清素》是法国当代作家米歇尔·维勒贝克的力作之一。主人公弗洛朗以旁观者的视角见证了法国农业及农民生存状况逐渐陷入危机的过程,而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西方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都受到深刻的影响。《血清素》从血缘、家园到精神共同体,层层剖析现代社会的物质与精神世界,深刻解读人类命运的休戚与共,反映維勒贝克对于法国及人类共同体命运的忧思。本文通过分析该作品中的利益冲突与命运共生之间的呼应,有助于揭示维勒贝克的共同体书写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维勒贝克  《血清素》  滕尼斯  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7-2881(2023)08-0015-04

作为被媒体称作“当代巴尔扎克”的法国作家,米歇尔·维勒贝克对于西方现代社会的动态具有高度敏锐的感知能力,他从各个角度观察当代欧洲社会,捕捉在欧洲大陆上蔓延的孤独精神与虚无氛围。维勒贝克“不以标新立异的叙事手法见长,而是强调文学作品对西方社会正在发生的深刻转变进行反思”[1],尤其重视对全球化背景下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进行思考,批判现代社会造成的人格解体与异化。《血清素》(2019)的主人公是理性社会下遭遇信仰危机的现代人之一,人到中年时选择与社会割裂,在拜访乡下好友的过程中,见证了诺曼底地区在外来资本的侵袭下面临的走投无路的困境。该书出版后,评论界主要集中关注作品中的“隐含作者显现与对现实世界的观照”以及“爱与虚无”等主题。有学者评价其作品“植根于当下生产和消费的政治经济环境”,是对西方文明悲惨命运的预言[2]。胡华则从“回忆”的角度直言该作品“谱写的是一曲维勒贝克的‘追忆似水年华”[3]。而细读文本,字里行间都反映出作者对法国及现代社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共同体命运的忧思。共同体观念始于18世纪前后,滕尼斯的共同体理论源于“人类意志的完美统一,它意味着人类原始的或自然的状态”[4],依靠人的自然意志将其划分为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三种形式。时至今日,“共同体的含义仍在不断增值,尤其在遭遇工业化/现代化浪潮冲击后,18世纪以来优秀的法国文学家群起为濒于瓦解的传统共同体寻找出路,并描绘出理想的共同体愿景”[5]。

鉴于此,本文拟从小说文本出发,以滕尼斯共同体概念下的三个层面为理论视角,逐步分析小说中关于家庭、地区、民族以及国家层面的命运共生,通过血浓情深、家园解体、精神困境的叙述揭示人类传统恒久的共同体形式已出现裂隙,阐释该作品背后隐藏的利益冲突与人类命运之间的关联,以期在多元价值追求与资本逐利造成的同一性中找到一种平衡的可能性。

一、血缘共同体与家族精神

共同体的“意志是培育个体性格的最重要的因素,其中家庭精神尤其关键”[4]。而维勒贝克“向来感伤宗教信念及传统道德价值的式微,对‘祖母一代传统家庭氛围的缅怀更是始终萦绕心头”[3]。伴随着个人主义的转向,现代人从传统的社群关系中脱离出来,所谓“血肉相连的有机共同体只是一个神话”[6],小说中刻画的都市与乡村家庭在现代与传统博弈下的演变与延续就清晰地印证了这一点。

主人公的朋友艾默里克生长在一个贵族精神被摧残殆尽、社会民主运动蓬勃兴起的时代,源于亲缘的贵族价值观与平民社会理念之间的紧张与斗争始终困扰着他。这些住在城堡里的领主除了有钱有势之外,也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学生时代的艾默里克义无反顾地选择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父辈留下来的农场,并离群索居,这在周遭同学看来显然是离经叛道的选择,“农业工程师几乎遍布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各个领域,有的在技术岗位,还有的是发号施令的角色,但几乎没有人亲自从事农业”[7]。理想与现实的分裂、情怀与利益的纠结往往将大多数人从对高空的向往拉回到现实中,而艾默里克的选择是对家族贵族精神的传承与坚守,自出生之日开始,贵族身份早已成为镌刻在他身上无形的烙印。

