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革命时期周恩来军事教育思想及其对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培育的启示

2023-12-20王瑞峰艾孜买提·艾尔肯雍双渠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11期
关键词:周恩来

王瑞峰 艾孜买提·艾尔肯 雍双渠

摘  要: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培养在青年素质教育的体系中占据首要地位,亦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核心要求。而军事教育是国防教育的主体内容,是提升青年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青年价值观培养的有效载体和渠道。大革命时期的周恩来军事教育思想一方面以周恩来自身的丰富实践对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培育有着引领示范作用,另一方面也对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青年价值观培育;周恩来;军事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3-0019-05

基金项目:陕西省“十四五”规划课题“以国防教育为载体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机制研究”(课题编号:SGH23Y22 19);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2年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项目“以国防教育为载体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452022085)。

作者简介:王瑞峰(1987—),男,硕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综合素质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艾孜买提·艾尔肯(1993—),男,硕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民武装部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防教育;雍双渠(1989—),女,硕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青年的价值观教育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项核心内容,它不仅关系到青年个人的成长成才,更深刻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势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的。”[2]

当代中国青年的价值观同样深受中国历史尤其是近代史的思想影响。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周恩来在大革命时期依据中国革命实践产生的军事教育思想对新时代青年价值观教育依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启示意义。

一、周恩来军事教育思想萌发的时代背景

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各国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思想指南,是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斗争的理论武器。周恩来的军事教育思想在旅欧时期和大革命时期的斗争实践中开始萌芽,在这个时期他深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熏陶,其后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思想的激烈碰撞当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在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时期他的军事教育思想初步形成了系统的体系。

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革命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重要原理为理论基础,深植于中国具体实践中,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后最为成功的军事指导思想。《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认为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是可鄙的事情。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3]1871年,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时,又一次对暴力革命予以肯定:公社的主要经验就是用武装的人民彻底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4]。列宁结合俄国革命实践,进一步论述了暴力革命的问题。他指出:“革命军队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只有强力才能解决伟大的历史问题,而在现代战争中,强力的组织就是军事组织。”[5]正是在马列主义暴力革命思想指导下,十月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使暴力革命思想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给全世界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4]。

十月革命无疑对中国革命有着巨大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主张暴力革命,并依靠革命军队,以革命战争的手段,推翻旧政权,建立劳动人民的新政权。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明确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李大钊在阐述十月革命的经验时指出,劳工阶级要想夺取政权,就必须把资本家手中的“工具”,把“武器授予他们自己”。劳工阶级“有了武器在手,就要掉过头来,拥护劳工的权利,攻击他们的公敌”[6]。

周恩来在青年时期就高度关注中国社会遭受的深重危机以及人民群众的艰苦命运。他在日本求学时期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完成了思想上的初步改造。1919年回国后,他参加了五四运动,领导并组织了青年学生运动,主编《天津学生联合会报》,领导“觉悟社”,以宣讲马克思主义理论促进青年学生价值观的转变。在旅欧留学期间,他加入巴黎共产主义小组,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组织领导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同时还担任了国民党巴黎分部筹备员、国民党驻欧支部特派员和代理执行部长等职务,先后创办了《少年》和《赤光》杂志,以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阐述共产党的性质和作用。也正是在欧洲留学时期,周恩来成为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并深刻探讨了中国革命理论,利用唯物主义原理研究了中国革命的出路问题。

1924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在孙中山的主导下,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瞿秋白等代表共产党出席了大会,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拉开了国民大革命的序幕。同一时间,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逝世,使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失去了一位精神领袖。此后不久,黃埔军校建立、军阀混战、北伐开始、溥仪退位结束帝制……动荡的时局和日益高涨的革命热情促使周恩来成为我党较早认识到武装斗争和青年政治教育重要性的革命者之一。回国的周恩来即被中国共产党推荐为代表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这正式开启了他早期从事军事教育和青年政治教育实践工作的人生历程。

二、大革命时期周恩来军事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

大革命时期,周恩来注重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欧洲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中的武装斗争,并在国民革命军、共产党和武装起义人员中开展军事教育,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的军事教育思想,其主要内涵可凝练为三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居于军事教育的首要地位

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从事政治工作的军事领导人,周恩来不仅在黄埔军校建立起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政治工作制度、党代表制度,同时也在国民革命军的政治工作建设中培养了一大批共产党自己的军事人才。

