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路径式健康教育配合饮食干预对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围术期疾病认知、自我管理能力、并发症的影响

2023-12-20黄文娟

吉林医学 2023年12期

杨 燕,胡 敏,黄文娟

(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消化内科,江苏 无锡 214200)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是临床应用于消化道肿瘤的较为新型的内镜技术,具有微创、切除率高、多部位同时治疗等优点,对于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来说具有极大的优越性[1]。然而ESD对医生技术要求较高,且操作时间长,易出现腹痛、出血等术后并发症[2]。临床研究发现,此类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围术期饮食不当具有一定关系,科学的饮食指导及干预可有效预防ESD术后并发症的发生[3]。路径式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健康教育活动,促使患者改变不健康的生活行为,减弱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而促进疾病康复[4]。探讨路径式健康教育配合饮食干预对ESD患者围术期疾病认知、自我管理能力、并发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我院2019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行ESD治疗的患者中抽取96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①符合ESD手术指征[5];②术前超声内镜检查明确病变范围在2~4 cm,未突破肌层;③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具有良好的阅读、理解及交流能力。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异常者;②精神疾病患者;③存在沟通、意识障碍者;④严重心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障碍者;⑤合并其他ESD手术禁忌证者[6]。按照双色球法将96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1.84±6.25)岁;病变部位:结肠5例,食管8例,胃35例;病变直径1.2~3.98 cm,平均直径(3.12±0.57)cm。研究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49~79岁,平均年龄(61.57±6.63)岁;病变部位:结肠6例,食管9例,胃33例;病变直径1.21~3.96 cm,平均直径(3.09±0.63)cm。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变直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ESD健康教育与常规饮食指导,其中健康教育内容包括:①患者入院时,由当班护理人员交代温馨提示入院后的注意事项,并进行ESD相关知识宣教;住院期间实施按需宣教;出院进行常规出院宣教。②术前由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做好术前准备,适当疏导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练习等。③术后对患者体征、病情变化及并发症进行严密观察,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常规饮食要求如下:术后第1~2天禁食,第3~4天禁食温凉流质食物,第5~7天禁食半流质软食,之后进食软食与普食。其中禁食指禁止食用水与一切食物,温凉食物指藕粉、米汤等,半流质食物指馄饨、粥、面条等,每日进餐次数为3~4次。研究组患者接受路径式健康教育并在常规饮食基础上进行饮食干预。路径式健康教育:成立路径式健康教育小组,小组长由护士长担任,由具有丰富护理经验与能力的护士担任小组成员,指导系统化、标准化的路径表,并按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①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向患者详细讲解探视时间、作息时间、陪护床收发时间等医院相关制度及入院须知等,并向患者介绍护士长、科主任、管床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ESD相关知识,发放并讲解健康宣传手册,争取患者及家属最大程度的配合。②第1天:各项检查结果提示具有手术指征后,由医师与患者进行术前谈话,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向患者明确手术方式、手术计划安排、手术目的及预期效果等内容,并耐心细致的解答患者的疑问;护理人员将术前准备工作、术后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术后并发症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交代,并告知其做好相关针对性准备,指导其进行饥饿感训练、床上大小便练习等;按照饮食干预要求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对存在紧张、焦虑等负面心理的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与心理建设,若患者存在睡眠障碍,可建议医师给与适量口服镇静剂以使其睡眠得到保证;严密监控患者生命状态与病情,记录体温、心率、血压等体征,做好各项术前检查注意事项、目的、时间等内容的宣教,并协助其进行术前准备工作。③第2天:对患者进行术前生命体征监测,对存在心理压力的患者进行心理安慰,缓解其紧张心理;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后,将胃部、食道病变患者床头抬高30°防止出现反流,对出现呕吐的患者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出现呛咳,必要时可进行胃肠减压;嘱患者术后绝对卧床24 h,禁食水48 h,严密观察术后并发症,记录生命体征,按医嘱给予患者抗感染、补液、保护胃肠黏膜、止血等治疗。④第3天:患者取仰卧位,禁食水,继续给予抗感染、补液、保护胃肠黏膜、止血等治疗,对存在心理负担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对患者生命指征进行持续监测,并对腹部体征进行观察,确保胃管通畅且固定在位,观察胃管引流液颜色、量及大便颜色,若出现异常需及时报告医师;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其进行适度的床边活动。⑤第4~5天:待患者顺利排便排气后指导其进食易消化的温热流质食物,注意清淡饮食,多餐少食,保持大便通畅;家属协助下进行适度活动,注意观察是否出现皮下气肿、腹痛、便血等术后并发症。⑥出院前:向患者发放出院健康教育卡,嘱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规律饮食,戒烟酒,2周内严禁进行剧烈运动;嘱术后按时复查,若出现呕血、黑便、腹痛等不适需及时就诊。饮食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饮食健康教育:责任护士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积极沟通,取得其配合,主动向其讲解疾病康复与饮食之间的复杂关系,强调严格禁食2 d的重要性,告知其提前进行饥饿感训练。②饮食授权教育:主动询问患者饮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明确问题后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指导患者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饮食目标及自我管理计划,责任护士负责对饮食自我管理计划进行修订,明确可行后实施并与患者共同评价实施效果。③合理进食方式:进食需遵循分层次、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术后第1~2天禁食,第3~4天禁食温凉流质食物,第5~7天禁食半流质软食,之后进食软食。④正确饮食种类:主要以高碳水化合物、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饮食为主,不食刺激性、粗糙食物,少食或不食反酸产气食物。