一元不断征服多元,共同体成员在抗击外界的霸凌时,也难免为现实而荒芜了理想,资本的逻辑消解了现实和未来,血缘共同体终将面临危机。随着国际资本大量涌入法国,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早已岌岌可危,在捉襟见肘的困境下,艾默里克的妻子提议将城堡改造成酒店,即使是祖辈留下的历史遗产,在现实压力面前也只得臣服于经济收益。为了保持收支平衡他只能卖地,他清楚这对父亲来说是痛心疾首的:“对一个传统贵族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把家族地产传给子孙后代……但我从一开始就在缩减地产。”[7]艾默里克怅然若失地拿出一张祖先画像,上面画着的是他所属的阿尔古家族第六代侯贝·阿尔古,曾跟随狮心王查理进行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先人的军旅生涯更加衬托出今世后人的无能为力。艾默里克最终在抗议活动中自杀而亡,这既符合其贵族血脉的信念又与之相悖:一方面他为捍卫法国农民利益而死,实为贵族精神的表征;另一方面,自杀行为却非基督教骑士所为,现代性的矛盾已悄悄渗透他的信仰。

乡村中以氏族为基础的亲属关系未能逃避世俗侵袭,更遑论个人主义大行其道的都市。滕尼斯的“共同领会”体现在男女生育后形成统一体的家庭生活,而维勒贝克一以贯之的“无爱书写”在这部小说里直接抒发为“性泛滥”之后的“性无能”,也就直接解构了性的繁衍意义。“我”的前女友之一卡蜜儿和一个在音乐会上认识的男子意外有了孩子,并独自抚养其长大。在这一亲子关系中,爱已丧失责任,生命延续的方式也在传统之上发生了改变,不再由婚姻保障有机共同体的延续与持久,由此消解了亲属关系的意义所在。“我”的最后一位女友柚子与在日本的父母分开,来到法国已有数年。虽说亲属关系不会受到空间的制约,但当分开太久,加之个人主义的驱使,柚子与父母关系逐渐淡漠,每次互通电话都是敷衍了事,丝毫没有亲子关系应有的温馨与关爱氛围。

维勒贝克以犀利的笔触揭露了资本对传统与多元的摧残,现代化对氏族与家庭无形之中的打击,同时也捕捉到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血缘共同体正面临瓦解,人类正慢慢走出家庭而被置于更加庞大冗杂的利益场域之中。随着全球化不可逆的发展与外来资本入侵,从每个家庭中蔓延出的无力感渗透到各个地区,尤其以农业为代表的传统生产方式,在产业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之下已不堪重负。

二、地缘共同体与全球化压力

艾默里克的家乡诺曼底地区位于法国西北部,因其资源丰富、农业历史悠久,该地区力图打造“产品-文化-消费”有机统一的农业发展模式。但理想终究抵挡不过现实资本的裹挟,从土地到厂房,资本正无形地吞噬诺曼底农民的生产生活。在维勒贝克看来,扼杀法国传统农业的元凶正是自由主义的盛行:“事情永远到最后一刻屈服于无往不利的自由交易论,倾向于生产力的追逐。”[7]传统农业逐渐失势于自由贸易与全球化的进程中。当“建立在对土地和耕地的占有基础上”[4]的地缘共同体受到外来威胁的时候,群体便团结一致、共同战斗,从而维护共同体的利益。

“我”在农林业管理局负责当地乳酪产品的推广,但计划从未受到重视,加之全球化经济背景下美、俄对欧洲农业进口的贸易保护主义,让农产品“走出去”变得愈发棘手。作为农业部的高阶主管,“我”负责的虽是欧盟内部农业计划等事宜,但也清楚地知道任何工作在意识形态面前毫无意义,只能隔岸观火。高速公路上的卡车队源源不断地往北欧运送西班牙温室里培育的蔬菜,而这些蔬菜是由马里偷渡过来的非法移民采摘的。在全球化产业分工、资源优化配置下,欧洲产业结构严重空心化,本土农业青年的就业观由此出现问题,从事农业生产工作的人越来越少;而以艾默里克为首坚守农业的诺曼底农民,却过着日渐凋敝的生活。