周恩来主持的政治部是黄埔军校施行政治教育的核心机构,“专司本校一切政治工作”。此外,在基层军队组织当中,周恩来推荐共产党员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一、二、三、四、六、八军的政治部主任和副党代表。他们关于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不仅对于提高黄埔学生军和国民革命军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保证东征和北伐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后来人民军队的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正如毛泽东所说:“那时军队有一种新气象,官兵之间和军民之间大体上是团结的,奋勇向前的革命精神充满了军队。那时军队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面目。一九二七年以后的红军以至今日的八路军,是继承了这种制度而加以发展的。”[7]1924年秋,周恩来在军校内秘密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在军事系统中最早的党组织——中共黄埔支部,1926年3月扩大为黄埔特别支部。1926年7月,在北伐军即将出师之际,周恩来专门作了《国民革命军及军事政治工作》的讲话,就军队中为什么要有政治工作,加强政治工作的目的,军队政治工作的范围,革命军与军阀军的区别以及军队政治工作的方法设计等作了系统的总结和阐述,并特别指出:“我们做政治工作的使命,对于官长官佐要巩固其革命观念,对于士兵要使之有革命常识,所以我们要认识革命化、纪律化、统一化。”[8]

周恩来在大革命时期就认识到革命的成功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因此十分注重群众观念的教育,确立起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和联系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路线,并以此为基础,汲取“二七惨案”的教训,强调统一战线教育和阶级教育的重要性。

周恩来的军事政治教育理念体现出重视从实际出发,注重在紧张的战斗中加强政治教育,通过政治教育鼓舞士气、提升战斗意志等特点,这些理念和实践经验为我党进行早期的武装斗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积蓄了雄厚的力量。

(二)坚定不移的斗争精神贯穿军事教育始终

坚定不移的斗争精神,是周恩来军事教育思想的鲜明特征。法国留学期间,周恩来所领导的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已表现出了强烈的革命热情和进步精神,在给国内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回信中曾表达道:“同志们,这便是我们旅欧少年同志依着共产主义的纪律向你们表示极诚恳的归依。我们更坚信你们必能欣然承诺,来指示我们旅欧的行动方略,——在我们看,这实是毫无疑义的。”[9]1922年12月,周恩来在《少年》刊物上发表《评胡适的“努力”》一文,指出真正革命非要有极坚强、极有组织的革命军,才能打倒军阀。随后,他在起草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对于时局的宣言》中发出了革命的号召:“封建的军阀不铲除,废督裁兵是绝对不能实现的!封建的军阀不铲除,民主政治是绝对没有希望的!封建的军阀不铲除,人民是绝对不能安生乐业的!”“现在横在我们面前的唯一的切要的工作,就是我们应该一致团结起来,用革命的手段实行国民革命,来打倒国际帝国主义和本国军阀,此外一切废督、裁兵、制宪、理财、民主政治等等,都只有革命以后才能实现!”[8]

担任黄埔軍校政治部主任期间,他更是将阶级斗争和阶级教育作为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予以实施。1925年,在第一次东征军回师途中向黄埔军校学生作《军队中的政治工作》讲演中提出了“军队不是阶级,是一种工具”,“军队是压迫阶级的工具,而也可以作为被压迫阶级的工具”[8]的重要论断,号召革命军代表工农群众反抗军阀和资产阶级的压迫。此外,周恩来还利用主持组建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的契机,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直接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大革命失败后,周恩来亦是最早倡议通过“宣传鼓动”工作,举行武装起义、开展工农群众斗争的领导人之一。

通过革命斗争以达到教育群众和革命队伍的目的是周恩来进行军事教育的重要手段。1927年,周恩来在总结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装起义的经验教训时就曾提到:“通过这次起义,群众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的。”[8]周恩来通过在革命队伍中宣扬斗争精神以及将开展斗争实践视为教育的重要手段,极大鼓舞了工农群众队伍和军队指战员的革命热情,奠定了我党我军早期军队建设工作的思想基础。

(三)高度强调革命青年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和纪律性

周恩来认为,革命性、纪律性与自觉性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拥有正确革命价值观的青年,必然拥有革命的自觉性,当参加革命、接受教育成为自觉后,遵守纪律则不是一种强迫,而是一种自我积极意识的必然体现。1925年,周恩来在黄埔军校第三期开学典礼上就曾告诫青年学生:“革命党员守纪律,比在任何政党中还要紧要,这是革命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假使没有这个要素,一定不能把反革命的陈炯明和假革命的杨希闵、刘振寰打到,将来更不能把我们敌人一概打倒。在革命之下,守革命党的纪律,并不是强迫的,是各同志甘心愿意遵守的;每天的军事训练、军事教育是甘心接受的。”[8]他通过教育黄埔学生虚心求学,以“谋人类的自由”为使命实行革命,从而“将革命的思想传到全中国,使全国的民众革命化”,这一观点的提出也反映出周恩来早期的人民战争思想的雏形。

