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炎患儿应用多模式促排痰对呼吸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3-12-20黄亚三

吉林医学 2023年12期

黄亚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

肺炎多发生于婴幼儿,属于呼吸系统疾病,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每年死于该病的儿童数量可达到80万,特别是对于低龄儿童,危险性极高。该病致病因素主要为病原体感染,和成人相比小儿的免疫系统功能未成熟,呼吸系统不健全,一旦侵入病原菌,抵抗力低则有可能出现肺部炎症[1]。患儿常见症状有肺部湿啰音、咳嗽、发热和呼吸困难等,主要治疗方法为抗感染、对症治疗等,分析疾病症状,明确病原菌类型,为其制定干预方案。小儿黏膜处存在丰富血管,同时纤毛运动能力减弱,清除痰液能力差,疾病恢复受到影响。综合应用多模式促排痰护理,例如高频胸壁振荡排痰法、体表定位振动排痰法和胸背部叩击排痰法等,联合高质量护理有助于改善病情[2]。本次研究以肺炎患儿为对象,分析多模式促排痰护理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240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20例,男65例,女55例,年龄为1个月~13岁,平均年龄(8.18±1.64)岁;观察组120例,男64例,女56例,年龄为2个月~14岁,平均年龄(8.76±1.13)岁。两组患儿的有关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课题通过了本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患者家属知情同意。纳入标准:与小儿肺炎诊断标准相符;病情处于稳定状态;年龄不超过14岁;未出现复发;沟通能力正常;家长知情本研究。排除标准:伴有其他肺部疾患;对多模式排痰措施不耐受;存在促排痰护理禁忌;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循环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病情恶化。

1.2方法: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定时测量体温,观察其排痰情况、咳嗽情况等,提供用药指导;检测患儿肺部湿啰音,分析疾病变化,及时调整干预方案。观察组患儿以对照组为基础,行多模式促排痰护理。

1.2.1气囊背心促排痰:选取气囊背心排痰仪,型号为RKPT-200D型,仪器主要由气流通路、气囊背心和空气脉冲主机构成,可于餐前、也可于餐后1 h展开促排痰。以患儿体形为依据,选取规格适宜的气囊背心,一般情况下为中小号,帮助患儿穿好,将导管气管、主机排气孔和背心进气孔连接好,待确认完成连接后对仪器参数进行调节。将频率设置为4 Hz,分析患儿耐受度,对治疗强度进行调整,通常为2,每次持续10~20 min,每天2次,分别于早晚,共进行1 w。

1.2.2穴位中频刺激排痰:①选取穴位:选取定喘穴、肺俞穴、天突穴和丰隆穴。②中频刺激排痰:采取中频刺激治疗仪,型号为YK-2000B型,先采取医用酒精清洁上述各个穴位,然后用双电极片,型号为2.5 cm2,在各个穴位上粘贴好。将仪器调整为5号处方实施刺激治疗,观察治疗情况,以患儿耐受度为根据,对刺激强度进行调整,治疗仪能够起到收缩、抽动和震颤等功效,对每个穴位产生刺激,具有持续性,减轻炎性反应,促进排痰,时间20 min,共进行7 d。

1.2.3背部腧穴弹拨排痰:选取膈关穴、脾俞穴、肺俞穴、肾俞穴和膈俞穴,在肌间隙插入拇指指端,然后施力对肌纤维进行拨动,呈横向对循行部位展开弹拨,经过上述穴位,一直到达患儿腰部,从肩胛内侧逐渐往下,一直到附分,途径肩胛,距离背中线约3寸处逐渐向下,度过膈关穴,一直到达患儿志室穴。观察患儿情况,以其反馈为基础,对弹拨力度进行调节,直到感受到温热感,设置弹拨频率,一般为60次/min,每个穴位持续3 min,间隔时间为4 h,共进行3 d。

1.2.4心理干预:患儿/家长容易出现恐惧、紧张和焦虑等情绪,配合度低。护理人员应保持友好、热情和主动的态度进行交流,同时提供生活护理,令其感受到亲切和温暖,改善焦虑、不安等情绪。介绍疾病知识,提醒家长排痰护理的重要作用,告知其各项措施安全、可靠。实施排痰护理时确保动作轻、准且稳,缓解痛苦,放下心理负担。

1.2.5病情监测:加强巡视力度,观察其肺功能指标,动态掌握生命体征;将其排痰情况、咳嗽情况详细记录下来;定期检查体征,主要为肺部湿啰音,分析疾病变化。及时将相关检验结果回波给医生,严格遵循医嘱,给予患儿用药。

1.2.6雾化吸入护理:根据患儿实际病情需要,选取吸入用布地奈德、特布他林博利康尼及异丙托溴铵溶液等,制作成雾化液3~5 ml,通过中心吸氧装置连接雾化器实施雾化吸入,2次/d,15 min/次,指导患儿规律呼吸,通过吸气运动将药液吸入,顺利进入气道,发挥出局部治疗功效。实施雾化吸入时关注患儿情况,全程陪伴,监测吸入情况,确保患儿能够正确吸入。当痰液被稀释时,患儿痰量明显变多,应第一时间将其清除干净,预防痰堵窒息。

1.2.7扣背护理:对患儿部位进行叩击震动,对支气管壁和肺泡附近附着的痰液起到间接震动作用,促进其松动,然后脱落。进行扣背时帮助患儿采取侧卧体位,护理人员应屈曲掌指关节,并拢五指,令大小鱼际肌与指腹着落,通过腕关节带动,从外到内、从下到上对背部进行叩击,保证存在节律,仔细关注患儿呼吸情况、面色变化,不能过度用力,避免出现意外事件,例如肺部破裂、肋骨骨折等。在治疗过程中,于间歇时间可指导家长适当叩击患儿背部。