面对外来经济的入侵,如何在资本流动下保护传统生活与生产方式,给当地人留下了难题。艾默里克的妻子曾提出的“城堡改造计划”无疑是盲目之举,贩卖文化与历史,使之成为资本的牟利工具。15年后,当“我”再次拜访艾默里克,他已然成为欧盟统一政策制约法国农业的可悲牺牲品。欧洲共同农业政策及牛奶配额使进口奶源源不断地进入法国市场,摧毁传统乳业的价格体系,对当地奶农造成沉重打击。早在2009年,艾默里克就参与过一场示威活动,他们“把奶一罐车一罐车地倒入圣米歇尔山海湾”以抗议剧烈下跌的奶价。“我”在当地农业工会召开的会议上分析,法国近半个世纪来农业人口大幅下降,但占比还是很高。其内在本质是资本对同一性的要求消除了个别的具体性差异,即高效率、高运转、高利润,随着资本的不断扩张,大家终将面对更大的国际市场。

“共同体的生活是相互的占有和享受,即保护和捍卫的意志;恶事与敌人是消极的意识对象,即共同的意志要去消灭的对象。”[4]以艾默里克为首的诺曼底农民只有对抗共同敌人——资本,才能保卫自己的土地和家园。会议召开几天后,农民们带领芒什省和卡尔瓦多斯省的奶农们向政府抗议,拦截了从勒阿弗尔港开来的槽罐卡车,里面装的是来自爱尔兰和巴西的牛奶。他们将农耕机横在马路中间,一把火点燃,火光背后是他们孤注一掷捍卫家园的身影。

以艾默里克为代表的诺曼底地区人民的悲惨命运只是整个法国,乃至全世界万千农业从业者的冰山一角,本书还从主人公的视角侧面刻画了许多被新自由主义经济蹂躏的产业景象:西班牙大力发展旅游业,机场规模庞大,却没有迎来理想数量的游客,而第三产业过于饱和会导致经济抗风险能力降低;阿根廷的国际大资本操纵着殖民地农业生产,且对转基因食品大开绿灯,让大量农产品在短期内势不可挡地涌入法国,严重冲击了欧洲农产品市场;中世纪的城堡纷纷被改造成高档酒店,资本逐利驱动下的消费主义成了新的“上帝”,驯服了历史与文化……种种场景都刻画了资本全球化扩张对传统地区经济的影响。如何在资本快速流动的时代保卫地方家园,是法兰西民族亟待解决的难题与作者的忧思。

三、精神共同体与民族命运

如果说地缘共同体可以被理解成“动物性生命之间的关联”,那么精神共同体则是“心灵性生命之间的关联”,因而三种共同体形式中,精神共同体是其中“真正属于人的、最高级的共同体类型”[4]。本该是无忧无虑的乡村生活,何以沦为作者笔下的凄惨景象?而都市中的人又以怎样的心态完成自我救赎,走向命运的终点?在作者一贯直白、敏锐的笔触下,深深地展现了他对整个欧洲乃至人类共同体命运的思考。

对小说中诺曼底地区的居民而言,土地和农场既是他们共同劳作的场所,也是其物质生活的依靠和精神生活的寄托。原本安定祥和的乡村生活,却由于外来资本的入侵导致居民难以平衡收支,纷纷将土地变卖给外国资本家;工业化养殖也让人们看到了现代技术对家禽、牲畜生理的虐待,养殖环境令人咂舌:母雞被放在卤素灯下强行加长光照时间,提高生长速度和产蛋率,而公鸡则被直接丢进搅碎机。虽然描写的是养鸡场的惨状,映照的却是人类社会的达尔文主义,资本家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生搬硬套在人类社会,工人则受到资本家无限制的压迫,已成为当今社会竞争的一种心照不宣的手段。被污染的自然与社会环境,象征着共同体成员精神上遭受的玷污。艾默里克本是一个热爱生活的理想主义者,“归园田居”后却在生活的重压下成天酗酒,放在唱片架上的黑胶积了厚厚一层灰,终日潦倒落魄、惴惴不安地活着。瞬息万变的社会让个体很难从共同体中获得一种稳定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在小说最后的示威活动中,艾默里克与国家警察力量交锋后绝望地开枪自杀。当政治丧失道德导致欧洲社会走向分裂,艾默里克等人便为时代殉道。

