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专业护教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探究
2023-12-19林艳红
林艳红
摘要:护教协同育人模式是一种将课堂搬进医院、将理论学习与临床护理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护生全程参与的学习模式。高职院校要打造护教协同的产学研共建体系,完善护教协同的人才供给体系,构建护教协同的三全育人体系,打造护高质量护理教育體系,推动护教协同的教育教学改革,挖掘护教协同的课程思政案例库,打造护教协同的教育质量督导体系,以提升高职护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更多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护教协同;协同育人;三全育人
中图分类号:C961;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33-0009-04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高教)“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1+1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编号:FJJKCG20-335)研究成果
当前,基于我国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人民群众对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寄予的更高期望、护理行业岗位对护士整体素质提出的更高标准、护理实践需要更高水平的护理科研支撑等现实要求,高职院校要重视护理专业教育改革,整合学校与临床医院在师资、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资源,以实现优势互补,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下面,对高职护理专业护教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进行探讨。
1.“教”的目标与“护”的要求相脱节
传统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中,部分高职院校把“教”的目标定位为教会学生单纯的临床护理操作,而忽视对护理人才科研能力、管理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很难适应患者对健康全过程、生命全周期的优质高效护理服务的新需求。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时期,一些学生会依赖家长和学校教师推送的资源,缺乏对自身学习及未来的整体规划,不愿意从基层医疗卫生干起,并且入职后离职率较高。由于“重医轻护”的思想长期存在,社会对护理专业的认可度不高,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期望值也不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的准入门槛为具备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缺乏不同学历层次所对应的职业标准,不同学历层次的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往往负责一样的工作内容,造成高学历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积极性不高,使得学校“教”的目标与岗位“护”的要求相脱节[1]。
2.“教”的方式与“护”的任务相偏移
传统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中,部分高职院校经常把“教”的方式定位为理论教学为主、实践考核为辅,注重单个知识点与技能点的教学,忽视护理岗位任务知识点的连贯性、系统性衔接。除此之外,部分高职院校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师资脱离临床实践,而临床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师资缺乏科研优势等问题,与行业、产业的对接不够紧密,护教资源尚未得到有效整合,护教协同育人机制尚未形成,导致学校“教”的方式与岗位“护”的任务相偏移[2]。
3.“教”的考试与“护”的考核相错位
传统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中,部分高职院校经常把“教”的考试定位为专业课程的考试成绩,忽视对护理岗位所要求的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和自我促进等综合能力的考核。再加上部分护生的团队合作和吃苦耐劳等方面能力较为缺乏,导致学校“教”的考试与岗位“护”的考核相错位。
护教协同育人模式是一种将课堂搬进医院,并将理论学习与临床护理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护生全程参与的学习模式。护教协同育人模式克服了传统教学方法上的一些障碍,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如在课程构建方面,能有效进行团队融合、课程融合、实训融合,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共同培养护生。临床教师与专任教师密切合作,能较好地实现教学内容与临床工作的对接、院校与医院的对接,并且融合的教学资源更贴近临床、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为护生走上临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课堂上灵活的教学方式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较好地实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临床护理教师采用护教协同育人模式进行教学时,能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讲授转变为具有直观性、实践性、可操作性的技能传授,有利于护生掌握最前沿的护理知识[3]。护生的动手机会多,这有利于他们提前接触并熟悉临床护理工作环境,将所学的护理理论知识与护理临床实践操作相结合,增强对护理岗位的职业认同感[4]。
1.打造护教协同的产学研共建体系
护教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是推进护理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重要路径,而全方位的产、学、研共建体系的构建是打造护教协同育人模式的关键。全方位的产、学、研共建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多部门、多方协作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行业、学校等多部门的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各方在教学、科研、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资源优势,系统权衡多方利益需求,相互吸引、相互补充,形成产业部门、教育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等多部门的联动机制。卫生行政部门要将护教协同育人模式下的产、学、研共建体系的构建纳入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建设的规划中;教育部门要科学制定各学历层次护理专业人才的招生方案;行业企业要积极投入临床护理岗位标准的制定、临床带教、实习就业指导等活动中,明确护士岗位和能力发展路径;高职院校要积极打破和临床医院之间的壁垒,积极争取在招生计划的制订、学科及课程体系的构建、实习与就业的对接、师资队伍的建设、科研体系的建设、教育教学的改革等方面获得各方的支持,打造护教协同的产、学、研共建体系。高职院校应组建结构化创新型教学团队,团队成员要具有教师系列职称及主管护师职称,为双师型教师,有丰富的教学及临床经验,能充分发挥教学团队协作优势。如基于老年照护工作过程,结合行业标准及学情分析,聘请行业专家进行老年转运、应急救护等项目的教学,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能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加深学生对专业职业的认同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2.完善护教协同的人才供给体系
