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个山区乡村的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2023-12-20张雪洁

理财·市场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桥村山村发展

张雪洁

在乡村尤其是偏远少数民族山区,因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产业扶贫难度大、生态环境脆弱,以及各民族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局限性,其社会经济发展落后,所面临的乡村振兴瓶颈与中东部贫困地区有所差别。在新形势下,正确认识这些区域的特殊性,对于巩固脱贫成果,正确认识新常态下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尤为重要。

我们以四川凉山长坂桥村(彝族)、攀枝花新山村(傈僳族)与新疆莎车县喀勒提拉村(维吾尔族)3个不同的少数民族聚居村采取的乡村振兴措施为研究样本,探讨乡村振兴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希望以此为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提供参考。

乡村振兴影响因素

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存在着相对贫困人口,致贫原因较多且交织在一起。中国目前面临的贫困问题虽然有诸多现实因素,尤其是中国山区面积庞大,人口众多,且以农业为主要谋生手段。随着经济结构改变和社会发展的加快,致使收入差距拉大。

一、历史因素

自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始,逐渐形成城乡二元结构,农业、农村和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落后于工业、城市和城市居民。喀勒提拉村的农业占比较高,农业资源丰富但发展渠道较窄,农民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普遍不愿外出务工;而另外两个村则依靠自然环境开发旅游资源,第三产业日益发展壮大,极大地拉动就业人口,弥补了农业收入的不足。

二、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的好坏,直接制约着人类社会的生活水平。长坂桥村处于气候反差较大的地带,水热条件虽好,但暴雨、泥石流、冰冻等自然灾害易导致水土流失,加上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耕作成本高,单纯的农业活动收入较低,很难成为社会经济支柱;新山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土地利用程度较高,但其生产生活方式落后,禁锢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喀勒提拉村处于干旱荒漠性气候带上,加上深处内陆,经济单一,人口膨胀速度远高出经济的发展速度。可见自然环境、土地肥沃程度、土地利用程度、知识结构、人口规模和人口素质的差异,以及所受自然灾害的频度和类型,都可成为影响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

三、社会因素

社会结构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东部地区为发展重点,这种经济政策导致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其直接体现在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还会间接影响到教育与健康程度。而教育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农民收入水平提升作用显著。从三个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来看,大学学历在2000年前几乎为零,60%的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仅为初中,同时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造成思想观念落后,导致新生代对教育依然缺乏重视。

四、自身因素

首先从家庭结构来看,单亲和有残疾、重疾的老年家庭,往往经济负担较重,脱贫之后特别容易陷入返贫境地。其次部分群众超生现象严重,家中待养孩子过多,收入渠道较窄而生活压力大。

乡村振兴路径探析

乡村振兴关乎国家发展的大局,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坚持党的性质宗旨的必然要求,而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乡村振兴应该成为国家各项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带头作用

基层组织发挥引领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动力,为农民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如积极探索联合致富带头人、引进农村致富能手、对特困群体一对一产业帮扶等,以少数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转变其思想观念,全力推动偏远乡村振兴建设。

此外,抓好乡村基层工作,还要坚持基层治理共商共建共享。这就要求我们把农民重新动员组织起来,让农民在自己的村庄里真正当家作主,建设文明和谐美丽的乡村。基层有经验丰富的历届村委会干部,老支书、“新乡贤”、致富能人等,他们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和影响力,在动员和组织群众、调节村民矛盾、带领村民致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让这些同志在乡村治理工作中能够“勇当先锋,做好表率”,能够实现基层治理共商共建共享,推动乡村振兴建设。

二、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大力发展文旅资源

由于山区特定的立地条件,可供开发的自然与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加上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因此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实施乡村旅游开发便成为乡村致富的又一重要手段。长坂桥村就是一个典型的依靠旅游业致富的例证。2013年以前,长坂桥村是典型的贫穷落后村,最初要么靠天吃饭要么外出务工,而现在能靠旅游业吃饭,其间的巨大变化得益于2013年3月西昌市政府編制了《西昌市安哈镇长坂桥村村庄规划》。村庄规划结合长坂桥村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完成彝家第一寨的规划定位,主打“田园”风格,建成邛海——螺髻山旅游环线上最具特色的彝族风情驿站,快速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实现村民致富增收。

新山村依托较好的原生文化形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探索“非遗+旅游”工作机制,先后建成阿考广场、游客接待中心、傈僳族祖居圣地民俗博物馆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形成完备的旅游体系和丰富旅游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随着旅游设施不断提档升级,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先后成功承办全省第七届乡村文化旅游节、约德节等大型活动。另外,新山村群众还通过编制手工艺品和为游客演出等形式增加了自己的收入,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村民的增收。

三、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

便捷的交通出行条件,干净、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是检验一个地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基础衡量标准,也是广大人民安居乐业、发展生产、增收致富最基本的条件。长坂桥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得益于彝家新寨建设的深入推进,各级政府先后投入6000余万元,全面推进基本农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通村道路和入户道路全面打通,建成了畅通的交通路网,同时,全村的人畜安全饮水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合理安排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提升农村整体环境质量,长坂桥村也完成了由依靠土地吃饭的农村人成为依靠生态富裕的“生意人”的转变。而为了改造升级新山村基础设施,自实施脱贫攻坚以来,各级政府在新山村累计投入资金2.3亿元,修建全村基础设施;新建住房、厨房、畜圈;大力实施蓄木饮水工程,铺设安全饮水管道,建设安全饮水蓄水池,季节性缺水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完成住房风貌改造,推动部分村民非建档立卡特殊困难户巩固提升,全面完成电力设施改造升级和入户,彻底改变新山村部分农户“土坯不牢固,屋暗房间小”的住房面貌。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室、民俗文化博物馆,极大丰富了新山村群众的日常文化生活。如今村里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

四、创新发展,壮大产业规模

产业繁荣对乡村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关乎偏远少数民族村落的物质基础。各少数民族聚居村立足本地,培育当地特色产业。新山村创新“傈僳族致富带头人+专业合作社+村民”发展模式,形成多个专业农村合作社,立足新山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独特地理气候条件,发展高山有机蔬菜订单农业项目,与大型企事业单位签订供销合同,形成市场主体、村集体、农户共同受益的“红利式”产业发展格局,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户增收。成立文化旅游相关公司,形成基层组织、村集体和农户合作的新型发展模式,打造“一村一品”,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增强新山经营主体市场竞争力。

长坂桥村立足村情,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为长坂桥村大力发展“农业+旅游”特色产业提供了强大支撑。同时,长坂桥村积极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模式,打造电商平台,实现农特产品网上销售,保障农户增收致富。

喀勒提拉村则依靠特色种植增收益。当地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西梅、万寿菊、色素辣椒等市场前景好、效益高、增收快的特色经济作物。同时在种植过程中,有关部门协调各类资金为村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及时解决村民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结果表明,三个聚居村有的依靠旅游+特色产业,有的依靠特色农业让脱贫攻坚的成果更加坚实,最终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对于偏远少数民族聚居村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但更加重要的是自身力量的凝聚和社会力量的引入。借鉴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我们应该注重村民自我发展,提高他们的自我造血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进而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偏远少数民族聚居村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作者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桥村山村发展
村慈善工作站是这样壮大起来的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山村日出
保障集体资产 ,改革不走弯路
歇马桥村游
山村一天一个样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沉寂山村崛起时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