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BNP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
2023-12-20李燕芳郭柱力别发瀛
李燕芳,刘 峰,郭柱力,别发瀛
(1.湖北省兴山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北 兴山 443700;2.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北 宜昌 443000)
心力衰竭好发于老年人群,常伴有心脏结构及心肌功能改变,可进一步影响心脏射血功能及心室充盈能力[1],表现为呼吸不畅、困倦乏力,发病时可累及多个器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2]。心力衰竭分为急性心力衰竭(AHF)与慢性心力衰竭,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强心、利尿等手段来治疗AHF,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3],缓解疾病进程。尽管如此,长期使用后患者对药物的耐药性加强,后续需不断增加药物剂量来维持原有疗效,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加重[4]。沙库巴曲缬沙坦通过口服给药,可改变心肌结构[5],有效改善老年AHF患者心功能,但因起效相对缓慢,最好在其基础上添加其他药物协同治疗。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是一种人内源性脑钠肽的类似物,对老年AHF患者具有显著疗效,通过静脉途径给药,起效更快[6]。然而临床上几乎没有关于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的研究报告,基于此背景,本研究着重探索rhBNP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AHF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取得一定研究成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兴山县人民医院2020~2021年收治的100例A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将研究对象1:1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经心电图、胸片及实验室检查(利钠肽水平、肌钙蛋白、尿素氮、肌酐等)确诊为AHF。观察组年龄50~65岁,平均(57.50±3.65)岁;男25例,女25例;发病至就诊时间2~10(6.60±1.62)h。对照组年龄51~64岁,平均(57.40±3.20)岁;男24例,女26例;发病至就诊时间3~9 h,平均(6.50±1.25)h。纳入标准:①符合AHF诊断标准者[7];②年龄50~65岁;③发病至就诊时间在2~10 h内者;④首次接受治疗者。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疾病者;②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③合并关键脏器功能障碍或生命体征尚未控制稳定者;④入组前有rhBNP,沙库巴曲缬沙坦类用药史者;⑤对超声耦合剂过敏者;⑥有严重传染性疾病者;⑦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强心、利尿及硝酸酯类降压等治疗后,对照组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片(生产厂家:意大利Novartis Farma S.p.A.规格:50 mg,国药准字HJ20170362)治疗,初始计量50 mg/次,此后每2周倍增一次,直至达到200 mg/次后维持剂量治疗,2次/d,共治疗1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注射液(生产厂家: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5 mg,国药准字S20050033)治疗,首先静脉推注1.5 μg/kg,再静脉滴注,流速0.45 μg/(kg·h),时间为48 h。
1.3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48 h后行以下检查:①心功能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飞利浦,IU22)检测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②清晨起床后保持非卧位姿势至少2 h,静坐5~15 min后采血,将血液经抗凝处理后离心取上清液得到血浆。检测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放射免疫法、双抗体夹心的免疫学方法、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和速率免疫散射比浊原理测定血浆醛固酮(ALD)、心房钠尿肽(ANP)、心肌肌钙蛋白(cTnI)、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此外观察两组治疗期间患者有无胃肠道不适、过敏(皮疹)等不良反应出现。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治疗后,LVEDV,LVESV均下降,LVEF比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LVEDV、LVESV比对照组更低,LVEF比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后ALD、ANP、cTn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1月内,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5/50),胃肠道反应1例,过敏4例]与对照组[10.0(5/50),胃肠道反应3例,过敏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
3 讨论
据报道显示,随着我国人民生活及饮食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出现大幅度递增[8],进而导致AHF患病率激增[9],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重大威胁。AHF发病原因包括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等,常伴随心脏器质性改变,心脏射血能力减弱及充盈缺损[10],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AHF患者因心脏排血量下降,LVEF降低,且心室容量负荷与压力增加,会导致心肌纤维受损[11-12]。本研究说明两种方案均能有效重建AHF患者心肌泵血能力,心脏射血分数增高,心室充盈情况改善,且观察组疗效更明显。原因可能在于沙库巴曲缬沙坦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对它起阻碍作用,它既可以使血管紧张素受体受阻碍,又可以妨碍脑啡肽酶[13],使利钠肽的降解减少,起到排水排钠、扩充血管的作用,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缓解心力衰竭进程,而rhBNP能有效阻碍心肌细胞炎性因子释放,同时协助阻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可减少肾素和醛固酮的分泌,拮抗垂体后叶素和交感神经起到排钠的作用[14],使心肌纤维化进程被延迟,从而进一步减少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
AHF病程中往往伴有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激活,据相关文献报道,AHF发病后RAAS处于活跃状态,而导致利钠肽系统失衡[15-16]。本研究说明联合使用rhBNP和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有效抑制血清中的ALD、ANP及cTnI释放进入血液,改善神经内分泌状态[17-18],原因在于二者联合使用时rhBNP对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具有拮抗作用,能有效抑制神经内分泌因子的激活,从而降低其水平。
AHF可导致体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并且炎性细胞介质可以通过细胞坏死凋亡导致心肌纤维化,加重心力衰竭病情及严重程度,白细胞介素-6作为促炎因子,既可诱导肝脏产生血浆纤维蛋白元,促进血栓形成,又可以诱导肝脏产生大量C反应蛋白等急性时相产物[19-20]。在本次研究中rhBNP可抑制转化生长因子的转录来调节炎性因子水平[21-22],抵抗心脏重塑,从而减轻炎性反应,减少炎性因子的表达与释放[23-25]。
综上,rhBNP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有效改善AHF患者心功能,降低神经细胞内因子的分泌,减缓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且其不良反应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