护教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加快高职护理专业教育的改革是推进护理事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及基础在于护士队伍的建设,高职护理专业教育作为我国护理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在护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职护生作为我国未来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其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5]。因此,高职院校要从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学历层次结构和知识能力结构等人才供给侧结构上进行转变,以此满足当前护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及护理学科的转型升级要求,不断完善护理专业人才供给体系。
3.构建护教协同的三全育人体系
护教协同育人模式的提出,是产教融合理念在护理专业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提升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途径。高质量学科及课程、实践及科研、质量评估保障等体系的构建,是打造高质量护教协同育人体系的关键。高职院校要将护教协同育人的理念贯穿于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科研及管理能力、职业态度及职业道德等作为评价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多维指标,构建系统的三全育人体系。
4.打造高质量护理教育体系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坚持改革创新发展。在护理专业教育中,高职院校需要不断贯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引导学生逐步建立为患者提供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优质高效护理服务的理念;需要不断贯彻坚持新发展理念,引导学生逐步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作为核心任务,推进护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的理念,补齐妇儿、老年、康复、中医等领域的护理服务供给的短板,强化社区和居家护理、安宁疗护等方面的护理服务弱项,逐步提高护理服务的可及性;需要不断坚持改革创新发展理念,加大护理领域改革创新的力度,逐步创新护理服务的模式,以适应护理事业发展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只有响应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要求,才能不断打造高质量护理教育体系。
5.推动护教协同的教育教学改革
各类医学院校应按照护教协同育人的要求,结合当地护理产业发展的需求,在招生、课程体系的改革、科研平台共建、文化共建等方面不断推动护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在招生环节,护教协同育人联动方应加大对护理专业及岗位的宣传,明确各方在人才成长及职业发展等方面的责任,不断提升护理专业的吸引力,提高社会认可度。在课程体系的改革方面,护教协同育人联动方应充分发挥各方的资源优势,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断推进课程体系的改革。在科研平台共建方面,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与临床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师资之间结成对子,建立护理科学研究平台,不断推动护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以激发护生的学习热情。以角色扮演法为例,该法是护理教学的“常青树”,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6]。例如,由学生扮演“老年病人”,其他护生根据“老年病人”的模拟病情,实施相应的雾化吸入留置针等给药护理与老年人成分输血、溶血反应急救演练等。学生扮演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扮演过程中的优点进行鼓励和表扬,并指出不足及改进之处。
6.挖掘护教协同的课程思政案例库
护理服务的对象是人,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点、考点的讲授,还要关注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的培养,助力他们制订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教学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还能促进学生人格成长和思想境界的提升[7]。以基础护理学课程为例,很多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在开展课程研究,但是仍存在课程思政资源不够丰富、融入程度不高、融入形式不够多样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大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建设。要按照组建团队、确立课程思政目标、探寻课程思政元素、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案例库应用等程序,挖掘护教协同的课程思政案例库[8]。校内护理专业教师与临床带教团队教师要一起学习、研读课程思政相关的文件,通过深入讨论、挖掘、搜集“基础护理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及载体,并对载体进行相应的处理,通过真實的案例、岗位的情景、自主的角色扮演,层层递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基础护理学”课程思政案例库。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又能润物无声地融入思政,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9]。校内护理专业教师与临床带教团队教师还要积极探索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政教育的融入,以提高学生的医学职业素养,进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10]。为协同推进健康中国战略,不断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提高学生对老人的认同度,增进学生与老人之间的感情,渗透“尊老为德”,校内护理专业教师与临床带教团队教师要通过讲述养老模范故事渗透传统孝文化,强化“护老为责”。校内护理专业教师与临床带教团队教师还要合理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让学生通过观看AR视频直观理解应急救护的本质,引导学生向曾参与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和护理学长学习,更深刻地体会爱国奉献、为老服务的精神。