1.3观察指标

1.3.1ESD相关知识认知水平评估:查阅文献自行设计《ESD相关知识认知水平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含术前饮食注意事项、手术方法及配合、麻醉方法、术后禁饮禁食事项、术后并发症等10项内容,每项内容0~5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ESD相关知识认知水平越高。调查问卷经预调查检验Cronbach α=0.841,一致性良好。由患者自行填写或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口述代为填写,分别于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前2 h,术后3 d进行问卷调查。

1.3.2自我管理能力评估:根据Rala Schwerzer教授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7]并结合ESD患者自我管理状况设计《ESD自我管理能力调查问卷》,问卷包含信息管理(2条目)、社会管理(3条目)、情绪管理(8条目)、日常生活管理(8条目)、症状管理(4条目)5个维度25条目,每条目0~4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好。调查问卷经预调查检验Cronbach α=0.832,一致性良好,分别于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前2 h、术后3 d进行问卷调查。

1.3.3并发症情况比较:统计两组患者腹痛(持续性隐痛)、穿孔(持续性灼烧痛、刀割性痛,伴有气短、心慌、出汗、四肢冰凉等休克现象,CT或X线片提示腹腔游离气体)、术后出血(胃镜提示术后溃疡出血;脉搏加快>20次/min或血压下降>2.66 kPa;血红蛋白下降>20 g/L;晕厥、黑便或呕血,上述症状出现2个及2个以上视为存在术后出血)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者ESD相关知识认知水平评估比较:入院时,两组患者ESD相关知识认知水平调查问卷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 h、术后3 d,研究组患者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ESD相关知识认知水平调查问卷得分比较分,n=48)

2.2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估比较:入院时,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调查问卷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 h、术后3 d,研究组患者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调查问卷得分比较分,n=48)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8.33%(腹痛4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25%(腹痛12例,穿孔1例,术后出血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40,P<0.05)。

3 讨论

ESD是继内镜黏膜下切除术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微创技术,可切除平坦息肉类病变及大而平坦的黏膜早期癌变,具有并发症少、创伤小等优点[8]。然而,患者因对ESD基本知识缺乏了解及对手术的恐惧,心理上承担较大压力,焦虑、紧张等情绪迫使患者强烈需要了解疾病的有关知识。随着医学诊疗模式的改变,健康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往往缺乏针对性,效果差强人意,无法有效满足患者对疾病有关知识及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8]。本研究结果提示路径式健康教育能够有效促使患者主动学习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更好的接受健康教育理念,提高疾病相关知识认知水平。分析原因在于:路径式健康教育对患者的教育是分步骤,逐渐式的,不但使患者刚入院无法完全消化过多教育内容的缺点得到克服,同时也使患者在疾病痛苦未得到解除前没有足够精力听取教育内容的情况得到避免,制成表格形式的路径式健康教育可以逐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与理解,进而促使其更好的配合护理工作[9]。

研究表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疾病的治疗效果[10]。路径式健康教育规定了教育方法与内容,具有标准化与程序化特点,使健康教育知识点的重复与遗漏得到了规避,确保患者在不同时间节点接受不同的健康教育内容,使健康教育的时效性与针对性得到保障,进而更好地提高患者执行力与自我管理能力[11]。本研究结果提示路径式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分析研究组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与路径式健康教育更加具有目的性、针对性有关,独特的路径表可以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满足ESD患者健康需求,深化ESD知识与自我管理,从自我监督、自我调整到出院前指导、定期复诊,依据路径表注意实现整个过程,进而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促进疾病康复。

临床研究表明,ESD术后过早进食会刺激胃酸分泌,加快胃肠蠕动,导致胆汁反流,不利于溃疡面的修复,且易导致发生术后出血[12]。另外,每餐进食量过多或进食过快也会加速胃肠蠕动,加剧钛夹与食物间的摩擦,导致钛夹脱落,引发术后出血。此外,患者在手术前后禁食时间较长,自控能力较差的患者常出现乱吃、多吃、偷吃等行为,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影响疾病的康复[13]。为此,需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提高其饮食依从性,规范其饮食,促使其遵循正确的饮食方法,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主要在于:①责任护士为患者提供具有意义的自我管理信息与选择,如术后严格禁食48 h的重要性,提前进行饥饿训练的必要性,各个饮食阶段的饮食分量与种类等,并将最终的选择与决策权交于患者,同时引导患者主动选择有利于防范术后并发症及溃疡面愈合的饮食行为;②在授权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责任护士与患者密切交流,一同制定、实施饮食干预计划,与其建立相对信任、平等的合作关系,使其得到充分尊重,进而提高饮食依从性与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术后创面黏膜修复;③循序渐进、分层次的饮食干预能够保持饮食定量、定时,避免过饱,有利于溃疡创面的愈合,减少患者因饮食不当所导致的穿孔、出血、腹痛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路径式健康教育配合饮食干预可有效提高ESD患者围术期疾病认知水平与自我管理能力,减少饮食不当所导致的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