这一教育思想从黄埔军校时期诞生,贯穿周恩来军事教育实践的整个过程,成为周恩来军事教育思想的又一显著特点。在1929年《关于湘鄂西苏区发展的几个问题》中,周恩来指出:“党训练、教育同志,应用很浅近的理论,很容易明白的事实,提高他们的阶级意识,增进他们的革命情绪,使他们不但自己严格地遵守军队纪律,还能成为士兵的模范。”[8]在著名的“九月来信”中,他再次强调:“红军的军事技术要特别注意,决不应附和不爱严格训练与组织的农民意识,红军有好的军事技术,有严格的军事训练,才能加强自己的战斗力。”[8]

自觉性和纪律性教育,本质上是政治教育的延续,是通过强化革命的纪律性和自觉性增进革命青年和工农队伍的团结,增进阶级觉悟,加强他们对于胜利的确实信念,发展其革命精神与牺牲决心,“以集中一切精神于歼灭敌人的当前的伟大任务上”。

三、周恩来早期军事教育思想对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培育的启示

周恩来的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产物,它以中国过去的历史发展、现代的阶级关系,以及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传统为基础,代表着无产阶级的教育观,具有强烈的阶级性、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时至今日,周恩来在革命早期的军事教育思想对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培育依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启示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青年价值观的引领旗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10]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无不以斩钉截铁的历史事实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地位。周恩来正是在青年时期早早确立起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信仰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实践才能够正确带领中国革命取得成功,而他在大革命时期的军事教育思想更是始终将政治工作放在首位,将青年的思想引导到无产阶级革命上来,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军事家和革命家,为后来的革命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周恩来自身的思想转变历程和他的军事教育思想启示新时代的青年价值观培育,一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激发他们以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事物、把握规律、改造世界;二要坚持用“四史教育”引导青年,在“四史”中增强认知、把握规律、汲取力量,进而增强“四个自信”,树立“中国梦,我的梦”的抱负追求。

(二)中国的实际国情与具体实践是青年价值观的培育土壤

周恩来之所以伟大,在于他具有同旧世界彻底决裂的精神,在于他能够正视自己的过去,在革命实践中勇于接受新思想,永不自满,不断前进。

周恩来在早年接受的是正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儒家思想有着深刻的感悟,同时对道家、墨家和法家思想有一定的理解,尤其是老子和荀子的辩证法思想对他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中学时期,《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历史知识积累则增长了周恩来的见识,也培养了他心中的民族气节和是非观念。这为他后来将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并将其运用于革命和新中国建设工作中奠定了基础。此外,周恩来从小接受的“新学”教育,培养了他最早的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革命思想,使他在中学毕业之时就已经成为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促成了周恩来思想的彻底转变。在日本求学的周恩来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并深入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时期,他在思想上完成了从民主主义革命者向马克思主义革命者的转变。而五四运动的爆发则在实践上促成了周恩来思想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化。周恩来放弃日本的学业回国组织和领导学生运动,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表现出了强烈的无产阶级革命倾向。1920年,周恩来为了继续探寻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远赴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法国勤工俭学,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完成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确立,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

此后,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下,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创建,以及参与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同志为我们党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创建人民军队、创建革命统一战线、创建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建立了不朽功勋。”[11]

伟大的成就无不立足于丰富的实践。新时代的青年价值观培育更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在实践中把握时代脉搏,在实践中改造自我,在科学思想的指引下践行崇高理想,实现人生价值。

(三)伟大斗争精神是青年价值觀的内在动力

斗争精神是周恩来军事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无论是在黄埔军校时期,还是此后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周恩来始终注重通过政治教育的方式在革命青年和工农队伍中弘扬斗争精神。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唯有斗争才能求得生存和解放;在无比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新时代,更是需要青年们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局势急剧变化等不确定性因素,新时代的青年们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坚定意志,在斗争中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挑起时代重担。

马克思指出:“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12]时代的挑战都是人生的机遇,新时代的青年生逢其时,更是需要在价值观的培育中以高度的自律自觉提升政治觉悟,以远大的理想凝聚奋进力量,继承周恩来等革命领袖的伟大理想,“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10]。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北京大学考察时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4-05-05(01).

[2] 中央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544.

[3] 中央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504.

[4] 马德宝,任振杰. 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M].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7:2.

[5] 中央编译局. 列宁全集:第八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528.

[6] 李大钊. 李大钊文集:上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607.

[7]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80.

[8] 周恩来. 周恩来军事文选: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8-19.

[9]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现代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第二、三次代表大会资料选编[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156.

[10] 习近平.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2022-10-26(01).

[11] 习近平. 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8-03-02(02).

[12]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团校.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青年[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24.

(荐稿人:杨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周恩来
论周恩来对新四军的卓越贡献
浅谈大革命时期周恩来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贡献
周恩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研究
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贡献研究综述
心系雪域高原
周恩来与王云五关于宪政的共识
周恩来中西方文化观初步探析
抗战时期周恩来与海外统战工作
周恩来生态文明建设方略对共同体思想的深化与实践
论周恩来国际关系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