与此同时,远在城市飘摇的人们,精神状态也逐渐被资本侵蚀、奴役,“全然的孤独在巴黎显得比较正常,和环境比较相符”[7]。小说人物在城市中穿行的同时便体验到了空间的割裂,不同的种族、职业、宗教让“每个街区都拥有各自的身份,但整体并不构成连贯性,因为各街区之间不存在交流”[8]。“我”凭借一种新型抗抑郁药勉强维持着基本正常的生活状态。药品的不断更新迭代,一方面是商业资本运作使然,同时也印证当代都市精神疾病的常态化。电视报道“自发性失踪”人口逐年上升,便可以印证这种现代病症的日趋严重。世界的“祛魅”让理性化占据了人们的心灵生活,精神共同体中出现了愈来愈严重的空心化,尤其体现在“我”的几段感情中。前女友柚子明明和“我”在一起,却是两个孤独冷漠的灵魂游荡在虚无中,即使相互靠近也无意温暖彼此的心。以个人主义为价值追求的新自由主义社会让个体更专注于自身的独特性,彼此间的关系都建立在利益之上,由此造成多元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当“我”“失踪”后,柚子也无法继续在巴黎立足。资本之下,每个个体都被当成一种物质属性的客体,人与人之间的理想依附关系变成了一种纯粹的现金联结,个人成为物质的附庸。

“我”作为民族精神共同体的一员,也一直在逃离与游荡中寻找幸福的可能性,靠着心理医生开出的抗抑郁剂,思考自己还能否在孤独中找到幸福。而“幸福”似乎是法国等发达国家消费社会希冀却难以企及的生活目标,现代社会解体,因爱无能而苦恼,整个氛围如此,难免不渗透个人精神角落。社会苟活于朝生暮死,难以顾及周遭的世界到底在经历怎样不可逆的转变。严峻的现实灾难,远非注射几剂“幸福荷尔蒙”可以克服得了的。最后作者只好得出结论:幸福只是一个旧梦。

四、结语

维勒贝克的《血清素》流露出一位民族精神捍卫者对乡村、法国乃至整个人类未来的担忧之情。维勒贝克的小说人物往往充满反叛精神,但这些人并非主动反叛,而是反英雄式的挣扎。作者前期作品包含大量的科幻元素,虽然将法国社会种种隐藏在浮华背后的弊端抽丝剥茧、毫不留情地暴露在读者面前,却并没有乐观地提出树立“平衡”的可能性,只是冷眼旁观着正在瓦解的世界。如何在全球化过程中兼顾传统与现代,拯救消费社会于资本扩张的残暴之中,应当是全球化之下所有国家、地区和民族面临的共同议题。《血清素》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一种消极、忧郁的气息,这种情绪源自未来共同体重塑与当下的重重矛盾和阻碍之间的冲突。小说为人们真实地呈现了传统社会下多层次共同体的式微,以资本利益为主体的国际社会表现出了更多的强权与不公正,基于此,共同体所代表的价值理念必将重新赢得人们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李征. 维勒贝克文学作品研究综述[J].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学,2018(6).

[2]   Wesemael S.Sérotonine de Michel Houellebecq:prédiction du destin tragique de la civilisation occidentale[J]. Revue électronique de littérature franaise,2019(1).

[3]   胡华.此情可待成追忆——评米歇尔·维勒贝克新作《血清素》[J].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9(5).

[4]   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张巍卓,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

[5]   殷企平.西方文论关键词:共同体[J].外国文学,2016(2).

[6]   刘擎.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M].北京:北京新星出版社,2021.

[7]    Houellebecq M.Sérotonine[M].Paris:Flammarion,2019.

[8]    Lema?tre C.Cartographie des malaises fran?ais:Soumission et Sérotonine de Michel Houellebecq[J]. Interc?mbio,2021(14).

(責任编辑 陆晓璇)

作者简介:中英伦葩,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法语语言文学、中法比较文学文化。

唐贝贝,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法国文学。

刘田丰,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地理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南大学研究生自主探索创新项目“后疫情背景下维勒贝克《血清素》对新自由主义危机与欧洲困境的介入探究”(1053320210190)成果。

猜你喜欢

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和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高句丽族群共同体的早期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