1.2.8吸痰护理:实施雾化吸入时为患儿拍背,强化吸痰效果,调节通气功能。进行吸痰前,在气管处、咽喉部放置听诊器,观察患儿痰鸣情况,从而评价痰液滞留情况。采取中心负压吸引器,将其连接一次性吸痰管,将开关打开,将吸痰管反折,对负压进行调节,确保其≤0.03 MPa,令患儿呈侧卧部位,面部朝向护理人员,将吸痰管经由鼻腔或者口腔放置于咽喉部,将吸痰管反折部位放开,在抽吸的同时将其缓缓向上方旋转,将吸痰管提起进行吸痰处理,将每次时间控制在15 s。遵循无菌理念,预防患儿交叉感染,鼓励其适当咳嗽,将痰液排出。每次吸痰结束后,使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管路,预防感染。

1.2.9饮食护理:倡导患儿增加饮水量,提升体内水分含量,预防痰液黏稠或者气道干燥导致肺部感染加重。补充能量,改善代谢,提升机体抵抗力。如果患儿年龄较大,可为其提供维生素丰富、蛋白质丰富、热量高的食物,保证饮食清淡。如果为婴幼儿,为家长提供指导,令其合理喂食,避免出现误吸、呛咳等表现。如果患儿容易出现呛咳,于急性期时应暂停喂食,如果痰液较多,应先将其吸除再喂食,遵循少食多餐原则,每次喂食完毕后将患儿抱起持续约5 min,入睡时采取头部侧偏体位。

1.3观察指标:评价呼吸功能[3]:采取肺功能测量仪观察两组患儿用力肺活量(FVC)、肺活量(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各指标均和呼吸功能成正比。评价生活质量:采取SF-36量表,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评价干预效果[4]:观察两组日排痰量(采取一次性口杯,内部印有刻度,经口收集患儿痰液)、住院时间、退热时间和有效排痰时间。评价并发症:(败血症例数+呼吸衰竭例数+气胸例数)/总例数×100%=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3.0处理数据,分别行t与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儿呼吸功能比较:观察组患儿FVC、VC、MVV和FEV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呼吸功能比较分)

2.2两组患儿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生活质量比较分)

2.3两组患儿干预效果比较:观察组患儿日排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退热时间和有效排痰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干预效果比较

2.4两组患儿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4.17%(5/20),其中呼吸衰竭2例,气胸3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5.00%(18/120),其中败血症5例,呼吸衰竭6例,气胸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80,P<0.05)。

3 讨论

小儿肺炎在排痰过程中主要采取叩击排痰法,但在实际应用中因其范围有限、力度有限,难以取得预期排痰作用,快速恢复呼吸功能[5]。经相关研究显示[6],采取物理疗法能够取得显著效果,其中典型的震荡排痰法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气促、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根据患儿情况综合应用多种措施,致力于提升干预效果。采取气囊背心促排痰,应用空气脉冲主机,对气囊背心进行放气操作、充气操作,另外气囊能够作用于胸壁产生振动刺激,进而松动痰液推动其掉落[7]。通过快速充放气可以产生高频振动,推动纤毛摆动,促进肺疱和支气管内部痰液排出,另外气囊背心能够将膈俞、肺俞等穴位覆盖,应用充放气高频振动可以刺激相关穴位,改善气血运行,修复肺部组织,调节呼吸功能[8-10]。

基于中医学研究理论不断深入,中医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逐渐凸显出来,实施穴位中频刺激,通过刺激天突穴能起到化痰止咳、宣肺理气等功效;刺激丰隆穴能起到利湿、化痰、健脾等作用;刺激定喘穴可以强化免疫功能;刺激肺俞穴能够提升肺活量,调节呼吸功能,改善肺气[11]。利用治疗仪中频刺激相关穴位,刺激患儿的体液、肌肉、皮层和组织,调节呼吸功能,尽快排出肺泡中和呼吸道中含有的炎性物质,减轻呼吸困难、气促和咳嗽等症状[12]。本次研究结果说明多模式排痰护理更贴合患儿实际情况,提高生活质量。

多模式促排痰护理方案实施过程中,重视对患儿的心理护理,通过言语鼓励、精神暗示等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促使患儿放松;兼顾患儿家属的心理状态,消除因心理因素的影响,有效改善了患儿以及患儿家属的不良情绪,从而提升护理效果。同时,在叩背护理、吸痰护理干预下促使痰液顺利排出,改善了患儿的临床症状,护理效果也随之提升。多模式护理有助于帮助患儿调节呼吸功能,减轻炎性物质,促进纤毛运动,提升肺部功能。

小儿肺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均有相关性,可发生于任何季节,患病后典型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等,不及时治疗会造成疾病反复发作,对患儿身心健康产生诸多的负面影响。临床以雾化吸入药物治疗等方法为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研究发现,在小儿肺炎治疗期间,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成效。基于常规护理内容较为单一,未能取得理想的干预效果。本院积极引入了多模式促痰护理理念,切实达到了理想的排痰效果,护理效果显著。支岩等医学家围绕80例患儿展开研究,结果表示高质量护理能预防并发症,说明多模式促排痰护理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病情,预防并发症,促使病情快速好转,本研究结果证实了多模式促排痰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给予肺炎患儿多模式促排痰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呼吸功能,促进疾病好转,预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