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护理分级下的个性化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2023-12-20张桐鸣
张桐鸣
(天津市安定医院七科B7,天津 300222)
据调查[1],全球范围内精神分裂症(SCH)约2 300万人,终身患病率在3.8‰~8.4‰,我国SCH患病率约在7‰~13‰。SCH多见于青壮年,具有起病缓慢,病程迁延的特点,表现为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对患者社会功能、劳动功能均存在一定影响[2-3]。目前,临床治疗该病多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虽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但在改善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效果不明显[4-5]。因此治疗期间联合科学的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社会功能,提高患者预后存在积极影响[6]。三维护理分级干预是以患者病情状况、日常自理能力、心理变化程度为依据而构建的一种新型的干预体系,通过评估上述3个维度增加个性化护理,从而减轻患者临床表现,提高患者护理质量。本研究旨在分析三维护理分级下的个性化护理对SCH患者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天津市安定医院收治的90例SCH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22~53岁,平均(37.50±2.64)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3.54±0.57)年。观察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24~54岁,平均(37.87±2.26)岁;病程4个月~6年,平均(3.74±0.60)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精神分裂症现代诊疗》[7]的诊断标准;②无其他器官衰竭或恶性疾病者;③病情稳定。排除标准:①妊娠、哺乳期妇女;②SCH呈阳性者;③依靠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者;④长期应用扰乱神经物质者。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即对患者健康宣教,讲解SCH相关知识,积极与患者沟通,评估其心理情绪,并给予心理、用药等指导。
观察组另加用三维护理分级下的个性化护理,即选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评估患者病情状况,分析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合患者心理反应状况给予不同等级的护理措施,将具体的评估结果分为3个等级,E1级:患者存在心理障碍,可能会出现不良行为,如自杀;E2级:患者有明显的心理可疑症状,有中度综合情感障碍,且有轻度自残表现;E3级:无不良心理表现。结合上述分级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具体如下。
1.2.1E1级SCH个性化护理计划:①建立专属方案:责任护士发放个性化护理档案,辅助家属帮助患者进行填写,包括病情状况、性格特点、社会功能障碍经历等,并结合填写内容,为患者制定合理化的干预方案。②心理干预: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以积极、耐心的态度与其交流,观察患者心理、认知状态,对于存在心理不稳定的患者,责任护士在档案表中选用“△”进行标记,给予患者支持性和鼓励性的语言,引导患者将内心真实情绪发泄出来,并指导家属为患者播放梁祝、喜相逢等欢快的音乐,使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③生活技能训练:结合患者自理能力进行干预,引导患者自行刷牙、洗脸、换衣服等,家属协助患者完成进餐、饮水等,责任护士将患者训练状况进行详细登记,并选用正念强化帮助患者更快适应社会中的角色。④用药指导: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用药时间、用量、作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嘱咐家属叮嘱患者按时用药,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及家属,为其制作“用药便利签”,包括药物颜色、剂型等内容。⑤训练社会技能:结合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评估结果,依据急性期的相关症状表现,指导患者读书、作诗、绘画等项目,对于身体状况欠佳的患者,给予患者手工制作,使患者从内心感受自己融入社会。
1.2.2E2级SCH个性化护理:①个性化认知干预:责任护士与患者面对面交流,引导患者表达内心真实想法,对于自我表达存在错误想法、观点及时纠正,对于存在消极情绪的患者,增加沟通次数,指导其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如听音乐、自我暗示等,结合患者爱好指导其做瑜伽、绘画、朗读等。②家庭支持:责任护士利用微信、电话等方式告知患者住院期间病情状况及表现,告知SCH相关知识,指导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陪伴,每周前往医院看望1次,通过共同回忆过往开心的时光改善患者情绪,并于每月15日开展健康讲座,包括SCH病因发展及形成、防控、治疗等,告知患者病情反复、正确用药重要及维持治疗的重要性。③出院指导:为患者制定详细的作息时间表,每天睡眠时间>8 h,对于入睡困难的患者,可采取游泳、慢跑、练瑜伽等运动,对于严重睡眠障碍的患者,可运用助眠方法,如腹式呼吸。饮食上指导患者多食低碳水化合物(如冬瓜、黄瓜、白萝卜、韭菜等),新鲜蔬菜水果(如苹果、柠檬、哈密瓜等),另外避免喝咖啡、喝酒等含有兴奋性的饮食。结合患者病情状况,嘱咐家属协助患者行慢跑、打羽毛球、练瑜伽、打太极等有氧运动,20~30 min/d,5~7次/w。
