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潘阿姨生病了

2023-12-20徐晶晶王小禹江苏省无锡市和鸣幼儿园

幼儿100 2023年44期
关键词:餐车阿姨幼儿

文/徐晶晶 王小禹 江苏省无锡市和鸣幼儿园

一、活动背景

大一班有一位勤劳、温和的保育老师--潘阿姨,她就像“妈妈”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班级里的每一个人,关心其他两位老师,积极配合工作,在生活上也给予帮助。同时,她用耐心和爱心呵护每个幼小的心灵,深受孩子们的喜欢。潘阿姨是在孩子们升入中班时加入这个大家庭的,沐浴在潘阿姨的关怀下,孩子们像小树苗一样健康成长。但是,就在大班新学期开学一个多月的时候,潘阿姨突发疾病,动了手术,需要在家休养一段时间。听到这个消息,老师们有些不知所措。在潘阿姨没来的前两天,孩子们慌了神,纷纷议论起来。通过孩子们的谈话,老师了解到孩子们已留意到保育老师的缺席,也感受到了孩子们对潘阿姨的依赖。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孩子们是如何度过的。

二、活动过程

1.潘阿姨今天没有来。

9月23日,保育老师潘阿姨因身体原因无法来园工作。在孩子们发现阿姨没有来之后,就三三两两主动来向老师询问。

范范:老师,今天阿姨怎么没有来呀?

毛毛:我今天没看见阿姨在教室,阿姨去哪里了?

我们便遗憾地告诉孩子们:“潘阿姨生病了,需要在家休息。”

孩子们得知后,表达了不同的想法:

琦琦:阿姨不在的几天,我们会照顾好自己!

凡凡:潘老师不在这几天,我们该怎么办?

孩子们能体察到保育老师工作的不可或缺,敢于表达自己的困惑和想法。我们倾听孩子们的表达,尊重他们的观察和想法,从中了解他们的发展需要和内心情感,并给予支持--引导孩子们发现教室的变化。潘阿姨不在的几天里,孩子们还发现了教室的哪些变化呢?

起初,孩子们并没注意到教室里的变化。直到孩子们想去丢垃圾时,发现教室里的垃圾桶已经很满了,无法再装入垃圾,却没人处理。想去画画时,发现桌子上的饼干屑也没人擦掉。厕所变得臭臭的,地上也很脏……孩子们逐渐发现了潘阿姨不在时,教室和以往不一样的地方。大家产生了新的问题:这些工作谁来做呢?

阳阳:阿姨不在幼儿园,这些活谁干呢?

睿睿:那就老师来做吧。

绮绮:不行,老师如果去做潘阿姨的工作,那么谁来教我们学本领?

图2 教室的变化

在讨论中,孩子们通过图画表征的方式呈现了他们所观察到的教室里的变化。这既帮助了孩子们更好地观察,关心周围生活发生的变化和问题,又更为直观、具象化地让他们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想法,参与同伴间的讨论,萌发解决问题的意愿--提出自我服务。

2.自我服务初体验。

孩子们提出自我服务:

帆帆:我们已经上大班了,可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

贺贺:没错,我们还可以轮流做“阿姨”,班集体的事情大家轮流参与。

多多:我们都是班级的小主人,我想为班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们尊重孩子的想法以及对班级现状的认识,并基于孩子们的交流,聚焦“可以做什么”“想做什么”和“如何有序地做好这件事”等不同阶段,我们耐心倾听和观察,支持孩子们积极表达想法,给予他们成长的空间和提供自我服务的平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基于孩子们的团体讨论结果,大家提出一起承担潘阿姨的工作。在孩子们准备行动的时候,新的问题来了:潘阿姨要做哪些工作呢?

师:既然我们决定了要大家一起做阿姨,那你们知道阿姨要做哪些事情吗?

若若:叠被子、推床、擦桌子、倒垃圾、扫地、拖地……

师:阿姨的工作可远远不止这么多,你们还有什么办法能更多地了解阿姨的工作吗?

就在孩子们讨论的时候,小冯提出了一个好主意:问问隔壁大二班的阿姨不就好了吗?