7.打造护教协同的教学质量督导体系
教学质量监督体系的构建,是护教协同育人效果的重要保障。但总的来看,部分高职院校和医院在护教协同育人方面的权责不够清晰,督导队伍建设不够完善,使得督导内容流于形式,导致临床的教学督导只形成终结性的总结,缺少对带教教师教学能力、临床综合能力、综合素养等方面的考察,使得护教协同育人的教学质量督导体系不够完善。因此,高职院校应与医院联合成立护教协同的办学指导委员会及教学质量督导组,对护教协同育人的课程计划实施情况、教学质量及成效进行全程的监督和反馈[11]。要由校领导、医院领导、督导成员及学生组成不同的督导小组,对临床教学安排、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教学成效、创新意识、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督导[12]。要通过教学工作研讨会、护教协同育人示范课等形式,对育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及探讨,不断完善护教协同育人的教学质量督导体系,进而提高护教协同育人的成效。要按照护理行业及企业的岗位需求,引入多元的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学业评价标准等。
综上所述,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教”的目标与“护”的要求相脱节、“教”的方式与“护”的任务相偏移、“教”的考试与“护”的考核相错位等。而护教协同育人模式因具有学生动手机会多,可采用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高职护理专业教育教学中。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通过打造护教协同的产学研共建体系、完善护教协同的人才供给体系、构建护教协同的三全育人体系、打造高质量护理教育体系、推动护教协同的教育教学改革、挖掘护教协同的课程思政案例库、打造护教协同的教育质量督导体系等路径,进一步探索护教协同育人模式,为推动护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进而提升护生的职业素养,使他们成为优秀的护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贾金忠,尚少梅.护教协同背景下护理教育改革与发展[J].中国护理管理,2020,20(07):961-966.
[2]胡爱招,胡野,楼宏强.基于“医教协同”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01):111-114.
[3]颜玲琴.护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9):103-104.
[4]闻纯,徐志平,郭玲玲.医教协同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思政教育融入临床实践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02):106-109.
[5]杨沁,庄红,汪玲,等.“护教协同”“三全育人”模式提升高职护生职业素养研究与实践[J].现代临床医学,2022,48(04):303-305,309.
[6]谢芳,朱丽颖,范雅君,等.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人体力学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21,22(11):83-85.
[7]周丹,郑云慧,徐鋆娴,等.“基础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以嘉兴学院为例[J].嘉兴学院学报,2023,35(03):133-136.
[8]種琳琳,张立伟,姜鑫鑫,等.高职“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3,9(09):43-46.
[9]何晓璐,谭旭妍,张勰,等.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思政案例库的建设与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10):25-28.
[10]闻纯,徐志平,郭玲玲.医教协同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思政教育融入临床实践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02):106-109.
[11]王泉月,贾国倩.高职护理专业护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4):28-30.
[12]张小方,任永成,孙淑霞,等.地方高校护教协同模式下教学医院临床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04): 130-134.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Collaborative Nursing Education Model in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Majors
Lin Yanhong
(School of Medical Nursing, Minxi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Fujian Province, Longyan 364021,China)
Abstract: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l of nursing and education is a learning model that moves the classroom into the hospital, combines theoretical learning with clinical nursing skill training, and involves nursing students throughout the entire proces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establish a collaborative system between industry, academia, and research in nursing education, improve the talent supply system for nursing education collaboration,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system for nursing education collaboration, create a high-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nursing education collaboration, promot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for nursing education collaboration, explore a curriculum and political case library for nursing education collaboration, and create a high-quality nursing education system to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literacy of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and cultivate more vocational nursing professional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ursing major; collaboration between nursing and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threecompleteeducations