1.2.3E3级SCH个性化护理:责任护士加强E3级患者心理辅助干预,当患者出现情绪下降时或拒绝饮食时,耐心讲解不良情绪和拒绝饮食不利于病情好转,给予患者科学化的情感帮助,并嘱咐家属参与其中,一同为其提供社会功能相应帮助及支持,调整患者积极情绪,此外,每周五开展护患沟通大会,邀请心理医生一同参加,对于不良心理较为严重的患者及时疏导,解决其内心存在的问题。两组均干预3个月。
1.3观察指标
1.3.1社会功能:选取社会功能评估量表(SSPI)[8]评估,包含日常生活能力、始动性和交往情况、社会性活动技能3个因子12个条目,采取5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说明社会功能越好。
1.3.2精神病症状严重程度:选取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9]评估,包含身心健康、焦虑、罪恶观念等18个条目,采取8级评分法,总分18~126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精神病症状越严重。
1.3.3日常生活能力:选取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10]评估,满分100分,评分标准:<20分: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依赖;21~60分:部分生活自理,需要一定帮助;>60分:生活基本可以自理。
1.3.4依从性:科室自制依从性调查问卷,主要评估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完全依从:患者主动接受治疗,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部分依从:患者偶尔拒绝配合,说服后能改正;不依从:拒绝配合医护人员,说服后不改正。该量表信效度检验,Cronbach α系数为0.91,信效度良好。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社会功能比较:干预前,两组SSP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SPI评分有所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社会功能比较分,n=45)
2.2精神病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干预前,两组BPR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BPRS评分有所下降,ADL评分有所上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精神病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较分,n=45)
2.3两组依从性比较:观察组依从率97.78%(完全依从3例,部分依从1例,不依从1例)高于对照组的82.22%(完全依从29例,部分依从8例,不依从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SCH为临床常见精神疾病,引起该病的因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自身疾病等因素相关。研究指出,给予SCH患者系统化治疗方案后,患者精神状况有所缓解,但患者社会功能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11-12]。且随着该病发生率逐渐上升,对SCH患者康复治疗时不仅需关注患者生理状况,还需注重生存率和社会适应能力[13]。研究发现,65%的患者可通过治疗获得良好的社会功能,能自主完成劳动,故治疗期间联合护理干预,对加快患者病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存在积极影响[14]。
三维护理分级干预是在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状况3个维度评估的结果,对分级后的患者给予病情掌握、生理、心理功能的干预,在此基础上加上科学性、合理性的干预方案,从而加快患者病情康复。王建波等[15]研究指出,给予SCH患者基于三维护理分级模型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后,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作用较为满意。本研究显示,结合PSP量表评估结果给予患者社会技能训练,可使患者更快速地融入社会生活,提高患者社会功能。
BPRS量表由Overall和Gorham于1962年编制而成,是评定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程度的他评量表。ADL量表由Sidney Katz于1963年提出,是指一个人为了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每天所进行的必要活动,反映了人们在家庭和在社区中最基本的能力。本研究说明这一干预方法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通过对患者及其讲述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开展健康讲座,可明显增强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为其树立治疗意识与信心;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从而提高患者机体免疫能力和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从而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存在积极影响。给予患者用药指导,能有效提高用药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从而减轻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