师:阿姨的工作好多啊,现在把你们已经知道的阿姨的工作画下来,然后去采访一下大二班的阿姨吧。

图3 了解阿姨的工作

图4 梳理阿姨工作的内容

孩子们自由结成采访小组,利用餐后时间先小组合作,梳理阿姨的工作内容有哪些,再通过小组讨论,回忆阿姨的工作内容以及采访隔壁班级阿姨的方式了解阿姨的工作。采访完后,根据孩子们的调查,大家共同完整梳理了阿姨的工作内容。大家认识到潘阿姨一天的工作有很多项目,包括早餐前后的消毒、准备饮水、打扫教室卫生、午餐前后的消毒……

孩子们经过小组讨论,决定制订“轮值公约”,将“我想做的阿姨工作内容”呈现在值日生轮值表中,大家通过插姓名牌的方式,自主选择轮值内容和轮值时间,分组合作尝试阿姨的工作。

在一日生活环节中,孩子们开始了简单的自我服务:擦桌子、推餐车……在回顾环节时,孩子们纷纷分享了他们承担阿姨工作的经历、感受和想法。

片段1:辰辰、佳玥、小冯正在尝试拉午睡床,起初有点吃力,特别是在插“插销”的时候,会有点困难,但是在整个拉床环节,三位小能手没有退缩,他们一边拉一边交流。

小冯说:先拉中间的床,再拉最下面的,会轻松一点!

辰辰说:这个插销要对准口,才容易插进去!

孩子们把自己合作的经验记录在“我的工作日志”中,在回顾环节中师幼交流关于值日工作的新发现、遇到的新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关注孩子们经验的持续不断获得、重组和递进,和孩子们共同体验,师幼实现了共同成长。同时,孩子们学会承担个人责任、初步体验承担班集体责任。他们自我服务和服务集体的经验日益增强,学习做事的愿望和积极性逐渐增长,感受到潘阿姨工作的辛苦,体会到劳动的成果。

图5 尝试“阿姨”的工作

片段2:送餐车的若琦和玥玥发现餐车在推的过程中,不能推太快,要手眼并用,扶稳餐具,控制好餐车的方向慢慢前进才行。

玥玥说:餐车前面的人倒着走,不能太快!

若若说:我可以在餐车后面,我力气大,可以控制餐车的方向,一边扶餐具,一边扶餐车。

片段3:琦琦很想尝试擦桌子的工作,一张桌子擦完,继续擦第二张桌子。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卫生不达标。

伊伊说:我在美工区画画的时候,发现桌子油乎乎的!

琦琦说:午餐后,这张桌子上有些污渍,我来来回回擦了好几遍,可是桌面还是脏脏的!

在尝试阿姨的工作过程中,幼儿充分发挥了认真、负责的态度,更重要的是转变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幼儿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大家发现卫生不达标的问题后,开始了讨论。梳理了想法后,大家决定邀请保健医生来帮忙,培训具体的卫生要求。

3.自我服务更科学。

阿姨身体依旧没有恢复,需要时间休养,孩子们的挑战还在继续,同时随着项目实施的不断推进,为了解决“桌子的卫生不达标”问题,让孩子的自我服务更科学,我们听取了保健医生建议后,第三阶段将更加科学合理地来做这件事。

图6 初步了解工作流程

一涵和范范带着“邀请卡”请保健医生为大家讲解,了解到原来阿姨在早上7:20就要开始一天的工作了,一直到下午4:20结束自己的工作,每一个时间段有每一个时间段需要工作的内容。

为满足孩子们学习过程中的合理需要,促进了解更为科学的保健知识,我们发挥园所人力资源的作用,邀请保健医生进课堂,促进孩子们科学了解保育工作流程。保健医生示范了擦桌子的正确方法后,孩子们对保育阿姨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和学习,也使孩子们真正处在一个自己的需要、兴趣、潜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的世界里,使其经验得到递进,更全面地获得成长。

范范:要按照由上而下的顺序对桌子进行消毒擦拭。

谦谦:要将毛巾按步骤折叠成小方块,擦拭时用完一面,要换另一面再擦,不可以重复使用同一个面,避免污染桌面。

图7 按卫生要求工作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是在生活和游戏中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孩子们不仅亲身体验了劳动,也感受到了劳动乐趣以及逐步学会思考、合作,生活经验得到提升。尝试阿姨的工作是一个体验式生活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工作得井井有条,其责任感和自我服务的良好品质得到了发展,进一步养成了良好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以及与同伴合作的精神,从而使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提高。

4.潘阿姨,我想你了。

潘阿姨生病这段时间,孩子们十分想念和关心阿姨。

佳玥:阿姨在工作时,她把所有事都做了一遍!

琦琦:阿姨生病了,我心疼阿姨,我想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阳阳:我发现阿姨的工作真辛苦!

图8 阿姨回来前

潘阿姨生病这段时间,孩子们自己盛饭、盛汤,自己整理桌面,主动承当潘阿姨的工作,学习拉床,整理餐车……在生活中,孩子们体验了服务过程,感受到了服务乐趣,以及共情能力的发展。我们引导孩子们通过采访、对话、表征的方式,获取信息并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孩子们感知了潘阿姨工作的辛苦,感激她的付出,这些激发了他们对周围世界“爱”的情感。孩子们很期待潘阿姨的归来,期盼她身体早日康复。

图9 阿姨回来后

一日晨间入园,孩子们惊喜地发现潘阿姨回来了,特别高兴。他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念和爱,拥抱着潘阿姨,还赠送了绘画作品,并主动分担起力所能及的工作。

班级里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节奏,但大家都变了,孩子们变得勤劳了,喜欢跟潘阿姨一起工作。潘阿姨说:“我很惊喜,也很感动,我的这群孩子都长大了、能干了、懂得关心人了……”在这个友好温馨的团队里,我们彼此充满着爱。

三、活动价值梳理

此案例活动是大班幼儿在自我服务的基础上,服务集体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增强后产生的一种生活活动。“生活即教育”,生活处处包含了教育意义,将生活作为教育内容,使教育内容更加广泛丰富,值日体验活动为幼儿提供了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机会,在发现、团体讨论、体验过程中,参与的愿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情感的萌发都得以增强。

1.我想做--自我服务有意愿。

尝试“阿姨的工作”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幼儿自主决定,尝试安排计划、制订公约,大班幼儿变得更主动,任务意识也更加明确,同时,懂得做值日体验时,自己该做什么。教师尊重、支持每一个幼儿发展,给予其充足的尝试体验劳动的空间,满足其合理需要,提供层次性的支架,促进幼儿的经验生长。其中,有计划地做一件事激发了幼儿参与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兴趣,调动了幼儿的主动积极性,在这样的劳动过程中,幼儿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增强了服务意识,感知了劳动的成果。

2.我学做--积极参与有办法。

在自我服务初体验中,幼儿积极参与团体讨论、记录,尝试梳理、总结。在潜移默化中,幼儿探究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教师基于儿童的立场,创设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力所能及的事,给予幼儿自主尝试、合作互动的空间,树立了幼儿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同时,自我服务的意识也明显增强,养成了做事细致、有条理的好习惯。

3.我会做--劳动服务升情感。

劳动实践中,幼儿之间配合,分工合作,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和不易,体会到了阿姨回来前后的不同情感,感受到班级环境整洁的美好,让幼儿明白了劳动不仅可以服务自己,还能帮助集体,享受其劳动的快乐以及懂得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进一步理解了珍惜的意义。

案例点评

点评专家: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徐琳

这两个课程都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资源,是充满爱的课程故事。前篇源于一位军人爸爸写给孩子的一封感人至深的信,孩子们对解放军这个角色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和探索;后篇因为保育员潘阿姨突然生病了在家休息,引发了孩子们一系列的反应。教师们及时关注到了幼儿的好奇和兴趣,充分利用幼儿园、家长和社会资源,激发和支持孩子们进行了全方位的主题活动探索。

“小小兵之旅”由爱出发,由爱唤起孩子们的关注。孩子们通过参观军营、探讨设计武器、学做小小兵、小小兵演习等各种丰富有趣的社会实践活动,走近解放军,了解、模仿与体验解放军生活,敞亮了思维和视野。军人角色也从“信中”走进孩子们的生活,从“画中的空白”变得具体生动、可爱可亲。

“潘阿姨生病了”由爱联结,因爱成就了积极“交往”的情境。潘阿姨不在班级,却似在班级,引发幼儿观察原本习以为常的生活,重新审视生活、反思自己,唤起幼儿自我服务的潜能,学会理解、尊重和关爱他人,在人与人的紧密联系中孕育生命的温度。

猜你喜欢

餐车阿姨幼儿
忙碌的送餐车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我的“话痨”阿姨
“牛人”钟点工王阿姨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桌边餐车
《老阿姨》剧照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自行车餐车风靡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